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菊韵评论★柳絮如烟〗阴差阳错的爱情

精品 〖菊韵评论★柳絮如烟〗阴差阳错的爱情 ——读书笔记之一《边城》


作者:逝者如斯 探花,1514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16发表时间:2011-11-02 18:55:05

〖菊韵评论★柳絮如烟〗阴差阳错的爱情 也许,不同的人读名著,有着不同的方法。我是笨人,想用一种最笨的方法,先是逐字逐句地读,了解原著的故事情节,然后再分析人物,最后再谈点个人的感受。对于沈从文的《边城》,从中学开始到现在,不知读了多少遍,但每一次读,感受都不一样。这一次,我决定还是边读边写,留点文字纪录吧。为了对照原著,我按小说的章节同步来进行笔记。
  
   1
   一个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有一小溪,一白色小塔,一户单独人家:一个老人、一条方头渡船、一个女孩、一只黄狗。老人活了70年,20岁开始守渡船,50年渡了多少人?
   作者简单交待了环境、人物,平日渡船的情趣和闲适平静的生活,如一幅山乡水墨画,又如电影中的镜头,由淡至浓,由远及近,画面摇曳,令人向往。读者的心,不禁一颤:在这小山城里,在这老人、女孩、黄狗,还有下面要交待的其他人物身上,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小说一开篇,就确定了意境美的格调。读者是在读一本书,又似乎是在看一幅流动的、三十年代的边城地域特色的风景画。在这幅如《清明上河图》般的画卷上,作者有时会重彩浓抹,大张旗鼓地宣扬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个时令的民俗风情、节日气氛;有时又惜墨如金,用一个背影、一片叶子或一声叹息来批注,点到即止。
  
   2
   如果第一章写的老人、女孩、黄狗所生活的小溪,是小环境的话,接下来作者所要交待的,便是边城的大环境。先是茶峒的山,然后是白河,河边的吊脚楼。读者似乎看到,一到春天,岸上凡有桃花的地方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必可沽酒。小城是繁荣的,但是这种繁荣有着边城的特色,它给人的印象又是安静平和的,似乎是传说中的桃花源,与外界的一切喧哗、混乱与繁杂,丝毫沾不上边。由于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老兵,身边的女人、孩子,都是憨厚老实的,就连那些职业妓女,在作者的眼里,她们浑厚、淳朴、情感真挚、守信自约、重义轻利,对男人痴心,甚至可以为情而死。在对待交易上,第一次谈好价格,熟了以后,钱就可有可无了。这样看来,与其说她们是在出卖肉体,倒不如说她们是为了满足正常生理上的需求,在过一种不固定的、没有名份的“夫妻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比满口“子曰诗云”的文人和体面人,在道德上要高尚得多。
   作者这样写,是完全站在同情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角度,不是批判,反而是赞扬。因为卖身是为了生存,如果有活路,试问天下有哪个女人自甘堕落和下贱?倒是现在的少数女性,为了追求物欲,好逸恶劳,将“恬耻”二字丢开,自愿成为二奶或暗妓。
   接下来,边城的另一主要人物出场,他就是掌水码头的顺顺。此人喜交朋友,济人之困,公正无私,他从渡船上赚来的钱,又散给周围认识和不认识的、需要帮助的人。他有二个儿子,大老名叫天保,和父亲一样豪放豁达,不拘小节,敢说敢做,爱憎分明;二老名叫傩送,外号“岳云”,英俊聪明,富于感情,又似乎犹柔寡断。
   作者一开始就给大老和二老贴上性格标签,我想是因为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他们在看待翠翠的爱情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截然不同吧。在读完全篇后,给我的感觉是,作者是在写爱情,但又不仅仅是写爱情,是在表现某种人性的美与丑。这种表现的方法,不是大肆渲染,而是巧妙地揉合在边城的种种风情中、对话中或是翠翠的一颦一笑或某个细微的表情中。这是一种大技无痕、无声胜有声的写作方法,让我想起了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孙犁的《荷花淀》,还有当代小小说名家刘国芳的小小说,他们共同追求的,是一种意境美,抑或可以说是人性美,是某种看起来明白又妙不可言的东西,别人不写时,你意识不到,当别人写出来了,你才恍然大悟:原来,你的心中,一直就有这种意境,但你永远不是第一个写(说)出来的那个人!
  
   3
   端午、中秋、过年,同样是边城人的三种节日,是留在老人和翠翠的记忆中,最热闹的场面。
   每逢端午,家家吃鱼吃肉,午饭后看龙船比赛,吊脚楼上挤满了人。龙舟赛后水手可以自由下水追赶鸭子,捉到多少都归自己。天保、傩送,都是泅水、划船的好手。
   今年端午又近了。在老人看来,但凡节日,只要人多,只要热闹,只要有风景看,就没有什么差别。翠翠却不这样认为。在她看来,节日是与某个人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当某个人出现了,那才是她的节日,哪怕他的出现,是最普通的某个日子。所以,当站在船上的翠翠,听到远处的鼓声又响了,于是“将翠翠带到过去的一个节日中去。”
   就是这样一句话,拉开了翠翠的回忆。注意,是“过去的一个节日”,它可以是前年的,也可以是去年的。
  
   4
   两年前,翠翠与二老“岳云”第一次见面,对方请她去家里坐坐,她误会了他的好意,还骂了他。结果,他不恼,还派人给她爷爷送信,又派人打着火把送她回家。翠翠因这场毫不起眼的误会,就记住了一个人,一个在她心中就早就闻名但难得一见的人。也许,这个人的名声或品德,早已在她心中生了根,如今,她又一下子记住了他那英俊的外貌,于是,一种“一见钟情”的东西,在她毫无准备的情形下袭击了她,让她手足无措而又十分的兴奋。于是,她在企盼着什么,盼着某一天或某件事的到来。
   “……回头水里的那条大鱼咬了你。”就是二老对她说过的这句话,一直在她的耳边回响着。细细揣摩之下,这句看似玩笑的话,除了风趣诙谐之外,又似乎有着一层特别的意义:二老不仅是捉鱼能手,而且他就是水下的那条“大鱼”,或许将来的某一天,他真的要咬了她呢。如果真的能被这样的大鱼咬了,翠翠恐怕是满心的欢喜吧。
   另外,这一章中,翠翠与爷爷生气的描写,更是别有趣味。翠翠时常是矛盾的,她喜欢自言自语,自问自答,当她心里气恼爷爷不回来找她、没有陪她一起回家时,爷爷喊她,她故意不理,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河里鲤鱼吃去了!”
  
   5
   一年前的端午,翠翠又和爷爷去看划龙船,心里想着头一年与二老见面的事,却未见到这个人,不免有些失望。她见到了大老天保和他的父亲顺顺,听到了顺顺、天保对她的各种赞美和肯定。回程的路上,天保送爷爷一只鸭子,爷爷很高兴,嘴里不停地提大老天保的名字,但翠翠不高兴,翠翠说,“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
   当某一次爷爷再提起见大老的事,她提不起兴趣;当提起前年见二老那件事时,她兴致盎然;当爷爷提到“如果大老娶你,答应不答应”时,她生气了!
   种种迹象表明,她心里中意的那个人,是二老岳云。可是,爷爷却不知道。或许,爷爷早就知道了,但他有自己的看法,在大老与二老中间,他更满意大老吧。
   在这一章乃至整篇小说中,作者采用的是对比的写法,大老与二老性格的对比、翠翠在对大老与二老态度上的对比、爷爷与翠翠在婚事上不同看法的对比……
   在爷爷与翠翠对待大老和二老的态度上,作者故意用糊涂的手法,最佳答案就摆在那儿,翠翠清楚、读者清楚,爷爷明明是清楚的,可是他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却在故意装糊涂。这种态度,体现了老人性格软弱的一面,对翠翠的婚事,他虽然谈不上横加干预,但又缺少主见,表面上听翠翠的,不采取家长独裁制(有时,独裁的结果,或许更能让翠翠获得幸福)。而翠翠呢,因为害羞,敢想不敢说,将该说的话闷在心里。这是她的性格决定的,也是一方水土熏陶的结果。她如果敢想敢做,甚至能和她母亲一样与男人私订终身,有了身孕生下孩子之后又敢以死殉情,那她就不是翠翠而是别的小说中的另一主人公了。
  
   6
   这一章,作者以“白天”两个字开始,像是持续昨天的日子,又似乎是单独的某一天的开始。因此,它放在整篇小说中是一个片断,把它抽离出来,又能独立成篇。
   在翠翠眼里,爷爷与卖皮纸人因为钱而争持(一个要给钱,一个偏不收),一方面反映爷爷为人正直、不贪财,另一方面也说明边城人的厚道淳朴、看重付出与回报的关系。谈话中,爷爷提到前年、去年端午节看船的事,再一次写了翠翠的态度(提大老就恼,提二老就笑)。紧接着,写有迎亲队伍过渡,作者特意重笔写了翠翠对他们一行人的关注和心动。回家以后,她还要爷爷吹《娘送女》的曲子听。如此种种侧面衬托的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于是,爷爷明白:自己老了,翠翠大了,该出嫁了!
  
   7
   今年的端午节到了!爷爷安排翠翠与黄狗一起去看热闹,准备自己守渡口。
   老人又一次回忆起翠翠母亲的经历,不想让翠翠走她母亲同一条路!
   他想起大老对他说过的话,希望并鼓励他去争取赢得翠翠的心。然而,大老认为,翠翠的婚事,老人自己做主就行了,只要他同意了,翠翠就一定会同意的。在他看来,老人的态度不明朗,是由于对自己还不满意,或是担心他父亲顺顺会反对。
   看到这里,读者才明白,前面所有的一至七章,都只是一个铺垫,都是为今年的端午节的到来埋下的伏笔。
   接下来的故事,大老和二老同时爱上了翠翠,好事多磨,最后,谁能修成正果?翠翠自己不知道,爷爷不知道,大老二老不知道,读者也不知道!
   如果把读小说比作看山,那么,此时摆在读者眼前的这座山,不是平坦的,更不是一览无遗的,而是高低参差,数峰叠起,云深雾罩,扑朔迷离。这样的安排,既是小说悲剧情节的需要,又是高手的刻意为之。要不,一条船,一条小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一个掌水码头头目和两个年轻的水手之间,就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故,又能写成多少字?即便写成了,没有边城这个浓郁特色的小城为背景依托,又有多少人能看,看后又能流传多久?
   因此,我常常在想:所有的经典名著,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绝不是偶然的,都是经过时间的洗涤和岁月的沉淀(比如《红楼梦》,中外有多少人在研究),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值得学习的必要。同一部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人去读,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或许就是它能与岁月争辉的生命力!
  
   8
   初五的早上下起了毛毛雨。爷爷一大早就上城里采购东西去了,留下翠翠一个人守渡船。因是节日,过渡的人特多。节日的喜气连黄狗都感觉到了,它也有一些“轻狂的举动”呢。闲下来的时候,翠翠在心里算着爷爷的行程,想象他到了哪里,正在和谁说话,买了哪些东西等。
   这种写作方法,作者在本篇里,反复地运用,它既描述了当事人的动态,又将另一个旁观者也带入了整个事件中,使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比用单数人称“他或她”来单独叙述的故事情节更生动有趣,而且在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上,更灵活。作者不厌其烦地写翠翠温习节日的内容,无非是从侧面来表现翠翠心中对节日的企盼和关注,对节日的关注便是对某一具体的人的关注。
   在又送走一批过渡的人之后,翠翠哼起了巫师十二月里为人还愿迎神的歌,歌声既柔和快乐,又略带忧郁。为何这样呢?大概可以这样理解:一是爷爷不在身边,她一个人守渡船难免有些落寞,明明是节日,她却不能尽情地去城里玩;二是心中挂念某个人却又无人明白她的心思,又不能对别人说出来;三是想到未来的婚事以及其它的一切,都是一个未知数,心中多少有些郁闷和纠结吧。
  
   9
   爷爷回家的时候,已接近吃早饭的时候了。他带来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可是酒葫却不见了。不一会,送酒葫芦的人出现了,而且是一个翠翠意想不到的人!这个人离开的时候,竟然邀请她去他家的吊脚楼上看划船。当翠翠说要守渡船时,他又说会派人来替她。当她向爷爷打听那人是谁时,爷爷提起了前年在大河边“有个人说大鱼咬你”的话,翠翠马上就明白了,可她表面上仍装糊涂,“一本百家姓好多人,我猜不出他是张三李四。”
   明明心里知道,嘴上为何不肯承认呢?这就是名家高手与凡人写作的区别。如果对话换成“啊,是他呀,我早认识了”,那读者看了,还有啥意思呢?而且,作为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害羞是她的天性,即使是在自己的爷爷面前,也不愿透露出半点她对某个男人的关注,她只能将这个秘密埋藏在心里。这样写出来,更符合生活和现实,又能反应人物的性格,实属一箭双雕。
   爷爷在提及二老“岳云”的名字之后,呷了一口酒,像赞美这个酒,又像赞美一个人,“好的,妙的,这是难得的。”这样的赞美,是爷爷自己心中的评价,他并没有直抒己见地表达出来。可能在他心里,未来的孙女婿人选,到底是大老还是二老,他也拿不定主意吧。
  
   10
   二老派来接替渡船的人到了!翠翠和爷爷一同去大河边看划船,因为吊脚楼上为她预留好了位置。爷爷却被熟人杨马兵拉到河上游看水碾子去了。谁知,杨马兵是借机会为翠翠保媒,说是大老看中了翠翠。爷爷说“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走法,一切由翠翠自己作主”。
   而此时翠翠坐在河边的吊脚楼上,无意中听到了“王乡绅想同顺顺打亲家”的消息,即王的女儿要嫁给二老岳云,用水碾子陪嫁,可岳云看上了一个撑渡船的。
  

共 957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边城》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的著作,当时的背景正是神州大地风雨飘摇、硝烟弥漫的时代,全国笼罩着白色恐怖之中,作者沈从文极为关注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但他不愿走政治变革之路,他不像鲁迅那样“直面惨淡的人生”,而是用描写湘西边地过去那种古朴、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反对现实生活的黑暗和丑恶。《边城》反映的是人性的高尚道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中也是稀有的。它不是桃园,但它是沈从文的人生乐园。作者用读后感的形式,按照小说的发展顺序给我们再现了小说的情景,并一一注解,让我们再次领略了名著的风采。好小说会流传千古的,《边城》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随着作者重温经典吧!欣赏推荐!赞!【编辑:疏影】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11103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疏影※        2011-11-02 18:56:03
  《边城》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的著作,当时的背景正是神州大地风雨飘摇、硝烟弥漫的时代,全国笼罩着白色恐怖之中,作者沈从文极为关注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但他不愿走政治变革之路,他不像鲁迅那样“直面惨淡的人生”,而是用描写湘西边地过去那种古朴、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反对现实生活的黑暗和丑恶。《边城》反映的是人性的高尚道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中也是稀有的。它不是桃园,但它是沈从文的人生乐园。作者用读后感的形式,按照小说的发展顺序给我们再现了小说的情景,并一一注解,让我们再次领略了名著的风采。好小说会流传千古的,《边城》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随着作者重温经典吧!
回复1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1-11-03 07:49:56
  多谢疏影,问好!
2 楼        文友:※疏影※        2011-11-02 18:56:44
  与如斯一起重温经典,问候如斯!
回复2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1-11-03 07:50:49
  近来在加大阅读量呢
3 楼        文友:蠖蛇之度        2011-11-02 19:26:25
  功夫不负有心人,读名著,出精品,佩服如斯的执着!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文学联合协会会员 ,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流派《诗歌周刊》,《参花》,《三晋诗韵》,《江山文学》《西部作家》等杂志和网络。
回复3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1-11-03 07:51:21
  有诗圣相伴,不敢懈怠啊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