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赴日研修记

精品 赴日研修记


作者:老渔翁 秀才,1008.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4发表时间:2014-12-19 10:26:01
摘要:三十年前我在日本进行了半年时间的研修。学习了日本的扇贝养殖生产和加工技术,对日本的社会有了初步的了解,日本的人们是友好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三十多年前的一九八三年,我有幸去日本研修了半年。
   在当时,去日本研修,我是我们省直机关大楼里的第一人,在大学同期里是第一人,在家乡也是第一人了,在我家的祖祖辈辈就更是第一人了。大家都为我感到高兴,乡亲父老为我感到自豪,爱人为我欢欣鼓舞,同学们为我鼓劲加油,省直大院的年轻人都有些嫉妒了。
   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五日,我乘火车赶到北京。这次赴日研修共五人,我们省两人,另外三人是山东省的。我被指定为团长。我们五人在部里集中学习了一周。六月三日,部主管外事工作的同志把我们送到北京机场,我们乘飞机飞往东京,在东京又换乘飞往北海道,在北海道又坐火车到达了目的地——網走市。
   安排我们研修的是網走市日中友好协会。具体接受研修的是網走市渔业组合。到达的当天晚上,渔业组合召开了热烈的欢迎会。欢迎会由市日中友好协会干事主持,并致欢迎词。我以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用日语讲些中日友好和表示感谢的话。大家会餐喝酒,气氛热烈友好。会后我们被分到五户渔民家里。
   我去的这家离组合坐轿车也就十分钟左右的路程。这里相当于国内的小城镇。每家的住房都是独立的二层小别墅,整齐排列构成一片住宅区。镇中心街道两旁是商业门市,没有高楼,多为二、三层的小楼。路都是柏油路面,平坦干净。路两旁栽有不高的树,地面都是青青的緑草和一块块的花坛。离海不是太远,空气既湿蕴又凉爽,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这家的先生和太太都四十多岁,有一个二十岁的儿子。别墅的主楼,一楼是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和主人的卧室,二楼两个房间,他儿子住一个,我住一个。还有一栋房子,搭成二层,一层存车和在这里干活,二层放置一些物品。在海边有一个木头搭制的码头和工作间。有两辆轿车、一辆工具车和一条机动渔船。
   我就是他家的成员之一了。太太为我购置了新的被褥,舖的整整齐齐,没有床,被褥直接舖在地板上。早上不用叠,晚上再钻进去就行了。我的房间配有一个录放机,可以收听节目,也可以放录音带,给我准备了好多录音带,是些日本好听的歌曲和音乐。我和他家的人一起吃饭一起干活。早饭多是牛奶加咖啡和面包,大面包切成一片一片的,抹上奶油在电烤箱里烤的黄黄的,很好吃。午、晚饭多数是大米饭,是用电饭煲做的。早餐吃些小咸菜,有时是买来的,有时是太太自己做的。午、晚餐多是吃炒菜,也配有小菜和鱼籽酱等,炒菜多是买来的。到码头干活时,午饭要带去,多数是带紫菜饭团和炒菜、咸菜以及鱼籽酱之类。早晨走时就把晚饭定好了,晚上回来时,定的菜就已经给送到家了。
   我的日语听力还是不太好,会话还勉强可以,日常生活还是能弄明白。吃饭、睡觉、洗澡、起床、出去都能听懂。他儿子除了吃饭和干活和我们在一起,其余时间一般不在家,晚上很晚才回来,直接就回他的房间睡觉了。先生和太太吃完晚饭有时和我唠些家常。听不明白时又写又比划,挺有意思的。这家人对我很好,拿我象家里人一样。不长时间我也适应了,融入了这个家庭里。
   我来的这家是专门从事扇贝养殖的。日本的扇贝为虾矣扇贝,个体大,大的壳长有十四、五公分。生长快,养殖的一般在第三年可达到八、九公分。但贝柱肉质比较粗,味道鲜美度稍差。中国的扇贝为栉孔扇贝,个体较小,最大的壳长有十公分。养殖三年能长到七、八公分。贝柱肉质细腻,味道鲜美。
   当时日本的扇贝生产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养殖,一种是增殖。养殖就是人工培育的苗,全部在人工条件下进行养殖,直至达到商品贝规格收获。增殖是将经养殖达四、五公分的二年贝,投放到自然深水海区放养,两年后再去捕捞收获。养殖生产由渔户个体进行,每户在近海有一处养殖区,进行浮伐式养殖。增殖生产由渔业组合组织。渔业组合是渔户的联合体,有捕捞船队和加工场。养殖户每年要向组合提供一定数量的二年贝苗,由组合的船投放到增殖海区放养。每年八、九月捕捞季节,组合的船队去捕捞海区的扇贝,在加工场加工后销售。销售后所获利润,根据养殖户提供增殖苗种的多少进行分配。
   我住的这家是个较大的养殖户。在近海养殖区有一年贝、二年贝和三年贝养殖伐共三十台。二年贝苗一部分自家养殖,一部分供给组合进行海区增殖放养。六、七月进行一年贝和二年贝的分笼生产,九、十月进行海区扇贝的捕捞和加工,十一月开始收获近海养殖的扇贝。我们的研修安排正好是一个生产周期。六、七月在渔户,八、九、十月在组合,十一月又回到渔户,直到十二月初结束回国。
  
   我开始了第一阶段在渔户的研修。
   投入到渔户家紧张的分贝苗劳作之中。早晨五点钟先生在一楼就按响二楼的响铃,把我和他儿子叫醒。我们俩急忙起来下楼洗漱、吃饭。太太已经准备好了要带的东西,吃完饭我们就出发去码头了。先生开轿车拉着太太,我和他儿子坐他儿子开的工具车。平坦的柏油马路,行车不多,三十分钟左右到达渔码头。太太留在码头的工作间做些分苗的准备工作,先生带着我和他儿子出海。
   这里是一个内海海湾,没有风的天气,海面风平浪静,刮四级风时海面浪也不太大,照样出海作业。他家的这条船四十马力,从码头到养殖区需二十分钟左右。到达后先生把着舵,指挥他儿子和我,把吊在浮筏上在海里养殖的贝苗笼,一串串的提捞到船上。他儿子从海里往船上拔,我一个一个地摆放好。一次能取回三十串左右。
   回到码头后,立即将取回的贝苗笼一串串再吊在码头的海水里,以备分苗所用。一年贝苗这时有一点五公分大,要从原养殖笼里倒出来,按一定数量装进二年贝的养殖笼里。新装的二年贝养殖笼先要一串串吊养在码头的海里。分到三十多串时,要把它们送到海区吊在养殖筏上进行二年贝的养殖。分完了一年贝再分二年贝。同样的方法和程序,将二年贝分到三年贝的养殖笼里,再送到养殖海区进行成贝的养殖。
   午饭在码头的工作间吃。是早晨太太从家里带来的,多数是紫菜饭团和咸鱼小菜之类。十一点吃饭,吃完饭继续干。下午五点结束回家。到家先洗澡后吃晚饭。晚饭多是在饭店订做的炒菜和家里电饭煲做的米饭。因为比较累,我吃完晚饭就上楼休息了。
   通过分苗的劳作,我学到了一、二、三年贝的放养密度、分苗时间以及具体操作程序等技术。养殖一、二、三年贝的网笼的扣眼大小是不同的,每个笼里放养的数也不同。可以说在这段实际劳作中,已掌握了日本虾矣扇贝养殖生产的全过程。
   这段时间里,除了在渔户的劳作以外,组合还安排了一些其他的活动。赶上了这个镇的成立庆典活动。这一天各家的劳作都停止,上午十点左右居民都赶到了镇中心的广场。镇首脑讲话之后,开始文艺表演。有专业歌手和业余歌手的独唱,有民间的舞蹈,有群众性的联欢。我们五个都去了,相互交流了情况,也参入到群众性的联欢当中。直到晚上放完焰火才结束。
   在渔业组合负责我们事务的课长的带领下,我们五人去当地的渔业栽培中心进行了考察学习。他们的栽培中心就相当于我们国家的育苗室。主要是从事苗种培育的。其设施和我们国内的差不多。这个栽培中心除了搞扇贝育苗外,还搞对虾和鱼类的育苗。他们的对虾叫车虾,比我们的中国对虾个体小,肉质也稍差,但它耐活,宜于吃活虾。
   课长还组织我们游览了当地有名的国家级公园。属于自然性质的,很大,有树有山有水。我们爬到了山顶,向下望去,群山起伏,郁郁葱葱。我们还遇到了中国人,是个女的,她已经在日本多年。她看到我们十分亲切,和我们合影留念。课长还带我们洗了温泉,见识了日本的澡堂。
   有这样一种说法,要了解日本,最好到洗澡堂去。传说日本的澡堂男女混浴,其实并非如此。混浴是历史上的风俗,近来有些温泉观光地为了招揽游客,重新推出混浴项目。实际多为男客,偶有几位女性,确都是上了年纪的。门口处的管理人确实不同,男池的门口也是一位大妈。她直接面对脱衣场,外来人对此感到难堪,但日本人确若无其事地宽衣解带。
   我们出去的费用都是组合的课长支付。这是我们国家派出时与日本接受方确定的。我们在日期间的一切费用均由日方负责。由于我们参加劳动,日方付给我们一定的工资。这部分钱日方直接给我们存着,所以我们手里没有钱。
  
   第二阶段的研修主要是在组合的加工场学习扇贝加工技术。
   我们五人从渔户搬到组合的办公楼院里。这里有一栋六层的主楼,是渔业组合的办公楼。有渔港码头,经常停靠十几条较大马力的渔船。有扇贝加工车间、凉晒场和有关的配套设施。这里有一个二层小楼,一楼是库房,二楼是我们的住处。两个房间,他们四人住一个房间,我在外间。还有一个卫生间。我的房间配有一台电视,一条长桌子,大家在这里看电视和学习。这个院里有食堂,我们在食堂吃饭。负责我们事务的课长给我们买来了洗漱用品。这一段的研修具体安排由他负责,他每天都来和我沟通有关情况。
   这位课长的年龄和我们差不多,在渔户时他就组织我们活动过,现在已经熟了。我们交上了朋友,他请我们五人去他家做客。做了好多我们喜欢的菜,喝日本的清酒,气氛十分友好。日本的清酒就好似我们的白酒,但它度数低,我们能喝白酒的喝它没什么劲。他给我们照了不少像,每次活动他都给照,洗给我们每人一套。
   生活安顿之后,安排我们的第一课是出海扑捞扇贝。五人分别到三条船上,跟船出海了。船是钢壳的,有一百米长,四百马力,航速较快。这天海上有五级风,浪较大,船行驶起来颠簸的很厉害。我由于长时间没经历这么大的风浪,有点晕船,另一位已经晕的不能动了。船上船员十来人。船到达捕捞海区后,用一种耙子下到海底,船拖着耙子行驶一定的时间,把耙子收起到船上,就扑捞到海里的扇贝了。操作过程劳动强度较大,也很危险。船长不让我俩干,只让我们看。船员们很紧张的一耙一耙的反复下、起。两个小时左右扑够一船就返航回港了。船回港以后知道,其他几位都晕的不能动,只是在那吐。所以组合再没有安排我们出海。只这一次,我们就知道到海区捕捞扇贝的情况了。
   我们开始了在加工场的扇贝加工劳作。我们象加工场的工人一样,每天参加加工场的劳动。早晨六点起床,洗漱后在食堂吃早餐,直接去加工场上班,七点正式开工。中午十一点半吃午饭,十二点半又开工,下午六点收工,吃完晚饭回宿舍休息。
   加工场有加工车间、凉晒场、包装区和库房等配套设施。加工车间较大,一整套流水线设备,流水线作业。鲜扇贝从室外用传送带进入室内的高位蒸汽加工罐。这个罐呈四十五度倾斜并转动,扇贝从上口进下口出。在罐内转动时被蒸汽蒸熟并脱壳。贝肉和贝壳分别进入传送带。贝壳传送带将贝壳直接传送到室外,贝肉传送带将贝肉传到加工工作台。工作台在传送带的两边,加工人员站在工作台边面对传送带,随时将传送带上的贝肉扒到工作台上进行加工。就是将扇贝的贝柱和内脏等分开。贝柱再进入传送带传到冲洗池冲洗,内脏等进入传送带传到室外待处理。贝柱传送带将贝柱传送到冲洗池前经过一块带孔的钢板,孔的大小不同,钢板不停的震动。随着钢板的震动贝柱从孔处落下,相同大的贝柱汇集一处进入已备好的竹筐里。这个环节将贝柱的规格已分开。有人在这里将装有贝柱的竹筐在冲洗池里晃动将贝柱洗干净,并挑出杂物。冲洗干净的贝柱,分规格摆放到烘干架上,送往烘干间烘干。烘干到一定程度的贝柱,再拿到室外的凉晒场凉晒。因为若在烘干机内一次性烘干,贝柱容易干裂。所以要进行最后的自然风干。贝柱放在象沙窗似的凉晒板上再放在钢管焊的架子上。有人看着并随时用手翻动贝柱,以达到均匀凉晒。一般情况一次凉晒就可以了。即可进入包装间包装。在包装前要对贝柱再进行一次整理,既检查贝柱是否沾有杂物和形状不规则等。发现有问题的要用小刀进行修整。修整好的贝柱,分规格人工装进朔料带,再装纸箱。由打包机打包后在库房存放。
   从鲜贝进入加工到贝柱加工好包装完进入库房,每个环节我们都进行了实际操作。在操作中我们学到了扇贝加工的一整套技术。当时我们国家没有这样工厂式流水线加工扇贝的做法,也没有那样的加工设备。
   这段时间我们除了学习加工技术之外,还了解了日本的社会。日本刚结婚的女性多半在家看孩子做家务,不出来干活。日本的家庭,子女满十八周岁就要自立。既使是上学,学费也要自己挣。所以有不少学生要边上学边打工,有的趁假期打工,有的干脆休学打工,挣到了学费再去上学。不上学进入社会的了,既使家里有产业,也不强留你在家里干,允许你自己选择在家干还是到社会去找工作。若是在家不好好干,家里宁肯雇用别人也不用你,让你去自己找活干。
   日本人干活时十分认真。不管是家庭作业还是工厂劳动,都是一丝不苟。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必须是全神贯注。只能低头干活,绝不能交头接耳唠闲嗑。大家都很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在工厂没有打架的现象发生。工人相互间很友好,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他们对我们很友好。很热情的欢迎我们在加工场干活。认真的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干。休息时很愿意和我们唠嗑。年轻的多问一些中国现在的事,年岁大一点的也说起中日打仗的事。他们也痛恶军国主义,说日本到中国打仗,给中国带来了灾难,给日本人也带来了灾难,他们当时的生活也很苦。现在好,中日两国是邻居,要永远友好相处,交朋友。

共 687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一行五人去日本学习扇贝养殖生产和加工技术,在半年时间里,与养殖户吃住在一起,每天同他们一家人一同去渔码头出海劳动,现场学习分苗、放养等养殖技术;在加工场学习扇贝加工技术,去当地的渔业栽培中心考察学习扇贝、对虾和鱼类的育苗。在学习之余,也参加日本的一些社会活动,对日本的生活和社会有了初步了解。欣赏。【编辑:紫气东方】【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1221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4-12-19 10:26:37
  一篇赴日本学习考察的文字记录,品读文字,对渔业养殖及日本的文化生活有了认识和了解。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
回复1 楼        文友:老渔翁        2014-12-19 10:46:57
  在实际生产劳动中学习,这就是“研修”。谢谢您的辛苦编辑和到位的评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