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那年】五味乡恋(征文·散文)

精品 【晓荷·那年】五味乡恋(征文·散文)


作者:柳丝织雨 举人,300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55发表时间:2016-04-05 17:45:08
摘要:幼时正值贫困年代,对老家的记忆与思恋便更多地与吃相关,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生活时,正值贫困年代。于是,这辈子对老家的记忆与思恋,便更多地与吃相关,与味道相交织,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有满足,有留恋,有苦涩,更有无奈。
   一、酸
   酸是乡恋中记忆最深切的味道,可能与那时生活的贫乏平淡有关。在酸的记忆中,首先想到的便是老家的酸枣。小时候村外的山沟旁、荒野、墓田等人迹罕至的地带,分布着不少酸枣树。每到深秋季节,随着酸枣果实由青变红,漫山遍野地寻摘酸枣,便成了我儿时的一大乐事。记得每天一放学,我便与同伴们结伙奔向野外,寻找那诱人的红色小果子。老家的酸枣果实很小,外形酷似苹果,美观艳丽,却皮厚肉薄核大,味道极酸,嚼一口能酸得人哆嗦几下,是名副其实的“酸枣”。也许正是因为那份酸,才让当时的我觉得酸枣回味无穷,是最有滋味最有吃头的野果,乐此不疲地找寻、摘取、食用,并带到学校交换分享。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吃过很多种枣子,但没有一种能像酸枣那样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与酸枣记忆同样深刻的是酸石榴。小时候很多邻居和我家一样,院子中都有一株或几株石榴树,种在正房窗前。石榴树普遍长得不大,每年结的石榴也不多,成熟后一般不卖,除了家人尝几个外,不是摘给串门的孩童,就是分给左邻右舍或送给亲戚朋友,同时把石榴包含的各种美好寓意送给大家。因此,我每年除了吃自家的石榴外,还时常吃到邻居家的石榴。深秋成熟后的石榴容易把果皮撑裂,如同咧嘴大笑,一副喜庆模样;露出的石榴籽红中透着晶莹,如红宝石一般,形色极其诱人,味道却是酸到极致,吃几粒就会倒牙,连吃饭都受影响。那时的石榴很少有甜的,因为甜石榴树一般开白花,农家不喜欢,而且石榴的甜味也单调有限,反而让人觉得淡而无味,不如酸石榴有味道。出于幼时对酸石榴的酷爱,入伍后有一年我探亲回老家时正值秋天,特意带回几个大酸石榴到南方部队,送给战友品尝,结果没有几个人受得了那种酸劲儿。现如今石榴多了,品种也越来越好,秋时水果摊上的石榴又大又红,遗憾的是绝大多数都是甜的。每到此时,便会怀念起老家的酸石榴来。
   老家称山楂叫“小石榴”,可能是因为山楂也酸的缘故。寒冬时节,对孩子诱惑力最大的,便是用山楂串成的糖葫芦。糠葫芦在老家又叫“梨膏”,谁也说不清这名称的来历,但都知道是指糖葫芦。那时候一听到“梨膏”的叫卖声,各家的孩子们都会跑到大街上,跟在卖糖葫芦的后面看热闹,有时还淘气地喊:“梨膏大,梨膏小,猴子扛着卖不了”,惹得卖糖葫芦的人又瞪眼又跺脚。当然,在那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年代,孩子们大多数时候也只能过过眼瘾,偶尔碰到大人发一下善心,才会给两分钱买一串小的吃。那时的糖葫芦表面裹糖很少,只是稀稀拉拉地沾着几粒芝麻,吃起来就是图一个酸。
   食用酸枣、石榴和山楂都在秋冬时节,自然不是生活中酸的全部。其实从春天开始,孩子们在大人的言传身教下,便能从田野上找到一些带酸味的野菜、野草、野花、野籽等,放到嘴里嚼一嚼,过一下酸瘾。村里的杏树、李子树落花后不久,便成为孩子们注意的对象,因为杏和李子与其它水果不同,未成熟时虽然也不好吃,但却有诱人的酸味。从杏和李子只有蚕豆大小时,孩子们便开始偷摘,直到果实成熟才无奈罢手,图的就是那个酸劲儿。与杏、李相同命运的还有西红柿,往往也是未等变红便被偷摘,吃起来自然也是满口酸水。
   二、甜
   尽管小时候在农村吃糖的机会极少,但这并没有弱化记忆中珍藏着的那份甜蜜。相反,童年中的成长经历,经常是与甜相伴的。
   北方老家不产甘蔗,但在秋时一样可以吃到像甘蔗一样甜美的东西,那就是甜秫秸。甜秫秸学名糖高粱,虽然同普通高粱一样也结粮食,但它的精华主要在富含糖分的茎秆,据说可用于制糖、酿酒、制造酒精燃料等,但最常见的还是像甘蔗那样生吃。秋时大集或在大街上,总少不了卖甜秫秸的吆喝声:“甜秫秸---甜秫秸---”惹得孩子们馋涎欲滴,缠着大人要买。我记得有时母亲赶大集时,会花几分钱买回一根,剥掉外面的枯叶后,甜秫秸绿中带红的皮闪着诱人的光泽,就如同一根小的甘蔗。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用牙劈掉外面坚硬的秫秸蔑,像吃甘蔗时劈掉外面的硬皮一样,待里面露出甜脆多汁的瓤后,一口一口地慢慢嚼着,让一股甘甜的汁液在喉咙间尽情地流淌,感到妙不可言。甜秫秸上市的时间不长,早了糖分不够,晚了则水分不足,当秫秸节开始变红、穗子红紫色时,甜秫秸水多糖足最好吃,吃过的人都知道。
   甜秫秸虽然好吃,但由于家里一般不种植,一年能吃一、二次就不错了,真正能使我过足甜瘾的,是生产队的玉米秸。与甜秫秸相比,玉米秆粗短一些,甜味也淡一些,有的还带着淡淡的青草味。但玉米秸是玉米的副产品,生产队的玉米田到处都是,要吃多少有多少。玉米秸最甜的时候,正是玉米收割时,这时吃玉米秸不影响作物生长和粮食收获,太早了反而会有一股臊臊的味道,这也许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和恩赐。记得生产队收割玉米中间休息时,不管大人小孩,每人都会攥着一根玉米秸不停地嚼,不仅过足了甜瘾,也不用担心口渴。其实吃玉米秸与吃甜秫秸一样,也是个技术活,不能太性急,一不小心就会被秫秸蔑划破嘴唇或割伤手指。那段时间的小孩甚至大人,手上往往都被划上一道道口子,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大家吃玉米秸的兴趣。
   甜秫秸和玉米秸固然好吃,但必须要等到秋天,春夏时节能让人过过甜瘾的,便是地里的茅根了。记得从农历三月开始,随着雨水增多,茅根草的茎叶开始长大,根部也跟着饱满起来,白白胖胖的,似乎用手一掐就能冒出水来。茅根生长的地方多在沟渠边、田埂旁,根部非常发达,用铁锹掘一下,往往就能抓出一大把茅根来。茅根的存在,不仅为农人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零食,其实也为农家增加了一种柴草。那时每到星期天,我便经常与同学结伴到水沟里掘茅根,带回家晒干后当柴禾烧,自然也不失时机一举两得地大嚼茅根。茅草根由于较细,水分自然无法与甜秫秸和玉米秸相比,但放进嘴里却感觉有一股泥土的清香和淡淡的甜味,也能过一把甜瘾,让人吃后还想吃,欲罢不能。值得一提的是,茅根往往与又苦又涩的芦根生长在一起,二者外表差不太多,小时候不懂得分辨,经常是吃到嘴里才知道苦甜。
   当然,儿时感觉最甜也最想吃的还是西瓜。那时的西瓜只有生产队会种几亩,并且主要用来卖,从来不把刚上市的西瓜分给各家,要吃西瓜只有自己花钱去买,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当秋天西瓜地要接种小麦时,生产队便会把尚未长大的小西瓜分给社员,这时我才有了吃西瓜的机会。怀着对西瓜的渴望,每天放学后,我都会急急忙忙挑出一个,用刀从一头切个口,用勺子掏着吃。每次用刀切时,我都满怀期望,总想看到那诱人的红色,从而过一把真正的西瓜瘾,但几乎次次落空。因为那些小西瓜都还只长到半大,里面的瓜瓤和瓜子全是白的,只是由于摘下放了几天才有了一点淡红色,基本上没有甜味。哪天要是运气好,吃到一个瓜瓤水红的半熟西瓜,那简直如同现在中彩一样高兴。每当我抱怨西瓜不好吃时,母亲便告诫我:别不知足,难道还不比喝凉水好?母亲说的没有错,即使是这样的西瓜,有的邻居也舍不得全部自己吃,放一放待瓜瓤变红一点便拿到集市上卖,卖几分钱也不嫌少。
   那时能过甜瘾的还有一样东西,便是如今早已绝迹的糖精。糖精虽然只是几分钱一包,但家里却从来没有买过。每年夏天学校组织小学生拾麦穗或拔草时,老师都喜欢在开水桶里放上一包,目的是引诱学生多喝开水以免中暑。有一次,我利用老师让我放糖精的机会,偷偷捏了一粒放到嘴里,感觉其苦无比。此后好长时间我都一直纳闷,苦的东西放进水里怎么就变甜了呢?
   三、苦
   儿时农村的日子虽然很苦,但吃过的苦味东西却不是很多,印象最深的,一是苦菜,二是地瓜叶。
   要说吃苦菜,那纯粹是人们“自寻苦吃”。苦菜是春天发芽最早的野菜之一,菜如其名,味道极苦,却是每年大自然给人们的第一份馈赠,深得庄户人家喜爱。剜苦菜不同于挖其它野菜,必须耐心仔细,因为春天刚从地上冒出的苦菜无比娇嫩,细根或叶片极易断裂,然后流出粘粘的白浆,因此剜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尽量连带一段菜根整棵剜出,保持鲜嫩。苦菜的吃法最省事,用水洗净后,连根带叶蘸着自家做的黄豆面酱生吃,苦丝丝儿的苦菜与甜丝丝儿的面酱交织融合,妙趣无穷,老家有“春天第一鲜”之说,大人们都会吃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农村对吃苦菜还有一种说法,即认为吃不了苦菜的孩子则受不了大苦,长大后不会有多大出息,因而孩子们也从小便以能吃苦菜为荣。我忘不了幼时屡屡皱着眉头“享受”这道“美味”,在大人的赞扬声中极力忍受那份苦劲儿,直到慢慢习惯并喜欢上。那时的农村,没有吃过苦菜的人恐怕很少。
   与吃苦菜截然不同,吃地瓜叶那是生活所迫万不得已,不得不吃。与新鲜地瓜叶的嫩脆相比,晒干后的地瓜叶难吃到令人无法想象的地步,又干又硬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正常年景下,秋天收集的干地瓜叶是喂猪的饲料,而且粉碎后还要配上米糠、麸皮等,才能给猪吃。但在三年困难时期,春天里由于青黄不接,家里不得不用干地瓜叶来充饥,有段时间甚至每天都有一顿地瓜叶登上饭桌。母亲通常的做法是,先把干地瓜叶煮熟、剁碎,然后用手攥成球状,在地瓜面粉中滚一滚,沾上一层薄薄的干粉,放到锅里去蒸,叫“滚包子”,虽然美其名曰包子,其实包子皮薄得好像不存在,完全是用地瓜叶裹腹。做饭的时候,母亲都要在地瓜叶中多放些盐,用咸味冲压苦味,但仍觉得无法下咽。在几年后的“文革”时期,村里经常组织社员吃“忆苦饭”,吃的都是这种用干地瓜叶做成的菜团子,尽管还有意多放了一些油,还是让参与者尤其是驻村干部吃得异常痛苦,成为名副其实的“忆苦饭”。
   作为孩子,我记得当时还常尝的一种苦味便是杏仁。杏仁有榛杏仁和苦杏仁之分,前者不苦也无毒,大概就是现在商场卖的杏仁食品;后者又苦又有剧毒,十几颗便能致命,只能用水浸泡去毒后做咸菜吃。孩子们自然都想吃榛杏仁,但从杏核外表又不易区分,因此每次捡到杏核后,都会用石头砸开尝一下,是甜的榛杏仁就吃下,是苦杏仁便吐掉。由于苦杏仁占十之八九,因此口中经常留有苦杏仁的味道。
   人们今天喜欢的苦瓜,那时老家叫癞葡萄,可能是因为浑身长得疙疙瘩瘩而得其名。那时的苦瓜极少有人种,偶然在篱笆上看到,个头很小,很少有当菜吃的,都是等到成熟后吃里面那红色的果肉,享受那丝甜味。苦瓜苦中有甜,这也许是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吧。
   四、辣
   农村辣的东西自然不少,如辣椒和葱姜蒜都是,家中最常伴三餐的是大蒜。在我的记忆中,家中那个小小的菜园,每年都会种上二畦大蒜。春夏时节,家人都喜欢从菜园子里掐下几片蒜叶,或拔出几根蒜苔,用煎饼一卷,吃得津津有味。至于夏至凉面冬至饺子,离了大蒜更是少了味道。母亲对大蒜似乎情有独钟,顿顿离不开,蒜臼子捣蒜的声音时常响个不停,但多数情况下都是纯粹吃蒜,没有什么东西与之相佐。回想起来,那时家中偶尔也吃辣椒,但频率显然无法与大蒜相比,北方人爱吃大蒜的说法绝非虚言。
   在当年生活中,感觉与大蒜重要性相媲美的是萝卜。每年早在夏初,便有水萝卜上市。老家称水萝卜叫“大把子萝卜”,因为这种萝卜买卖时不论斤也不论个,而是论“把子”卖,每把子十个,用叶拴在一起,母亲有时赶集便会买一把子回来。刚买回的水萝卜叶子翠绿欲滴,萝卜皮红肉白,水灵灵鲜亮至极,极具诱惑力。我喜欢一手拿着干粮,一手拿着水萝卜,两手交替不停地吃。水萝卜由于肉脆水份多,刚开始吃时非常顺口,不觉得怎么辣,但吃到后面,都会辣到胃里,感觉肚子里面火辣辣的,大半天都不会消失。那时年龄小,只顾嘴巴痛快,哪管胃舒不舒服,总是狼吞虎咽,不要命地吃。
   春天的水萝卜基本上不当菜,自家从来不种,需要花钱买才能吃到,因而每年最多吃个新鲜;秋冬的大青萝卜,则是吃多少有多少,常伴生活。每年秋天,生产队都会分给各家数百甚至上千斤大青萝卜,作为农家冬春大半年的主菜和一年的咸菜原料。那时冬天很难看到水果,萝卜便成了信手拈来的唯一零食,相当一部分被家人用来生吃。家乡产的大青萝卜小有名气,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坊萝卜皮”之说,常被乡人津津乐道,但我总觉得还是挺辣,根本无法像苹果那样舒舒服服、痛痛快快地享用。对于生吃萝卜,老家还有句耳熟能详的民谣:“头辣腚臊,吃萝卜吃腰”,生动地道出了吃萝卜的诀窍。因此,我生吃萝卜多选在母亲做菜时,割取萝卜中间那段最好的来吃,味道相对好一些。
   跟萝卜相比,那时更辣的还有一种食物,叫辣菜。辣菜是用大头菜做的,吃起来不仅辣,而且像芥茉那样冲鼻子,吃一口就会冲得人直流眼泪,不习惯的人根本受不了。家里每年春天必做这道菜,而且还像宝贝一样节省着吃,有客人时才舍得装上一大碗。虽然我从小就知道辣菜的宝贵,却始终没有练就大口享用的本领,有时忍不住拣几粒掺在其中的熟黄豆吃,仍然被辣得眼泪鼻涕直流。

共 616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大自然的甜酸苦辣咸是一成不变的奉献,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取舍,制造,甚至复合。可是,人间的甜酸苦辣咸却是不得不尝的五味,不能不过的桥梁一样的必然,正如人们常说的人海茫茫和大自然万里河山相辅相成。记忆犹新的酸枣,石榴,山楂,也许是同宗同族的兄弟姐妹,用不同的姿态展示着它们特别的味道。甘蔗和高梁、苦瓜苦菜和那些辣咸家族都是上天对人类的馈赠。在生活困难的时刻,它们以顽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将最美的果实奉献给人类。此文,它们不但可以果腹度日,还妆点了大自然的美。作品文笔朴实,流畅,寓意深刻。欣赏拜读,特此推荐共赏。感谢赐稿,期待老师更多的精彩。【编辑:你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407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6-04-05 17:45:52
  欣赏,学习老师佳作,期待你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4-05 18:17:00
  谢谢老师辛苦编撰!
   祝春日快乐,吉祥如意!
2 楼        文友:双头狼        2016-04-05 18:25:35
  老师用那细腻的笔触,生动朴实的言语,把小时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五味娓娓道来!没有一丝愤慨,没有一毫埋怨。跟老师一辈子乐善好施,积极向上,淳朴善良的乐观生活态度有关!欣赏、拜读、学习了!!!
回复2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4-05 18:29:02
  谢谢老师的赞赏!酸甜苦辣咸都是生活的要素,都应珍惜。特别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祝老师春日快乐,万事如意!
3 楼        文友:塬上草        2016-04-06 16:16:04
  酸甜苦辣本是舌尖上的故事,却也是生活的味道!好文!拜读!
回复3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4-06 16:49:14
  谢谢老师来访!您是行家,有时间多来指导。
   祝福吉祥!
4 楼        文友:青梅子        2016-04-06 22:40:55
  好文,欣赏!
回复4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4-07 06:59:09
  多谢!祝好!
5 楼        文友:梦幻成真        2016-04-09 07:32:42
  老师的文章写得太好了,把生活和自然的酸甜苦辣写得生动朴实,拜读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4-09 10:25:01
  谢谢老师的赞赏!
   祝周末快乐,吉祥如意!
6 楼        文友:山中树        2016-04-09 22:29:46
  浓浓的乡音,岁月的印痕,道出了深深的故乡情!文笔精细精彩!问好,点赞!
一网情深,相约天下文友!
回复6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4-10 07:21:40
  谢谢老师来访!您的文章我可是经常看,棒极了!
   祝老师周末快乐!
7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8-01-22 10:38:03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生活时,正值贫困年代。于是,我这辈子对老家的记忆与思恋,便更多地与吃相关联,与味道相交织,可谓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