【柳岸·红】哑厨(微小说)
在我们江边村,提起谁做的菜最好吃,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哑厨”。哑厨姓陈名四强,排行老四,四十出头,自幼两耳因患疾而失聪,无法言语。“哑厨”这一称呼,源自他高超的厨艺。同样的菜品,同样的配料,在别人手中炒出来的菜,显得平淡无奇。而经他炒好的菜,鲜香可口,特别入味,让人叹服,流连忘返,因此得名哑厨。
江边村坐落在夜郎古国故地,背靠老王山,前临牂牁江。村子不大,三百来户人家。
村里凡遇红喜白事,主厨的灶台边,只要哑厨不“发话”,别人不敢主动掌勺。只要他开始掌勺,火炉上的大铁锅在他手里,就会变成他最亲密的伙伴,就会变得灵性十足。热油、爆炒、加料、调味、翻香,一切一气呵成。他炒菜时,动作利索,手腕翻腾,锅铲翻飞。特别是锅铲与铁锅碰撞出清脆的声音,如同一曲曲动听的歌谣,令人如痴如醉。
自然,哑厨听不见他炒菜时浅油、爆菜的声响,但他能凭借菜色的变化和扑鼻的香气,精准判断、掌握每一道菜的火候。比如一锅红烧牛肉,他炒出来,肉质鲜香、嫩滑而不油腻。再比如一道椒麻罗非鱼,鱼肉酥酥麻麻,香香脆脆,老少皆宜,让人回味。
哑厨不只厨艺好,更是待人和善,逢人便是一张笑脸,若遇到他内心敬佩的人,他会不停地向对方比画着手势,想方设法邀请对方到家里做客,必须喝上一顿当地的苞谷烧才肯作罢。
哑厨从不与人争执,哪怕有人捉弄他是哑巴,他也只是咧嘴一笑,向对方竖起大拇指,再轻轻拍一拍对方的肩,以示不作计较。村支书说:“哑厨的情商很高,要是他不哑的话,或许村支书的位置还轮不到我来坐。”
哑厨有一个姐姐,成家在镇上。姐姐们很心疼他,常送来新衣新鞋、鸡鸭鱼肉,劝他成个家。可哑厨总是摆手,比画着:要找一个“身材好、长相美、头发长、穿高跟鞋”的姑娘。村里人听了,总是笑他“痴心妄想”。因为这份坚持,使得他一把年纪了还是光棍一个。
哑厨虽不能听不能言,却能眼观六路。谁家孩子哭闹,他会笑眯眯地递上一根棒棒糖;谁家老人病重下不了床,他会默默与主人家一起陪护,直至老人好转或去世,坚持做到善始善终。
哑厨的本事,不止在厨房。游泳也是一绝,这是他小时候在牂牁江里练出来的。夏日,他会带上一根鱼竿到江边垂钓,热了,他脱下衣服,一个猛子扎进江里,像条鱼似的在水里穿梭,让岸上不会游泳的游客们羡慕不已。
哑厨还精通象棋,每到傍晚,村口老支书家门前,都有他与村里的爱好者对战的身影。他棋风稳健,落子有声,尤其擅长“重重炮”“双车错”和“兵(卒)过河”制胜。赢了,他不骄傲,比画着“你故意让棋”;输了,就咧嘴一笑,意思是说,输赢无所谓。
扑克牌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老支书家门前另一侧,饭后围坐打牌的也不少,哑厨下完象棋,也会参与到牌桌上来。他出牌不紧不慢,记牌准,每摸一张牌,他只看一眼就会将其扑住,中途也不理顺,凭着记忆对手里的牌掌握得清清楚楚,出牌更让人摸不着头脑,常常出其不意制胜,弄得村里人都不想和他一起打牌。
可这些本事,都不如“哑厨”这个名号响亮。在村里,哑厨是红喜白事的“掌勺大哥”。婚宴上,他炒的“百年好合”,寓意夫妻恩爱、白头偕老,让主人家高兴得合不拢嘴。丧事上,他做的“全羊汤锅”色香味俱全,沁人心脾,回味无穷,象征着对逝者的缅怀之情。
哑厨曾经有过一段恋情,姑娘其貌不扬,块头大,皮肤黑,村里人都说她配不上哑厨。哑厨却对姑娘情有独钟,多次带上猪腿、烟酒和糖果上门提亲,却因她的父母嫌弃哑厨残疾而无疾而终。
哑厨至今未婚。有人劝他随便找个姑娘结婚过日子,他却依旧比画着那句:“要找身材好、长相美、头发长、穿高跟鞋的姑娘。”他语气认真,眼神闪亮,不容置疑。或许,他心里一直放不下那个块头大、黑皮肤的姑娘。又或许,在他不完美的人生中,他一直坚守一颗纯粹的心。
哑厨依旧一个人过,依旧每天乐呵呵的,炒菜、游泳、下象棋、打扑克,再就是敬重人、好客,成了他日常生活的全部。
老支书常说:“哑厨虽不能言,却比大多数人懂得人情冷暖。他虽听不见世界,却用他炒出来的味道回应着世间的一切。”
哑厨不“哑”,他是江边村最会“说话”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