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渔舟】浮生若梦(随笔)

编辑推荐 【渔舟】浮生若梦(随笔)


作者:柳岸至水 童生,89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22发表时间:2015-10-28 18:19:34

【渔舟】浮生若梦(随笔) (一)文如淡妆
   爱美之心古已有之。古代仕女“脂以染唇,泽以染发,粉以敷面,黛以画眉。”用的都是古老而原始的方法。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越来越多的女性学会了自己化妆,但画出的妆千差万别,有的浑然天成,看起来很自然,给人感觉很舒服;也有的人浓妆艳抹,乍一看吓人。
   其实,化妆也有境界之分。林清玄就曾经与化妆师探讨过这一问题。
   化妆师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高明的化妆术都非常考究,化完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妆一样,并且,化妆效果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地表现本人的个性与气质。稍次级的化妆是突显醒目,引人注目。而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且这层妆是为了掩盖缺点或年龄。最次最坏的化妆,是化过妆后扭曲了个性,失去了五官的协调,如小眼睛的化了浓眉,大脸的人化了白脸,阔嘴的人化了红唇……
   化妆是末节的事情,它能改变的事实有限。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才会从根本改善。养精蓄锐比化妆有效得多。更深层次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思考、多欣赏优雅艺术、对生活乐观、对生命充满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
   香从至淡方为绝,色到无妆始见真。
   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是一种很给力的美丽。外部的化妆和服饰只是一件小事。有了气质,化妆品位自然会上升到一定层次。
   林老先生也很赞成化妆师的观点,说,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正如《笑傲江湖》里的名言:“无招胜有招”,出神入化是境界。写文章的人何尝不也是化妆师?三流的文章仅仅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有了些粗浅的思考;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拙劣的文章常常是华丽词句的堆砌,细品也淡然无味,很空洞,甚至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点的文章光芒四射,乍看很吸引人的眼球,但别人一看知道你是在写文章,为写而写,雕琢痕迹特明显。真正的好文章,是作者感情自然的流露,你甚至看不见华丽辞藻。一些艺术手法,也很自然地嵌在文章字句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觉得跟一位有思想的人在对话,他的有些话说到了你的心底里,像是在读一个生命。
   化妆有风格有流派,写文章也是如此。
   有人化的是舞台妆,有人化职业妆,多数人还是化生活妆。文章有小说,有散文,还有诗歌。诗歌里又分现代诗和古体诗。有人喜欢随心所欲,自由挥洒地创作;有人则喜欢循规蹈矩,按图索骥,严格按套路出牌。即使古诗词的创作,有的人写出来,就明显可以看出有别人的影子,直接引用别人的词句或意境;而高境界则是化典于胸,“借势”,借其胸怀气度,得其势而循其迹。格律也好、对仗也好,对诗词而言都是化妆的手法而已,而言之有物、有感而发,有内容有主题意境优美的文章,才是内在的气质美,是文章的生命所在。
   化妆有借鉴。有修养的人借鉴得好,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修养达不到,往往是东施效颦。写文章也是如此。直接偷句的是笨贼,惹人笑话;偷意的是小聪明,比如根据某名篇仿写。也曾见过网上好多人仿写李清照婉约词的,仿六世达赖写情诗的,但终因功力不够,不入上乘之流。
   而偷势者,则到了一定境界,循禅机而入界,由暗路,转为明途正轨了,也需要一定积累,有些真功夫才行。由临摹学步到独具创意,其实已经是一种“蜕变”,一种升华,一种质的飞跃了。
   这可以从不少名人诗词里看到,某些名诗、典故,主席诗词尤为如此。毛的诗词已然化典于胸,借其典,而张其势。完全融入自己的全新意境,不着痕迹。毛泽东的胸襟气度也非古人可比,其诗词是一种大气的创新,自然,颇具气魄。
   与化妆一样,写诗词也有一些忌讳。比如忌生硬、烂熟、差错、蹈袭、浊秽、妄诞、绮靡等等。
   生硬,就是将一些不成熟或所谓灵感生拼硬凑起来;烂熟,指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些主题或词汇套话篡改拼凑成篇(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文章用词也是人云亦云;差错,是明显常识性错误以及有悖常规的错误;蹈袭,主要是指循规蹈矩,不但没有新意,还偷取别人的词句;浊秽,是说不洁不雅的一些低俗之物之言之词,是不能入诗的(提倡诗词通俗易懂并不等于用词过俗);妄诞,是说虚妄怪诞的,恶搞的东西不能入诗;绮靡,是说华而不实,浮艳,一味堆砌辞藻。
   化妆有取舍,因人而已,写文章也是要紧围绕主题,展开论述。好的文章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清新自然。主题统一,形散而神不散,其思想融入其中,其魅力由内而外,散发着幽香。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修炼与化妆的境界是一致的,这种修炼的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多读多练多思考,“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边学习边思考,加上生活、感情、社会阅历的积淀,以及对诗歌文学的喜爱,如此逐步修炼,厚积而薄发,必然使我们达到一种全新的境界。
  
   (二)棋局与人生——与老师的对白
   其实在网上也看过不少写《棋局人生》的文章。有的写得也不错。但是王老师的角度有所不同。他从象棋与围棋的两种不同设计原理,以及棋风的角度来写的,分析比喻得很到位。
   王老师说:象棋是命运交响曲,围棋是风光画儿。象棋九曲回肠,可以听见兵戈之声,遍野哀鸣之唳,是一种动态的,运动的如水但不如水温柔。围棋,则是千重岭树,峰峦叠嶂,风吹草低见牛羊。象棋的争夺是要对方死,围棋追求的上下四方。
   象棋子越杀越少,围棋子越下越多,如布下天罗地网。围棋每一粒必有一定气数,行棋力避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说得非常好。
   象棋在于厮杀在于动。围棋在于明攻暗取,虚实相应,在于静。王老师说智者动,仁者静——其实跟论语中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一个道理。
   他总结说:象棋以将帅为中心,唯命是从,各司其职各效其忠。围棋子方趾圆颅,各子皆然,众生平等,没有富贵高低之分,时机一到,任何形式均可转化。我觉得,这其实可以跟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联系起来,象棋相当于法家和兵家;围棋则相当于道家,讲求阴阳相谐。
   接下来文章说:象棋重情,舍生忘死;围棋尚志,上下四方,唯一求驰骋。象棋喻利,围棋喻义。——意思是说象棋注重朋友感情,讲求利益得失;围棋则注重大志大义,喻示着天地奥秘,阴阳消长,生生不息。
   另外从“精”与“博”的角度作了分析与比喻——象棋使人精,围棋使人博;象棋成事,围棋成人。意思是说,做事应该像下象棋一样,精于算计得失,周密考虑,有助于做成一件事;而做人,则应该看得更加长远,成就更大的事业,就要“博”——知识渊博、能力博,还应该会博采众长,利用博大的人力物力,不能斤斤计较,不仅止于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这就是围棋。
   他还从人生角度总结说:象棋喻示人生短暂,围棋则象征自然无穷。象棋构建法术森严,学办事、处世,学下象棋。而如果要提高修为,学修心,做个超脱的人,则要学围棋。围棋要超脱一切细琐。
   最后,他借用“志公禅师劝世念佛文”里的两句经典,总结了一下——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人生百年,正是处于象棋与围棋之间。——很到位的结尾。
   这些道理是经历过之后,并有一定文化积淀,还需善于思考,有自己的思想和人生价值观,经过不断总结得出的心灵感悟。读来确实受益。
   一般人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好多事放到自己头上往往想不开。要达到一定境界很不易,所以,叫做修心——通过修炼,改变心态,提高心境。
   人生如棋,落子不悔。招招随心,落子不悔;即使不如意,也无子可悔——我们只有学老师的那种处世做人的心境慢慢改变自己。
   就像《棋局人生》里所说的那样,人生就像是一场棋,对手则是我们身处的环境。有的人能预想十几步,乃至几十步之外,早早便做好安排;有的人只能看到几步之外,甚至走一步,算一步。
   与高手对招,常一步失策,满盘皆输。但是高手下棋,眼见的残局,却可能峰回路转,起死回生。
   有的人下棋,落子如飞,但是常忙中有错;有些人下棋优柔寡断,长考太多,弄得后来捉襟见肘。
   有的人下棋,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认输;有些人下棋,稍见情势不妙,就弃子投降。
   棋子总是愈下愈少,人生总是愈来愈短。于是早时落错了子,后来都要加倍苦恼地应付。而棋子一个个地去了,愈是剩下的少,便愈得小心地下。
   我们现在就到了棋子越下越少的时候了。不过,人生的经历也丰富多了,有得有失,得失都在自然之间。
   观棋的人,却不必“观棋不语”,于是功力差些的人,找几个参谋,常能开创好的局面。——朋友多了路好走。如果你不知道计划未来,必是个很差的棋士;如果你没有参谋,必是很孤独的棋士;如果你因为输不起,而想翻棋盘,早早向人生告别,必是最傻的棋士。
   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因为他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因为他多看了几道风景。人生之路各有不同,每个人的活法也各有不同——就如同下棋的路子不同。很多时候不必太计较一时的得失,有得有失,同时有失也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哪怕是痛苦的感悟,豁达一点,淡定一点,走好后面的路就很好了,人生短促,没有那么多时间用来犹豫、烦恼、悔恨……
  
   (三)富贵与梦想
   小时候生长在农村,家里很清贫。其实当时好多家庭都是这样,穷得叮当响。那时,长大的梦想就是过上不愁吃穿的富贵日子。而长大以后,解决了吃和穿的问题,我们的梦想又在哪里呢?
   现在,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好多人都在不停地追名逐利,不停地追求难以满足的享受。城市的空气里到处是被怂恿的浮躁空气。那些缓慢的抒情的艺术都被抛在了荒凉的角落,对于纸面财富而言,艺术又价值几何?年轻人抛弃原本安静自然的世界,奋不顾身投入赚钱的洪流中,掀起更加喧嚣的经济大潮。
   这个社会也造就了一大批“大款”,现在的富人绝不再是区区万元为标准,富人购物、投资动辄上百万、上亿元。当这些富人“富”了以后,“贵”了吗?!在酒店有时看到一些喝得面红耳赤的人,痛骂低头的服务生:“我这身衣服你赔得起吗?!你们老板还得叫我声大爷呢!你这tmd混蛋!……”往往酒店老板还要陪着笑脸好言相劝,对服务生再加以训斥。——为了生意,为了赚钱。
   诚然,这种社会制度使得国民贫富差距拉得越来越大,使得弱者保住饭碗就不错了,逼得一些人丢失尊严。这个嫌贫爱富的时代加剧了以财富论尊严的审美观,击碎了穷人的“贫而不贱”的尊严。甚至连公共权力也是如此。大街上追打小商小贩的城管,可曾表露出了善意?全国大拆迁,可曾充分考虑了穷苦线上的人的生计?这样提倡和谐的社会,使得穷人与弱者的尊严,就和他们的财产一样稀缺。首都国际机场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落,超过5000千万人次的吞吐量,显示着活力与效率和扑面而来的繁荣。而距京城200多公里的三义村老两口的一顿午餐就是一碗白菜和一盘土豆,唯一家用电器是一盏电灯。土地沙化让他们只能种土豆为生。
   我们还是冷静反思一下市场经济和私有化政策吧,貌似发展得更快了,唯利是图、道德沦丧带来的环境、资源、社会贫富不均等等一系列问题,将在现在和未来的一些日子里日渐显现。急功近利无论对社会、对环境和资源,还是对个人都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国家和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扬善除恶,追求社会公平。
   说远了,国计民生的大事自有政府去考虑,我们只做好本真的自我好了。不过我很反感那些所谓的“学者”、“经济学家”一直在为私有化辩护,出了好多变通的馊主意,结果越改革越糟糕。如李敖之流引用宋朝宰相司马光(毛泽东说他是地主阶级的代表)等人的经典故事和话语,说明“有没有钱才可以决定一个人有没有独来独往的人格”。那么穷人呢?没有钱就没有人格吗?!——就是这样一些满脑子“铜臭”的所谓“大师”扰乱了社会视听和人们的道德观。
   其实,善良是人之本性,人人都有悲悯之心,都可以将悲悯化作责任。人在富起来以后,应该更加发挥人性的善良光辉,应该提高修养和生活品位,才能叫做“富贵”。而且,我们应该知道,不是绅士才绅士,不是富有才尊贵,也不是有文化才文化。身份不是有文化的前提,学历不是文化的标杆。尊贵是一种人格,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善良。当那位在酒店辱骂服务生的“大爷”耍尽了富人的威风和阔气,同时也因自己的粗暴、以强凌弱而丧失尊严。粗暴剥夺别人尊严的人不可能是一位君子或绅士。
   “渴死不饮盗泉之水,饿死不食嗟来之食”,现在看来虽然有点过分,但是,这里面透露出来的昂然正气和铮铮铁骨的不屈人格,正是这个社会在逐渐丧失的、日渐缺乏的。商品经济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唯利是图、急功近利,只认金钱和利益是亲爹,不惜出卖人格来获取。狗苟蝇营之徒很多,那些二奶、小三里,可以为了爱情而至死不渝的又有几人?

共 708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在随笔里发出性灵之音,既探讨了当下的写作方法,也有对生活现状的思索。全文流露出的是一种文学的心情,不汲汲于功利,但也不是对人事完全的淡漠。坐拥于西窗之下,闲谈平生,娓娓不倦,动静相杂,刚柔并济。或许风景只宜远看,不宜身入其中,作者一直在试图超脱俗情,去平和观赏,然而当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文章结尾又重新回到了烟火的人间——浮生若梦,世事无常,心存敬畏,文如淡妆。这或许包涵了作者的一番良苦用心,但也正是其高明之所在。【编辑:柳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约        2015-10-28 18:36:32
  这一篇随笔引经据典,畅谈人生,恣意汪洋,如若长鲸吸水,令在下受益匪浅。
   问候柳岸君,顺祝秋祺。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回复1 楼        文友:柳岸至水        2015-10-29 15:06:51
  谢谢柳约的辛苦编辑和大力推荐。祝秋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