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枫】寻迹,51年前的茶林场(外一首)
沿着记忆那条蜿蜒曲折的小径,
脚步轻缓,似怕惊扰沉睡的往昔。
我小心翼翼地踏入时光那浓稠的雾霭,
怀揣着眷恋与渴盼,
找寻,找寻那片五十年前的茶林场,
那里,隐匿着知青岁月波澜壮阔的沧海。
极目远眺,漫山遍野的茶树,
好似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
层层叠叠的枝叶,在微风里沙沙作响。
曾几何时,那是青春的手温柔抚拍的地方,
初晨的露珠,圆润而剔透,
宛如细碎的水晶,映照着一张张稚嫩脸庞。
它们在茶尖轻轻滚动,
每一次闪烁,都似跳跃的希望之光。
走进那略显破败的知青宿舍,
简陋的模样,却满溢着往昔的温暖与爱。
昏暗的灯光,曾摇曳在无数个夜晚,
昏黄的光晕里,梦想挣脱现实的束缚,肆意盛开。
那张破旧不堪的木桌,
承载过多少青春的憧憬与幻想,
它粗糙的纹理,
恰似岁月镌刻下的奋斗篇章,澎湃激昂。
田间地头,是他们挥洒汗水的战场,
颗颗汗珠,如雨点般倾洒在土地上。
知青们弯下年轻的脊梁,
那挺直又弯折的弧度,撑起岁月厚重的牌。
锄头高高举起,又重重落下,
一次次翻耕着荒芜未知的未来,
在泥土馥郁的芬芳里,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五彩斑斓的期待。
劳作后的休息时光,是难得的惬意,
山风悠悠拂来,轻吻着疲惫的身躯。
知青们或坐或躺,随意地围坐在一起,
歌声便在这山间悠悠飘荡,飘向遥远的天外。
那些激昂欢快的旋律,
仿佛拥有穿透时空的力量,
至今仍在记忆的山谷中徘徊,
深情诉说着,他们对生活炽热的爱。
如今,我故地重游,
茶林场的故事已被岁月覆上一层厚厚的青苔。
老旧的设施,斑驳的墙壁,都在静静诉说着过往,
但那段知青岁月,却如熠熠生辉的星辰,
永不褪色,在我心中,永远鲜活地存在。
我们是知青
在那个激情似火的年代,
在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
凭着满腔热忱,
我们响应伟人的号召: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很有必要!”
历史,就这样赋予了
我们那一代满怀热血的青年,
一个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名字——
知青。
没错,我们是知青,
就是在五十多年前,
告别校门,离开家门,
怀揣红宝书,呐喊着
“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
立志奔赴广阔天地的农村,
去“修地球”的知青。
“跟着太阳出,伴着月亮归,
沉重的‘修地球’,是我们
光荣而神圣的天职。”
当年那首《知青之歌》,
正是我们知青岁月的真实写照。
于是,我们熟悉了五谷杂粮,
能清分辨小麦与韭菜;
知晓天旱时,水车可暂代抽水机;
明白没电的日子,碾磙子也能碾出白花花的大米。
青春,在广袤的田野间绽放;
意志,在山塘的劳作中磨砺。
苦辣酸甜,我们一一品尝,
知青的经历,非比寻常,
青春芳华,尽数洒在乡村的土地上。
呵,我们是知青,
全世界,
唯有中国的辞典里,
有“知青”这一条目。
我们会永远珍藏那段独特的经历,
我们无怨无悔,
甚至会无比骄傲地大声宣告:
我们是——知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