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花园一号(散文)

编辑推荐 【雀巢】花园一号(散文)


作者:龙飘飘 秀才,234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52发表时间:2015-12-03 07:17:47
摘要:据传,唐朝的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们时常在昆明池里游戏泊舟、吟诗作赋,还在昆明池北岸边的这个地方踏春赏花。据说这里曾是唐室的皇家花园,其盛大的场面可想而知,自当与大唐一样,欣欣向荣、辉煌无比,令后世的人心向往之、几番梦回……

【秋末相逢】
  
   一次相逢,一生的记忆。
   这是乙未羊年秋将去、冬将至的一个日子,也是一个半天雨、半天晴的日子。这雨晴各半的日子看似平常,之于当年我们那个初一二班却是非同寻常了。这是一个令人激动、也值得记取和回味的日子。当年老三中我们那个初一二班,在经历了无数个风风雨雨之后,再次聚首相会了。那情景、那场面自是激动人心,其热烈的程度甚至都把早起那略带寒意的阴雨驱走了,继而还招引来了暖暖的秋阳!
   在那个朗朗的秋阳里,同学相见,互诉衷曲,情景甚是感人。似乎每个人都是一首歌、一首独特而传奇的歌。而再把这一首首的歌凝结在一起,便有一种纯而洁、真而切的温馨,就象我们永远的班主任陈老师为我们精心绘编出的专辑《相逢是首歌》中的主题曲,我们当真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何必让满天乌云遮住眼睛?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
   其实,也还有一首与我们相聚相逢的专辑同名的歌,就是《相逢是首歌》。那首歌也不错,似乎也正唱到了我们的心里:“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
   此时此刻、其情也焯焯,其乐也融融。此情此景,还的确有些无语复加、难以言表的感觉。
   难以言表时,莫若先珍藏起来,索性不言不表最好。这正可留出余地给自己、也给大家,在岁月的长河里暂且先把这些美好的东西进一步洗练、凝缩一番,珍藏起来,然后再各自慢慢地去咀嚼、去体味。那可就是另一个层级上的感受了。
   也许,多年以后大家都还能够记起这个雨后秋阳的日子的。只是这留在了记忆里的日子并不会孤单,也还会有一个地方与其相伴,这就是承载过这个记忆和歌声的那个地方——“花园一号”。
   “花园一号”,此前似乎也听说过,但其形象却有些飘乎,大概只是个虚得游丝一般,能够被任何一缕风吹散的影象而已。但自从有了这次相逢相聚,这影象也就不再虚了。
   从西京城向西,在即将到达曾经的古昆明池之畔的那座千年古镇时,有一个三岔路口,一路向西偏南直接越过古镇通向沣水,而另一路则是斜转向北横穿铁路后再转而向西,大约与铁路平行着通往古镇。在这三岔路口交汇点的道边上的一个电线杆的高处,有一个显眼的指示牌,那箭头指向北方,所指引的地方很清晰:“花园一号”。
   “花园一号”是处于通向古镇那条路上的。沿三岔路口斜转向北,再穿越过那条有如“长龙卧波”的铁路,再一个急转,向西伸展而去约有一里地光景,便是古镇了。就在这急转向西的拐点位置,北边是我们的村庄,从我们村庄穿过去再向北,那地方就是花园了。这“花园一号”望名思义,想必该是花园里的一号了。一个村子里的一个号,也只不过是村子的一分子而已,能出什么奇?这便是我最初的印象。
   经这一聚,“花园一号”豁然开朗,承载了我们初一二班相逢相聚众多的真情景的地方,也有着真花真草构就的真形象,这形象有些生动、隐隐还透了几分古韵,似乎还有点要跃升为地标的势头呢!
   这一有地标的意味,人也就对这地方有了些关注和探究的兴趣。花园?这是怎样一座花之园呢?一号?又是如何了得的一号呢?
   其实,要探究这些个奥妙,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说不难,这儿仅是古镇边上一个并不出奇的村落而已。说不易,这儿着实有些深厚的背景和故事,似与几千年前的皇家有关,大有些古风和古韵。只是要领略这些古风古韵可不容易,除了要耐住性子在古籍和逸史中去搜罗,还得忍得寂寞和辛苦与常年住在我们村的考古人员一样,拿了镢头和小铲,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从厚重的黄土层下去刨。
  
   【花园古事】
  
   花园,表面上会让人联想出:这应该是个与花相关的地方,也该是个生机盎然、有情有趣的地方。而实际上却不然,花或许也有那么一些,但园却似乎是谈不上的。若是硬要叫出个园,也不是绝对不能,但此园绝非彼园,此园仅仅是一所普通的村子而已。
   这村子在大一点的西京地图上或许能找到,徜若是怀了满满的浪漫的情致,这可会令人大失所望的。若是不想失望一定要找出更多的东西,那就得用铲子在土层下面挖,再用历史的放大镜来观测了。多年以来的考古成果表明,这地方东西着实不少,许多还是可圈可点、或还大有来头的。只是来源于土底下的东西,到底有着较重的泥土味,往往还会沾了一些悠悠的灰烬气息,当今更多时新的人可能真还不一定习惯这些气息的。
   古玩意儿,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但无论你喜欢与否,那玩意儿却的确存在着,至于其价值,也全凭自己的喜好而定了。
   花园,是镐京遗址上的一个地方,当今是一个村子,听说唐朝曾是个花园。至于更早的镐京兴盛时期的周朝这地方是不是花园?史无记载,说不清了。但有一点很清晰,在周朝那个时候,镐京及其周边可是水流纵横、生机勃然的。有源自南山的沣水滋润,这里百草丰茂、花开鸟鸣,当真堪为邦国之都。
   要说这镐京,实在也有些古,其兴起到毁灭有近三百年,但距今却有着三千年的距离呢。如此古老而悠久,难怪有不少人迷茫,弄不大清这镐京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也不要紧,一提“孔圣人”大概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孔圣人”当年最擅长、也最推崇的就是“礼”,而他的那些有关“礼”的知识又都是向老子问来的的。那被孔夫子虔心膜拜、至尊无上的“礼”,就是据传由周初重臣周公所制的周礼。据《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所言,文王灭崇自岐迁丰,而后武王建都镐京。这丰、镐两城是跨沣水而居、隔水相望的,这也刚好彰显出了这二王的文治武功,也从而奠定了强盛的周王朝的基础。至于沣水以及镐京的地位,毋庸置言,自当有《诗》为证。《诗》曰: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为辟。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
   也就是说,号称“宗周”的西周,其国都就是镐京。据考,这个镐京的地址就在现西京城之西、沣河东岸我们老家那座千年古镇所座落的这片区域上。又据考,这座镐京还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也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京城”。只是这“京城”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博得了美人一笑之后,却招致了天下大乱,进而让北方的犬戎钻了空子、乘虚而入。周幽王自己被杀不说,好端端一座辉煌了近三百年的镐京城被抢掠一空,最后还被犬戎人放了把野火化为灰烬了。
   在其后的历史中,先是秦始皇在其旧址的一角上筑了隐天蔽日的阿房宫,再是汉武帝在更加广阔的区域修了水光接天的昆明池。昆明池一直到唐代都是灿若天河的。据传,唐朝的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们时常在昆明池里游戏泊舟、吟诗作赋,还在昆明池北岸边的这个地方踏春赏花。据说这里曾是唐室的皇家花园,其盛大的场面可想而知,自当与大唐一样,欣欣向荣、辉煌无比,令后世的人心向往之、几番梦回。
   后来,昆明池干涸了。其导致的结果是那座花园因没了水从而就失却了往日秀美的颜色,而后便被废弃了。紧接着,那颗华夏历史长河里灿烂辉煌的明珠、盛极一时的大唐皇朝也枯萎凋谢了。唐王朝的衰落,也标志着华夏文明大黄金时代的终结。从此,这块古老的东方大地便从极盛渐渐走向了没落。
   沧海桑田、桑田沧海,那个皇家花园没有了,再后来就有了这个花园村。
   根据一直以来的考古成果,现今花园村这地方在盛唐时是个花园,还是个皇家花园,这是毋庸置疑的。若干年前,这个花园村的边上确实曾有过一个高大的土塚,相传那便是古时的观花台。只是那处有些古韵的观花台,在“农业学大寨”平整土地时被平掉了。
   至于这镐京三千年前作为盛极一时的周王朝的京城时,在这里是否也曾有过一个皇家花园?这就实在不好说了,除非谁见过。或许这段历史成了仙的周公知道,只可惜历来的人们在梦境里与这老仙人对话时,向他老人家大多只讨教凶吉或福禄之事,并不会有人提及诸如花园这样的事不关己的故事。老于世故的周公定然也知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俗俚,故而这事终于成为了一个谜。
  
   【花园新村】
  
   在我的记忆中,镐京遗址所在的那大片的庄稼地里,时不时会刨出些几千年前的历史碎片。有唐朝的,有汉朝、秦朝的,也有西周时期的。那些被发掘出来的历朝历代的碎片,除了让这世界多了几篇有关历史和考古的论文之外,之于当今这个花园村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里早就没了王室的影子,早就不是花的世界,现今只是个村庄而已。
   这个村子从外观上看,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细察之下却会觉得他们的骨子里有股子生气、也有股子傲气,不甘平庸。印象里,这里的人还真象是与花有缘,甚或还有几分花神附体的意味,只要有点阳光雨露,就会不失时机地绽放和灿烂。
   四乡八邻的人似乎也都知道,这个花园村的人总是不安分的。每每有个风吹草动,他们就会掀起一些波浪、弄出一些响动来。也正因为他们的不甘平凡,比别的村子多了些生气、更有生机,故而这个花园村也就更富裕一些了。就这,他们还是不会收手,还是要继续弄出更多的响动的。这不,也不知从何时起,这个“花园一号”的牌子就挂出来了,不但敢挂在通往那座千年古镇的三岔路口欲与古镇抢风头,而且还挂得那么老高、那么张扬。
   其所以敢如此张扬,是因为他们是有几分实力、有几分底气的。
   且不说他们村子有那么多的个体企业,就他们村兴办的那所小学,其规模、其特色、其教学质量,在古镇的方圆数里的地界上也都是屈指可数的。虽说不是官方命名,但大家没人把它不当重点。有关这花园村的发展与定位,大概也是与这小学有些相似的。
   花园的老村子本该在老108国道西边。或许还是由于他们的骨子里不甘平庸、不墨守成规的冲动和驱使,他们也就毫不犹豫地跳出了老村子,从路西跃到了路东,展现出一个全新的村庄。这新村不但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与我们本地的名片“石婆庙(织女寺)”搭上了关系。这路东过去是庄稼地,原先只存在过一条田间小道。自从辟为新村以后,一条大道也随之自西向东伸展而去,一直通向古昆明池边上的石婆庙。
   石婆庙里的那尊石婆(织女)石刻,那可是与古昆明池一样悠久的古迹,是我们老家那地方的名片。没有那新村和那条大道时,这花园似乎与这名片没什么干系,但自从有了那新村和那条大道以后,距离似乎一下子拉近了一大节,从而便有了干系,而且还相当密切。当今路东这新村,自是非老村可比,不但有气势、也更有生机。眼见得这里花木茂然,街市井然,气象欣然,景色怡然,散发出一种朝气,着实展现着一种新农村的动感形象。
   顺这条通向石婆庙的大道,经过后婆庙、太平河,向东不远便是西京城的一个新区了。虽说这里好似这大都市里的最后一片田园,但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压力到底让人有些担心。在这城市的规模就象吹泡泡一样恣意发展和神速膨涨的大形势下,这块镐京遗址是否也会被那些冰冷而无趣的水泥建筑物吞噬掉呢?据说,这会儿看来还不大会。也许因为这里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遗址区。
   自从有了从花园新村通向东边石婆庙的这条大道,每到年节庙会,从西京城涌来的众多香客、游客,可直接从108国道过花园新村上庙,就不用再绕道我们的村了。这让我们村的人无形中失却了一些荣耀和优越感,但又不得不接受这现实。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世事本该如此,怨不得谁。
   多一条去敬神的路当然是件好事,只是从这条大道前去石婆庙却是一定要先经过气势宏伟的花园村委会,然后还要再经过景向不凡的“花园一号”。也就是说,有关花园的形象是在不知不觉间便被嵌进了人的感觉之中。不少人会有这样的感叹:这花园人的确是够精明的!
   需要注明一个地理形势:顺着通过花园新村这条大道向东是石婆庙,在刚出花园新村的地方有个丁字口,从这丁字口向南紧挨着的就是我们村。穿过我们村再向南就顶上了自西京城而来,再从三岔路口拐向古镇的那条道。若是再向西穿过古镇,便可驶入老108国道。循老108国道再向东北不远便是花园村了。我们村、古镇、花园,从关系上三点共圆,从位置上三足鼎立。当然了,古镇过去是重心,现在依然还是重心。只是原先与我们村旗鼓相当的花园,近些年来的确是坐大了。有关之于我等在外的走移者们印象中飘乎的“花园一号”,大概没几个人会再说其飘乎的。
  
   【花园一号】
  
   我是从西京城沿新区那条路自东而西过来的。先过的名为“镐京”的南村口,穿过太平河,再由石婆庙一路西向。当经过通向我们村的那个丁字口时没有停顿,径直进入了花园的新村。
   这是前去赴会的,是赴我们那个初一二班的同学自有缘相逢相识以来绝无仅有的聚会的。而这个聚会他是最初的发起者之一。在把该意向提请我们永远的陈老师审阅和批改以后,还获得了陈老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这预案公之于众,也得到了众多同学的积极响应。如此,便定案实施了。不几天,这期待就变成了现实。

共 990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洋洋万言,抚今思古,抒同学相聚之喜悦,唱老村发展之赞歌。写同学相聚是“托儿”,叙老村发展是“的儿”,借“托儿”引“的儿”,自然通畅,顺理成章。文字的朴实的,情感是真挚的,主题是深邃的。一个千年古村,几经风雨,几经兴衰。它有过百草丰茂、花开鸟鸣的皇家花园的盛时,也有过草枯花谢树倒湖涸的一片废墟的凋零,如今能发展建设成生机盎然远近闻名“田在城中,城在田中”的“花园一号”,凭借的不单单是几分实力、几分底气,更是时代的好气候好政策。推荐阅读。编辑:邵魁先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15-12-03 11:27:24
  很多与花园有关的文字,写出不同的风景,不同风景不同的人们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变迁,文字记录了这些瞬间。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2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5-12-05 11:44:32
  老鸟、老朋友,常来就好。远握!
男人的力量原夲就不是来自肉体,而是他的精神和思想的外化与延伸而已。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