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蓝色向日葵

编辑推荐 蓝色向日葵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22发表时间:2016-05-11 23:36:06
摘要:“梵高生下来。他画画。他死去。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省四项评估时间已通知,11月2日。10月,黑色。10月,金黄。大家脱了层皮。昨夜又一宿没睡。平台引领今年抽不出时间,效果不如去年。 海,一章一章解读,给大家指路开山。 云,及时跟进专家团队,整合资源,汇聚力量。 大家读书叙事。聆听,对谈,随缘。


   序
   “梵高生下来。他画画。他死去。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省四项评估时间已通知,11月2日。10月,黑色。10月,金黄。大家脱了层皮。昨夜又一宿没睡。平台引领今年抽不出时间,效果不如去年。
   海,一章一章解读,给大家指路开山。
   云,及时跟进专家团队,整合资源,汇聚力量。
   大家读书叙事。聆听,对谈,随缘。
  
   1
   夜的声音是熟识的,楼下那孩子又在练葫芦丝,他抗拒妈妈给他报特长班,音阶总会被他吹秃噜。正要将云带入泼水的节奏,就孜然断了片。
   妈妈几声痛骂,孩子如飞鸟惊蛇的叽啾在走廊盘鸢徘徊。星空里有孩子的眼睛般纯粹的向往,是不灭的梦想,是浪迹天涯的疲惫。还有小小的房子,安静沉睡中的田野总是特别让人感觉踏实,放心的酣睡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并无睡意,开学第一天的兴奋绕开教育体系的颓宫:转了四所学校,“图书馆计划”捐助方美国驻北京和秦皇岛办事处的员工带来了书,和孩子们共读。“如果从小不在书的海洋中徜徉,将是一生的遗憾。”云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儿时的读书记忆。
   捐书活动持续半年了,云与多个爱心机构保持联系,为薄弱学校的孩子们捐助图书馆。寒假,组织亲子共读。开学第一天。第一节课。全县140所学校在分享读书成果。云在转学校。
   一所中学的家长分享会在孩子们的掌声中开始了。“我相信,人心与宇宙之间有着对应的关系,所以凭内心体验就可以认识自然和历史的真理。我希望你们活用爱默生超验主义,记住:心即理,致良知。”班主任是位年轻教师,秀发披肩,眼镜略显浅蓝,闪着微光,衬得皮肤粉嫩滑润。
   孩子们频频点头,班长是个眼镜男,斯斯文文,今天起立的速度比往常快了半拍:“爱默生想要表达的是他对人性完美发展的可能性的期望和信心。”他很自信,望望大家,同学们疑惑地望着他。“我解释一下,我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但在现实中却成了碎片。”同桌的女孩侧着身子半仰着头,半眯起来的眼睛既羡慕又不服气。她想起了尼采的话,把凳子往后挪了挪,班长推推眼镜咽唾沫的间歇处,她起身大声说:“我的目光从今天望到过去,发现比比皆是碎片、断肢和可怕的偶然——可是没有“人”!她咳了两声,“就拿寒假来说吧……”女孩细数来自家长的压力,不时对着家长席点点头。
   家长坐着就把话筒抢来抢去,他们不知道孩子们是用这么哲理的语言分析家长和自己的关系,是这样看待成长中的问题,你一言我一语,他们开始诉说家长们的期待……
   大家在试图去了解那句话——“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小老师称这是共同体的主体,难道课堂主体不是学生?她换了个说法:在中央主体。她说:我们都是主体,要敬畏地看自己他人和文本。
   班长干脆并步登上讲台,展开各种复杂形式的分享。他把小组事先准备的照片、视频、读书摘记、海报、调查表一一展示给大家看。同组同学也走到台前,借PPT互相诠释和补充,偶尔或因论争而让家长帮个忙,接着又因达成了共识而击掌拥抱。
   课堂发生了变化。家长主动坐到孩子们身边,圆形的、互动的、动态的共同体课堂真实发生,有学生、有家长、有教师,他们围绕“在中央主体”热烈而亲切地讨论。那可能是个问题,可能是家里最近发生的事,可能是新闻报道中失实的故事,可能是假期去北山挖来的“胭脂红”玉石。他们都能找到共通的研究方向,用看到的文本,有的是书有的是网上的图片视频或聊天记录作为自己的论据,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家长的融入多了一个视角,他们关注孩子思考没有发展没有,他们喜欢听他们在家里不会说也不想说的话。在这里他们敞开自己和每一位同学交换思想,仿佛假期的那个自己又回来了。
   从寒假到第一节课。从鸢尾到向日葵。梵高已经不用任何别的颜色去刻意压制疯狂的亮黄,他用这最张扬的颜色描绘最张扬的生命只为了不做画笔的奴隶。课堂成了认识自我的“场”是寒假生活体悟空间的延伸,指向未来和生命。
   2
   课上了两个小时,家长舍不得离去,云也舍不得。她还得去另一所学校。告别。
   经过净觉寺。老远看到琉璃瓦闪烁橙黄的光。橙黄?梵高的还是海的?这样联想不合适。海一定会好起来,不会是梵高最后的日子,虽然创作的辉煌显像的色彩如天堂般绚烂和温暖,云也不想要。她需要海每天指点迷津,而不是给他一个成熟的个性的作品。要不要上柱香?“十五”那天来的。算了吧,哪有一年烧两次香的,还是等着来还愿吧。这两天云的心还是有点紧,放不下。想想自己推进全县“大阅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怎么像向日葵一样成了花海了呢?
   自己那次给校长讲示范课,一位好心同事挺不错的知心朋友偷偷告诉云,她说在下边听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老校长一边摇头一边说乱七八糟,一位老校长还很遗憾地说,“以前听她的课是享受,环节清晰情绪激昂眼泪可以被他逗出来,现在怎么了?”而有位年轻校长说,阅读课就应该这样上,“词刺激”调出的是潜意识,是自己在说话,读后感式的文本解读自己的思想成了别人的跑马场,没意思。
   说实话,这次示范活动并没有带来影响全县齐头并进开展大阅读改变以往精讲多练教学方式的预期效果,云自己也没有以往讲公开课如释重负般的很大的成就感。她给海打了个电话,聊了一个车程两个小时。她不记得海是怎么说的了,她清楚的记得自己是这样急切地问询:模仿得好能不能成就一个艺术家?都说语言教学是艺术而我们是不是把艺术工匠化了?用合格工匠的标准去评估艺术家对真正的语言艺术大师公平吗?完美的课堂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有必然的联系?评估教与学的指标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课堂效果显而易见,为什么还用课堂效果代替学习效果?云知道她是在质疑自己,而海可以用他自己的课堂实践然后上翻到文化与自己对接再做哲理分析。他可以看到背后的底层的还没有显现出来但堵得自己发慌的那些东西。到底是什么云不知道,但每次谈话后不仅是获得什么而是可以把自己的心掏空,这样的感觉让人舒服。云这段时间喜欢上了“无”,开始从易经里获得智慧进行学术研究。
   一部“专题片”火热出炉。云想到在日本石桥看到的音乐学院的漂亮女生卖唱,他们穿的优雅整洁,有着天使一般明媚的微笑。他想到国内地铁里的艺术家们穿着邋遢、铺张报纸席地而坐。云惊讶地想说:原来做教育其实可以不必把自己搞得很脏的。她意识到这句话的目的有些阴险咽了回去。那么她想说的是不是可以这样去延伸一下,搞艺术的可以不必太正常,像梵高一样挺好。
   开学前三天的兴奋忙碌、孩子畅游生命殿堂的凝神专注、欢快多彩的读书交流,无数个动人瞬间被定格,在教育局的网站和电视台巡回播放。接下来,各校精心策划“家校沟通,共建心桥”活动,在开学第二周拉开帷幕。
   3
   三中校长打电话给云:“还有几分钟?”“我们从二中出来了。你们先开始吧。”“等你们,我们活动从大门口开始,我们在门外候着呢。”
   车在门口长廊停下。人民大会堂似的教学楼魏然耸立。领读的校长、教师站在门前雕塑和两旁花坛的台阶上,千名学生或方形或圆形或扇形或一字排开气势恢宏。摄像机随长长的摇臂左右平稳地移动着,吊车上站着三名摄像老师。唐宋元明清,诵读从服饰到选文到解读到吟诵歌咏绘画,从远古走到今天。
   教育应该培养有健全心智、康硕身体以及分辨是非的头脑。云在试图区分一个作为神经病的梵高和一个作为画家的梵高。作为教师,他知道神经病不是他成功成名的必要条件,艺术永远不会是自杀和病态的理由。教育呢?现在的教育呢?云是否要做个区分?比如应试的、素质的、生命的、阳光的、高效的、诗意的,哪个是梵高哪个是自己?梵高已远,太阳星空每日依旧呈现,学校里的向日葵薰衣草依旧明黄秘紫。
   专业区。家长们共同观看《十年成果集萃》专题片,然后由艺术部主任介绍艺术教育的成就和初中班发展构想。最后,家长观看了音乐、美术两栋艺术楼的专业教室,欣赏了孩子们常规专业训练及成果。
   互动区。家长大讲堂《吾家孩子初长成》青春期辅导班教师正在授课。家长模拟家庭教育情境与教师互动交流。
   祝福区。“祝福墙”由两颗大红心套一颗小红心组合而成,家长笔迹不同但拳拳爱心无异,他们尽情书写对孩子的期盼与祝福——“宝贝,百折不挠的向前冲!”“大鹏扶摇直上,爸爸妈妈是你永远的加油站!”“孩子,云们相信你是最棒的!”静静伫立在墙下,爸爸搂着儿子、女儿牵着妈妈,仰头凝望那早该耳熟能详的简短文字。
   诵读区。历次亲子共读活动的光盘在大屏幕上滚动播放,家长、孩子在百看不厌的镜头中寻找熟悉的影像。家长要苦苦寻找的,是镜头捕捉到的那抹亮色;孩子要牢牢铭记的,是家长普照给他们的一线曙光!他们的“理论”归宿不同,甚至彼此成为思想上的“敌人”。但是,同样热烈怀抱着全面发展的理想,激情驱使找到共同的目标。
   大家把自己的看法、观察和理论——连同自己本身——都交给学校。
   业务副校长关注云的反应,她发给云一封邮件谈他的观感也让云做个评析。云这样回复:
   活动开始已经准备好怎么告诉你们以学生为主历史的当下的解读文本了,但是,当你和学生通过对白吟诵“大浪淘沙”把历史贯通拉到自己的生活中来的时候,我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虽然你不是校长,又是个小女人,但如果民主选举校长在当时现场进行的话,你已经被选上了。祝贺你。”
   女校长第二天来办公室找云,带来三位教师,要参加她的读书叙事名师工作室。她有些激动,说着自己的困惑表达着追求文本阅读而不是肢解文本的教学模式。她说:我开始对自己热衷的语言课堂上大行其道的“听说法”和“交际法”教学效率和效果产生怀疑了,我怀疑我们有时低效率的语言教学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途径和人类获得语言能力的自然途径可能是背道而驰的。
   “你说呢?”云想听到她们真实的声音。
   4
   电信、网通公司联合,对县直学校做了一项调研,调查结果哦出来了:春节期间一个月,教师话费由家长代交的,和自己缴费的比率,是:73.6%。
   “为什么呢?”云不想做分析,但想做个对比研究。怎么做呢?如果心灵是奇特的电话清单,现实是共同联系的网。怎样唤醒心灵进入现实联系的本质呢?她想到读书叙事。简单操作易学好落实见效快。
   晨读。入神之际,凝然于形,奔腾于胸;口中寂然,心中倒海,孩子们在与作品进行精神对话。书读到这一步,或与人交谈,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落于笔端,孩子们发现,自己是被某位人物、某个细节、某种精神、某处景致深深感染了。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穿的运动鞋是什么牌子。
   校长带领老师,老师指导学生,学生影响家长,140所学校3万多人在云平台建立自己的“家”,互通互联。电话费没有了,可以在“家”聊天。感情深了,读书是热议词,而不是孩子今天怎么不听话。
   云在平台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家长喜欢。他们需要引领,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们最需要。其实大家不会读书不是不想也不是没有时间,他们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家里甚至没有读书角社区没有图书室学校没有图书馆。云着急。
   云从小酷爱读书。记忆中,云一岁的时候,因为头睡得不平,妈妈用哥哥的书本给云当枕头,希望把云的头睡平一点。哥哥学习成绩好,喜欢唱戏,画的连环画比买的都生动。书“枕”把云迷住,在书中找认识的字,是云儿时最喜欢的游戏,有哥哥姐姐陪着,有妈妈爸爸鼓励,晚上背古诗、早晨背易经,雷打不动。那时,爷爷每天来云家用早餐,他进屋第一件事就是问功课。云是老幺,第一个被问到,爷爷总是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塞给云一块糖或点心。这样的“奖赏”哥哥偶尔有,姐姐极少。姐姐说爷爷偏心,云和姐姐分着吃。这是布莱克《纯真的预示》中已经预见的,能“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
   云从“一粒沙”去观察自己的世界。知道这样的世界对于孩子成长的极为重要,于是云早早给女儿创造“一粒沙”的环境。女儿是被毛绒玩具“蓝大象”吸引的,是隔壁阿姨送的周岁礼,直到上幼儿园大班,还白天、晚上抱着,形影不离。“蓝大象”的故事贯穿生活的每个细节,吃饭、洗澡、穿衣、睡觉,开始是云创编讲给女儿听,后来她自己“创作”,边呀呀说着,边胡乱涂着,并被“书”所吸引。忽然发现,无论专注于哪一个伟大事物,总会有一件等同显微镜下面“茎”一样的事物,需要你认知它,有系统或无系统地深入思考。仿佛在生命海滩上遇到一只通具人性却无法表达的小鲸鱼。为了共游,云把自己伪装成另一只大胖鲸。

共 15627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一篇赞扬主人公关注高效教育的作品。“慢在什么时候是高效?快,让孩子们掉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应该着力在何处?如何透过现象看到背后的因果链条?学习除了枯燥也可以是快乐的醉心于研究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生命应该像河流,不停地在动,永远在追寻、探索、推进、溢出河堤。”作品以云酷爱读书,与学生分享读书,追求“一条能拥抱、指引和优化教育核心使命的共同体成长之路”为引线,塑造了主人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竭尽全力,不断探索、进取的正面形象。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海淼】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淼        2016-05-11 23:37:24
  拜读孙彩文文友佳作,祝创作愉快,事事顺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 楼        文友:宏声        2016-07-17 19:35:51
  读了远方老师的作品,作品感动了宏声,看到了老师高水平的创作技巧,为你伸出我的大拇指发出一个又一个赞声。我们相会江山文学网这平台上,为民众产品优质精神粮食。我会常读你的作品。握手!夏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