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笔尖】禅心(随笔)

编辑推荐 【笔尖】禅心(随笔) ——六祖慧能大师悟道因缘


作者:红尘乞儿 布衣,47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49发表时间:2013-12-28 20:30:21
摘要:晨钟暮鼓唤回多少迷路人,经声佛号惊醒几位名利客。

禅之一字让多少人脱离了贪嗔痴,晨钟暮鼓唤回多少迷路人,经声佛号惊醒几位名利客。
   一、六祖慧能大师悟道因缘六祖慧能,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父亲名行瑫(tao),武德年间遭贬官,徙居到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慧能就出生在新州。慧能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成人后,家境愈发贫寒,只能靠上山打柴和帮人做零活维持生计。
   有一天,慧能上街卖柴,有位顾客买了他的柴,令他把柴送到旋店。在旋店的门口,有位客人在诵经,慧能听了,似有所悟,久久不肯离去。他上前向客人打听读诵的是什么经。从客人的介绍中,他得知五祖弘忍禅师在蕲州黄梅冯茂山传法,并经常劝告道俗信众读诵《金刚经》。慧能听了,心中遂产生北上求法的念头。但因为母亲尚在,不能立即前往。
   慧能三十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安葬了母亲之后,慧能便取道韶州曹溪(今韶关)北上求法(此说与《六祖坛经》所记不同)。在韶州,他结识了德行之士刘志略,因为情投意和,结拜为兄弟。刘志略有个姑姑,是位比丘尼,名无尽藏,住在当地的山涧寺,经常读诵《涅槃经》。慧能白天与刘志略一起参加劳动,晚上则听无尽藏比丘尼读诵《涅槃经》。慧能虽然不识字,但他的悟性极好,经常在听完经之后,给无尽藏比丘尼解说经文的大义。有一次无尽藏比丘尼手捧经卷,向慧能请教一个字的读法和意义。慧能回答说:“字即不识,义即请问。”无尽藏比丘尼说道:“字尚不识,曷能会义?”慧能回答道:“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无尽藏比丘尼听了,非常惊异,知道慧能是个有道之人,心生敬意。这样一来,慧能的名声很快传遍乡里。虽然当时慧能还没有出家,但是当地的信众都争相前来瞻礼和供养。并且在附近的宝林古寺旧址上,为慧能建了一座道场。慧能在这个地方一住就是三年。
   有一天,慧能突然想起求法的事来,私知念言:“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于是第二天便离开了宝林寺,继续向北行进。经过乐昌县西山石室间的时候,慧能遇见了智远禅师,并向智远禅师请教有关坐禅的一些事情。智远禅师告诉他说“观子神姿爽拔,殆非常入。吾闻西域菩提达磨传心印于黄梅,汝当往彼参决(我看你神姿清朗超拔,恐怕不是一般的人。我听说菩提达磨从西域来到中土,传佛心印,展转至于黄梅五祖,你不要再耽误时间了,速往忍和尚处参学,以决生死之疑)。”
   于是慧能一路风尘仆仆,直造黄梅五祖道场。
   慧能自幼生活在岭南,目不识丁,生得瘦小,一幅山野樵夫的模样。所以五祖初见他的时候,便戏称他为“獦獠(gelao)”。《五灯会元》、《祖堂集》和《坛经》等书,都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这次见面的情景五祖问:“你从哪儿来?”
   慧能道:“从岭南来。”
   五祖问:“你到这里想干什么?”
   慧能道:“不求别事,只求作佛。”
   五祖道:“你这个獦獠,又是岭南人,你怎么能够成佛呢?”
   慧能道:“人虽然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别。我这个獦獠,形象上虽然与和尚不同,但佛性又有什么差别?”
   五祖听了,知道慧能根机很好,不是常人,本想继续跟他多交谈几句,但因为徒众都在左右,担心慧能日后会遭到众人的嫉妒和排斥,于是便把他打发到碓坊舂米。
   舂米是一件苦差事。慧能生得矮小,体重不够,为了踏碓,他不得不在腰间拴上一块石头。就这样,慧能昼夜不停,勤勤恳恳地舂了八个月的米。
   有一天,五祖把大众召集到一起,告诉大众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已经老了,当选一名接法人,以确保祖师的法脉不断。佛法不可思议,贵在实证,你们万千不要以为记住了我所说的法语,就算了事。你们且下去,各自根据自己的修行体会写一首偈子给我看看,如果有人契悟了佛意,我就把法衣传付给他,立他为六祖。”
   当时,五祖会下,有七百多名僧人。其中,以神秀上座最为出色。秀上座是教授师,兼通内外之学,经常为大众讲经说法,并且得到了五祖的器重和众人的敬仰。因此,大众退下来之后,共相议论道:“六祖之称号,除了秀上座之外还有谁能够担当得起呢?我们不用劳心费力写什么偈子了,等秀上座得了法衣成为六祖,我们都依止他就完事了。”
   听到大众的议论,神秀想,大众之所以不敢写偈子,是因为我是他的们的教授师。我应该向大和尚呈上偈子。当然,我呈偈子是为了求法,而不是为了夺取祖位。如果我不向大和尚呈偈子,大和尚怎么知道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我又如何能得到五祖的传法呢?翻来覆去,左思右想,折腾了两三天,神秀终天作出了一首偈子,并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地写在廊壁上,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第二天早晨,五祖经过的时候,忽然看见此偈,知道是神秀所作。这首偈子虽然没有明心见性,但是,后人如果依此偈修行,还是可以得天大利益、免堕恶道的。因此,五祖还是当着众人的面对这首偈子大加赞叹,并且要求大众焚香读诵此偈,依偈而修。但是,私下里,五祖还是告诉神秀说:“你的这首偈子,还没有明心见性,见地还不到位,还在门外。如此见解,欲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于当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中荐取。”说完,五祖吩咐神秀再作一偈。但是,几天过去了,神秀再没有作出新的偈子来。
   后来有一天,慧能在碓坊舂米,听到外边有位童子在诵神秀的偈子,便上前打听,于是童子就把五祖吩咐大众作偈以及让大众梵香礼拜神秀之偈的事一一告诉了慧能。慧能听了,便央求童子道:“上人,我也要诵此偈,与秀上座结来生缘。自从我来到这里,我就一直舂米,八个多月,没有到过堂前,请上人引我到写有神秀偈子的廊壁前礼拜。”
   于是,童子引慧能来到偈子前。慧能说:“我不识字,还请上人念给我听。”当时,江州别驾张日用正好在旁,便高声为慧能念诵那首偈子。
   慧能听了,就说:“我也有一首偈子,请别驾给我写上。”别驾了听了,非常惊讶“你这个舂米的,也能作偈子,真是希有!”慧能正色道:“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没有意智。若经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听了,连忙谢罪道:“汝念偈子,我给你写。如果你将来得法了,不要忘了要先度我。”于是慧能念偈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偈子刚写完,大众无不惊愕。五祖见众人如此,担心有人伤害慧能,于是用鞋掌把慧能的偈子抹掉了,并且说“亦未见性”。众人见五祖这么说,也就不以为意。
   第二天,五祖私下来到碓坊,见慧能腰间挂着石头舂米,说道:“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就应当象你这个样子”。并问道:“米舂熟了吗?”慧能回答道:“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五祖于是用拄杖在碓头上敲了三下便离开了。慧能领会了五祖的意思,便于当天晚上三更的时候,偷偷地来到五祖的丈室。五祖用袈裟将慧能围起来,以免他人发现,并且给他讲解《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慧能豁然大悟。原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慧能一连说了五个何期,以表达自己悟道时的惊喜和见地: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知道慧能已经大悟,便将顿教法门以及祖师衣钵传付给慧能,说道:“诸佛出世为一大事,故随机大小而引导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旨,以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磨届于此土,得可大师承袭,以至于今,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慧能禅师跪受衣法之后,问道:“法则既受,衣付何人(法我已经受了,将来这祖衣该交付给谁呢)?”
   五祖回答说:“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若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慧能禅师又问:“当隐何所?”
   五祖答道:“逢怀即止,遇会且藏。”
   说完,五祖便亲自把慧能连夜送到九江驿。临行前,五祖又嘱咐慧能:“以后佛法将通过你而大兴。你离开黄梅后三年,我将入寂。你赶快往南方走,好自为之。不要急于出来弘法。这当中你会有劫难。”
   慧能禅师再一次顶礼五诅,然后发足南行,不到两个月就到了大庾岭。
   五祖送走慧能后,连续好几天没有上堂。众人都很疑惑,老和尚是不是生病了,于是纷纷前去问安。五祖告诉他们说:“我没有病,祖师的衣钵和法脉已经传到南方去了!”众人大惊,问道:“谁得到了衣钵?”五祖回答说:“能者得之。”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此后便有了数百人前往南方追杀慧能禅师欲夺取衣钵的一连惊心动魄的故事。为了避免不测,慧能禅师一度在猎人队混了长达十五年之久。此后,因缘成熟了,慧能禅师才来到广州法性寺,在印宗法师的座下剃度,开始了他辉煌的弘法生涯。
   在慧能禅师之前,禅宗一直是单传。自慧能禅师以后,禅宗很快在大江南北盛传开来,并形成了“一花五叶”的繁荣局面。慧能禅师的弟子很多,据《坛经》记载,有一千多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法海、法达、智常、志彻、神会等。禅宗史上非常有影响的青原行思、南岳怀让和南阳慧忠等大禅师,也都是慧能禅师的法嗣。
   慧能禅师入寂于先天元年(712),春秋七十六。他生前的主要讲法,由弟子法海整理成书,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读到的《坛经》。在佛教史上,中土人的著述,被称之为经的,唯慧能禅师一人。
   二、牛头法融禅师悟道因缘牛头法融禅师,俗姓韦,润州延陵人(今江苏镇江市)。法融禅师十九时,便学通经史,不久开始阅读大般若经,对般若真空之旨,有所悟。他曾感叹道:“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于是产生了出家的念头,后隐居于茅山,依三论宗学者炅(jiong)法师落发,并从他学习般若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和禅定。
   二十年后,法融禅师离开了茅山,在牛头山(今南京市中华门外)幽栖寺北岩下的一个石室中专习禅定。他的禅定功夫很好,有很多灵异之事。原来这一带经常有老虎出没,连樵夫们都不敢从这里经过。自从法融禅师入住后,再也没有老虎了。有一天,法融禅师正在打坐,突然来了一条丈余长的大蟒,目如星火,举头扬威。那蟒在石室的洞口呆了一天一夜,见法融禅师没有任何动静,于是就自动走开了。更为奇特的是,经常有群鹿伏在石室的门口,听他讲经,甚至还有百鸟衔花来供养他。
   贞观年间,四祖道信禅师正在蕲州黄梅双峰山弘法。有一段时间,四祖经常遥望金陵一带,发现那儿紫气缭绕,知道必定有奇异之士在那儿修行,于是亲自前往寻访。
   一天,四祖来到幽栖寺,问寺院里的僧人道:“此间有道人否?”
   那位僧人不耐烦地回答道:“出家儿那(哪)个不是道人?”
   四祖反问道:“阿那(哪)个是道人?”
   被四祖这一喝问,那僧无言以对。
   这时,别外有一位僧人出来,告诉四祖:“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离这儿十多里路的深山里面,有个叫懒融的禅师,终日坐禅,见有人来,既不合拿问讯,更不起来接待。莫非他是个道人)?”
   四祖听了,于是策杖入山,来到石室跟前,只见懒融禅师正在打坐,神情自若,目不他顾。
   四祖于是问道:“在此作甚么?”
   懒融禅师回答说:“观心。”
   四祖又问:“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懒融禅师一下子被问得无言以对。于是便站起来,向四祖作礼,并非常客气地问道:“大德高栖何所?”
   四祖道:“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
   懒融禅师问:“还识道信禅师否?”
   四祖道:“何以问他?”
   懒融禅师道:“向德滋久,冀一礼谒(我仰慕这位大德很久,希望能有机会前往礼拜参访)。”
   四祖道:“道信禅师,贫道是也。”
   懒融禅师非常惊喜,问道:“因何降此?”
   四祖道:“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
   懒融禅师于是指了指屋后,说道:“别有小庵”。
   说完,便引四祖来到小庵前面。四祖发现,庵的四周尽是虎狼之类,于是,顺势举起两手掩面,作出害怕的样子。
   懒融禅师道:“犹有这个在。”懒融禅师的意思是说,没有想到你这位大名鼎鼎的祖师,还有恐怖心或者说执相的心在。
   四祖反问道:“这个是甚么?”四祖的意思是想提醒懒融禅师注意当下,看看现前一念究竟是个什么?

共 734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化自是百家争鸣,各放异彩,我们都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去审视,观赏。禅理,佛法概莫能外。本文作者开头就写到“禅之一字让多少人脱离了贪嗔痴,晨钟暮鼓唤回多少迷路人,经声佛号惊醒几位名利客。”有一首诗“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有几分相近的味道。在文中作者主要讲了六祖慧能大师,牛头法融禅师悟道的历程,作者主要讲的是传道心,即“朝闻道,夕不畏死”。一、六祖慧能大师幼年丧父,自是饱尝人间疾苦,为母尽完孝道后三十三岁北上求法。结识无尽藏比丘尼,言“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虽未出家,名声远播。转眼三年,北上求大法,智远禅师点拨求道黄梅五祖。黄梅五祖很是赏识,一首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见六祖慧根,佛法以无念为宗旨,无相为主体,无住为根本。慧能大师言心静一切才能静,心空是一切才能空,心明一切自己明,本来是明亮的心境,何来的尘埃呢? “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慧能大师自是得到五祖真传。禅宗自此形成了“一花五叶”的繁荣局面。二、牛头法融禅师十九学通经史,后隐居于茅山,依三论宗学者炅法师落发,并从他学习般若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和禅定。二十年后离开茅山,在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下的一个石室中专习禅定。列举几件灵异之事说明他禅定功夫之好。贞观年间,四祖路过巧遇,点化道“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四祖后将祖师禅的顿教法门传给法融禅师,从此以后,牛头法融禅师的法席大盛,学者云集。作者提到牛头禅师的《心铭》,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修行指南。纵观全篇,作者对禅理佛法娓娓道来,首先定要了然于心,才有所思所悟。行文如流水,其中有很多简化的小故事和佛理解释,便于大家理解。作者波澜不惊地教诲世人对待世间万物诸事,要为心本净。很有思想性的一篇文章,为我们这些不了解禅理佛法的人打开了观赏的一隅,欣赏,推荐阅读。感谢作者赐稿【笔尖】,问候作者,期待作者新的佳作。【编辑:云黛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乞儿        2013-12-28 20:44:16
  老师,您的编者按写的太就了,这样的文章不应该我写,您真是有缘人,在此拜谢,您安好,吉祥
岸上碧绿水流缓,人喜下水未脱衫,青衣白臂恋此景,谁没轻狂论少年。
2 楼        文友:云黛儿        2013-12-28 21:19:29
  呵呵,读文速度本不快,禅理佛法了解寥寥,按语若稍有偏差望谅解。问候老师。
云淡风轻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