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杂项古玩学问深(随笔)

精品 【江南】杂项古玩学问深(随笔)


作者:彭城南方雪 布衣,22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01发表时间:2014-09-29 01:15:35
摘要:其实,不管是什么古玩,只有赋予了文化,才会有价值。小小古玩杂项也如此,每个值得收藏的古玩,都有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把玩过程中,追求的是它的文化价值。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热衷古玩收藏。古玩,又称文物、骨著等,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内涵。经历无数朝代起伏变迁,藏玩之风依然不衰,甚而更热。其中自有无穷魅力与独到乐趣。
   (一)
   由于古玩的种类繁多,内涵复杂,质地各异,若按质地和类别大致可分为:陶瓷、玉石、纺织品、金银、珠宝、玻璃、珐琅、漆木、青铜、书画、法帖、碑碣、墨迹、钱币、玺印、雕刻、建筑、家具、远古动植物标本化石、遗址遗迹等等。在众多的古玩中,必须首先确定它们的年代、真伪,然后才能知晓它们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民国时候,古玩的真正含义,如果以瓷器为例的话,古玩指的是官窑中的特殊品种,或称之为御窑,自古以来,陶瓷分为三大类,官窑、民窑、御窑,也有的过去,过去书里说的客货,就指当时的民窑。
   古书里有一句话,官窑有别于民窑,官窑有别于御窑。御窑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指常见官窑之中质量上乘的作品,过去烧造官窑通常一个品种上百件,完美无瑕的是皇室御用,品相一般的下一级使用,或者赏赐,百余件官窑作品中品相前十名的是御窑。
   另一种御窑的解释是官窑中极为特殊的品种,比如说常见的乾隆赏瓶。官窑里的特殊御窑,有可能在一朝当中只做一件,比如说珐琅彩的瓷器,比如说北京市文物公司从香港拍卖回来的六方套瓶,那件瓷瓶可以完完全全体现出皇家的富贵气。
   当时工匠制作时候的意思是说皇家品牌就要体现出皇家奢侈的生活,但内心作为皇帝还不要忘了清正廉洁,所以,中间的套瓶是青花的。这类的瓷器都被称之为御窑,在民国的时候只有御窑才被称之为古玩。
   玩杂项古玩从古至今,一直盛行,古人喜欢把收藏的字画、官窑陶瓷、玉器等收藏起来,那时候的收藏就是一种文雅的象征,没有多少人会涉及收藏投资范围。现在来说,收藏古董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古玩字画的历史沉淀深厚,价格动不动就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这样的价格不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
   但是现在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眼光更加开阔,越来越多人把投资目光投向古玩收藏市场上。前面我们已经说到古董的价格动不动就是百万千万,不是居家过日子的老百姓能够接受的,所以人们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投资收藏的途径,就是古玩杂项收藏。
   古玩杂项(杂件)主要包括竹、木、牙、角雕、砚台、紫砂壶、珐琅器等,杂项主要兴盛于明代中期以后,清乾隆时期各种杂件工艺品的工艺制作达到了顶峰。明清时期的硬木家具及瓷器工艺纹饰,与竹木牙角玉雕、鼻烟壶、紫砂壶、砚台上的雕琢工艺有很多相似之处。
   俗话说,一专多能,一通百通,明清时期很多雕刻家,既会雕玉器,也会雕竹器、牙器、角器、木器。凡懂得鉴定明清时期的彩瓷纹饰、家具纹饰、玉雕工艺者,多少也懂得竹木牙角玉雕、鼻烟壶、紫砂壶、铜墨盒上的雕琢工艺。
   有人把杂件收藏比作聚宝盆:聚集珠宝、珍宝、财宝之盆。杂件,老古玩习惯上又称杂项。古玩范畴里面,除陶瓷外,可供上手把玩的工艺藏品,包括青铜器、玉器、家具、绣品等,都可称为杂件。
   在众多的古玩中,必须首先确定它们的年代、真伪,然后才能知晓它们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杂件收藏种类最多、形制最奇、工艺最精、范围最广,赏玩魅力无穷,增值潜力无限。杂件收藏,趣味在一个“杂”字。
   (二)
   这不,朋友老刘,就喜欢收藏铜炉,每次与他聊起铜炉,真是个个生烟,沉香袅袅。他说据历史记载,明代宣德三年,皇帝下旨铸铜炉,合计5000余件,以后就封炉不铸了,改朝换代后现竟然失落得几乎无迹可寻,就连台湾的故宫博物院,也仅收藏了四座。
   常言说物以稀为贵,后仿炉、私款炉以其历史、文化和工艺的研究价值和鉴赏价值而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与传统的跑古玩市场收集方式不同,老刘的收藏正利用互联网的强势力量为铜炉收藏注入了一股活力。
   他专门参加了一些收藏论坛、QQ群,通过上传图片、跟帖、举办研讨会等方式,进行跨地域的心得交流。什么东西深入进去,就会被它深深迷住,小小铜炉也一样。
   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时期,故名“宣德炉”。明代天启时人项子京在《宣炉博论》一文中说,宣炉:“其款式之雅,铜质之精粹,如良玉之百炼,宝色内涵,珠光外现,……迥非它物可以比方也。”
   宣德炉铜色润泽光滑,以紫红色为基调,有褐、青、绿、红、蓝、黄、白、金等数十种颜色。炉的造型古朴,由炉耳、炉身、炉足三部分组成。炉耳的形状各异,有朝天耳、狮耳、环耳等,成对置于炉身的两侧,也有的炉不饰耳。炉壁厚重,炉身光素不作纹饰,也有的炉身带工雕刻,铸工精细,敲响声清脆厚实。
   就这小小的铜炉,道道就很多,老刘说,收藏铜炉主要从炉型、大小、重量、皮壳、底款、炉脚等方面挑选,但共同点是都要注重铜炉整体的美感、比例。
   一般而言,使用了特种工艺制造的洒金、错金铜炉价值要比一般的铜炉高数倍;在同样尺寸的情况下,炉身越重价值也越高;底款铸得越精就越能帮助断代,价值也越高;年份越早,铜质越精,工艺越精湛。目前玩家常玩的炉型有:鬲炉、朝天耳炉、双鱼耳炉、戟耳炉、蚰耳炉等。
   (三)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一些高官贵人喜欢戴个玉扳指。据说,玉扳指又叫玉韘,本意是拉弓射箭时,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扣弦用的一种工具,后来玉扳指作为实战工具的功能减弱,反而成为一种身份和能力的象征。
   据介绍,故宫现存包括玉质、木质、金质等各个种类的扳指多达几百个,单是玉扳指就有上百件。乾隆皇帝则是一位空前绝后的扳指玩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幅《乾隆大阅图》中,描绘了乾隆即位后第四年,在京郊南苑举行阅兵仪式的情景,画中乾隆右手拇指上佩戴了一只白玉扳指。
   清代开始,由于皇室的推崇,玉扳指的工艺更为精细,材质、造型、纹式、图案都得到空前发挥,其中珍稀者更配备专门的扳指盒养护,那些漆器、象牙、鎏金的玉扳指盒本身就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更何况享受这种优待的玉扳指呢?
   乾隆是一位修养非常全面的君主,文能琴棋书画,武可骑马射箭,可谓样样精熟。在平时的骑射活动中,乾隆皇帝所使用的扳指基本上都是用角类或牙类材料制作,这可以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威弧射鹿图》等绘画作品中得到证明。
   乾隆对玉扳指的用心也是超出了常人。有一年清明前后,乾隆得到了一枚玉扳指,他非常喜爱,写下了《咏玉韘》的诗作,称赞这件玉扳指可以对人的思想产生启迪和警示。几个月以后,乾隆在诗作中再一次称赞了这件扳指,并且有了更加深邃的感触:“终不可谖惟令德,佩之无斁岂虚谈。环中内外光明莹,一气浑融万理涵。”乾隆皇帝为诸多玉扳指写过不下五十首诗,专注和喜爱可见一斑。
   (四)
   砚台收藏一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传统砚的形制极其多样,从早期的平板砚到后期的多足砚,从六朝的辟雍砚到唐代的箕形砚,再到宋代的抄手砚、太史砚,明代的门字砚,清代的随形砚,这些以端石、龙尾石、洮河石及松花江石等材料制作的砚台,都是收藏者十分看好的经典品种。
   据说,传统砚台的收藏与投资市场以内地为主,中国古砚在海外与国内艺术品市场上大致存在五年的时间价差,海外收藏家走的是经典珍稀的收藏路线,而内地收藏家则以一般性藏品为主。
   虽然内地参拍的砚台藏品件数不多,但精品砚台的成交价稳步上升。2002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一方清康熙菠萝纹砚以5万元人民币成交;2004年北京瀚海迎春拍卖会上,一方清康熙绿端石夔龙纹砚以76万元人民币成交。从近年来的拍卖成交数据看,中国传统古砚的价格正在逐渐走高。
   如何确定一方砚台的投资价值,主要考虑一是材质,二是雕刻工艺。雕刻越精,价格就越高。第三就是古砚的造型品相。一般来说,方形、圆形的砚台要比不规则的砚台价格贵得多。
   中国地大物博,古砚收藏有南北流派之分,一般来说,广东人喜欢端石砚,安徽人青睐龙尾砚,而湖南人则看重祁阳砚,山西人推崇澄泥砚。出自名家之手或名人收藏的砚台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什么东西都需要人文,这不,“砚贵有名,身价倍增”,指的就是如果砚台上面有铭文,价值就会更高。许多名人对砚台,特别是久负盛名的端砚、歙砚更是格外喜爱,他们会在自己使用过的砚台上留下诗文或警句。
   也正因为如此,增加了砚台的人文价值。2001年,上海拍卖的一方唐云先生新刻书画的宋老坑端砚的成交价是8万元人民币;中国嘉德一方清初端石井田砚以12万元人民币被买走;一方纪晓岚铭清端石日月长方砚的市场估价达7万元至10万元人民币。
   端砚的珍罕石品几乎全部集中于老坑、坑仔岩、麻子坑这三大名坑上。除青花之外,还有鸲鹆眼、冰纹、鱼脑冻、蕉叶白、天青、金银线等。古人所说的许多石疵,现在已逐渐被视为难得的端砚特有的石品,均可带来不同程度的增值。而名坑的珍罕石品的增值价值更是原砚价的数倍。
   (五)
   墨盒是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文具之一。在清朝中后期,直至解放后还一直流行这一种用铜皮所制成的墨盒。墨盒的上边一面常常会刻一些名人字画或是吉祥图案。当然,岁朝清供这种人们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图案肯定是少不了的。就连一同是文具的铜镇纸也会刻画上这类的纹饰图案。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表达。
   铜墨盒属于传统的文房用品,流行于我国近代,据《天咫偶闻》记载:“墨盒盛行,端砚日贱,宋代旧坑,不逾十金,贾人亦绝不识,士夫案头,墨盒之外,石砚寥寥。”铜墨盒凭借轻巧灵便,保持墨色滑润和黑亮的优势,一度超过石砚成为当时商界账房、私塾学堂、文人墨客桌上的必备之物。
   到了晚清和民国时期,以陈寅生、张樾臣为代表的刻铜艺术家,把铜墨盒打造为刻铜艺术的主要载体之一,使其成为具有文字、图案、纹饰、款识的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和艺术品。据《北京繁昌记》记载:“北京之墨盒儿与江西南昌之象眼竹细工及湖南之刺绣,为中国三大名物。”当时北京的刻铜墨盒驰名国内外。
   刻铜墨盒在我国的兴盛也仅仅是几十年的光阴,随着硬笔的出现,自来水笔逐渐代替毛笔成为日常的主要书写工具,刻铜墨盒也逐渐被人们遗忘,从此几乎绝迹。
   同其他古玩相比,墨盒收藏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收藏和升值空间不容小视。在历史上,由于刻铜墨盒盛行的时间较短,所以全国的收藏人数总体很少,在拍卖行中上拍的并不多,铜墨盒上的刻文镌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纪念价值,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工匠们曾特别制作了铜墨盒纪念品。
   由于铜墨盒时代特征十分明显,刻铜艺人目前几乎绝迹,再加上墨盒收藏处于起步阶段,同其他收藏品相比,刻铜墨盒考证较容易,收集相对容易。自然,一般意义上的刻铜墨盒并不一定值得收藏,如果作品中具备历史、文化、艺术多方面的内涵,收藏和升值价值才会比较高。
   以陈寅生、张樾臣、姚茫父为代表的刻铜艺术家的作品,以万礼斋、义合成、京明斋、古松斋等为代表的铜墨盒作坊的作品,价值相对一般作品要高得多。另外,由著名的书画家提供画稿、在墨盒的制作上引入错铜等特殊工艺、器型独特、墨盒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关等因素也能影响刻铜墨盒的市场价值。
   铜墨盒的材料多为白铜和黄铜,民国以前多为黄铜。一般来说,以白铜为原料制作的铜墨盒光泽柔亮,摩滑细润,盒面上的文字、图案表现力强,背景突出,铜质越白亮,越有收藏价值。如果极好的工艺发挥在黄铜上,也值得收藏。另外,白铜、黄铜、红铜共用,名“三镶”是最为特殊的,比较少见。
   (六)
   玩多了,只要是老物件,什么都能成为古玩,这不,座架盒也成了古玩。在文化积淀深厚而又极讲古雅气派的中国古代,古玩的座、架、盒作为青铜器、玉器、奇石、书画等物的附属、陪衬与装饰,无论是设计还是制作都颇费心机,相当考究,哪怕是单独来看,也有很强的观赏和保留价值。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古玩座、架、盒之属作为小木作的一个门类,大都出自巧作或雕花作之中的能工巧匠之手,有的甚至是皇家匠师的精心之作,其本身就是格高韵胜的艺术品,用做古玩陪衬,两者交相辉映,更显高贵。即便是所衬之物已经遗失,只留下单只的座、架、盒,也是万万不可小瞧的。
   清末年间苏州怡园主人顾鹤逸有一藏石,此石不但有岩峦洞壑之形、枯木之质,听之有声,而且颠倒、正侧,可以摆出多种不同姿态。主人特意延请木作高手为藏石制作了九个不同形态的座子,以便随时变更其陈列方式。这些座子,个个精巧别致,且刀工准确利落,与藏石的九个面紧紧相扣,可谓匠心独运。

共 943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古玩一行,还是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的,即便是说起古玩杂项来,也是头头是道。作者的这一篇随笔,讲述的就是古玩杂项中的一些门道。相对而言,古玩虽然在盛世的时代格局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略懂,甚至于是不懂的。但是,作者的这一篇作品,却是颇有特点,从古玩杂项这样的小众化门类,讲述了一些充满意趣的事情。在我个人看来,这一篇作品,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介绍性的文字,只是,其中出现的铜炉这个门类中,却是引入了朋友的具体事例,甚至于,有详细的描写这位朋友的收藏情况,这样的内容,无疑要比单纯的解说,更加的富有阅读性。而就整体而言,这一篇作品,最大的效用,还是能够引起读者对于古玩收藏的兴趣吧。如此,就是一篇很有意义的文章了。推荐阅读。——履泽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03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履泽        2014-09-29 01:16:18
  问好朋友,很有意思的作品。知识和兴趣,都体现的不错。值得阅读。
时光飞逝,岁月变迁,记忆燃烧的温暖,一如从前。
2 楼        文友:彭城南方雪        2014-09-29 09:10:35
  谢谢履泽,有多指导。
且行且写,写多了,就会有收获。
3 楼        文友:江南编辑部        2014-09-29 20:02:14
  【江南约稿】同期同题征文第六期《等》,欢迎您的参与
   链接地址:http://www.vsread.com/bbs/topic-56-518426.html
江南烟雨社团欢迎您
4 楼        文友:浅忆蝶双飞        2014-10-02 19:53:50
  作者很有文化底蕴,用词造句很精彩,知识丰富。
我以我心写世界,我用我笔暖人间。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