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现代诗歌 >> 【丹枫】寻迹,51年前的茶林场(外一首)

编辑推荐 【丹枫】寻迹,51年前的茶林场(外一首)


作者:阳山岗 布衣,45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发表时间:2025-11-08 16:54:25
摘要:原创首发


   沿着记忆那条蜿蜒曲折的小径,
   脚步轻缓,似怕惊扰沉睡的往昔。
   我小心翼翼地踏入时光那浓稠的雾霭,
   怀揣着眷恋与渴盼,
   找寻,找寻那片五十年前的茶林场,
   那里,隐匿着知青岁月波澜壮阔的沧海。
  
   极目远眺,漫山遍野的茶树,
   好似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
   层层叠叠的枝叶,在微风里沙沙作响。
   曾几何时,那是青春的手温柔抚拍的地方,
   初晨的露珠,圆润而剔透,
   宛如细碎的水晶,映照着一张张稚嫩脸庞。
   它们在茶尖轻轻滚动,
   每一次闪烁,都似跳跃的希望之光。
  
   走进那略显破败的知青宿舍,
   简陋的模样,却满溢着往昔的温暖与爱。
   昏暗的灯光,曾摇曳在无数个夜晚,
   昏黄的光晕里,梦想挣脱现实的束缚,肆意盛开。
   那张破旧不堪的木桌,
   承载过多少青春的憧憬与幻想,
   它粗糙的纹理,
   恰似岁月镌刻下的奋斗篇章,澎湃激昂。
  
   田间地头,是他们挥洒汗水的战场,
   颗颗汗珠,如雨点般倾洒在土地上。
   知青们弯下年轻的脊梁,
   那挺直又弯折的弧度,撑起岁月厚重的牌。
   锄头高高举起,又重重落下,
   一次次翻耕着荒芜未知的未来,
   在泥土馥郁的芬芳里,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五彩斑斓的期待。
  
   劳作后的休息时光,是难得的惬意,
   山风悠悠拂来,轻吻着疲惫的身躯。
   知青们或坐或躺,随意地围坐在一起,
   歌声便在这山间悠悠飘荡,飘向遥远的天外。
   那些激昂欢快的旋律,
   仿佛拥有穿透时空的力量,
   至今仍在记忆的山谷中徘徊,
   深情诉说着,他们对生活炽热的爱。
  
   如今,我故地重游,
   茶林场的故事已被岁月覆上一层厚厚的青苔。
   老旧的设施,斑驳的墙壁,都在静静诉说着过往,
   但那段知青岁月,却如熠熠生辉的星辰,
   永不褪色,在我心中,永远鲜活地存在。
  
   我们是知青
  
   在那个激情似火的年代,
   在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
   凭着满腔热忱,
   我们响应伟人的号召: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很有必要!”
  
   历史,就这样赋予了
   我们那一代满怀热血的青年,
   一个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名字——
   知青。
  
   没错,我们是知青,
   就是在五十多年前,
   告别校门,离开家门,
   怀揣红宝书,呐喊着
   “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
   立志奔赴广阔天地的农村,
   去“修地球”的知青。
  
   “跟着太阳出,伴着月亮归,
   沉重的‘修地球’,是我们
   光荣而神圣的天职。”
   当年那首《知青之歌》,
   正是我们知青岁月的真实写照。
  
   于是,我们熟悉了五谷杂粮,
   能清分辨小麦与韭菜;
   知晓天旱时,水车可暂代抽水机;
   明白没电的日子,碾磙子也能碾出白花花的大米。
  
   青春,在广袤的田野间绽放;
   意志,在山塘的劳作中磨砺。
   苦辣酸甜,我们一一品尝,
   知青的经历,非比寻常,
   青春芳华,尽数洒在乡村的土地上。
  
   呵,我们是知青,
   全世界,
   唯有中国的辞典里,
   有“知青”这一条目。
   我们会永远珍藏那段独特的经历,
   我们无怨无悔,
   甚至会无比骄傲地大声宣告:
   我们是——知青!
  

共 13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两首诗分别从“个人故地重游”和“集体身份认同”两个视角切入,情感层层递进。第一首以“脚步轻缓”“小心翼翼”的细节,将对往昔的眷恋藏于字里行间;第二首用“我们是知青”的反复咏叹,直白抒发身份自豪感,无论是怀旧的温柔还是呐喊的激昂,都极具感染力,尤其能触动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读者。诗中大量运用具象化意象还原知青生活:“绿色海洋”般的茶树、“细碎水晶”似的露珠、“破旧木桌”“摇曳灯光”,以及“红宝书”“水车”“碾磙子”等时代符号,精准勾勒出茶林场劳作、宿舍生活、田间休憩的场景,让遥远的岁月变得可感可知,仿佛置身其中。引用毛泽东语录、《知青之歌》歌词、“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等口号,精准捕捉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内核;对“修地球”“分辨小麦与韭菜”等生活细节的描写,真实再现了知青的生存状态,让诗歌成为记录时代的“文字影像”。第一首遵循“寻忆—观景—入舍—忆劳作—抒感慨”的脉络,由外及内、由景生情;第二首从“时代背景—身份定义—生活细节—价值认同”展开,逻辑严密,结尾的反复宣告强化了主题,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力。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11-08 16:58:12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回复1 楼        文友:阳山岗        2025-11-08 20:14:45
  感谢编辑安子川老师录用拙稿,远握!祝健康快乐!
2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11-09 11:23:46
  “我们是知青,怀揣着红宝书,呐喊着,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跟着太阳出,随着月亮归”,知青特殊的年代,涌现出一批特殊的有志青年,为祖国建设奔赴四方!好文拜读!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