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宗教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精品 宗教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作者:云台文经 举人,3727.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995发表时间:2010-10-26 17:37:24

宗教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一)佛教
   1.佛教简介: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他的姓是乔达摩。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国。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方便说法而已,实则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宗教。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鸿儒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它的信仰深入民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正是它真实的写照;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
   佛教发源于距今约2553年前的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清净的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释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据经典记载,佛圆寂时,世寿80岁。
   2.简单给佛下个定义:这里所说的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是广义的。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是: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
   简单的说,佛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
   也许更明确一点,应该说佛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
   还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普遍地为一般人所接受,就是说:佛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换句话说,佛就是一个自己已经觉悟了,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的人也能够觉悟,而这种自觉和觉他的工作,已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明晨问于群臣。太史傅毅答说:西方大圣人,其名曰佛;陛下所梦恐怕就是他。帝就派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蔡愔等于西域遇竺法兰,摄摩腾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帝特为建立精舍给他们居住,称做白马寺。于是摩腾与竺法兰在寺里译出《四十二章经》。这几乎是汉地佛教初传的普遍说法,也为我国历史教科书所采用。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到了后汉末叶桓灵二帝的时代(147—189年),记载才逐渐翔实,史料也逐渐丰富。其时西域的佛教学者相继来到中国,如安世高、安玄从安息来,支娄迦谶、支曜从月氏来,竺佛朔从天竺来,康孟详从康居来。由此译事渐盛,法事也渐兴。
   3.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林世敏教授在《佛教的精神与特色》一书中将佛教归纳为十个特色:
   第一、佛是人而不是神
   遍看全世界各个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没有一个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格自居的。这个神能够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他主宰着人类的吉凶祸福,它操纵着万物的生死荣辱。人类只有匍匐在他的面前,赞美与讴歌,把一切成功与荣耀归于万能的神,信仰他的才能上天堂,反对他的只有堕入地狱,绝无抗辩申诉的余地。
   而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他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里‘唯我独尊’的我字,并不是单指的释迦牟尼本身,而是指的全体人类的每一个人。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人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释迦牟尼将他的觉悟、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于人自己的努力与才智。释迦牟尼认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成败荣辱,决定于自己的行为之善恶与努力与否。没有一个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狱。赞美与讴歌不能离苦得乐,只有脚踏实地去修心养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净化、升华,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乐。
   释迦牟尼也不能像变戏法似地点石成金。他主张“要收获什么,就先要栽种什么”。他不能使一棵莲雾树长出苹果来,你若想收获苹果,就先要播下苹果的种子。释迦牟尼只不过是告诉你如何栽培,以便来日有丰硕的收获,但栽培的工作还是要你自己动手。
   梁启超先生在《学问的趣味》一文中,不是也做过这样的比喻吗?他说冬天晒太阳的滋味舒服透了,但“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次),无非是为我们指出一条‘成佛之道’——自己创造最彻底圆满的智慧与人格。但这一条路却是要自己凭着毅力、智慧、恒心去走完它。所以佛说:工作须你们自己去做,因为我只教你们该走的路。
   成佛没有捷径,修行是点滴功夫,“不经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第二、佛是真平等者
   说佛是真平等者,并不是信口胡说的,我们先就当时印度的社会背景来观察:谁都知道释迦牟尼时代的印度,社会分成婆罗门、贵族、平民、奴隶四大阶级,而贵为太子的释迦牟尼眼见社会阶级的不合理,毅然树起平等的旗帜,主张废除阶级对立,倡言众生平等。历史上所有的革命,都是卑贱低下的阶级要求提高和显贵高上的阶级平等,绝对没有像释迦牟尼一样的,自己愿意降低他的太子身份与平民、奴隶平等的。由于他这种大公无私,无所为而为的作风,所以说他是真平等者。最后要加以说明的,也就是最能表现佛教“真平等”精神者,就是佛教平等的观念,并不只局限于万物之灵的人,佛教反对“人类以外的一切动物都是被创造来给人饱享口腹”的论调。一切动物临死时的悲鸣哀号,真是惨不忍睹,恸不忍闻,连孟子都要慨言:‘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佛教更进一步地肯定,这些被我们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所滥捕乱杀的动物,无不具有佛性——一种来日可以成佛的潜能,纵使人与其他动物之间,在形体上、智慧上有所不同,但在求生存的权利上,在佛性上却是平等的。就像一个穷凶极恶或是愚蠢无知的人,他亦具有“人性”一样,我们要以“人道”来对待他,用“人道”来教育他、感化他。古人说:“天有好生之德。”又说:“万物与我并生”都是一种视万物为一体的平等思想。只是没有佛教说得如此透彻罢了。同时佛教又主张“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又把平等的意义推上更进一步的境地。
   (1)无缘大慈:佛教主张不但对跟自己有关系的人要慈爱,如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等;同时对跟自己没有亲戚、朋友关系的人也要慈爱,如跟我从不交往或素不相识的人,也一样地关怀爱护。“无缘大慈”颇似墨家的“兼爱”思想。
   (2)同体大悲:同体大悲就是一种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把宇宙间一切众生看成人我一体,休戚与共、骨肉相连。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愿深心,正是同体大悲的极致表达。
   第三、佛不是生而知之者
   释迦牟尼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姓乔达摩,名叫悉达多,他在二十九岁那年舍弃了即将可以继承的王位,出家学道,寻求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六年后,也就是三十五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证得了正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万万的人类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证果。
   释迦牟尼只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而我们是后知后觉者。佛与我们的不同,不是在人格上、地位上的不同,只是在一个“觉”字的不同罢了。即韩愈说的:闻道有先后。
   第四、佛教不承认有顽劣不可教化的人
   依照其他宗教的说法,他们的教主或万能的主,在百般威迫利诱之后,或苦口婆心、谆谆教诲之余,如果仍然不知幡然觉悟,投靠到神的旗帜下,忏悔、承认自己是个迷途的罪人,可怜的羔羊的话,那么一旦最后的审判到来,一律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超生。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世上做人父母的,永远敞开着大门,盼望着浪子能够回头,尽管他们的子女是个罪恶满盈的强盗。从来没有一对父母,希望或忍心自己的孩子永远在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地狱中受苦的。
   佛教承认人性是善良的,只要放下屠刀,立地就可以成佛。佛更认为真正的犯人不是罪恶,而是无知,一切罪恶都是由于无知(佛教叫无明)所引生出来的。因此苦口婆心地、日夜不停地开导、启发众生,就变成佛的责任了。佛关怀众生,如母忆子,不但不忍心众生身受地狱之苦,而且广发“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誓愿。(菩提是‘觉悟’或‘正道’的意思,证菩提就是得道或成佛之意。)这是何等的慈心!何等的悲愿!这才是真博爱!这才是真怜悯呀!
   第五、佛不是独一无二的,人人皆可成佛。
   佛与众生,只是在于觉悟时间的先后而已。佛只是对一个觉悟者的通称而已。就像我们称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为教师一样,教师不只一位,人人都可以做教师,处处可以有教师。同样的道理,佛不是单指释迦牟尼一个人,人人可以成佛,处处可以有佛,就像安明居士申宝峰在《论佛》中精辟的点到:“佛为自然,自然为佛。人在佛中,自然成佛。机智的辩证出了佛就是自然,而自然就是万万千千,包括花草树木,人鬼禽兽,即便纵然是魔,只要放下屠刀,也可成佛。而人若想成佛则需自然,万万不可急于求成,要心如止水,要破除贪,嗔,痴三毒。只有这样就会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立地成佛。其外,不只这个世界有佛,宇宙中无数个星球上都可以有佛。(当然也有众生。)道家提出一个难懂的道,佛家提出一个难理解的佛,之所以难理解是因为成佛的标准不清楚,道难懂是因为谁也说不清楚道是什么。
   这一点也是佛教同他教根本不同的地方,其他的宗教只能承认他们独一无二的神,而尽力地攻击、否定他教的神,称他教的神为假神。同时在他们的教义下,人类无论如何地努力奋斗,永远不能与神并驾齐驱,同处于平等的境地(永远是主仆关系)。因为神是造物者,而人只不过是神所造的物之一而已。
   第六、佛教不承认有创造万物的神
   依照某些宗教的说法,宇宙万物是由万能的主所创造的,他们的证据是旧约中的创世纪。其实稍为有点思想的人,马上就可以会意神也是人类思想的产物,人类凭着自己的观念和形像造神。而人类创造了神,目的之一是在解释宇宙人生的起源,佛家称它做“第一因”,但神本身从何而来?外教徒不但不肯去追究,而且十分肯定地说:神是万能的,他是自然存在的。如果神能够“自己存在”,换句话说他不用被别人创造,就可以自己存在,那么神创造宇宙人生的观念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同理宇宙人生也可以自然存在了。)
   佛教根本否定“神创造万物”假设,根本就不承认宇宙有第一个“开始”。所谓一件事的“开始”只是前一件事的“结束”而已。在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中,一件事物的消逝就构成另一件事物生起的条件。我们人和其它生物都是自然存在的,我们为什么要去想什么意义呀,正义呀,邪恶呀等,干脆都自然去算了。可是不行,原始社会是自然的,难道自然就是最美的吗?那为什么又会走到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美吗?这难道不是自然的吗?所以原始的是自然的,趋利避害也是自然,自然有好的,也有不好的。雨露浇灌农田属自然,是好的,暴雨成灾也属自然,却是人们要想法避免的。黄河是自然形成的,但在被治理之前却给周围人们带来无穷灾难,在大禹治水后,才使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受益无穷,成为我们的母亲河。
   张澄基博士在他所著的《什么是佛法?》一书中,对这个问题曾经做过如下的解释:“开始”这个观念,是因人类“有限”的心理(所产生的),不能涵括万千的因果关系。比如说我们去看第三场的,《乱世佳人》电影,从七点“开始”演,到十点“结束”,但是我们再仔细想一想,第三场电影的“开始”,其实就是第二场的“结束”,而第三场的“结束”,不就是第四场的“开始”吗?所以说“开始”这个概念,只是对某一特定事物而言才有意义;对整个错综复杂、因果相续的宇宙而言,就没有意义了。时间是流动不息的,谁能从中找出停止不动、所谓“现在”的一点来?然后说这一点就是“开始”呢?
   其实佛教对于讨论这一类对人生没有利益的问题,(哲学上的形而上学)并不感兴趣,因为宇宙是无始的,也是无终的,人们殚精竭虑去追求宇宙的第一因,将是枉然的,徒劳无功的。当你千辛万苦寻求到第一因时,你势必发觉在它之前还有一个因。如此循环不息,周而复始,你永远寻求不出一个固定不变的第一因来。
  

共 16670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抑或伊斯兰教,都只能作为一种信仰,并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地交付于它们,更不能将自己的思想也寄托于它们。宗教并不是一个人的思想,而是从创始人开始,慢慢地将一些有代表的信仰者的思想汇集并得以提炼的结晶,我们不能否认它们,毕竟这也是智慧的结晶。当代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宗教的价值,汲取宗教中的智慧精华,使自己的思想有更深一层次的提高。宗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可以使人变得聪明,也可以使人变得愚钝,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不仅介绍了三大宗教的特性、优点和其渊源,更是详细地分析了它们对人类的影响,读来教人受益匪浅,很有参考和学习价值,尤其是介绍其渊源给读者增添了阅读的趣味。结尾的总结部分是文章中心的体现,信仰宗教有利也有弊,需要有一双明智的眼睛去辨别。【编辑:柳絮如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01026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絮如棉        2010-10-26 18:13:58
  很深刻的一篇,学习了!
人生就是一场修炼!
2 楼        文友:云台文经        2010-10-27 11:29:43
  感谢柳絮如棉的称赞。
愿作云中台上客 一画文章经纬分
3 楼        文友:秋天的童话        2010-10-27 21:13:50
  我一值信佛,但不知道佛教文化,只知道一心向善。
   读了此篇文章,受益匪浅。
   值得学习……
一切美好,缘于真挚。
4 楼        文友:蔚风        2010-10-28 08:10:18
  不错的文章,值得一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5 楼        文友:云台文经        2010-10-28 16:42:34
  我没有宗教信仰,去说宗教,但愿没能出丑。网友的鼓励使我很振奋,感谢!
愿作云中台上客 一画文章经纬分
6 楼        文友:采耘        2014-03-09 11:01:45
  看里你的文章,真是收益匪浅,明白了:佛为自然,自然为佛。人在佛中,自然成佛的道理。
回复6 楼        文友:云台文经        2014-03-09 14:10:53
  谢谢留墨品评。我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在摸索,希望常联系,多交流。问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