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争鸣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争鸣】血痕(小说)

精品 【争鸣】血痕(小说)


作者:纪开芹 探花,1501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86发表时间:2016-02-20 13:07:25


   1、
   天气很好。秋天的黄昏残阳如血。滨河支流两边堤岸落叶铺了厚厚一层,萧瑟而凄清。河水映照着落日,看上去一点儿也不刺眼。这给予人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孤独地沉入河底,仿佛不忍俯视人世间的沧桑。靠近河边的一个庄子里传来隐隐约约的哭声。除此之外,就是“啊!啊!”乌鸦的叫声。空气肃穆,山川无言。一大片树木将村子包围起来,那些隐藏在枝桠间的哭声告诉我们,这里不是一个废弃的遗址。
   杨絮絮穿着一身白,呆呆地站在河边,看波光粼粼的河面,东河现在很平静。她双眼红肿,嗓子早已哑了。当死亡突然侵袭她的生活时,这个十五岁的少女还不能很快地反应过来。几个小时前的悲剧已经了无痕迹,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
   但是杨絮絮将永远不会忘记。中午回来时,她看到许多人都朝着河沿跑,她也骑着车飞快地跟在人群后面。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他们都围在一起。杨絮絮拼命挤进去,看到躺在地上的爸爸。爸爸永远穿着深蓝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在杨絮絮的印象中,他几乎没有穿过其他颜色的衣服。他浑身湿透,衣服上满是淤泥,甚至头发上,脸上都是。爸爸眼睛紧闭,嘴唇发紫,鼻孔和耳朵里也塞满了淤泥。她猛地扑倒在爸爸身上,使劲摇晃着他的手臂。他的手臂软软的,仿佛他只是在河里睡着了一样。
   杨絮絮失魂落魄地跟在村里人后面,看他们将爸爸抬回家。她的手臂上被刀划开的一道道口子因为摩擦又渗出细细的血丝,先前愈合的伤口又撕扯开了,看上去像一棵树被风侵蚀后留下的斑驳的痕。
   2、
   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属于淠史杭工程的支流。上流的滨河绵延好几十里,穿过城市和田野,到了这里依然很宽阔。附近的人称这条河为东河。东河将茶么镇和武兴镇分开,东边是茶么,西边就是武兴。不过,茶么交通不发达,再往东,经过的第一个城市就是省城合肥了。蜿蜿蜒蜒的村村通水泥路在田野中像一条蛇,逶迤着向远方延伸,仿佛没有尽头。而西边不远处就有一条省道,属于寿六路,南来北往的车辆川流不息。更重要的是,靠近省道边有一座历史悠久的中学。杨絮絮就在河西的中学上学。
   杨絮絮每天骑自行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学校属于寄宿制,其他同学都是住校的,杨絮絮不能住校。每天下午一放学就要赶回家,连晚自习都没法上。这样耽误好多节课,晚自习老师讲作业时,她也听不到。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她是一个不勤奋不刻苦的孩子。确实!杨絮絮一直都觉得学习就是一个过程,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必经阶段,跳不过去,逃避不得。不过是硬着头皮混日子罢了。是的,一个“混”字就能概括她的整个学习生涯。用农村人常说的话来讲,就是混到初中毕业,弄一张初中毕业证出门打工。哪怕一无所获,也要将三年的初中生活过完。
   唉!这样的日子何时是尽头!她皱着眉头苦恼着。每天重复同样的生活,日子单调而呆板。她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档栏目,记者到大山深处采访山里的孩子,问:“孩子,你放羊是为了什么?”
   “卖了挣很多很多钱。”皮肤黝黑的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
   “挣那么多钱干什么?”记者接着问。
   “娶媳妇生孩子。”孩子大约觉得记者很幼稚,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么?他天真地笑了。
   “生了孩子让他干什么?”
   “接着放羊啊!否则这么多羊谁来放?”孩子瞥了记者一眼,接着放他的羊去了。
   杨絮絮咧开嘴自我解嘲式的笑了,觉得自己和大山里的孩子多么相似啊!初中毕业去打工,然后结婚生子,然后让孩子再次重复自己曾经走过的道路。这就是人生吧!
   东河是杨絮絮往返的必经之路。摆渡的是邻村的阿姨,日子过得比较殷实,因此她的衣着是很时尚的。快到五十岁了,看起来还是那么年轻。虽然在渡船上经受风吹雨打日晒,可皮肤还是那么白皙,浓眉大眼的,让人心生嫉妒。杨絮絮不是为自己嫉妒,是为妈妈。妈妈总是那么辛苦!妈妈至少比她小十岁,显得苍老多了。杨絮絮每次推着自行车上船的时候,总免不了多看她一眼,然后目光无神地向远处眺望。阿姨就边拉纤绳边和杨絮絮说话。
   “絮絮,今年初几了?在学校成绩可好?”
   “初二。”杨絮絮挤出这两个字便不再说话。成绩,成绩是什么东西?从小学到现在,杨絮絮从来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喜悦,从来不知道作为优等生是什么样的感觉。她奇怪,人为什么要学习呢?书本是哪个该死的人发明的呢?她不愿提起学习。
   “妈妈中秋节回来吗?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回家了吧?”阿姨没有注意到杨絮絮的表情,依然漫不经心地问。杨絮絮没有作声,蹲下身来,将手掌张开,让水缓缓地穿过掌心。这让她感到水的温柔。
   妈妈在外快有十年了吧!在杨絮絮的记忆中几乎没有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弟弟会走路以后,妈妈就去上海打工了。小时候她常常带着弟弟到河堤上玩耍。奶奶总是告诫她带弟弟要小心,不许玩水。就算是会游泳的人,也可能因为水下太凉而发生抽筋。而且东河水很深,里面有水鬼,水鬼孤独的时候就喜欢拉人下去陪他作伴了。
   对于这条河,她既爱着又怕着。河岸是那么美丽,树林里有许多灌木,灌木丛中长着各式各样的小草,还有野花。她常常将狗尾巴草拔了来,捆成一束,在弟弟的小脸上挠痒痒,有时候也喜欢采摘野菊花,做成一个花环,套在头上,对着东河水照啊照。弟弟拍手笑着说姐姐好像新娘子。
   家里是没有生气的,只有东河水能激起她心底的温柔。
   此时妈妈在做什么?是不是还在臭气冲天的缫丝厂中抽茧剥丝?上海那么远。她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去过妈妈那儿。妈妈带她到工厂里转悠过。工厂很大,到处弥漫着一种令人恶心的臭味。妈妈进到车间时总是戴着厚厚的口罩。她在妈妈那儿呆了几天就回来了。她忍受不了出租房的狭小闷热,忍受不了厂里刺鼻的气味。不过那时候奶奶还活着,有奶奶在家照顾爸爸,妈妈放心,她也放心。
   快到中秋节了,若不是阿姨提醒,杨絮絮是忘了的。最近一段时间,杨絮絮过得浑浑噩噩,不知今夕何夕。放学回来路过渡口时,阿姨总喜欢和杨絮絮聊天,聊中秋的田野,时常涨起又时而落下的河水,有时候也会拿出不穿的旧衣服给杨絮絮。
   杨絮絮慢慢长大了。青春的气息迎面扑来,她有点招架不住。曾经瘦弱的身体即便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也迅速生长起来。她比以前长高了,也更丰满了。她的脸上常常飞上青春的红晕。让人尴尬的是,以前的衣服渐渐都穿不得,衣袖太短,两只细长的胳膊有一大寸露在外面,她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长臂猿。裤腿短一点没有关系,一年三个季节都能穿,从九分裤到七分裤到马裤,就是冬天有点瑟瑟发抖。
   这些杨絮絮都能忍受。
   妈妈不知道我长多高了吧?若是有一台电脑就好了,可以和妈妈视频聊天。杨絮絮咬了咬嘴唇,想着这件事。
   3、
   振飞中学位于寿六路上,是一座拥有60年历史的老校。从这里走出一代代学子,他们或成为达官贵人,或成为某一行业的领路人,或腰缠万贯。他们在属于自己的领域中演绎着精彩。只有这个学校的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在三尺讲台,从青丝到白发,让大风吹着他们的生命,带着他们跌跌撞撞走过春夏秋冬。
   夜晚是清凉的。瑟瑟秋风在空旷的马路上吹过。“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时令是不会欺骗人的。振飞中学校门前的马路在路灯下显得格外冷清,一两片落叶顺着风的方向翻转了好几圈,最终无力地停息在垃圾桶旁边。垃圾桶避风的地方已经聚集一小堆落叶了,好像这里是无家的孩子温暖的港湾。
   已经夜里十一点半了,杨絮絮揉揉酸疼的眼睛,和本班两个男同学从一家黑网吧出来。网吧离学校不到一百米,是一家残疾夫妻开的。因为残疾,又依仗着残疾,学校奈何不得,镇派出所奈何不得。
   “终于出来了?你们!”班主任此时正站在黑网吧门外,静静等候他们。班主任声音不高,但透着寒气,让原本清冷的秋夜更显薄寒。杨絮絮打了一个寒战,突然间睁大眼睛,定定地看着老师。
   “知不知道我已经在这恭候你们多时了!”老师的声音冷冷的,像一块冰重重砸在杨絮絮心上。
   “杨絮絮?你怎么也在?你不是每天都要回家的么!你们两个,我已经打了电话叫你们家长来,他们马上就到,回家去好好反省反省!你,杨絮絮,跟我来!”班主任厉声说。
   杨絮絮垂着头跟在老师身后。路灯下四个人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都是骨瘦如材的样子,轻飘飘的,像游荡的灵魂,像一阵风来就可以将他们全部吹走。杨絮絮突然想唱一首歌:
   一个人走向长长的街,一个人走向冷冷的夜。一个人在逃避什么,不是别人是自己,一个人在害怕什么,不是寒冷是孤寂……午夜的灯啊,拉长了我的身影,往来的过客,在雾中看不清……
   她的眼中饱含泪水,但是她没有让泪水掉下来。她倔强地把眼睛抬起来朝四周望了望。夜深了,农村人大都进入梦乡,四周安静得令人不安,世界仿佛死了一样。只有校门口的路灯还呆呆地站着,发出惨白的光,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校园里的莘莘学子。
   老师将杨絮絮带回家,愤怒的眼神像一道利剑刺穿她的心。
   “为什么半夜不回家?这让家人多么着急!我知道你爸爸有病,管不了你的学习和生活。但是,你不应该自我放逐,自我堕落!太让老师失望了!”老师气得胸脯剧烈起伏着,可后来,竟缓缓地叹了一口气,悠长的,无奈的。
   “杨絮絮,你的家庭状况我是晓得的。按说你更应该奋发图强,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以后的生活。青春是用来受苦的,不是用来挥霍的。你也不小了,对于肩上的责任,你比任何孩子都懂得。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你也更应该懂得珍惜。但你今天的表现确实让我意外。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去上网?就算成绩不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还早着呢!马拉松式的赛跑才刚刚开头,老师希望你能鼓起勇气,从头开始,用打不垮的精神为自己加油!”她不想解释为什么去上网,家里的事她不想让老师知道更多。但老师的话分明触动了心扉,她静静地站着,接受老师的批评。
   “今晚就在我家里住吧!以后不要再这样了。女孩子长大了,要懂得保护自己,明白吗?”老师的声音柔和了许多。杨絮絮看着和妈妈一样温和的班主任,泪水终于涌了出来。
   一旦拉开感情的闸门就很难关闭了。她的眼泪决堤而出。很久很久了,杨絮絮的生活中没有谁和她这么说话,关心她的成长,甚至没有谁这么严厉地批评她。妈妈也没有。妈妈总是交代她照顾好弟弟,等有空就会回来。杨絮絮理解妈妈,一家人的生活都压在她身上,走不开啊!
   4、
   这一夜杨絮絮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了很多很多。
   小时候,妈妈刚生下弟弟那会儿,虽然家里穷,可奶奶还活着,妈妈也没有外出打工。刚能带弟弟的她每天和妈妈奶奶一起下地里,她们干活,她就和弟弟在田边玩耍。爸爸是从来不出门的,她们干活时,爸爸总是将门从里面拴起来。直到听见妈妈喊门声,他才将门打开一条缝,探出来头看。在她的记忆中,爸爸总是这样子,怕生人,怕见光似的。但有时候他又会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跑出去,让家里人找不到。爸爸很像个孩子,对妈妈和奶奶格外依恋,拽着她们的衣襟不让出门,又常常很暴躁,甚至会吓唬小孩子。爸爸就像是天边的云,让她捉摸不透。
   妈妈在临走前一天,搂着絮絮和弟弟一直哭。爸爸看起来很听话的样子,他站在妈妈身后,一直不停地用手绞着衣服,妈妈只是和絮絮说话。
   “妈妈要出门挣钱去,你要照顾好爸爸和弟弟。听奶奶话,不要和奶奶顶嘴。”
   “嗯。”
   “学习要努力,在家要勤快,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要让奶奶操心。”
   “嗯。”
   妈妈说什么,杨絮絮都说嗯。妈妈抚摸着姐弟俩的头发,深深地叹了口气。杨絮絮永远不会忘记妈妈凝视的双眼。那双眼睛中包含着期待和辛酸,发黄的眼珠看起来浑浊而沧桑。
   想到这儿,杨絮絮的眼泪又来了。妈妈外出的这些年,家几乎是杨絮絮一个人扛过来的。她将脸埋在被子里,身体剧烈地颤抖着,无声的哭泣浸湿了被子。
   哭了好一阵子,她终于安静下来,窗外偶尔能听到秋虫的鸣叫,她觉得自己又像这秋夜里的虫子,孤独是多么地辽阔!她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天花板。老师家的这间小卧室很清爽,四面墙壁是雪白的,天花板也是雪白的,像在医院里呆着一样,像她的名字一样。
   哦!以前她在医院里也呆过。她对医院的感受是那么强烈。那时候奶奶住院了,她一方面往医院跑服侍奶奶,一方面还要回家照顾弟弟和爸爸。多久的事儿了?那么久远,仿佛隔了一个世纪。
   那是冬天的一个星期天,奶奶起得特别早。
   “絮絮,絮絮!”奶奶到她床前轻轻地急切地喊。
   “啊?奶奶!这么一大早的什么事啊?”她揉揉惺忪的睡眼,打着呵欠问道。
   “我到蚌埠替你爸买药。我听人说蚌埠有一种药专门治精神方面的,像你爸的这种病据说能治好。我去看看。”奶奶小声说,她怕吵醒爸爸和弟弟。

共 10515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个青春少女成长的故事,题目“血痕”,乍一看,便充满了悲情意味。一个弱小的弟弟,一个需要照顾的精神病爸爸,一个在外归期遥遥的妈妈,杨絮絮的生活确是充满坎坷与磨难的。而在成长过程中,似乎她的路比一般孩子,更多了些血泪。小说的叙述语调缓慢沉重,便如东河水,不疾不慢向前流去。而文中的主人公杨絮絮,作为留守孩子,她的命运似乎代表了一大批同样遭际的孩子,缺少亲人之爱,学习放任自流,看不到希望,找不到方向,可喜的是,作者并未让杨絮絮始终给人以灰暗的基调,而是让她自己在手背上一笔一划刻了一个“拼”字,让读者内心充满疼痛和不忍,也看到杨絮絮内心的坚韧。虽然他爸爸不幸落河身亡,但结局还是给了读者一抹亮色,让全文带给读者的沉闷有了变化,看到了杨絮絮对于命运的刚强不屈,增添了一抹生活的亮色。【编辑:小人鱼在天堂】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221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6-02-20 13:09:20
  澜澜,非常惊喜地看到你的小说作品,争鸣之幸。很不错的小说,喜欢。
   另,你有新作不?俺同样地,也稂想念你的新诗作品:)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1 楼        文友:纪开芹        2016-02-20 13:19:54
  无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你的语言都好得多。
2 楼        文友:纪开芹        2016-02-20 13:18:44
  谢谢鱼鱼精心点评。我知道你是理解这样一群孩子的。我们有同样的生活环境。什么我都不擅长,想来想去,不知什么才能拿出手,不想将糟粕示人,又无可奈何。
中国作协会员
3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6-02-20 13:21:32
  没事儿的,有时只要想写,便写就是了,谁也不比谁的天分高,不过是因为喜欢罢了。
   我也写过一些关于留守儿童的小说,所以看了这篇,感觉甚是亲切和熟悉。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4 楼        文友:秀夕阳        2016-02-20 14:52:34
  文中所写是个严重的社会现象,这一群打工者的辛酸,留守者的艰难。好文,赞。
回复4 楼        文友:纪开芹        2016-02-20 19:14:46
  谢谢关注,春天快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