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笔尖】乡恋(短篇小说)

精品 【笔尖】乡恋(短篇小说)


作者:陆成兵 秀才,172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69发表时间:2013-11-03 16:53:02
摘要:这里如一夜春风吹过,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生着许多变化,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不向人们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似乎要告诉人们什么……

题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善良朴实的人们。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农耕生活。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小河,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亲切而富有灵性。然而,这里如一夜春风吹过,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生着许多变化,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不向人们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似乎要告诉人们什么……
   【丰年稻香】
   “换苹果哦,稻换苹果哦!”随着这一声叫喊,立刻一个开着三轮车的中年人身边就围了好些大人和孩子。时间正是刚刚吃过午饭,人们还没有下地干活去。人们围着这个换苹果的中年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你的苹果怎么换的?”一个中年妇女大声地问道,好像怕别人听不到她说话似的。
   “两斤稻换一斤苹果,划算得很呢!”中年人不慌不忙地答道。
   “怎么只能换一斤苹果啊!前两天一个人来换还是两斤稻换一斤半苹果的。”那个中年妇女不屑地说。
   “不可能的,现在都是这个行情,你们不会不知道吧。”换苹果的中年人辩驳道。
   “怎么不可能,我前两天才换的,今天苹果刚吃完。”另一个女人抢着证明。
   “就算你们说的是实情,可他的苹果和我这个苹果能比吗?我这可是又红又大真正的红富士苹果。你吃一个尝尝,看看是不是又脆又甜?”中年人说着递给那女人一个红苹果。
   那女人也不客气,接过苹果也不洗就咬了一大口。只见她边吃边砸吧着嘴说:“你这苹果真甜啊!”
   于是大家纷纷回家用蛇皮口袋装了金黄的稻子来换他的红苹果。人群中有个十来岁的男孩,他穿着短裤,光着膀子,剃着很短的平头,眨巴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他看到别人家都换了苹果在吃,他也想吃,眼睛里闪着羡慕的神色。旁边的妇女就对他说:“哑巴,你回家让你妈妈拿稻来换苹果吃啊!”哑巴听了脸上露出喜悦的神色,一溜烟跑回了家。
   其实哑巴会说话,耳朵也不聋,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那他为什么叫哑巴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哑巴刚开始说话很迟,大约到了三四岁才能说出简单的话。他的家人以为他是哑巴,也没有给他起名字,就直呼他“哑巴”。哑巴是家中的幼子,平时话很少,更多的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在田野里放牛。
   不一会儿,哑巴就吃力地提了半口袋稻子来了。那个中年男子从他手里接过口袋,用秤称了重量,然后换成苹果依然用口袋装着。哑巴看着口袋里的红苹果满心地高兴。他等不及去把苹果洗干净,就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来吃。这时,哑巴的妈妈向这边跑来,她边跑边骂着哑巴。哑巴见他妈撵来了,顾不得手中的苹果,他丢下口袋撒腿就跑。他妈妈跑过来撵着要打他。
   原来哑巴回到家里,看见他的父母已经下地干活去了。于是他自己拿了一个蛇皮口袋在谷堆里盛了半口袋稻子来换苹果,结果走在路上的时候,被他的母亲远远地瞧见了。这才出现了哑巴母亲撵过来追打他的一幕。
   众人见了,都忙跑过来劝阻她。有人拉住了她的胳膊,有人劝她说:“反正现在稻子收上来了也不值钱,不如换一点苹果给孩子们解解馋吧。”
   “你们家今年种了那么多地,丰收了堆成小山的稻子,换一些苹果给孩子们吃有什么关系!”又有人在一旁说。
   “唉,你们有所不知啊!我们家四个孩子,现在都是半大的小伙子,他们现在正是吃饭的年龄。虽然今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了,够我们一家人吃的了,但是眼下这稻子不值钱啊!我们庄户人家一年忙到头就指望着这些稻子卖些钱度日呢!”哑巴的母亲说。
   “我们都一样,去年水稻遇到虫灾,稻子都成了瘪谷,大面积减产了。虽说稻子价格比今年高,但是收成不好,吃饭都不够。今年倒是丰收了,稻价却如此低。我们白欢喜一场。”其中一个体态较胖的妇女说。
   “这还不算,我听说今年交粮给粮站,检查得很严格,必须在粮站把稻谷再晒三天,还要把稻谷用风车吹干净了。唉,这粮不交不行啊,这可是皇粮国税!”换苹果的中年人接着说。
   “可不是呢?你看现在我们还在地里收割稻子,他们已经催着我们交粮了。”一个年轻的女人愤愤地说。
   “今年的日子不好过啊!哑巴妈,你就换些苹果给孩子们吃吧,别让孩子看着别人吃眼馋。你看哑巴已经把苹果换好了。”一个高个子女人对哑巴的母亲说。
   哑巴的母亲低头看了一眼地上口袋里的苹果,略带微笑地说:“这小子,真拿他没办法,趁着大人不在家偷着拿稻子来换苹果。”说完,她一只手提着小半口袋苹果,另一只手伸进口袋里取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一路啃着去地里了。而此时小哑巴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了。
   广袤的田野一望无垠,金黄的稻穗随风翻滚,像浪沙起伏连绵不断。哑巴远远地看见他的母亲从远处走来,慌忙想跑。哑巴的母亲挥手示意让他别跑,要他过来拿苹果吃。哑巴这才怯生生地朝他母亲这边走来。他的母亲在口袋里拿了一个大个头的红苹果给这个小儿子,并对他说:“哑巴,你拿几个苹果给你爸和哥哥姐姐吃去。快去!他们现在肯定又累又渴。”哑巴愉快地答应了,接过母亲手中的苹果飞也似地向自家的稻田里跑过去。
   当哑巴的母亲走到田边时,她的家人都在大口大口啃着香甜爽脆的苹果。他们顾不得擦去额头的汗珠,坐在草垛边或田埂上,一边休息一边吃苹果。初秋的阳光依然毒辣,他们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胳膊上留下了稻草刮出的血痕,颈子下面是一片绯红,那是汗水浸染的颜色。秋收的农活是非常辛苦的,一天干下来全身酸痛难忍。
   二十多年前的乡村还没有收割机,那时完全靠人工劳作,辛苦可以想见。他们吃完了苹果又开始劳动了。哑巴虽然只有十来岁也加入了收割的行列。其实他的哥哥姐姐比他也大不了几岁,农村的孩子早早地就品尝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他们也就比城里的孩子更加懂事,更早地进入了社会。
   不过有一件事哑巴始终想不明白。那就是,他们一家人省吃俭用,兄弟姐妹除了上学就是帮父母干活,甚至到了农忙还请假回家干活。到头来,他们连上学的报名费父母都拿不出来。后来他才慢慢知道,农民种地还要靠天收,遇到大旱、洪水或者虫灾,不是大面积减产就是绝收。即便是遇到好的年景,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但是往往增产不增收,粮价比白菜还低,再加上各种名目的税,农民最后能买到手的钱其实非常非常有限。
   虽然哑巴家兄弟姐妹众多,生活贫困。但是他的父母还是节衣缩食给他们读书。他的哥哥和姐姐读书都很努力刻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唯有哑巴从小不喜欢读书,也不喜欢说话,只喜欢一个人在野地里玩耍。春天在花草丛中捕捉蝴蝶昆虫;夏天光着膀子,卷着裤脚在水沟里捉鱼虾;秋天则是在山野里采摘果实的好季节;冬天呢?在雪地里捕捉鸟雀是他的拿手好戏。
   虽然哑巴的年龄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但是他长得格外壮实,黝黑的皮肤里透着强健有力的肌肉。本来家里农活就多,他又是一个不爱读书而是做农活的好手。他的父母希望孩子们都能读书,将来有出息。无奈家中子女众多,生活负担很重,种的地也多,所以对于哑巴不想上学而要在家里务农也并不十分反对。最后也就默许让他辍学在家务农了。
   就这样小哑巴每天随着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累了一天的哑巴常常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看着远处的山峦静静地发呆。满天的繁星,一缕清冷的月色洒落在他俊秀的脸上。除了劳累,还有他对生活的迷茫。虽说哑巴现在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但是艰苦的生活早已把他磨练成一个老成的当家汉了。艰苦的田间劳作对他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活没有期盼。光靠种稻谷,收入真的少得可怜,只能勉强可以填饱肚子。他的哥哥姐姐还在上学读书,生活的压力压得他们如河边弯曲的枯柳,整日里都是满脸的愁容。
   他们至今一家数口人挤在三间破旧的瓦房中,冬天寒风从墙缝里吹进屋里,冷得人直发抖。下雨天,他的家里到处漏雨,屋子里放着好几个水盆接从屋顶上漏下的雨水。哑巴寻思着怎样才能摆脱这样的困境。有时,他在地里劳动休息的间隙,独自坐在田埂上,嘴里衔着一根狗尾巴草,望着远处的蓝天白云出神地凝思。
   不久,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产生了。他要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把他的这个想法告诉他的父母。并且他要努力地说服他的父母同意他的这个想法。
   【种瓜得豆】
   又是一年春天,哑巴家高坡上的两亩地由于去年冬天雨水少,没有翻过来栽种油菜,现在正空闲着。实施他的大胆设想的机会终于来了。哑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坐在门前和他的父亲聊了起来。
   “爸,我们家高坡上的两亩地荒着怪可惜的。”哑巴看着他的父亲惋惜地说。
   “是啊,我们家本来就不富裕,一年的收成只能填饱肚子。那两亩地总不能老荒着,可种什么呢?种水稻,但那里取水比较困难啊!”哑巴的父亲面有难色地说。
   “爸,不如我们把它开辟出来种西瓜吧。我们可以靠卖西瓜的钱供哥哥姐姐上学读书,搞得好还能有结余呢!种西瓜不像种水稻要取水灌溉,西瓜是干旱作物,不需要太多的浇灌,而且高坡种出的西瓜一定又大又甜。”哑巴眼里闪着光芒激动地说。
   “这倒是个好主意!我都没想出来,你却想到了。只是侍弄西瓜我们没有经验,以往也从来没有种过。”父亲不无担忧地说。
   “这个容易,我们可以现学现卖,边种边摸索,到时候可以向村东头的陈大爷请教。他可是很有经验的老农啊!”哑巴自信地说。
   “那就这么着吧。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动手干?”他的父亲欣然同意了他的想法。
   “事不宜迟,我明天就去买种子。”哑巴终于激动地站起来说。
   接下来的日子,哑巴和他的父母买种、翻地、播种、育秧、移栽和随后的田间管理。没过几个月,哑巴家的西瓜地里就横竖躺着许多大西瓜了。哑巴在瓜田里拣了一个中等个头的西瓜,看着青皮蒂落,又用手轻轻拍了拍,发出“碰碰”的响声。他知道这个西瓜成熟了。他把西瓜抱进瓜棚里,用菜刀切开,立刻露出鲜红甜美的瓜瓤,西瓜的甜汁顺着桌子往下流。
   哑巴挑了两片最红最甜的瓜瓣,递给他正在田间劳作的父母亲。老俩口用袖子擦去脸上的汗珠,接过儿子递过来的西瓜,大口地吃起来。刚上市的西瓜真好吃,又甜又香,还能解渴填饱。哑巴的父母边吃边在心里称赞着西瓜的好。
   哑巴家的西瓜在这个方圆几百里的圩上是屈指可数的。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植水稻,很少有人家营务西瓜的,再说,经过哑巴一家的辛苦劳作,精心栽培,他们家的西瓜格外甜美,吃上一口都会沁人心脾。正因为如此,这一年哑巴家高坡上的这两亩西瓜获得了好收成,卖了不少钱。这样他哥哥姐姐的学费和家里的生活都得到了保障。除此之外,他们家破天荒地有了一点结余,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
   尝到了西瓜的甜头,哑巴寻思着今年再扩大种植西瓜的面积。于是他和父母商量,要把这一片的田地都种上西瓜。只要西瓜能卖出这样的好价钱,他们一家的生活就不用愁了,搞不好,过几年还能攒上一笔钱盖新房呢!
   哑巴的父母开始有点震惊,他们看着儿子,露出忧虑地神色。最后他的父亲开口说话了:“种西瓜的成本不小呢!如果西瓜卖不出钱,别说赚钱,吃饭都成问题了。我们家收的稻谷除去交了皇粮,剩下来还要一大家人吃饭啊!你现在要扩大面积种西瓜,我们家的粮食自然就减少了许多,这样能行吗?”
   “爸,您放心吧。只要我们的西瓜收成好,卖上好价钱,还愁没饭吃吗?”哑巴信心十足地说。
   “你让我再想想……嗯……再想想……”哑巴的父亲陷入了沉思中。
   “哎,爸!你就同意了吧。没事的,有我呢!”哑巴努力说服他的父亲。
   最后,在哑巴的一再坚持下,他的父亲终于同意了。其实他的父亲之所以同意扩大西瓜种植的面积,是因为今年的西瓜卖了不少钱,初次尝到了西瓜的甜头。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村里其他一些庄户也在准备改种西瓜了。村民们看到了哑巴家种西瓜得了实惠,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效仿。一时间原来的水稻田都变成了一畦畦地瓜垄,然后是在薄膜大棚里下秧,等秧苗长大了,就开始移栽,施肥。
   然而事与愿违,不成想,这一年异常干旱,一连好多天都没下雨,西瓜藤都枯死了。哑巴和村民们一样经过了几个月的辛勤培育,挑水浇灌,结果还是大面积歉收了。西瓜结成豆子般大小,长出的瓜钮没几天就凋零了。看着辛苦营务了大半年的西瓜,最后连本钱都没有卖出来,哑巴和大家一样欲哭无泪,满脸愁容。他们刚刚品尝了西瓜的甜头,就又立刻尝到了西瓜结成的苦果了。
   哑巴一家马上陷入了困境。几个孩子还要上学,水稻种植面积的减少,种西瓜赔了本。这无疑给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虽然哑巴的父母没有当面责怪他,但是哑巴自己内心感到很羞愧,觉得自己的想法太过简单,给家里闯下了这么大的祸。

共 10431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哑巴的故事,在农村很寻常,但在作者的笔下很精彩。从哑巴小时候写起,偷稻子换苹果,种西瓜遭遇旱灾,养螃蟹遭遇瘟疫,还蒙受冤屈,在全村人的流言蜚语中,哑巴和小英知道他们在村里是无法再待下去了,在一个风清月黑的夜晚,哑巴偷偷地带着小英私奔了,曾经名噪一时的“养蟹第一乡”在瞬间就轰然倒塌。几年后,他们终于攒够了钱,提着大包小包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在村里热情地和很久未见的熟人打着招呼,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当年的事了,亲切地和他们攀谈着。一家人在一起亲切地喝茶交谈着,其乐融融。简单的故事,其实是农村九十年代以来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哑巴和小英,也是农村新时代青年人中的代表,他们走过的路,经历的艰辛,在农村十分寻常,故事的结尾更耐人寻味。原来哑巴的父亲,一手策划了误会,穷苦的家庭,想出娶媳妇的绝招,令人叫绝,令人心酸。作品语言朴实,一些乡土语言的运用,十分精到;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特别是结尾揭开谜底,峰回路转,耳目一新;主题鲜明,对农村发展变化过程中,有关“人”的变化,既有批判,也有肯定,十分中肯。标题为《乡恋》,直接点明主题,揭示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心态。接地气、有生气,不错的小说,推荐赏析!【编辑:航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104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陆成兵        2013-11-03 17:13:22
  非常感谢航帐社长亲自为我编发拙文,精彩绝伦的编者按更是让我欣喜万分,深受鼓舞。您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和源泉。您辛苦了,谢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