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专栏*寒地草』在彼岸的瞬间得以升华(散文)

精品 『流年专栏*寒地草』在彼岸的瞬间得以升华(散文) ——解读兰州散文作家郭伟的散文集《行走的足迹》


作者:峻毅 秀才,153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26发表时间:2013-03-16 23:12:52

『流年专栏*寒地草』在彼岸的瞬间得以升华(散文) 我始终认为人世间凡事总有一个缘字,好是缘,恶也是缘。人有人缘,文有文缘,认识一个人,读到一本书,都是有缘分的。就说我和郭伟吧,他在西北兰州,我在江南宁波,如果不是因为有缘在邯郸“第三届中国西柏坡散文节”表彰颁奖会上相遇,那么我们就没有机会认识,至少现在还不认识,我也无缘读到他的散文集《行者的足迹》。
   我从邯郸回来不久,就收到郭伟寄来了他的《行者的足迹》。这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中国散文学会林非会长作序的散文集,外观骨感,内质大气,而且无论是外观还是内质,都蕴藏一种隐约的动感。我在读郭伟散文的过程中了解到,郭伟是位地道的西北汉子,他理解散文的博大和宽容,热爱生活,热爱散文,广交天下文友,全国各省都有他的读者,现在我也是其中之一了。
   成熟的散文都有一种溢出文体之外的味道,我在郭伟的散文里就读出了文体之外的“西北之味”,而且很细腻。对!就是那种“细腻的西北之味”。《行者的足迹》的整体风格是西北的,是浑厚的,就像他脚下的黄土地。但是,具体到某一篇散文里,他又是细腻的,抽丝一般抽出了人和人之间的真情实感。
   郭伟有不少“新散文”派的师朋好友,而且可以说是写新散文的高手,但郭伟的散文不属新散文类,他似乎是在坚持走现实主义的写作之路,对于现实生活不雕琢,不夸大,实事求是地表达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哲理,从不会为哲理而理,从不谄媚生活,生活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一块质朴的全棉纺织布一样厚实。郭伟在散文里对人和人之间的真情表达,对于时下“商业时代”的一种反动。在这一“商业时代”,友谊和亲情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已经是为了自己某些很微小的利益都可以随之可以抛弃的了,而在郭伟则是不弃不离,始终坚持人间难得的真情。就从这个角度讲,他的散文是这个时代难得的声音。
   记不得是哪个理论家说过,文学就是记忆。是的,文学创作大多就是在回忆过去的事,尤其是传统散文。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过去的事情,在记忆中往往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而不随时间流逝左右谈忘的,那就是记忆的“骨髓和精血”,并已经渗透到了人的每根神经末梢,郭伟的《一只船》,就是一个实例。
   《一只船》给我的感觉是郭伟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无疑。《记忆中的一只船》的叙述很充分,情节很饱满,一反他平时力求简洁的习惯。他用厚实的记忆笔墨写他成长的环境——兰州一个叫“一只船”的地方。那是个布满了他蛛网似记忆的地方,落笔就有浓浓的文学色彩——“一只船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然而真正的一只船即没有水的痕迹,更难寻到船的踪迹,真让我搞不明白,这个叫一只船的街道,为什么取了一个叫一只船这样浪漫的名字。”我读到,他把浪漫的笔调和真实的场景恰到好处地凝结在一起,自然中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一只船》尽管是大篇幅写他少年时代的顽皮,但时不时有思想的流露,有人之本性的展示。比如对于自由的态度——“跑出遣送站后我才感到了获得失去自由是多么的惬意和美好,阳光温暖地照在我的身上,我眯着眼睛久久地注视着天上瓢浮的一朵白云,我感到我又获得了自由仿佛天上飘浮的哪朵白云一样自由自在。”饶有兴趣的是他下意识地对文革的态度,很有可读性,那个年代由于他对那些造反派的不满——“我们钻进辩论的造反派的人群中听他们辩论,听得不耐烦时,我就照着不知哪位造反派的小腿跟,抬脚一顿乱踢。因为我个子小,在人群中不易发现,踢完后撒腿就跑,我觉得很过瘾,我让你们批走资派,踢死你。”这个动作虽然不乏稚气,但仍然可以感到在那个风云变化的岁月里,小郭伟是顽皮,可他不乏本性中的正直善良和打小就有思想有主见的个性。
   一篇好文章结尾很重要,有经验的作家在创作中是颇有考究的。《一只船》的结尾,郭伟确实做了很精心的布局。我看到他在结尾时,很巧妙地介绍“一只船”的来历,而且是借调了一张旧报纸,是从旧报纸中看到的——“左宗棠摩下的湘军征战西北,有感于乡关万里,顿萌叶落归根之念,遂筹资在此地营一所义圆,用来暂放亡故江南人的灵柩。”是啊!老年代的人的灵柩在此,而老兰州呢?这近百年里那些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呢?他们对于“一只船”会有什么样的记忆呢?那些埋藏在“一只船”里的对于岁月的记忆呢?郭伟用象征性的意象结尾,提高了整个散文的文化品位。
   我在阅读《行者的足迹》的过程中,注意到郭伟散文集的另一特点就是写情。写情就涉及写人,写人散文在我看来应算是散文中相对难把握的技巧之一。郭伟在写人的叙述中,有他自己的表达方式,有他自己的抒情底线。他用重在“刻画细节”的手法,做到了“饱满而不煽情”。如在《一只船》里写到的父亲,小时候因为顽皮超奇,被父亲打是正常的,但有一次因为玩黄河边上的快乐被水上派出所逮了个正,告到父亲那里也是很自然的事,他以为闯下这样的祸挨打是肯定的,可是父亲并没有打他——“然而,当警察走后,父亲竟然没有打我,也没有说我,使我感到非常意外,父亲给了我十足的面子。”他在《一只船》的记忆里,父亲占了相当大的部分,他用白描的手法写到——“父亲在我眼里很年轻、英俊、潇洒,总是穿着一身中山装,脚上穿着一双擦得油光锃亮的皮鞋。我非常怕父亲打我……”父亲年轻时候的形象和威严活脱地呈现出在读者面前。在郭伟新作《病房》里,他写父亲是抓住了父亲的眼泪这一细节——“突然,我看到有几滴泪水从父亲的眼角流了出来,是那样的晶莹透亮,我仿佛看到那几滴晶莹透亮的泪水中映射出父亲一身的经历,和人生的苍桑。”
   郭伟还撰写了自己的母亲。在《母亲》一文里,郭伟也是用刻画细节来丰满母亲的形象打动读者,而不是用感叹博取读者动心——“母亲为了生活,业余时间从父亲单位拿来一堆一堆的羊皮,晚上一针一针地加工缝制成羊皮衣。缝一件羊皮衣只有二角钱的手工费。有时我半夜起来撒尿,总看见母亲还在一针一针极认真地缝制羊皮衣,两眼熬得通红。”这样叙述的落脚点在“一针一针地缝”上。我们在读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时,仿佛看到了母亲为孩子缝补衣服的动人场景,郭伟就借以这样的刻画,将在铁路医院工作的母亲得以进一步的细化,将母爱在瞬间得以升华。
   写《母亲》郭伟用情最深。当时,郭伟的母亲带着他的两个妹妹被下放到农村。郭伟送母亲和妹妹下乡,那是令人难忘的一幕。在此,郭伟没有煽情,只用心刻画了一个细节,那是在下乡的卡车即将启动时,坚强的母亲没有流泪,而是把一腔母爱贯到了一件特殊的生活用品上——“母亲从怀里掏出一双鞋子塞到了我的手里……”在他实在忍不住眼泪的时候,才在文章的结尾泣诉——“贫穷、善良、倔犟的母亲走了,带走了过多的痛苦与艰辛,也是她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痛苦和艰辛。每想起她坎坷的一生,我就止不住泪水长流。”读毕,令我不能不动容。在这里,郭伟在写母亲经历的同时,也写了自己的经历。《我有了自己的房子》,郭伟纪实了他的“房子情结”。一个人经过许多年奋斗,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此时心情是可想而知的。郭伟在《我有了自己的房子》这一文本里,保存了浓浓的历史痕迹——“十几年前,我和奶奶、弟弟、妹妹住在东方红广场附近的一个家属院内,楼梯背面的一间九平方米的房间里。”家境不好,对于一个强者来说,是奋斗的好机会,郭伟选择了奋斗,结果——“拥有了自己的住房,我再也用不着小心翼翼看别人的脸色,听别人的冷嘲之语。拥有自己的住房,真美!”
   郭伟散文里所展现人性的美好,他特殊的生活经历所占了决定因素。在郭伟四海为家的生活中,遇到过很多热心人,在郭伟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些人总是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尽可能给予郭伟帮助,这是郭伟颂扬人性美的源动力。
   他的《北京的风》纪实了他小时候在北京滑冰时被救的经历——“我哧溜一下就掉进水里了。我伸着两只小手在拼命地呼喊‘救命!救命!’呼叫声唤来了许多人的脚步,匆匆忙忙地向我奔来,有递手给我的,有递木条给我的,最后我抓住了一条绳子被拉了上来,全身已湿透。人们围着我,有给我脱衣服的,有用双手暖我脸部的,我湿透了的衣服被好主的人们脱了下来。”如郭伟在《好人难忘》中记录了自己出了车祸以后,遇到的那位变电所的青年门卫——“小伙子又骑着自行车匆匆的赶来,他下车后从车把上的塑料袋内取出两个半斤重的馍递给了我,有一个馍内还加着咸菜。”人在难处时候遇到的帮助,会使郭伟记一辈子。即使郭伟在少年时代“流浪岁月”,也常常遇到好人的帮助——“遣送站有一位带眼镜我工作人员对我非常好,每天晚上他值班时都会将我叫到值班室。用他找来的课本给我补习课文,给我的流浪经历增添了难以抹去的温暖。”从郭伟描述人性美的阳光文字里,那个在邯郸开会时留给我印象很深——阳光、开朗、一脸真诚豁达的郭伟,好像就坐在我对面。正如他们本省相对了解他的散文作家习习所评:“文如其人。郭伟的文字亲切朴实,读他的文字,就仿佛看到敦厚、质朴的他在与你讲、与你交流。”是啊,此时我就有这样的感觉,耳边仿佛有郭伟敦厚的笑声……
   我在郭伟的散文里读到,郭伟散文具有很明显的纪实特点,是那种不动声色,不用形容词,真实地记录他所经历过的事。如《到北京去见毛主席》一文,也应算是他的纪实代表作。见毛主席——在那个时代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而对于11岁的郭伟来说,却是一件好玩的事情——“1966年正值我11岁。记得那年11月的一个早晨,我对奶奶撒谎说去上厕所,可从家跑出来后,我一口气就跑到火车站,踏上了一列去北京的火车。那时去北京的列车不用买票。”后来,在一个红卫兵的带领下,郭伟真的去了北京,真的见到了毛主席。年纪还年少,但记忆清晰——“我仿佛做了个梦。梦醒后毛主席已走,天安门城楼上空空如也,但欢呼的浪潮声却没有减弱,我随着万千红卫兵挥舞着手中的红宝书,大声地喊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年代里狂热的个人崇拜,通过这个侧面可见一斑。
   我在《行者的足迹》这本散文集中,方知郭伟非常喜欢旅游。正如人邻对郭伟的评论——“郭伟是欢喜旅游的,所过之处,大约都会留下一些文字。这些文字写景,写人,写事。一条沟,一个维族老人,日落,都能引起郭伟的感触而将它们转换为感人的文字。”是的,就是这样的。在《行者的足迹》这本散文集里,很大篇幅是写游记的。而郭伟的游记具有他自己鲜明的特色,被有的朋友印象为:“随手写来,亲切可爱,读之自然。”郭伟写《穿越柴达木盆地》,就是记录了他的一次冒险历程,但其中对风景的描写很迷人——“高速公路两边的绿色森林、草地如同汹涌的海浪层层叠叠、郁郁葱葱,在蓝天、白云、远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诱人,绿色的树林掩映着村庄,饮烟袅袅升腾,弯曲的河流或穿过广阔的麦浪、或盘绕在黄土崖畔间。远远看去满眼含绿,那树有的连成一片,有的二、三株或四、五株,或横或竖的排列组合在很大的一块块麦浪中。”郭伟描写得很有节奏感,用字节约,却具有强烈的音乐动感,很美。
   《南非开普敦》是郭伟2007年的南非之行纪实,他不像余秋雨先生那样系统地介绍非洲大陆的文化脉络,而是真实地记录了他自己所遇到的每一个瞬间的记忆,以小示大,就有一种“信笔拈来,自成文章”的味道。他在《南非太阳城》里,记录那个地方的豪华——“太阳城被称为‘非洲的欢乐王国’是当之无愧的。”写到了那里的桌山——“从桌山上再向远处眺望,一片蔚蓝色的大海波涛汹涌,那里就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从桌山上望去一边是汹涌的大海和海边散落着的一座座别墅,另一边是开普敦城繁忙的桌湾港。”环境里的特殊风情真是令人赞叹不已啊!在《南非比林斯堡野生动物园》这一文本里,写到了羚羊——“经过一片湿地草滩的时候,惊动了一群隐藏在草丛中的羚羊,羚羊在惊动时欢腾跳跃,使整个大地生动了起来。”活龙活现的羚羊,呈现在我们眼前。写到了河马——“两只河马慢悠悠的从草丛中渡上了路,向马路对面的草滩深处走去。”河马的一动一静,反映了他观察生活图像的角度和匠心独具。在这一文本里,有的章节很有思想性——“动物是和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生灵,曾几何时,我们一些失去了人性的盗猎者,大量的捕杀和我们同居在这个世界上的朋友、可爱的野生动物。在猎杀者的枪口和部分地区日益严重恶化的环境下,人类的朋友野生动物的生存范围和空间在逐渐的缩小。”郭伟文中的思想性不是自己站出来讲什么道理的,而是把一种生活现象告诉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判断。
   兰州是一个特殊的城市,是城市,又像是一个部落,是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也由于古城的文化特色所决定的。因此,关于写兰州的散文,不是一般的城市散文,多半是对乡下的重新开掘,郭伟很敏感地掌握了这一特点。在他写兰州的时候,就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开辟出一方园地。他眼里兰州是百姓的兰州,百姓的兰州自有百姓的辛酸苦辣,自有百姓平凡的生活。比如他在西柏坡散文节的获奖作品《淡淡的米兰》,是写与一个兰州普通网友之间的友谊,那份如米兰那般友谊……那个网友最终因迫于生活压力而自杀了。在这个文本里,他除了表达了对网友的悼念外,还对于生命的本身进行思索,格外动人。

共 666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作者的这篇文评中,我们认识了兰州作家郭伟先生,以及郭先生的散文集《行走的足迹》。这部散文集是郭先生多自己所经历的人生的描述,外观骨感,内质大气,而且无论是外观还是内质,都蕴藏一种隐约的动感。文字抒写中极具情趣,在清晰流畅的笔墨中,蕴含着款款的深情,如此的笔底纵情,令本文的作者在收到这本书,在阅读之后,引发了种种心灵的共鸣。 作者在文中介绍说,她与郭伟相识于“第三届中国西柏坡散文节”的表彰颁奖会上,在收到郭伟寄来的这部散文集之后,被书以及书中的文字吸引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评。在作者的眼中,这部散文集的整体风格有着大西北的浑厚和旷远,作者选取了郭伟先生的几篇散文作品加以细致的评述,欣赏他把散文视为自己的心灵家园来热爱来坚守,并达到一种不离不弃的境界。此篇文评,笔力苍劲,评述精准,脉络清晰,十分欣赏,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317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3-03-16 23:16:20
  问候峻毅姐,春天来了,江南该是繁花盛开,无尽的春意了吧。
   雪在上海,问候姐姐。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2 楼        文友:杨忆军        2013-03-17 13:03:46
  静静地品读着峻毅写的评论文章,看得出您认真读了这本书,不然,无法解透的如此透彻。祝好。
一个人静静地走进写作的氛围,这样的孤独不会寂寞。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3-17 22:01:4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