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道德经感悟

编辑推荐 道德经感悟


作者:劦石 布衣,44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79发表时间:2015-06-09 10:03:43
摘要:道可道非常道还可以断句成:道可、道非、常道;也可以断成:道,可道、非常道;或者:道可、道非常,道。

【一】说道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文不加点,写了这么一句话。
   最常见的断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解释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这里第二个道字被翻译成说,而在先秦诸子时代,道字基本未见被当成说字用过。
   道可道非常道还可以断句成:道可、道非、常道;也可以断成:道,可道、非常道;或者:道可、道非常,道。不管怎么断句,总体意思基本是道包含了被认可和还未被认可两个部分,正好是:道可、道非、常道等于一阴一阳谓之道。道的两个部分——阴和阳,阳是被大众所认识接受的、明显的、暴露的部分,阴部是还未被认识接受的、隐藏的、黑暗的部分。这样道德经和易经也就形成了衔接,和太极图的表意达成一致,阴谋这个词也就有了说法,因为未被人认识,所以可以打一个漏。
   儒家大概是研究阳的一面,道家专注于补充阴的一面,这大概是老子和孔子的分工,或者是派别形成的自然分流。
   庄子故事里有梁惠王给惠子一种葫芦籽,葫芦长成极大,可以装五石东西,但因为壁体太薄,支撑不了大的压力而不能承装水浆,做成瓢没地方可以容纳,所以惠子就把葫芦砸碎扔了。庄子说惠子只会用小不会用大。“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庄子建议。庄子还给惠子讲了个不皲手之药的故事,普通人用之于洗染以保护手脚不冻裂,家族以此技术垄断印染生产,勉强维持生活,有客欲以百金购其专利。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到专利,用之为战争中的防冻剂从而赢得了吴越战争的胜利,裂地封侯。两个故事都讲的是寻常思维和特殊思维,也就是可道与非常道。中学时老师启发性思维时也曾讲讲:砖头不但能砌墙也能打狗。打狗之用,也可算思想中的非常道。所谓的奇思妙想,就是非常道吧,想人之不能想,行人之不能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井以甘枯李以苦存这些都是常道,非常之道长寓于常道之中,道旁种植观赏李子就有必要选择苦李。空城计就是常道中的非常道,三十六计莫不是非常道。
   常道和非常道一直在相互演化着,有了田忌赛马、有了用劣马赢千里马之后,千里马就不在是必胜的要素,田忌赛马之道就成了常道;有了围魏救赵,改换攻击目标也就成了常道。
   未被发现的因素是非常道,谁拥有了它就拥有了可能的财富。道家或许追求奇珍异宝,儒家追求的是柴米油盐。道家的神秘加上儒家的拼搏奋斗便是一个完整的道。
  
   【二】只言片语说老子
  
   老子是管理学,儒家是教课书。
   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是当官的,地位相当与现在图书馆馆长,是学界泰斗、元首顾问,在那个时候,藏书胜过黄金,没有一定的地位,连接触书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管理这么多藏书;而孔子只是一个私塾教书先生,虽然有72门徒,无非是更专业、影响力更大一点的教授。老子说的话是给元首、是给决策者、管理者说的;孔子的话是给学生、给求取知识者讲的。
   众所周知,老子思想是无为而治。敢问:谁无为?谁治?治谁?老子思想要达到的目标是无为而无不为。那再问:即无为,怎么可能无不为?进一步再问:谁无为,谁无不为?
   在陕西蓝田有地方叫领导为脑息,我一直没考证出这个词怎么写,也没弄明白出自哪里,看老子倒觉得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机关工作的时候,也有私下里叫领导“自然醒”,我觉得绝妙。因为能自然醒,已经真的无为而治了,要是忙得焦头烂额,或者是上批下训的,不知道还能自然醒不?也许能自然睡就不错了。《荀子》有“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人主大有天下,若必自为之然后可,则劳苦秏顇莫甚焉。如是,则虽臧获不肯与天子易势业。”就是说管理者如果每事必亲自做,那就没有比这更辛苦的岗位了,即使是奴婢也不和天子交换地位了。管理者就应该是思想者,而不是为者,为就是做。在古代,做和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完全区别于现在的劳动一词,可以涵盖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做事就要让做事的人去做,有人去想,有人去做,这就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的老子管理学思想。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的肯定是不做事的,劳力者得治,则劳心者无为而天下事无不被为。劳心者谁?肯定是管理者——治人的人。
   做点老子与儒家思想的对比: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儒家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老子是着眼于结果: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而儒家说的是怎么做会得出什么结果,一个积字使得一步一步地完成跃然纸上,而老子只是关注了最初的条件和最后的结果。
   老子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儒家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子说知道自己还有不知道的东西,才能进一步学习和改正,老子是从认知上说的,但他要看到的是结果。而儒家只是实事求是的要求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也是从认知上出发的,但他是对事实的肯定。肯定后的问题怕是要留给老师或者学生进一步研究、思考和学习。
   老子的思想都是自上而下的,他的目的是要成为圣人。他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他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他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他说:“是以圣人常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他说:“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他还说:“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他心目中最好的管理者是圣人,他的话是说给最高管理者的。其形象就如坐在庙堂之上的太上老君,俯视着芸芸众生,因为他是给领导出谋划策的,他的目的是完善管理。他没有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通篇五千言,甚至没有提到过学习。儒家的思想都是自下而上的。他不但说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还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不但强调学习,而且强调随时随地的学习。他还提出了学习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儒家没有成圣人的思想、没有成神成仙的思维,他从来没有反皇帝的理论,只有不断奋斗的教诲和勉励。
   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赤裸裸的愚民政策,愚民为谁?为治!治就是管理。试想,一群羊好管理还是一群人好管理?再试想,一群羊好管理还是一片植物好管理?!
   老子最后成了太上老君,谁不尊重他是要下地狱的。但我从没听说谁骂了孔子就会遭天谴,虽然,孔子最后成了孔圣人,但他是人间的圣人,是学者的代表。对孔子的尊重,只是尊师、是重教、是礼仪。
   道家思想最后之所以被雪藏,我想绝不仅仅是因为独尊儒术,在那个封建的时代,怕是它只能给高层管理者看吧。而普通人、劳苦大众,只能是加强学习,努力进取,不断创造财富,努力作为。

共 28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娓娓道来,思路严谨,对道德经的解读给人启迪,有独立的见解,殊为难能可贵,因为解读经典最忌人云亦云,道德经博大精深,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要我们联系自己的独特感悟去理解,指导我们的人生。欣赏佳作!【编辑 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5-06-09 10:33:11
  道德经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真谛,值得我们学习!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2 楼        文友:劦石        2015-06-09 11:03:08
  我觉得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外加拳,虽看不见刚劲威猛,但从没见退缩。而道家思想绝对是中国文化的内家拳,阴柔绵长,随顺自然。
道法自然,大道纯真
3 楼        文友:秦川牛        2015-06-09 21:51:00
  作者在“说道”中将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做出了非通常的断句和解读,这也符合道家的阴阳学说,言之有理。在“说老子”中将老子和儒家的思想对照分析、解读,语言精练而富有逻辑性,分析深刻而具有说服力。作者丰厚的古文基础知识和对古圣先贤思想的深刻认识深度令人佩服!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5-06-10 05:36:44
  欣赏学习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