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断弦谁听】桥(文集)

精品 【断弦谁听】桥(文集)


作者:盛开Seven 秀才,262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88发表时间:2008-12-16 21:00:32

引言
  
   这是我们色氏家族第二次以同题异作的形式出文集。比起上一次《门》的良萎不齐,这次的《桥》思考更深入,视野更开阔,技巧更纯熟,平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废名的《桥》和王蒙的《春堤六桥》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写桥的双璧。前者飘忽空灵,后者沉痛厚重。珠玉在前,一帮业余爱好者仍然选择班门弄斧,而不像宝钗似的“自惭何敢再为辞”,想来也还不算僭越。
   《门》也好,《桥》也罢,“同题文章”强调的恰恰是异。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最值得期待的。这一点没有让人失望。一个母题派生出众多的正格与变体,引申和发挥。体裁上有小说散文和诗歌,题材上有风花雪月和凡俗人生,气质上有晓风残月和大江东去,风格上有华丽绚烂和朴素简约。将大大小小的桥集在一处,更见得“远近高低各不同”,倒像是进了“主题公园”。那么,先从第一座桥上走起……
  
   目录
  
   第一篇:桥(散文)………………………………………………………………ran.t
   第二篇:奈何桥(诗歌)…………………………………………………………愚文
   第三篇:桥(小说)………………………………………………………………浦素
   第四篇:天桥(散文)……………………………………………………………三皮波
   第五篇:桃花树下的傀儡(小说)………………………………………………蓝芯荧
   第六篇:桥(散文)………………………………………………………………原东琳
   第七篇:奈何桥(小说)…………………………………………………………文轩
   第八篇:桥牵随即(散文)………………………………………………………冰蓝点幽
   第九篇:桥(散文)………………………………………………………………文斌
   第十篇:桥(小说)………………………………………………………………泪水冲咖啡
   第十一篇:生命中,有桥来桥往(散文)………………………………………挽秋
   第十二篇:桥变(小说)…………………………………………………………奶瓶cat
   第十三篇:造桥(散文)…………………………………………………………东篱道人
   第十四篇:桥(小说)……………………………………………………………杨亦秋
   第十五篇:桥(散文)……………………………………………………………张天涯
   第十六篇:十三号桥(小说)……………………………………………………张另
   第十七篇:桥(诗歌)……………………………………………………………唐剑南
   第十八篇:桥(散文)……………………………………………………………梧桐烟花
   第十九篇:生死桥(小说)………………………………………………………阿紫a_l
   第二十篇:站在秋天的旷野上(组诗)…………………………………………翩翩燕
  
  
   【★散文】桥
   ——ran.t
  
   引着人往前走的是路,中断了脚步的是河。贴恋着河水,款款的,商量似的“借过”,那是船;飞虹般一掠而过,轻盈潇洒的是桥。断了脚步的是河。贴恋着河水,款款的,商量似的“借过”,那是船;飞虹般一掠而过,轻盈潇洒的是桥。
  
   在我的感觉里,船有种不确定性,变幻莫测像有些人的心思。桥就比较稳实,更是一个可亲可信的友人。船是人和水妥协的结果,犹如英国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桥是飞越的,另辟蹊径的,因而更有生动的自信。
  
   奇怪的是,在古中国人的笔下,“桥”常常染上一层凄冷的色泽。断桥边白蛇泪眼盈盈,倾诉她对许仙的挚情和失望;“鹊桥相会”的代价是三百六十四天的遥遥相望。“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听起来倒像强颜欢笑,自我安慰。超出爱情的领域,还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第二句本是炊烟袅袅,温馨可人,一派升平,但夹在“枯藤”、“古道”之间,也只有更反衬出“断肠人”的凄惶。刘禹锡有一首名作,白先勇曾借来作为《纽约客》的题旨,四句诗写尽沧桑起落,比上述几例别具一份宏阔的历史纵深感:“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在“夫子庙”时曾特地找了一下。那些简简单单的房舍,竟然住过王谢巨族么?也没见哪一座桥特别动人耳目的。当时稍微有点沮丧,但转念一想,能在脑中自行勾勒出一座“朱雀桥”而不被现实推翻,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这种“遇桥感怀”的风气并没有与时俱进,到了近代,反倒渐渐淡薄。于是梁实秋在《散步》里提到桥时,已经相当平和:“我从前沿着淡水河边,走到萤桥,现在顺着一条马路,走到土桥,天天如是,仍然觉得目不暇给。”他把熟悉的路重又走出新鲜,每天都有“蚯蚓”、“大蜗牛”、“朝露”之类的新发现。不仅不悲感,而且颇有几分怡然自得了。
  
   现代的散文大家,我觉得梁实秋和周作人是一类,可称为“冲淡派”,含而不露;徐志摩自成一派,非要起个名字可以称为“激动派”吧?笔走龙蛇,华丽恣肆,不以简约为美,而是浓得化不开,所以他对桥的态度,既迥异于传统文人的慨叹,也不同于梁实秋的纡徐,而是可爱的一惊一乍:“它只是怯伶伶的一座三环洞的小桥,它那桥洞间也只掩映着细纹的波粼与婆娑的树影,它那桥上栉比的小穿兰与兰节顶上双双的白石球,也只是村姑子头上不夸张的香草与野花一类的装饰;但你凝神的看着,更凝神的看着……只要你审美的本能不曾汩灭时,这是你的机会实现纯粹美感的神奇!”这里面没有风流自赏,而是对克莱亚三环洞桥的衷心赞叹。
  
   以我一个月九百多元的工资,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大可能出国游览世界各地的名桥,不过我确切的记得电影《魂断蓝桥》的哀婉魅力。费雯丽含泪的眸子,使人在散场后还久久不能释怀。相形之下,另一部众口交誉的《廊桥遗梦》我却不大喜欢。若干平实的细节相当有味,雨中离别那一幕也足够感人,但其中总似乎少了一股全情投入的冲击力。我有个长辈说是因为《魂断蓝桥》大起大落,轰轰烈烈;《廊桥》却显然更生活化。那座乡村的桥与二战无关,与生死无关,所以“不能打动你们年轻人”。我很愿意相信他的话而不能相信。因我自己在许多方面实在不像个爱好“大起大落”的“年轻人”。否则,如同开头所说,我应该喜欢变动的船而不是恒定的桥。不过也说不定。周作人还说他心中除了“绅士鬼”之外还有“流氓鬼”。我又凭什么肯定我的个性已被“宁静”、“家常”一统天下了呢?
  
   我小时候最爱的不是桥,而是钻桥洞。有些桥洞里养着羊,脏兮兮的,旁边还有吃剩的烂草和菜叶子。我摸摸羊的角,碰碰它的胡须,感到其乐无穷。另一些桥洞是空的,顶多堆着几根枯柴。冬天午后,我一个人坐在里面,水面的波光一晃一晃的映上身来,暖和、自足、惬意。
  
   村子里所有的桥我都玩过,最稔熟的当然还是家门口的那一座。很多个有月亮的晚上,我和小朋友们坐在桥边,一人扮老师,众人做学生,双手背在身后,认认真真的“听讲”。或者做一种“传鸡毛信”的游戏。背在身后的手上握着纸条,甲传到乙,乙传到丙,直到对面的人喊“停”,看他能不能抓到手握纸条的“情报员”。抓到了怎么样呢?也不怎么样,只是被抓的人调到对面,原先那一位就回归我们中间。
  
   那座桥是砖头砌的,我们刚搬到附近时它杂草丛生。外公每天在桥上锄草,顺便锻炼身体。桥面干净整洁后,行人才多了起来。去年我回去过一次,它已经衰败得不成样子,无数的野草像长长的毛发。桥也是有年纪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外公去世有十六年了。
  
   传说奈何桥沟通阴阳两界,不知鬼魂走过那座桥时是怎样的心情?我后来写过一篇小说,与阴间无涉,风格却是诡异,大致说一对中年人和一对青年人。中年人的故事是在白天,桥梁发生事故,他们死于非命;青年人的故事是在夜晚,二人在桥上谈情说爱,蓦然发现手头的报纸上说,这座桥几小时前就塌陷了。那么他们此刻站的是哪一座?他们又处于时空中的哪个座标?是个挺好的点子,可惜写坏了。
  
   真正诡异的一次是我坐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那天大雾,视力所及,只有眼面前的一小段。朋友是个老司机,然而也跟我一样的紧张。一截一截的,我们蚕食着桥,也被桥慢慢的吞进它的腹腔。钢架像桥的骨架,雾气像桥的肌肤,路面是桥的舌头——大得不成比例的舌头。那个被鲸鱼吞进肚子的船长,惶惧也不过如此吧?
  
   闲暇时我迷恋着收音机。有一档男女速配的栏目就叫“午夜心桥”。偶尔也会念一些散文,短短的,像何其芳《画梦录》似的精致浓丽,浅吟低唱。但它主要的“卖点”还是给未婚的青年牵线搭桥。“午夜心桥”这名字不可谓不切题,我私下里却还是觉得可惜。因为局限于情爱,把题目做小了。假如定位在现代人匆促忙碌,冷漠生硬,造一座午夜的心桥来融化隔膜,连接心灵,立意会高远些。
  
   今年上半年我和三个朋友开着摩托车到乡下买草莓,风直往衣领子里灌,冻得面青唇白才买回二斤。回来一问,价钱还比城里的贵两毛。我们在手上呵着热气哈哈大笑,一方面是觉得好玩,一方面是因为不虚此行,途中经过了一座桥边的教堂。教堂墙上写着“以马内利”,很清正的风格。我们听听管风琴的伴奏,听听信徒的说唱,在白蜡烛的飘拂的火光中确实感到净化的融洽。在场的人中有一大半是普通农民,但是在那几分钟里,他和他,他们和他们,他们和它们,被氤氤氲氲的气场整合、覆盖、呵护、慰藉。门外的木桥隐约可见。我想教堂建在这里,可能是种有意识的选择。这一座桥也才当得起“心桥”。
  
   我有好些师长都虔诚的信教。我本人出于天性,还是对东方的禅境较为亲近。谈不上悟性,更无法精研,只是有关文字的灵光一现,便能给我基督教、天主教不能给予的感动。废名的《桥》读者寥寥,属于不折不扣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我在新华书店里偶然一翻,就看见这一段:“颜色还是桥上的颜色。细竹一回头,非常惊异于这一面了,'桥下水流呜咽',仿佛立刻听见水响,望他而一笑。从此这桥就以中间为彼岸,细竹在那里站住了,永瞻风采,一空倚傍。”难以言传的宗教感,出世般的虚幻,飘渺的,又是谦抑的。在那样的桥上站一站,空灵而空冥,再有多少积郁怅恨,多少不堪回首,也都能轻轻放下——连流泪都是心平气和的。
  
   【★诗歌】奈何桥
   ——愚文
  
   云雾遮绕,敛去了一片茂林修竹几许春蛙秋蝉
   亦隔去了你的明眸皓齿巧笑倩兮
   当清馥菊香不再暖鼻,雨丝风片也不再带来寒意
   若不是泪水已经湿透了眼帘,你一定会注意到
   记忆的片断如蝴蝶翻飞,已经翻出了我的手掌
  
   春深似海的庭院,有柳绿花艳,蜂飞蝶舞
   你我执手,信步闲庭的情景
   我却,再不记得
   下一个新枝吐蕾,莺啼燕喃的时节
   我再也,无法适逢其会
   与你,摘花捉蝶的那些事情
   与我,再也没有丝毫相干
  
   你的泪水穿过我魂魄
   却无法像针线穿过碎布般,将两个我,缝起
   你的细语如蚊,清音如烟
   我却已经无法将她们,一一咬住
   你的眼神突然变的深隧飘忽迷离藏着万千变化
   我却只记住了,一个瞬间
  
   奈何桥前,困乏的烛火照着我今世的迟
   门庭花落,落日黄昏,秋意满园
   我的手指一一划过盏盏纸制灯笼
   并将脚步锁在了桥尾,就如你的黛眉轻蹙
   这一刻,我竟以为自已尚在阳间
   可以在断桥残雪前,等待你千年之后的
   回眸
  
  
   【★小说】断梦桥
   ——浦素
  
   我,生于平原,长于平原。平生未见到过几座桥,即便是有,那也是只有桥形,无有桥意的东西了。如果想不开,想站到那些桥上纵身而下了却残生,其结果绝对不可能是淹死,那只能是摔死的!而且,不能排除高度不达标,摔个半死不活的结果。
   可我的印象中,却一直有一座形象逼真,无法忘怀的桥。
   十多年来,我经常梦到一个微拱形的建筑。一人多宽,远呢?说不清楚。它刚刚出现在我面前时,可能只有十几米远吧!碎石子铺的路面,好像隐约能看到地面上有一些很像敦煌壁画似的图案,并建有稳固的护栏。桥下的水平静而清澈,姑且就当是“美”吧。一旦走上去,它却不知怎么变了,碎石子变成稀稀落落的木板,护栏也变成铁索,扶着铁索小心翼翼地走,能看到脚下的万丈深渊和汹涌湍急的急流,身子也如同随风的柳絮,飘摇不定。距离也变了,不经历一番心惊肉跳是别想过去的。我在梦中经过它的第一次,就想起了“大渡桥横铁索寒。”
   只要它出现在我梦中,我无论如何是绕不过去的。不管我如何躲避,它总是突然笔直的出现在我正前方。而且,只要踏上去,就再也回不到起点。直走,往回走,结果都是一样的,出现在眼前的永远是桥那边的世界。
   那个世界,天地灰白而阴暗,有时是荒无人迹,有时像哀鸿遍野的沙场,有时像聊斋故事里的阴间,总之,充满了恐怖。大多数的时候,我都是在桥的那一头突然被什么猛然出现的东西吓醒,冷汗淋漓。只有一次,我在桥这边遇到一个非常非常漂亮的姑娘,交流得很是投机。那可是真正的梦中情人了!我和情人本来是在繁华的大都市里耳鬓厮磨闲庭漫步的,那座桥不期而遇了。我烦躁,我知道我再怎么躲,也是躲不开的,可我还是想绕开它,拼命地绕!她笑着拉我的胳膊:“有什么好怕的?桥那边是我的家,漂亮得很!去看看!走!”那次,那座桥没有变成铁索木板摇摇欲坠,远处,还传来节奏轻柔的音乐,是《回家》?还是《结婚进行曲》?实在想不起了。我感受着轻柔的乐曲和她散步,我也终于有机会观看到脚下的图案了。我低着头,看着我们的鞋尖和飞天的卧佛、菩萨、比丘,生怕一不小心踩到他们的身子,把他们亵渎了。她叫我:“别看脚底下,听着音乐走就行了!”……桥的那一头,是一个比这边环境还美的城市。她把我带到她家,一处面积颇不小,装修也相当豪华的楼房。我们对视、含情、拥抱、亲吻,直到在她家的床上发生了关系。梦是好梦,只是,做到最酣畅的时候,身子下的梦中情人变成了我的初中同学——小霞。那位同学,可是我拜把子的姐姐呀!我不成乱伦了?禽兽不如!我又猛地惊醒了!从此,我越发恨那座桥,白天晚上的恨!怕在梦里见到它。并给它起了一个发自肺腑,由无限哀求企盼而化生的名字:断梦桥!
  

共 46337 字 10 页 首页1234...10
转到
【编者按】作业《桥》是色家内部布置的,用于各位写手的互相学习和提高。事实证明这次练笔卓有成效。原本功力较深的又有新突破,原来较青涩的也渐趋圆熟。有一部法国片叫《新桥之恋》,我们愿意改动其中二字,称此文为“群桥之旅”。一切皆在文章中。【编辑:ran.t】【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揽月人        2008-12-16 21:05:01
  一班有志于文学的年轻人,各逞才思,各显奇能,看后颇为这样的家族和集团而欣喜。
国家一级编剧,“曹禺奖”获得者,出版戏剧专著两部。
2 楼        文友:司药        2008-12-16 22:42:53
  每个人是一座桥,每篇文是一座桥,同样的命题,不同的内容,衬映出不同的意味……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3 楼        文友:庞腺治        2015-09-12 19:17:29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