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香天涯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墨香】半世浮萍随逝水(作品赏析)

精品 【墨香】半世浮萍随逝水(作品赏析)


作者:剑断流水 童生,88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48发表时间:2014-02-07 20:41:40
摘要:雄关边境,狼烟骤起,又是一声战鼓。铁骑奔腾,尘沙飞扬,漫漫古道,旌旗飘扬,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惊扰了经年岑寂,从此不见了秦淮河畔的烟笼香绕,千年繁华,而今成一叹。

雄关边境,狼烟骤起,又是一声战鼓。铁骑奔腾,尘沙飞扬,漫漫古道,旌旗飘扬,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惊扰了经年岑寂,从此不见了秦淮河畔的烟笼香绕,千年繁华,而今成一叹。
   历史的车轮,碾过多少风云往事,浪花淘尽英雄,岁月沧桑变幻,乱世飘零,有谁能预料自己的命运呢?历史总是在无情的反复中上演,乱世中,弱肉强食,一方守江山,一方争夺江山。于是乎,各种势力轮番登上历史华丽的舞台,留下普通百姓,默默看着台上的一幕幕精彩演出。红尘中,我们每个凡夫俗子,只不过是一名无名看客,亦或是匆匆路过的路人甲,在历史关头的动荡中,犹如流水浮萍,随波逐流,看不到前进的方向与终点。或许,下一刻就已经魂归西天,命运难料,有谁知道呢?
   然而,历史有时候似乎总在和我们开玩笑,原本无缘历史舞台精彩的演出,却偏偏成了主角,是造化弄人还是什么,也许,我们谁也给不出正确答案。陈圆圆,一位常州女子,因为一句“冲冠一怒为红颜”,而阴差阳错的登上了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或许,连她自己都无法预料,她竟然成为那个时代绝对的主角,惊艳无比,绚烂了整个舞台。
   多年后,我在诗词里苦苦寻觅那一段传奇,一袭青衫,行走于秦淮河畔,听二十四桥洞箫曲,吴侬软语,声声入耳,醉了千年旖旎缠绵。秦淮河,一个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而今怅然回首,千年以前的桃叶渡,已经难觅踪迹。有时候,我总在想,那时的水,该是怎样的旖旎温柔,养育了那时的似水佳人,清歌一曲,衣袂飘飘,青楼上一舞,便牵起几多回味。
   也许,吴梅村当初在写《圆圆曲》时,虽然对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投降清军是鄙视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对陈圆圆是同情的,为其大费周章的描写了她和吴三桂之间相识相遇相恋的经过,一代绝世佳人,因为阴差阳错的机遇,从此与那段历史紧密联系了起来,那句“冲冠一怒为红颜”无疑是对吴三桂的讽刺,但也从此令一位女子背上了“红颜祸水”的骂名。一首《圆圆曲》可以说是陈圆圆的自传,她与吴三桂之间的爱情如何,历来众说纷纭,然而,纵观其一生经历,或许,在当时的那种乱世之中,她只不过是找到了一颗救命稻草罢了。作为那个时代的见证者,吴梅村写到最后,已经情不自禁,仿佛是在写他自己和卞赛的爱情故事。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夭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转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红妆照汗青。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这首《圆圆曲》是吴梅村的代表作之一,作于1653年,与其写给卞赛的那首深情之作《《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大约是同一时间所作。
   纵观整首诗歌,气势如虹,不愧是古代叙事诗中,继白居易《琵琶行》之后又一艺术巅峰之作,将叙事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吴梅村诗歌风格的典型之作。因其影响力深远,故后世称吴梅村诗歌为“梅村体”,后来的中国古典文学四大经典作品之一《红楼梦》都深受其影响,《红楼梦》里以林黛玉《桃花行》为代表的很多“歌行体”诗歌都是属于这一类风格,所以学术上有“《红楼梦》原作者是吴梅村”一说。
   其实这首诗歌不妨看做是一部历史电影,诗人大胆采取了现在电影的“蒙太奇”剪辑手法,倒叙,正叙,插叙等艺术手法发挥的淋漓尽致,期间还带有电影中的画外音。我说过“蒙太奇”电影剪辑手法写诗可以用“一条主线,多重画面,时空交错”来概括。整首诗歌围绕陈圆圆的命运为主线,诗人先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入手,吴三桂“冲冠—怒为红颜”打开了山海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救出了陈圆圆。接着写吴三桂与陈圆圆的相识情景,笔调一转到了陈圆圆未遇见吴三桂之前,在苏州的歌姬生活。诗歌中半段开始写京城陷落陈圆圆的生活状况,待到后来吴三桂打败起义军,俩人再次相见时的催泪画面,继而描写陈圆圆的幸福生活。诗歌渐渐进入尾声是一位教曲技师和女伴的感慨,以及陈圆圆的自我感受。结尾是诗人对陈圆圆的评价,期间暗讽了吴三桂投降清军的无耻行为,对其颇多讥评。
   这时我们再看这首诗歌,诗句开篇一个长镜头推向山海关时的情形,堪称大手笔,气势非凡,场面绝对不亚于当下的好莱坞大片。数百年后,我们不妨大胆想象一下那时的场景,推演出一幅气壮山河的历史恢宏画卷。
   山海关内,数万将士严阵以待,战鼓声惊天动地,战马嘶鸣,只等待城墙上将军的一声令下。当时的大明王朝内忧外患,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最后攻破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如同历史上的暴动,攻城无非是为了权力,而当这种权力一旦被无限制的放大,便成了历史的悲剧,也就离失败不远了。诚然,李自成在刚占领京城时,对部下还是有所节制的,但是由于其大军的自身局限性,长期的被剥削压抑,导致了一种心理上的报复行为,于是各处开始涌现烧杀淫掠,到后来开始大肆逮捕前明官员及其家属,激起那些旧朝士大夫们的反感。
   从万历年间开始,后金势力崛起,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威胁明王朝东北安全隐患。从此,明王朝不得不在北面面临来自蒙古和后金双重压力。辽东地区一时间战争频繁,崇祯时期,整个大明王朝已经岌岌可危,山海关成为大明王朝阻挡满清南下的唯一屏障,驻守山海关的正是吴三桂和他的关宁铁骑。
   京城陷落,崇祯皇帝自杀身亡,吴三桂被推向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一面是关外清军的虎视眈眈,一面是李自成大顺的招降,命运的抉择一时难以取舍。数百年后,我们已无从知晓他的内心,吴梅村的一句“冲冠一怒为红颜”,让他成为了明清更替的关键性人物,也将陈圆圆归于“红颜祸水”一类,究竟是命运的玩弄,还是时事使然,又有几人能说得清呢?
   人生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命运的抉择。也许,一次选择便可以影响自身命运,亦或是一个时代的进程,无关乎对与错。
   历史总在无情的变换,分不清是非黑白,滚滚车轮碾过多少风云往事,风吹散,若干年后,再寻不见当年的踪迹。曾经有人说,女人是感性动物,男人是理性动物,或许如是,在家族利益和爱情的取舍中,大部分男人都会选择前者。历史上的“红颜祸水”不过是一种推卸责任而已,在人生命运的抉择中,女子在一个男子的心中,也许微不足道,亦或是有一定影响,但不足以决定其抉择。
   然而,世间事有谁能说得清呢?当吴三桂听闻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接着又传来父亲吴襄被李自成逮捕杀害,顿时勃然大怒,打开山海关迎接清军入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了大顺军。从此后,吴三桂南征北战,不遗余力的清扫各地抵抗军,为清王朝打下了半壁江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加快了清军一统中原的步伐,但也因此受到当时士大夫们的谴责,以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把明亡清兴归结于他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旧时文人们的“一臣不仕二主” 的思想根深蒂固,骨子里有一种家国恨,吴梅村也不例外,所以对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有“逆贼夭亡自荒宴”的讥评。
   有时,我在想,陈圆圆遇见吴三桂究竟是幸运的来临,还是一生悲剧的开始,恐怕已无人知晓。纵然后来她的归宿至今仍是个迷,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她又是幸运的,吴梅村用尽了一生才华,为她写下了这首《圆圆曲》,其实陈圆圆又何尝不是吴梅村心中那位喜爱兰花的女子的化身呢?几多辛酸,多少无尽的叹息,都在不言中。
   一切似乎是命运的安排,那一日,在国舅田琬家里,觥筹交错间,她见到了他,一身将军服,默默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她小心翼翼的观察着他,顿时被他年轻帅气的将军气概深深吸引,只是她不敢抬头看他的眼睛。她知道自己只是一名歌姬,地位的悬殊容不得她多想,更何况自己原本是国舅进献给皇帝的宫女。老天好像刻意串联他俩的缘分,就在她向他敬酒的瞬间,他内心里早已翻江倒海,只是没流露出。世间有很多缘分,都在相见时的一刹那,只这一次,便足以击中彼此心底最脆弱的情感。
   从此,她成了他的夫人,虽然是妾,但在乱世中,有个依靠,告别颠沛流离的生活,总比任人宰割好。“侯门歌舞出如花”,看似表面的生活,其实不过是一些达官贵人的消遣而已,世间女子谁不希望有个安定的归宿?唐朝一代名妓薛涛,纵有倾世才华又如何,亦不敢得罪其背后靠山韦皋。
   数百年后,我们在感叹着陈圆圆的命运,无形中总把她与吴三桂联系在一起,明末清初那场说不清道不明的山海关事件,有着太多难以解开的谜团,其实,乱世中的红尘女子,何尝不是那随波逐流的浮萍,由不得自己做主。
   耳畔依稀响起了浣花溪边,谁家女子的捣衣声。千年以前的吴越两地,因了一位女子而上演了一段轰轰烈烈的传奇,吴王夫差亡国时,把一代美人西施沉入江中,尽管后人不愿承认,演绎出“范蠡携西子泛游西湖“的美丽传说,有谁去探究过西施的内心世界,或许,如果不是那场纷乱,她原本可以无忧无虑的在乡间过着与世无争的安宁生活。然而,这世事由不得她选择,西施如是,陈圆圆亦如是。“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于是派遣田妃的父亲田畹下江南觅艳。后来田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被田畹占为私有。其实陈圆圆幼年时的经历,冥冥中,就似乎注定了其一生颠沛流离。
   陈圆圆原名邢沅,出身贫苦,父亲是一名货郎,靠走街串巷卖小商品为生,不幸的是母亲早亡,家中没有人照顾。从此,陈圆圆便被寄养在姨母家,从姨夫姓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也许是寒门多才子才女的缘故,少女时期的陈圆圆,冰雪聪明,诗词歌赋,可谓是无师自通。然而,这正是她后来跌宕起伏的命运的开始,错就错在她生错了时代。明朝末年,吏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天灾不断,百姓苦不堪言。时逢江南年谷不登,陈圆圆重利轻义的姨夫,便将她卖给了苏州梨园。
   大抵是内心喜爱戏曲的缘故,有时候我在想,那时的梨园子弟登台演出,该是何等情形,是否如影视剧里那般衣袂飘飘,清歌一曲,便惹得台下看客纷纷魂绕梦牵。大学时,有一次河南豫剧团去我们学校演出,真正领略了一番戏曲大家精湛的演技,以往我一厢情愿的认为戏曲已不适合现在社会的发展,但是看完那次演出,我彻底震撼了,传统的戏曲配以现代LED灯光,竟然让我们这些当时20岁左右的年轻人看得如痴如醉。现在社会工作繁忙,人们大都内心浮躁,其实去戏院里听几场戏,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释压方式。
   江南水乡的柔情,吴地女子的天籁软语声,使得秦淮河畔自古便成为歌舞胜地,杜郎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成就了扬州的美名,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秦淮河畔的歌姬。那时的苏州梨园可谓是天下闻名,明清时期的秦淮八艳便是例证,而陈圆圆位于八艳之首。从唐玄宗设立梨园开始,便决定了梨园子弟选拔的苛刻条件,后人从文献里发现了选拔的标准:才情,美貌,风情必须集于一身,无疑陈圆圆是符合这一条件的。“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圆圆初登歌台,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使台下看客凝神屏气,入迷着魔。加之她自身容辞闲雅,额秀颐丰,颇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

共 630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雄关边境,狼烟骤起,又是一声战鼓。”作者开篇就力透纸背,振聋发聩。造化弄人,命运总爱跟人开玩笑,陈圆圆,一个普通的红尘女子,被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而阴差阳错的“推”上了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成了风口浪尖的人物。是幸呀?抑或是不幸?作者通过对吴梅村的一首《圆圆曲》的完整诠释,向读者作了最好的回答。这篇赏析文章,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娴熟流畅、呼风唤雨般的文字,明达快洁,情挚念远,正是基于对原作品与人物知根知底的了解。意蕴丰厚,意脉清晰,章法浑成,沉郁精准的文笔,更助其如虎添翼。末句“一代红颜知己就此凋零,徒留几多叹息!”,作者一腔惋惜之情喷薄而出,读来,引人感伤落泪。一篇很成功的文字,推荐共赏!【责任编辑:古垒东边】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208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墨香天涯        2014-02-07 23:13:01
  感情激荡,词句饱满,笔法流畅,结构严谨,当有一气贯注之慨。推荐共赏!谢谢赐稿墨香,祝创作愉快!顶了!
回复1 楼        文友:剑断流水        2014-02-08 12:17:49
  谢谢编辑辛苦编辑,以及贵社团的推荐,流水深表感谢。问好贵社团社长及全体编辑,一首小诗送给贵社团。独倚栏杆,看窗外的雪花,几家欢乐几家忧愁,何处传来一声玉笛声,更吹落片片落梅。谁解寂寞了窗台,经不起流年的消磨,对镜梳妆, 奈何君已离去,笔尖微微透着些许墨香,再画不出旧时的模样。轻轻抚琴,依稀看到了你倚立他处,笑语嫣然,经年不见,一切可曾安好?
2 楼        文友:潮仙        2014-02-08 10:41:39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一代红颜知己就此凋零,徒留几多叹息!欣赏佳作。问好了!
回复2 楼        文友:剑断流水        2014-02-08 12:19:00
  谢谢文友提读留评,问好过年愉快。
3 楼        文友:墨香天涯        2014-02-08 12:36:54
  祝贺剑断流水再摘一精,墨香有你更精彩!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