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等到夕阳染红了天(秘密征文·小说)

精品 【流年】等到夕阳染红了天(秘密征文·小说)


作者:琴声悠扬 进士,6449.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73发表时间:2015-06-16 09:12:53

【流年】等到夕阳染红了天(秘密征文·小说)
   那是一片黄色的浩瀚的海。祖祖辈辈的村民如同蚂蚁终年穿梭在这片海里,辛勤地播种、收割,年复一年,乐此不疲。村前的老槐树,衔着一个村庄的梦想,走过无数寒暑。它不知道傲立了多少年,枝头的叶子还是一如既往地绿了又黄。伸进村里的那条路,昏黄的腰身被两边高矮不平的土墙土房夹着,细若羊肠,仿佛走不完的贫穷。村前一条小河,时断时续,哼着古老的歌谣,淌着苦涩的眼泪。一个青砖围成的四合院,在这个黄土包围的杨家村的西面,那是鹤立鸡群,很是醒目。
   主人叫杨大业。上溯几代,既不是什么达官显贵,也不是商贾人家,从祖爷爷到杨大业这一辈,都是光着两只脚丫子像鸡仔一样不停地刨食才能勉强糊口的农民,只是杨大业打小聪慧过人,且手脚勤快。有个打铁的师傅看到这孩子粗短的身材,黝黑的臂膀就教他打铁、翻砂,把一门铁艺传给了他。杨大业也是触类旁通,在公社机械厂很快熟练车床工艺,经他手的铸件分毫不差,连关外的东北人都不远千里寻上门来,杨大业也是毫不含糊,带着一只放大镜按照图纸昼夜不懈地、把精确到丝米微米的铸件加工好,送到客人手里。上世界八十年代,杨大业凭这一门精益求精的车工手艺,带领全家率先挤进了“万元户”的行列,他一直不忘祖辈的夙愿,有了钱马上建起了四合大院,以告慰贫穷了几代的父辈们……
   作为农民,杨大业也有自己最朴素的愿望。他不像一辈一辈的村民那样守着一亩三分地,满足一年四季的耕种和收藏,而是把眼光放得更远。在许多人家过早地儿婚女嫁,推着平车一家人热热闹闹在黄土里春播秋收的时候,他把自己的两个孩子送进了大学的校门,让他们像山崖上的蒲光英,飞着离开故土在城市里扎下了根。夕阳晚照,杨大业和老伴黄氏常常满足地坐在石榴树下,五十多岁的人了,听着隔壁邻居子孙绕膝欢声笑语,老伴抬头看着天上的飞雁,静静地贴着他幸福地说:“等我们老了,几个孩子就像这大雁一样排着队飞回来。儿子女儿,还有孙子,一律都撇着洋腔,带着厚礼,多风光呀!”
   杨大业神秘地说:“等你过七十岁生日那天,儿子、女儿、孙子孙女,拜寿的晚辈一人发一个红包。人家是儿女给父母包红包,我们是给孩子发红包。”他得意地看着老伴,呵呵一笑,好像拜寿的事情就在明后天。
   “看你烧包的,一辈子就喜欢出风头。”老伴嗔怪地笑他。
   “我不是有手艺吗?发个大红包,这又不难。让村里人羡慕咱,让孩子们吃一惊。哈哈!“他爽朗地大笑,直惊得石榴树上的小鸟,惊叫着飞逃而去。
   世上有了人,就开始有了上帝。上帝总是无情地让一部分人欢喜,很快又让他们悲戚。杨大业在车床边仔细地盯着一个管状的铸件,他闭着一只眼睛,用肉眼观看这件半成品。上帝就在这个时候撕碎了他的梦。老妻黄氏在田间劳作中肚子疼痛难忍,大汗淋漓坐在地头,村子的憨二急忙骑着自行车赶来,从车床边喊走了他。
   戴高度近视镜的女医生在妻子做完一系列检查,指着片子上的阴影告诉他,妻子患了肝癌,最多不过两个月。
   杨大业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身上一阵阵发冷,他想大哭,又幻想是不是搞错了。当他从医生的口里一次次得到证实,觉得双腿已不听了使唤,嗓子似有千万条蚂蚁爬进爬出,他咽下去,那些蚂蚁又不客气地涌了上来,几只蚂蚁跑进眼睛里,左奔右突,搞得他酸涩难耐,他用手使劲揉搓了一下,那些蚂蚁安静了几秒钟,又开始蠕动了。一生凡事喜欢都拿主意的他,盯着这个单子突然没有了主意。天都要塌了,没有下雨,可是眼睛里看不到太阳。
   他给儿子杨宏打了电话,告诉他母亲身体不适速速回来。晚上,儿子女儿真的像雁阵一样排着队叽叽喳喳回来了,他们在这个院子,在石榴树下,被这个单子惊得目瞪口呆,随后呜咽成声。杨大业坐在台阶上一句话也不说,一支接一支地吸烟,听凭儿女们含着眼泪,商量如何拯救母亲。杨大业的肚子里明镜似的,他知道肝癌猛于虎,村里的杨老四前年患了肝癌,不到半年,坟上的草都一尺高了。上辈人总说这病是“吃得了麦子吃不了秋”,也就是说不管怎样折腾也就半年的光景了。儿女们心高气傲,少不更事,从不相信天下有治不了的病。只有杨大业,心被凿了一个洞,那洞看似有底,看一眼就知道那是万劫不复。
   折腾了一个月,老妻就像秋天的玉米,一天一个样地枯黄,最后再也站不起来,她汗水摔成几瓣,用镰刀收割了近十亩麦子,倒在中秋前。妻子最不喜欢听唢呐声,她说迎亲是锣鼓,只有送亲人上路才是唢呐。杨大业安静地把妻子葬在村子不远的地方,他知道接下来孤身一人的时候,去说个话也方便。
   爷俩坐在沙发上相顾无言。儿子杨宏怜爱地看着老爹,仿佛一夜之间他老了许多,蔫儿得提不起精神,便轻轻地说:“爸,把家里收拾一下,跟我去城里住几天吧!”
   “我去城里干啥?还有几个活没有做成呢?”他声音不高,却毫无商量。
   “要不,爸,你跟我住些日子,我工作不太忙,等你把这几个活弄完。”女儿杨莉抹着眼泪,坐在他身边拉着他的手。
   “我一个人不认识,我住到城里干啥?”他倔倔地把头扭到一边。
   “你们该上班就上班,该干啥干啥去。”杨大业站起身,摆摆手,“我自己能吃能喝有啥不放心的,明天买车票,都回城里去吧!”
   姐弟俩拗不过他,在村口小路上一步三回头,父亲的身影越来越模糊成门前那棵清瘦的老杨树。身边的那棵树倒下了,从此孤树独立,他这棵老树就要更多地独自迎接暴雨寒风。小鸟也不愿在枝桠间筑巢,小昆虫也要去草丛安家。夜深了只能与漆黑为邻,深冬里与寒冷相伴。
   两个孩子不放心地从遥远的城市轮番打着电话,周末挤着往家里跑。孩子是孝顺的孩子啊!杨大业想着每次收工回家,姐弟俩蹲在一张小桌上写作业,他们对自己的脚步声格外敏感,“咚咚咚”的脚步还没有踏进小院,他们已经大喊:“妈,我爸回来了。”一家人就围坐在石榴树下有说有笑,一顿饭吃上它一个多小时。石榴树后面的细绳子上,经常挂着红红绿绿的衣服,风一动,飘飘忽忽,煞是好看。路,走着走着就宽了;人,走着走着就少了。孩子们雁阵一样地飞走了,老伴石榴树叶一样,还没有枯黄就已经飘落下来,从此归于尘土。本是村里人羡慕无比的美满家庭,谁知这幸福的小船,一阵风就改变了航程,没有任何预兆提前靠了岸。杨大业的心空落得难受,就像这秋日被风吹干的天空,没有云没有鸟,没有声音,四顾茫茫失去了方向。
   他还是坚持着去做车工活儿,只是一件做完了,不再急着回家又把另一个铸件套了上去,在家是一个人,车间也是一个人,到哪里还不一样。他突然喜欢慢腾腾走在路上,觉得连这条走了半辈子的路也变短了,才走几步怎么就到家了。炉边冰锅冷灶的,脏衣服才几天就成了堆,鞋子有一只没一只地散落在台阶下。已经中午两点了,肚子还不觉得饿,他打开抽屉摸出一支烟,躺在沙发上吸了起来。
  
   二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贫瘠的土地有一天会变成宝。就在村民把一粒粒饱含希望的种子撒进干旱的土里,河对岸传来了一个振奋的消息,这消息像风像种子一样飞到哪里,哪里就一大片地发芽。对面的城市因为地理位置的制约,背山面河,新一届政府做出惊天手笔:城市西迁。
   城市西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杨大业所在的杨家村,这个鸟都不愿意拉屎的穷地方成了金窝窝。根据市政府规划,新的城市被划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一条跨河大桥应运而生,很快雄踞在这条喝一口就苦得令人哆嗦的小河上。这个不足千人的小村连同四周的土地都被征用,政府很快选了一块地方,平地建起了还迁楼命名杨家村小区,预计明年冬天所有村民都能住上水暖电齐备的小二楼。祖祖辈辈守着的贫穷,一下子就被狂风吹散到九霄云外。杨家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天真的行走了几千年,终于驻足这个村庄。村民们兴奋地奔走相告,他们即将告别锄头和篱笆,告别古槐和祖训,挤上了城市的快车。
   村子里到处是扎堆谈论的人,他们激动地感谢祖先有灵,让他们多少代人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到了这一辈突然从天而降。人们像初春的小鸟,从这个枝头欢快地跳跃到另一个枝头,脑袋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说着永不厌倦的话题。
   杨大业不能说一点也不兴奋,他总是比别人更冷静。村子迁走了,车床也干不成了,这个引以为自豪的小院终究有一天会被夷为平地,他舍不得。他沉默着,一个人慢慢踱步村外,听天由命地看着还迁楼一天天雏形初具。
   黄土地上的小花淡淡地开着,崖边、地角,有空地、有小草的地方就有花的招摇。不是有句话叫“万物土中来”嘛,这块贫瘠的土地年年收获着薄薄的希望,养活着全村多少张嘴巴。征地补偿款每亩地好几万呢,这是个天文数字,别说打着赤脚的村民,就是他这个有个一技之长的手艺人,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哪!可是杨大业心里怪怪的,他好像已经看到这一片黄土地上耸立着商场、高楼和市场。杨大业站在自家的那块地头,还没有想好今年种些什么,眼前是妻子弯着腰,抱起一捆扎好的麦子朝这里走来,他揉揉眼睛仰天叹了一口气,时过境迁,想到今年播种什么都得自己说了算,他的眼神无助地漂着,飘过刚长出嫩芽的枣树,飘过一块块犁耙齐整的田地,最后落在一间小房子上。
   应该是水栓家当年看守果园的小房子,这小子心眼活,前几年栽了些短枝苹果,又跟着人去河北搞建筑,这一地的绿色植物,说好种的是苹果树,树上仅挂着几只星星点灯似的果子,从远处看满园都像完全是个灌木丛子。今天奇怪的是小房子前面突然晃动个人影,杨大业很纳闷也很感兴趣就走了过去。
   一个穿着碎花衣服女人正在从自行车后面卸下一捆废纸箱子,因为太重,她吃力地往下搬,自行车吃不住这样的强拉生扯,轮子向外面翻转,她伸出一只手想去扶一把,结果自行车连同后面卸一半的物品“哐”地摔在地上。女人弯着腰解开上面的绳子,完全没有注意到杨大业的到来,直到杨大业伸手帮她,才抬起头抹了一把脸上的汗。她一点也不吃惊,笑着说:“我认识你。我是水栓的小姨。”折身走进这件小房子里,端出一杯水来。
   杨大业想起来了。老早就听村里人水栓有个小姨命如黄莲,男人有了外遇,喝酒就往死里打她。她经常躲到村里和水栓妈住在一起,身上红一块青一块,为此水栓妈也没有少去唾沫四溅地痛骂那个黑心的男人。水栓妈去世后,这个小姨担心媳妇们心里不悦,就住在果园的小房里。自从跨河大桥与东面的城市相连,她白天就去河对面捡些废品,晚上宿在这里看守果园。
   “一个人住在这里,晚上害怕吗?”杨大业环顾四周,尽管这一片土地已经列入开发区,晚上还是寂静得很。
   “我一个人要啥没啥,破破烂烂的一大摊,害怕啥呢?”女人淡淡地说着。
   妻子去世后,儿女总是不断打电话,或者忙里偷闲赶回来跟自己住一晚,杨大业觉得生来就坚强如铁的自己突然成了子女可怜的对象,他心里滋味怪怪的,很难受。眼前的这个女人处境好像比自己更凄惨。夫妻就是路上的伴侣,没有男人的女人日子更加艰辛。妻子去世后,总有多事的人给自己介绍一个老伴,儿子女儿也很理解,父亲一个人孤单地还要走很长的路,他们通过婚姻中介所给自己带回两个女人。说实话,杨大业不喜欢找的老伴先把钱挂在嘴巴上,还有一个女人要求自己一个月给她存上五百块以备急需。这个年纪的女人找个老伴有后顾之忧是能够理解的,但作为必要条件就让他很不爽。他二话不说就全部回绝了。
   眼前的这个女人,侧身看去跟已故的妻子都有几分相似。她顾忌水栓媳妇的感受,又不甘屈辱地活在丈夫的拳头下,天天骑着自行车捡些废品自食其力。杨大业心里冒出一个念头来:实在要找个老伴,这个女人倒是合适人选。
   想到这里,杨大业的眼神随着这个女人的身影移动着,他喝了一口水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春兰。你们村很多人都认识我。”
   这个年代,一见钟情不只是年轻人的特权,杨大业从见到这个春兰以后,就突发了一种和她生活的想法。妻子已经走了大半年,儿子女儿周末本该睡个懒觉逛个街,却奔波在回家陪自己的路上,两个孩子孝顺没得说,但生活全被自己打乱了。春兰善良,村子里以前就多有传闻,也许可以和自己走一程。
   第二天,杨大业捉了一只黑色的小狗,买了五袋狗粮,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小房前。春兰不在家。他刚动手用枯树枝给小狗扎了一个简单的窝棚,春兰带着一袋子物品回来,看到正在干活的杨大业,马上放下自行车倒了半盆水让他洗手。杨大业也不客气,边洗边说;“有个小狗作伴,晚上一个人就不害怕了。
   以后,但凡有人给他牵线,杨大业一概不见。他心里自此有了一个真实的想法。漆黑的夜里好像凿开了一个小洞,温和的光线射穿了进来,照得生活都有了起色。他的思想不由自主地寄存在那个萧瑟的果园里,夜半风起,她会不会害怕?午后雨落,她可在路上疾行?

共 19057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当掩卷之时,我久久走不出作者的作品来。一篇荡涤人心灵的文字,深深地撼动了心灵深处。故事情节犹如一条乡村小河,潺潺细流,始于源头,最终归于大海。小说触及了当今社会变革时期发展大潮中,丧偶老人生活严酷现实以及为人子女的心态。这里有一个现象值得人们深思:作为儿女,总是反对家长干涉自己的婚恋,但是,当家长年纪大了,有一方提前离去,剩下的一方需要再婚时,儿女们却千方百计阻扰干涉。仿佛忘了当年自己也曾经反对他人干涉的那一幕幕。文中的儿女终究识大体,理解父亲,没有过多干预。父亲与一个离婚了的捡破烂为生的女人再婚了。作者在写法上极为巧妙,铺垫十足,蓄势待发,并先设计父亲因女人摔倒住院倾心尽力地照顾她。这个时候,人心灵深处的东西就得到了尽情地表演,把丑陋的人性演绎得淋漓尽致。父亲的儿女责怪富裕的父亲白白娶一个无依无靠的贫穷女人来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得照顾她;女人的儿女干脆光顾了医院一下后,就消失不见。作品的高潮在最后得到了最大限度地释放:父亲脑溢血住院,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废人,这个时候,女人并没有抛弃他,而是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达七年之久,直到生命的尽头。这是多么的不容易,整个生活起居,吃喝拉撒,端屎端尿,寂寞孤独滴守候这样一个人,只有拥有真爱,只有拥有善良的人才能做得到。这个女人做到了。作品背后的东西让人深思,挖掘出来人性深处的东西让人深思!小说布局巧妙,埋下伏笔,尤其是立下的字据,当真相大白时,让人潸然泪下!小说情与景相互交融,较好地烘托了主题,结局极为巧妙,语言精练质朴,充满了浓郁的生活味,非常感人!耐读耐品,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617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5-06-16 09:20:35
  一篇富有正能量、接地气,有着生活烟火味的作品,往往最能打动人,最能感染人,触及人的心灵!
   这篇作品做到了!
   悠扬,我就佩服你了,脑子是啥东西构造的?
   祝作者写作快乐,佳作频现!谢谢赐稿流年,遥握!
回复1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5-06-17 13:00:54
  特别感谢老师的阅读和编发,辛苦了。
  
   是老师的用心阅读,挖掘出了作品的全部,几天的挑灯夜战觉得有所值了
2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5-06-16 10:57:08
  富有现实意义的佳作,启人深思。
   感谢悠扬赐稿流年!遥祝夏安!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2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5-06-17 13:01:21
  感谢文友阅读,祝大家创作越快!
3 楼        文友:生米        2015-06-16 17:58:41
  风烛残年的老人,他们更需要得到精神和身体上的照顾。
   做为儿女的小辈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们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又抽不出太多的时间来好好陪伴父母。
   然而,人有旦夕祸福,不一定每一对结发夫妻都会走到白头偕老,丧偶后的孤单,导致了很多的老年人精神萎靡。
   文中就是一个实例,他们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并得到了儿女的理解,这是一篇充满正能量的好文字。
   欣赏,称赞。
回复3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5-06-17 13:02:22
  谢谢,有一群心灵共鸣的文友阅读和留评,很是欣慰。祝大家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6-17 12:07:2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5 楼        文友:五月小丫        2015-06-18 20:46:53
  “真情”是什么?这篇小说最好的诠释。
   有人说“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利益是永恒的。”现在的人就是这么现实,什么事都是和利益扯上关系,可是这篇小说却说明人间自有真情在。
   杨大业腰缠万贯,儿女事业有成,丧偶再娶,满可以任意挑选一个面容姣好,条件不错的女人,儿女从婚介所带回的两个女人,这两个女人把钱挂在嘴上,他不爽,他在寻找一份真情。
   春兰,这个苦命的女人,同杨大业的妻子有几分相似,不甘屈辱的活在丈夫的拳头下,捡废品自食其力,杨大业看上的还有春兰的善良。
   满堂的儿女不如半路的夫妻,这对老人冲破重重阻力,终于走到了一起,尽管春兰的娘家人立字据,杨大业的儿女嫌父亲找个捡破烂的老伴是个累赘。
   相濡与沫的感情才是最美丽的,真情体现在春兰受伤后,杨大业给春兰喂饭,削苹果,让女儿炖乌鸡。笑着说:“你看咱们村的李根豆,他倒是想喂老伴吃饭,有这个条件吗?呵呵。”杨大业跟着春兰捡废品,吸烟被春兰到女儿那告状,自知理亏,坐一边去了。春兰的大女儿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杨大业拿3000元,让春兰送给孩子,二女儿孩子走读,杨大业买了一辆自行车,让春兰送过去。杨大业是个懂得真情的汉子。
   真情,也在春兰身上体现,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杨大业左脑出血,生活不能自理,连人都不认识,。春兰为了这份真情,不辞劳苦,尽心尽力地心甘情愿地照顾了七年。杨大业当初的选择没有错,只有春兰这个善良的女人才能做得到。这也感动了杨大业的儿女,“不管父亲给阿姨写了什么,房产和存款,我们都不要了,我们为她养老。”
   可是,春兰留下的字据,让人们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平凡善良的女人,她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杨大业的一片真情。
6 楼        文友:天上雪        2015-07-14 13:52:52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流云本是天上雪
回复6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5-07-14 14:37:57
  谢谢好友阅读赏评,祝创作愉快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