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风雨阳华情(散文)

精品 【心灵】风雨阳华情(散文)


作者:汤梦才 布衣,25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72发表时间:2015-12-08 00:42:39
摘要:著名诗人元结为阳华岩题词以后历朝历代各名家大儒情倾阳华的故事。

一、
   公元六六七年唐永泰二年,著名诗人道州剌史元结,又名次山,巡属县来到江华,在县令、书法家瞿令问的陪同下,遊阳华岩,被鬼斧神功、大气磅礴、石色鲜艳、亮丽宽敞的神仙洞府深深吸引住了,清晨的太阳从九疑山脉的江华段石角塘村冉冉升起,那金色的阳光,瞬间把岩门照得通亮,元次山欣然为阳华提笔,命此岩为阳华岩。又见洞如大厅、一股清澈透明的岩水从岩腹中汨汨流出,养育着几千亩良田沃土,那水中的匀称的小石被清清的流水洗得洁净可爱,又为阳华岩命此景为“清流漱玉流”。抬头见石壁边一块三尺高七八公分厚,宽一尺五左右宛如编钟的薄薄的独石,长在清流漱玉流的石壁上,一条明显的小水漕开向两侧,他心想,这也许是千万年来岩水的功力,把这块奇特的薄石从整体中冲割而成的。他顺手从水中捞起一块卵石,走过去轻轻一击,想不到石中发出编钟一样的悦耳的声音,在岩腹中共鸣,这可把同行的官员喜坏了,元刺史将此石命名为石编钟,一直流传至今,虽稍有损伤,但也不影响它向我们传达那千百年间流传的古韵。一行官员走出岩尾,见方园三亩多的水泽地,鱼儿在水中尽情戏耍,几只白鹅漂浮在水中,哦呷!哦呷!哦呷!欢快的叫着,元刺史随手一指,如在此建一亭,尘埃飞不到亭中,我等也可在此小憩片刻,岂不是好!
   导者入一小洞中,用石敲打洞中地面,一阵鼓声又传入官员耳中,都惊叹大自然的万般造化,又以“鼓岩”命之,笑谈中不知疲乏、兴致勃勃的顺着山势走上阳华岩二礅,那一丈来宽的石道上时不时有巨石堵挡,窄处只能通行一人,在弯弯曲曲二礅上翻过了险阻的山漕,在今人称为龙头庙的小岩外,只见有一块四分地左右的方坪,方坪下就是华岩寺,如刀劈下一般,众人议到,在此建一亭,可为览山者遮阳乘凉,听古刹钟声,岂不妙哉!
   导者在前头带路,众官员如星捧月般,为元刺史折刺开路,下小石板岭,遇一土人(本地老百姓)问曰:“老者可知安禄山之乱,老者摇头,“大人,小民不知”。
   众官员随元结进华岩寺小憩,早有方丈率众弟子门外相迎,奉上谷雨新茶,笔墨纸砚、请元刺史题诗作序,想元刺史乃天宝十二年进士,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精,当即为阳华岩写下《阳华岩铭并序》:
   道州江华县,东南六七里,有回山,南面峻秀,下有大岩,岩当阳端,故以阳华命之。吾遊处山林几三十年,所见泉石如阳华殊异而可家者,未有也,故作铭称之。县大夫瞿令问艺兼篆籀,俾依石经,刻之岩下,有铭曰:
   九疑万峰,不如阳华。阳华巉巉,其下可家。洞开为岩,岩当阳端。岩高气清,洞深泉寒。阳华旋洄,岭巅如辟。沟塍松竹,晖映水石。
   尤宜逸民,亦宜退士。吾欲投节,穷老于此。惧人讥我,以官矫时。名迹彰显,丑如此为!於戏阳华,将来思去。前步却望,踟蹰徘徊。
   大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岁次丙午五月十一日刻
   元结写好后,众随行无不拍手称妙,又请书法家县令瞿令问用大篆,小篆,隶书三种体法重书《阳华岩铭并序》,只见瞿令问手起笔落,那龙奔蛇走的字体,让在场者无不雅然起敬,连元次山元刺史都莫不拍手赞好,从此一副名扬后世的巨作,就刻于阳华岩主要位置,供后人瞻仰,此碑后人称为“三绝碑”,即:元次山的文、瞿令问的字,赵子拜刻石之精妙统称为三绝碑。
   元结回官署,余兴未了,毫无倦意。想起阳华岩问土人安禄山一事,他却摇头不知,大半个中国都被安賊搅得民不聊生,玄宗携杨贵妃西逃蜀地,万民跪地拦截,求玄宗帝收复河山,玄宗不得已留下太子,平叛安贼,自己也在乱世中起兵护唐,为大唐天下收复了十五座城池。曾被唐代宗官封监查御史、山南东道节度史,后贬道州刺史,联想身家晚事,却有点淡定官场,想不到那么轰轰烈烈的安史之乱,阳华岩的百姓却絲毫不知,倒有点世外桃园的味道了,于是又提笔作《招陶别驾家阳华作》诗曰:
   海内厌兵革,骚骚二十年。
   阳华洞中人,似不知乱焉。
   谁能家此地,终老可自全。
   草堂皆岩洞,几峰轩户前。
   清渠匝庭堂,出门仍灌田。
   半崖盘石径,高亭临极巅。
   引望见何处,逶迤陇北川。
   松几万万株,苍苍满山前。
   岩高暖阳华,飞溜何潺潺。
   洞深选远近,但觉多洄渊。
   昼游兴未尽,日暮不欲眠。
   探奇饮洞逸,公独忍不然。
   无何毕婚嫁,免为俗务牵。
  
   二、
   想元结(元漫叟、元次山)何许人也,他文武双修,武,为唐代宗收复十五座城池。文,唐玄宗天宝十二年进士(公元753年)。他写的诗《舂陵行》《賊退示官吏》,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加以赞扬,认为是知民疾苦、比兴体制,委婉顿挫之词,并写下《同元使君<舂陵行>序》。元结,元大人著有《唐人选唐诗二十四首》《元次山集》。唐诗三百诗,就有元结的《賊退示官吏》《舂陵行》,那舂陵是何处地也,说出来惊你一跳,那可是东汉刘秀皇帝、皇子皇孙的封地,宁远舂陵、辖道州、江华一带,当笔者在陽华岩考察时,就有舂陵二字映入眼中,那可是又惊又喜,想不到生潇湘、居名地,毕生足矣!
   看了上面一段文字,你就会知道阳华岩内的文化气息,是多么辉煌厚重,元大人一句<阳华下可家>,招来了多少名人居士,特别是南宋时期的名家大儒、分而秒至,使陽华岩内文化达到顶峰,无伦是行、草、篆、籀……只写得出神入化,不知有多少人临幕、拓片,让后辈学子如获至宝。
   元使君一句“阳华下可家”,又惹脑了多少文人墨客,一下子在诗坛掀起大波,他们置下责问:谁说阳华下可家,同是江华文人各居地不同,都为自已的出生地抱不平,行文作诗、争吵不休,意思是说:难道我们这里就不美,不能安家立命,就你阳华岩能夠安家立命,出美女才子,我们这里不行,直到宋高宗三十六年(公元一一五五年)诗人争吵了四百五十年时,元刺史写的“阳华下可家“这句名诗句,才被诗人程逖作《平生喜伟观》长诗给镇住了。其中写道:“忆昔黄太史,淡岩藉揄扬。地有遇不遇,实在名何伤。”才止住了诗人们在诗坛的争论,是呀,一个人文条件再好的地方,不管你那地方山光水色、风景多么迷人秀丽,没有文人墨客、名家大儒的极力宣染还不是名珠土内藏,那迷人的珠光宝气,也就不为人所知,悄悄埋没了,有道是:宝马无人识,只能拉磨去。
   程逖又何许人也,又能止住四百五十年的诗坛话题,他是高宗皇身边重臣,他来到阳华岩,大喜,随即作《平生喜伟观》长诗。其中诗句,就有深刻感受的名句,如:流落天南陬,颇觉宿念偿,陽华甲千岩,豈特魁一方。又曰:官曹既清简,年谷频丰禳。不忧西原蛮,免奏租庸章。他把陽华岩看成是他梦中的世外桃园了。
   一个好地方,只要遇上识者,才能光大、才能焕发出无比美妙的生命,就像阳华岩本身条件好,遇上元刺史、瞿令问、安硅、冰壶先生、程逖等名家大儒的亲临,那不朽的石刻,阳华岩才能焕发出如此青春,才能像一張古筝,在他们的笔下,弹奏出一曲曲动人的诗章。
   古时一样,今时又一样也,没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保尔的名言、那优美的爱情故事,世人如何得知。没有叶慰林的《过山瑤》和《绿色的河流》。陈茂智的《静静的大瑶河》和《归隐者》,谁知道瑶山深处,有一条美丽的湘江,有一方净土,那里面曲曲折折的动人的往事,又如何得知,看了这些华章诗句,难道掀不起你心中的波动,不想到阳华岩寻找古人的足迹,去咏读诗人的感情。不想到东河的上游去寻找、湘江湘水,寻找那美丽的“灵芝“,去听“刘巧姑”甜美的山歌?你没去,我去了,我有幸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姑娘,象刘巧姑、灵芝一样朴实,端庄。激动之下作《天边的姑娘》以赞之:
   在东河瑶山的上游
   有一条美丽的湘江
   在云来雾去的枫木源
   有一位美丽的姑娘
   春风中传来她甜甜的笑声
   在人们心中久久洄荡
   莲池中那飘溢的清香
   把我的心带到了遥远的地方
   啊,我天边的姑娘!
   请不要撕碎心中的梦想
   思念已化成多情的晚风
   去轻扣妳紧闭的门窗
   妳额上的秀发
   已被微风轻轻吹起
   那是我怕妳的发絲
   遮住了妳美丽和脸庞
   亲爱的朋友
   请祝福我吧
   为了爱情走天涯
   告别了亲爱的故乡
   为了天边的姑娘
   去流浪
   去追我永远也追不到的
   天边的姑娘
   阳华岩和其它任何地方一样,都需要文人墨客去赞美它,如果你的故乡风光秀丽又不出名,那只是名家大儒没有去过而已,没有像元刺史笔下的“阳华下可家”那样的诗句。实在不应该像诗坛那样,纷争四百五十年的“谁说阳华下可家”,而名家大儒的足迹,也不可能走遍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三、
   话说唐刺史元结一行回江华县官署,一幅陽华岩规划图,早在县令瞿令问的心中敲定。紧接而来的是工程实施、只把瞿县令忙得不亦乐乎,但也趣在其中。
   在岩门口建“思来亭”,那可是来了、想着来,闻者慕名來,这名可是取得妙,真不愧为进士题名。
   岩内修浮岚阁,岩边水上、铁索栈道,供遊客两边品诗留题,不用湿脚脱鞋,可尽情于诗情画意、山光水色之间。
   岩尾水澤中,建“朝彻亭”,那可是个绝妙的净亭,尘埃大小也难吹到亭内,加之那清澈透明的水中,杂魚、彩鲤的穿游吐泡。浮在水面的三五麻鸭与白鹅在莲叶间禧戏,把一副“白鹅彩鲤戏水图”展现在遊人面前。
   在阳华岩二礅、龙头庙旁那块四五分地的石坪上,建有高亭一座,从那能俯览到“华岩寺“、潇湘景色,尽收眼底。肥沃的旱水冲击梯田、明静温柔绿色的河流。以及毛泽东主席《长征》诗中的“五岭“之一《萌堵岭》,《九疑山下白云飞》中的“九疑山脉江华段,都一一展现在高亭俯瞰者面前。每逢昼夕,华岩寺传出的晨钟幕鼓,和尚们那虔诚的佛经清唱,让人觉得,阳华岩果然是一方净土。难怪宗工巨儒、闻名而至,继以诗章。壮其文词,嘉其字画。使阳华岩身价益高,名扬湘楚。也难怪后人评说:“后之人,有为山水提评者,当不落天下第二也”。
   阳华岩的完善建成,成了文人墨客的乐园,多少朝中重臣,宗工巨儒慕名而至,唐宪宗十五年刺史裴銃来了,宋进士李长根、安硅、程逖、赵师俠、孟坦中都来了。一时名流汇聚,观山品景、岩文化争奇斗艳,各路学者,尽展奇才。
   然大户、乡绅坐不住了。他们可是腰缠万贯、富甲一方。共向华岩寺捐贈田产八千多把。佛文化和儒文化互相拱突,使得阳华岩的声名益加深远。
   华岩寺前身是尼寺寺,主尼宝姓何氏。元和八年四月(公元813年),刺史裴铳奏改僧住,寺主真姓杨氏、上座僧岑文氏、都维般僧如愿蒋氏恐各大善人、乡绅捐赠之田产契约,恐日后火、賊、火契、遗失无凭,今请合县两行耆录、对验悵契,实有明于后人。刻碑《阳华岩内》以记田数:
   寺脚西大坵(三百把)
   高墱上(一百把)
   下町(二百把)
   东植冷水(三百把)
   社下小町(一百把)
   沙子坵(七十把)又(二百把)
   下力田(三百把)用钱三干八
   前寺尼四思买。
   北岸村(二百八十把)
   下村(二百地)
   弘道界车(五百把)
   龙谭(二千把)
   施主:王福、孙玉琴。
   得田车(一千一百把)内塔下(五百把)
   施主:蒋措。
   大德僧普勸(一十三千)田主:蒋垌
   南高岸坵(三百把)施主:吳阮
   衣钵七千僧行僧用,
   僧弘岸买若田四佰,从修路至岭脚一百把用八千买,田主:陈敬。
   十善大施主刘俟、妻杨氏率三子合家尽捨田八百把,入秦岩台主大德僧永供充养。乡贡明经:何泳、何年元和十年,开井一口,永供充养。
   衙典:蒋異、杨璨
   仓督:刘文
   寄舍督:吴倫令張论录书
   录事郎:蒋须誊
   提起这元和古井,后人多不得知,就是现在当地人所说的“井眼头”,座落在竹元寨九年制中学、原厨房边下,此井原长年不断流,水质优,凊凉、一清见底,民国时期的老人说:凡远近三几十里的姑娘出嫁,都要到这口、元和古井漂麻絲帐子,因为元和古井的水质好,漂的账子白,嫁到男方有臉面。而一漂就是好几天,凡有亲于竹元寨的人家、大女,被邀请到竹元寨作客,其亲戚家都会说,那天到陽华井漂帐子,就去妳们家去歇几天,不要嫌的呦,那水纯洁到什么程度,你也许不会相信,广东老板愿出高价买断使用权,还没人有胆卖呢,闹肚子的喝一口凉水,就好了。
   今年有作协的朋友到阳华岩环保游,有爱美的女作家,以井中那一清见底的流水、为背景倚靠在井柳边。拍下了情景交触的靓影,朋友,妳可知道,妳背后的那口井,开于元和十年,至今有1202年的元和古井啊!妳是否该为它亮开歌喉、用妳手中那支笔,尽情的去歌唱、去吟咏它呢?……

共 13956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赞扬阳华岩神奇人文风光、厚重文化底蕴与悠久历史传承的文章。开篇先以著名诗人元结为阳华岩题词写起,唐永泰二年,著名诗人、道州刺史元结来到江华,游阳华岩,写下《阳华岩铭并序》,书法家、县令瞿令问用大篆、小篆、隶书三种体法重书《阳华岩铭并序》,并刻成《三绝碑》流传于世。之后,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名家大儒纷纷畅游阳华岩,感受它的文化魅力,留下墨宝和足迹,使这一独特之地因了这些名家的亲临而更加熠熠生辉。然而,世间万象都难逃岁月的摧残,宋高宗绍兴年间,安硅任江华县令,重修“三亭一阁”,并亲绘阳华岩图,成为阳华岩的镇岩之宝,也是湖南省仅有的摩崖记时图画。冰壶先生李长庚阳华岩作诗,道出了阳华岩的神奇;巡检袁俊被普济和尚的虔诚打动,集结各方力量重修阳华寺,使之恢复兴盛。文革时期,阳华岩幸运地逃过了劫难,洞中的石刻文化被完整保存了下来,之后阳华岩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湘生及很多志愿者自愿成立“阳华岩自愿保护者小组”,对阳华岩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引经据典,文笔遒劲,将阳华岩的沧桑与美好尽数展现在读者眼前,给人以美的享受。问候作者,期待精彩继续!【编辑:梓郁】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209003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梓郁        2015-12-08 00:43:03
  问候作者,写作愉快!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2 楼        文友:梓郁        2015-12-08 00:43:47
  这里面的湘生是不是作者呢?真了不起!点赞!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3 楼        文友:梓郁        2015-12-08 00:44:12
  感谢赐稿,问候冬安!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4 楼        文友:木石语        2015-12-08 20:50:25
  感谢赐稿心灵之约!期待更多精彩点缀心灵、溢美江山!
5 楼        文友:雨春        2015-12-08 20:52:46
  感谢赐稿心灵!期待更多精彩再现,展示你的风采!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