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我在西藏

精品 我在西藏


作者:三月楚歌 秀才,1583.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301发表时间:2015-08-02 10:48:26
摘要:西藏再见吧,感谢这四十余天的朝夕相处,我将带着来自高原雪山上撷取的精神力量,回到故乡,做一个善良而纯粹的人,并且,成为一个忠实的信徒,有一天,我会倾其所有,义无反顾地上路。朝着我的布达拉宫的方向,用毕生的努力,来一次死而无憾的朝圣!

(一)
   十月,广阔的坝子上,青棵早已收割,剩下一片斑驳的短梗子,乍一望去,想起一个词,叫荒烟蔓草。牛和马儿,乖乖地在细嚼慢咽地啃吃着,一天也不见得挪多远,更不会丢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便是牛和马,大概也深深知晓这儿的环境条件,离开了这片坝子,到处都是姹紫嫣红的不毛之地。山,一座连着一座,雪一地比一地多,未必能找到更好的草原了。它们的慢条斯理,便显得安静而详和。大概,这便是藏区牧民不需要看守牛羊的原因。
   西藏的山,给人一种梦境虚幻的感觉。在没来藏区之前,看过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这是一部非常糟糕的电影。但张艺谋的电影都有一个特点,即便再怎么糟糕,也总会有一些东西独一无二,让所有观看者难以忘怀。譬如《英雄》中黑色的军队,再譬如《十面埋伏》中的“盲人指路”,还有《山楂树之恋》中的隔空拥抱,当然,还有《三枪》中那片色彩绚烂的戈壁,仿若人间天堂。之前我以为,这些都应该是布景,是张艺谋为了拍片处理的。
   但当我在青藏高原的上空,透过飞机的窗口往下,看到纵横交错,沟壑相间的山浪一路涟漪;再在从拉萨前往林周的途中,亲眼目睹一片片的山,在夕阳晚照下棱角分明,明媚的色彩,即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油画家,估计也会失去自信。红的,黄的,紫的,白的,黑的,黄的,如此分明,又如此协调,西藏,便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油画,浑然天成。
   西藏的山,除了色彩的鬼斧神工之外,还有冰与火的不可思议。一大早,我便起床,在屋前的空地上做简单的运动,深深呼吸带着冰雪味道的空气。举目四顾,都是山,各个山头,由于海拔很高,举目白雪皑皑。天空,蓝得不可思议,没有丝毫的杂质,像洗过似的,还微微透明,可以看到蓝色天幕之后,颗颗若隐若现的星辰在轻轻闪烁,仿若窃窃私语。
   这让我想起昨天抵达时,同伴说的一句话:西藏,似乎没有什么新奇,因为一切都在电视或书本中看过了,包括世界闻名的布达拉宫。我想说的是,粗粗一看,西藏似乎真的早已让我们在画面上司空见惯。但这只是外行人的乍一视之,完完全全没有融入到西藏的美艳动人里。那些画面,对于真正的西藏本来面目,实在太简单,太九牛一毛了,再伟大的摄影师,他们只可能捕捉到某一细节,某一画面,某一个固定的影象,根本无法表达出西藏色彩的神韵,光和影的舞蹈,那是动态的色彩,那是充满灵魂的色彩,那是会唱情歌的色彩。
   记得昨天一路走来,途经陀陀河,便亲眼目睹了它的不可思议。由于风力和阳光的作用,天上的云彩倒映在陀陀河中,风摇影动之下,夕阳在云层来来去去的烘托中,光线变幻莫测,绚烂多姿,像是精美绝伦的舞。这样的感觉,大概世界上,唯西藏绝无仅有。陀陀河的风光,拉萨河的风光,好几位朋友都拍摄过,不管是用什么相机,不管是有无技术,乱拍乱好看。这已经与技术无关,而是大自然天生丽质的力量,就像美人一样,不需要技术性的装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最美的,是最自然的惊诧;最好的,是最初始的遇见。
   一大早起来,触目便是山影冰色。缓缓地,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雪山上,雪开始融化,蒸出袅袅水气,阳光在水气中,折射成一弯弯的彩虹,影影绰绰。水气在空中盘踞久久,流连忘返,变成绚丽的云。每一处山顶,都和红色的云接触着,和彩虹接触着。冰与火,在这里完成了最天衣无缝的结合,面对此景,我缺乏了用文字描述的力量。
   西藏太美,山很美,云很美,阳光干净得像赤裸着身体一样,无拘无束,无遮无掩。今天,我在驻地附件随意拍了几组牛羊的图片,并看得沾沾自喜,这让当地的几位朋友很不以为然:漂亮的多着呢,有时间,你到山上去看看,那才是真正的西藏。光是这一句话,我便早已神往。我会去的。对于这片神秘的土地,她有太多太多我想看的,想知道的。
  
   (二)
   西藏,光名字就令人神往,而她也确确实实是一个有趣的地方。她很烂漫很天真,又很原始很落后;很文明很开放,又很守旧很陈腐。每天走在藏民中间,看着藏区的山山水水,白云蓝天,还有成排的胡扬和悠闲的兽物。听着关于藏区各式各样的故事,耳濡目染。实实在在的,我居然无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这片神秘,立体,灵性的土地。
   在藏区,到处都烙有宗教的印痕。每家每户,用土块修建的房子,都无一例外地插着表示宗教信仰的某些经幡。似乎每一户人家,都尽量让自己的房子,看起来像是一座寺庙。更让人想不明白的是,藏族同胞对宗教有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信仰。很多艰苦的藏民,想方设法也要不遗余力给寺庙捐款。就算吃不上饭了,卖了牛羊,很大一部分的收入,总会不计得失地慷慨献给寺庙。因此,当地的和尚富得到处香车宝马,比在内地当县长还风光。
   最为称奇的是,这个地方似乎什么牲畜都是放养的。牛羊和马就不用说了,猪居然也是放养着的。我在一片广阔的青棵地上,看到几个黑点在挪动。原本以为我们见到的是羊,走近了才发现,居然是猪。这些猪都很小,最多也就七八十斤的体重,毛长嘴尖肚圆,看上去很像野猪,据说,这样的放养得两三年才可出栏,大概,西藏的猪,是世界上最长寿的猪了吧。猪们和牛羊一样,特别喜欢湿地,在上面又是拱又是滚,往往整的一身的泥。
   大概,世界上只有藏区的猪,是特立独行的,是自由的。
   西藏,是一个艰苦的自由神秘的美丽之地,是一个固执在宗教里的信仰国度,她美得天生丽质,同时也脆弱得到处是不毛之地。她纯朴得让人忍不住心驰神往,同时也原始得像一年也不洗几次澡的藏民身上的味道,浓得让外来者可能稍稍靠近就受不了。看着现代人进入西藏搞开发后,留下的痕迹,朋友告诉我:这些地方,破坏了,一百年也恢复不了。
   西藏就像一位脆弱的姑娘,就像一朵娇美的花,需要我们保护,而不是伤害。
  
   (三)
   在西藏,看到猪和羊和马和牛和狗们一起,自由自在地生活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是每一个到藏区的人眼中独特的风景之一。不过,平时所见,都是猪们三五成群,或孤家一个,就像在内地农村,跳出栏一样,没什么稀奇。但谁能想见,藏区的猪,居然像一个家庭一样,猪爹猪妈带着小猪崽,天衣地被地自由自在,就像一家人一样,太不可思议了。
   在藏雄的某个村庄,一片广阔的坝子上,微微下着雪。我看到猪的一家三口。这是三头黑猪,猪爹和猪妈,看上去像大一点的藏獒,黑乎乎的,皮毛粗糙,百来斤体重的样子。在有些荒凉的冬季的草地上,吼吼地叫,大概在觅食。它们身边,前前后后,左左左左地跟着一头小猪,小家伙看上去比拳头大不了多少,像只大号的耗子,特别精神,活崩乱跳的。
   那时,大概是早晨八九点钟,金色的太阳把草地照得一片温馨,远处是流动的牦牛群和羊群,空中偶尔飞着不知名的鸟类。此时,我看到两个黑点,从一个坎里挪上来,在草地上左嗅嗅,右拱拱。我原来以为羊或犬,盯睛一看,才发现居然是两头黑猪。
   是猪也就罢了,两头猪不断往我这边走来,走着走着,中间突然崩出一个小黑点,正诧异,才发现那是头小猪。小猪儿在猪爹这边嗅嗅,在猪妈那边闻闻,撒欢儿似的。小家伙长得有些瘦,走路起来,有些飘浮。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被风吹得飘起来似的。
   猪爹和猪妈,似乎在负责觅食。总是在荒脊的草地上,寻找着些什么。嗅嗅拱拱,然后发出几声吼吼的叫声。声音一发出,三头猪总会取聚到一块去,啃着些什么。或是野菜,或是野草。奇特的是,不一会儿,三头猪走到了一个水凼子旁,那里有半化状的雪水。
   猪爹先是吼吼地叫两声,然后站在水边上一动不动。小猪儿先跑过去,对着水凼息息地喝水;然后是猪妈,最后才是猪爹。喝完了水,猪的一家三口,继续在零星着雪花的草地上寻寻觅觅。大概离水凼十来米远,小猪仔大概是饿了,在猪妈的身子上左拱右擦。
   猪妈很快理会小猪的意思,在空地上站定,然后小猪开始吃奶。令人称奇的是,此时,猪爹居然也不走了,头搭在猪妈的背后,息息地呼着气。待小猪吃好了,一家三口,又继续沐着高原上干净的阳光,踩在零星雪片的草地上,向远方渐行渐远,最后融进高原。
   这成为我这个秋天,西藏留在记忆里最深刻、最动人,也最迷人的景致。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猪的世界里,居然也会产生这么温馨的一幕,猪的一家三口,在荒凉的高原上,雪域里,这样的和谐,幸福和简单,简直不可思议。记得王小波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原本以为,猪都是吃了睡,睡了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拉到屠宰场,成为人类的食物。不用思考生,也不必思考死,更不必去考虑轮回。似乎它的这一生,都是被注定的,生命早已鱼肉案上。没想到的,猪也有特立独行的时候。
   不过,那时候我想,王小波的文章,大概是在作一种寓言式的虚幻构想罢了。猪怎么能特立独行,怎么能追求命运的自由呢?虽然此刻,我依然认为王小波的文章是一种寓言。
   不过,在西藏,在雪山下的草子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算是猪,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里,依然存在着生命另外的可能性。在西藏天低云丽的地方,有那么一个猪的一家三口,像猪一样幸福地生活着。西藏,大概是猪唯一能够像一头正常的猪生活的地方了。
   看着头上的阳光和草地上的雪屑子,对猪来说,这地方很艰苦,也很幸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地狱是天堂,天堂亦地狱,自由便自在。
   猪的一家三口,其中包涵了对于这片不毛之地很多难以言语的深刻。或许很简单。
  
   (四)
   进藏之前,不少好友再三叮嘱,在藏区工作,写报道,千万格外谨慎。西藏是政治和文化都比较敏感和特殊的地方,文化隔阂和风俗上的差异,弄不好和藏族同胞引起误会,造成影响就不好了。
   在此之前,以我对西藏的了解,仅仅是《藏地密码》之类的几部有限的书。我也深知艺术家对于作品,往往或多或少有些不切实际的关于浪漫的想象。对于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处女地。落后与野蛮,善良与残酷,基本上是有些瓜葛的。
   前几天,我基本上不主动到藏民家里去玩。于路上见着,仅止于笑脸相迎,打打招呼,完全出于礼貌。看到想要拍摄的藏民,也颇有几分忐忑。生怕你镜头一对准人家,刀就挥过来,石块就扔过来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发生了。《红河谷》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里面的藏民朋友,虽然善良,可也有把人的命运交给荒谬的“天”来决定的桥段。
   这是纯朴的少数民族的可爱之处,也是可怕之处。外乡人不知礼俗,千万别乱开玩笑,不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譬如十几年前,我兄长的一位大学同学,哥们几个假期到湖南某地采风,都是学美术的,生性又浪漫。路过某户农家,看到院坝上摆着一张漂亮的椅子,一群毛头小伙子不懂礼也不拘礼,上门找口水喝时,顺便坐在凳子上,还心安理得的样子。
   这一坐可不得了,这是人家招女婿摆的礼节,有意者往上一坐,便是天定姻缘,任由是谁也不能改变。这哥们刚往上一坐,这家人便欢天喜地的,往他身上披红戴绿,喇叭吹,鞭炮鸣。这突出其来的事情,让一群大学生莫名其妙,弄清情况后,大家都傻眼了。
   最后这件事情,据说是通过当地的县领导和学校亲自沟通,赔礼道歉才算解决。屁股往凳子上轻轻一坐,居然引起来这么大的风波,这就是文化和风俗之间的隔阂!
   对于西藏,我有一种好奇与敬畏。一方面我很想知道更多的关于藏民的故事,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的无知和莽撞,引出一些是非来。实事求是地讲,如果这一次只有我一个人的话,我肯定只能看看风景了,肯定不敢贸然去敲藏民家的门,顾忌毕竟会堵住我的去路。
   幸运的是,我在“电力天路”的施工队里,认识了一位在藏区呆了四十几年的老兵。和我谈起西藏很多的趣事,譬如,某地的藏民,很多女人嫁不出去。原因是有的藏民三五兄弟,可能只娶一个老婆。反正都是一家的,娶多了是非多,有可能还把整个家族败坏掉。但我还是喜欢听他们讲的这种夸张带来的不同凡响趣味,以及背后蕴藏的文化情趣。这是超越于山川景色,更能让我神往的东西。
   民族的文化,是地域环境沉淀下的精华,真正的旅者,不会仅止于看看山川,赏赏美景,而是浸入民俗。这一方面,余秋雨无疑做得最好,《文化苦旅》和《千年一叹》最为经典。在老兵轻描淡写的叙述中,我打消顾忌,好奇战胜敬畏。正巧,老兵一口流利藏话,缠着他当向导,到附近的村里转筱转筱。在晒青稞的坝子上,我认识了几位和蔼的纯朴。
   午后的藏区,阳光一如既往的明媚。坝子上,五六个藏族同胞,大概是一家老小,在簸青稞。金黄色的青稞粒粒饱满,用铲子铲起的壳子粒粒飞扬。不管是两三岁的小孩,还是七十多岁的老者,笑意都像当地的阳光一样,没有丝毫的杂色,给人的感觉暖融融的。

共 33408 字 7 页 首页1234...7
转到
【编者按】这个地方是神秘的西藏,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属于自己心里的定义。假若你对她有着好奇与神往,就把这篇几万字的文章读下去,因为不同于很多到西藏旅游散文的要素:雪山、布达拉宫、 大昭寺、楚布寺,宗喀巴、拉萨、……因为,这是一篇深入观察体味民风民俗和严于思考人生的文章。 西藏,越是风景绝美、民族神秘之处,越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方能饱览,只有如此在你亲身经历后,才能真正领略她身上散发的所有“神秘”的地方,不同凡响。作者夹叙夹议,很好地为读者做了“导游”,思考着藏民对藏传佛教的崇拜的意义,作者深刻的理解和诠释了人世间传递着的这种神秘的佛教,昭示着人要有慈悲为怀的人生信条。仿佛看到了朝拜者向着正前方不禁呆呆地出了神,好像他们自己的灵魂已被它给召走,只剩下一个躯壳在人世间穿行而过。由此,我们也不由得随着作者告别了最后一天的行程,最后一天了,心里产生了浓浓的不舍之情,真想把西藏的一切美好尽收眼底,永远珍藏。【编辑:欣雨文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803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5-08-02 10:53:51
  很耐读的一篇游记散文,文字和述说、写景状物、深思觉醒,耐人寻味。拜读。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