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心愿】无罪推定(征文.小说)

精品 【晓荷·心愿】无罪推定(征文.小说) ——中篇小说


作者:谢卫 秀才,161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34发表时间:2017-02-12 17:40:09

不是自己的世界,即使挤进去了也只有尴尬
   ——题记
   上篇
   第一章
   “无事一身轻”,人们常常借用这句话来揶揄那些饱餐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儿。施伟国呢,他既不忙碌也不清闲,“我就是我”!他常常自言自语地为自己下定义。凭着天资聪颖与灵性——不,应该说是凭着自己平时的刻苦勤奋,终于撬开了那块“敲门砖”,——跻身于大学之后,由于……怎么说呢?反正,他既不象那些奋发有为的准备硕、博连读的拼搏者那么拼搏,也不象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现代派”那样的清高和目空一切。
   他介于这两者之间。他有他自己的一套想法。什么样的一套想法呢?无可奉告,或者说,他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任何人。
   不过他的那套“想法”到底是什么,有时连他自己都很糊涂很朦胧,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甚至有点……莫名其妙,就如“我就是我”。
   在中文系79级学生中,他是天经地义的年轻“老大哥”。噢,不仅全系,就是在全校都能排上号——考上大学之前,他下过乡,进过工厂,还当过一段时间“大兵”,他的人生履历丰富而又复杂。
   周末,夜晚。
   真没办法,一到周末晚上,整个宿舍楼里乱哄哄的,什么样的声音都有,有雄浑的男高音在歌唱,有口琴、二胡、小提琴、笛子、手风琴在交叉奏鸣,有为了一件什么重大的或微不足道的“趣闻轶事”争得不可开交的声音,还有录音机里发出“阿哥阿妹”的缠绵歌声,以此组成了一组大学生的周末交响曲。实在使人受不了。这不禁使人想起《少年维特的烦恼》里的一段话:“多数人为了生活,不得不忙忙碌碌,花去大部分时间;剩下一点点余暇却使他们犯起愁来,非想方设法打发掉不可。”
   施伟国实在适应不了这种环境,除了去参加夜自习外,他时常把周末之夜的时间打发在校园的林荫路上。
   他独自一人来回不停地走着,思索着。
   “你抑郁的卷向前去,永恒的游思……”
   泰戈尔的诗句几乎成了他散步时的伴侣,或者说一种注解。
   同宿舍的几个同学有四个住在本市,除了两个年轻有为的班里的“尖子”生,把时间表安排得密密麻麻、不许别人有丝毫的侵占(他们的课余时间除了六小时的睡眠之外,其余都在教室或在图书馆里度过)外,另外的两个则趁着周末赶回家或与亲人团聚,或与旧时的同学、朋友叙旧,或讨论与职业毫无关联的时事政治,“美国的新内阁成员”等等。在亲人与挚友的心目中,他(们)成了敬崇的偶象——他们能够第一时间传播最新最鲜的新闻八卦!施伟国与邻床的陈皓是同乡,而他们俩却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好象双方的“双边协议”始终无法谈妥,无法达成一致,很难达到关系正常化那种地步似的。并且呢,陈皓成天热衷于搞创作,被人称之为“未来的托翁”。尤其他那副天生的乐天派面孔,让人觉着既可羡敬又有点不可思议——一个搞文学创作的,却对于世事人情不予闻问不加品评?施伟国跟他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再加上施伟国不擅于交际,因此这时候,他就只能“留得此路凭我行”了。
   “我就是我”呵……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远处传来苏小明的歌声。
   可他施伟国正走在国内重点大学的校园里呐,干吗不为他唱一首歌?他走着想着,——时常想一些近乎怪诞的问题:为什么同时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相互之间的思想、信仰、乐趣会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
   何必为昨夜的泪水去弄湿今天的阳光?
   但问题在于: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不能彼此信任和信赖?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产生虚伪?会产生欺骗?最后自相残杀?
   “人类愈趋向高度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愈变得残酷”这句话,应当怎么去理解?人,到底应当怎样去行使做人的权利?……以致使施伟国想到最后也忍俊不禁,哈……啊哈哈哈哈!这实在是个既伟大又渺小、既聪明又幼稚的同时又是让人伤透脑筋的问题。他一直在努力思索着,探寻着这如此种种既玄妙又奥义无穷的人类生命、生存、成长等等之类的问题,仿佛这就是他的“哥德巴赫猜想”。更仿佛这就是他从今往后唯一的人生主攻目标。
   或许惟其如此,才使得他从跨入这所大学那天开始,他就一直处于“失群”之列。不过这倒不是说,他那怪诞的想法或是其它的什么产生了什么类似于化学反应之类的副作用,同学们因此而鄙弃他,都不屑与之为伍,不,恰恰是那“答案”难寻而使他变得惟其保持“养尊处优”,才能促使自己保有更多的思想空间,也才能够让自己适应并生活在这个充满着许许多多难解之迷的生活海洋之中。
   “静夜思,何时休?终宵属转听更筹……”
   除了豁达的人生观,是否还应该考虑或联想些其它——天知道的什么呢?
   尤其令人费猜疑的是,那些生在福中不知福(施伟国总认为那些从学校门跨入大学校门的人)的幸运儿们竟极力地鼓吹什么“西方才是人类生活的真正乐园”,什么“自由博爱”、“个性空间”、什么“迪斯科”、“性解放”等等之类的……
   而东方文明,礼仪之帮,在他们认为这只是一种束缚住“追求”的桎梏,但他们又不愿否认自己仍是炎黄子孙的后代,中华民族在他们眼里既是神圣的、但同时又是渺小的。“人应当享有充分的自由权,而我们全是些可怜的且又俯首贴耳的没带铁镣的奴隶;尽管我们已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得不到起码的权利,却还必须违心背愿地自吹自擂,我们是如何如何的幸福,呜呼!”听听!这狂妄至极的“妙言”。想得到却又不愿给予,好象西方的福祉都是基督的仁慈馈赠,可以唾手可得似的。造物主为什么不把他们这些人统统放到伊甸园去?人世间真有什么伊甸园吗?这恐怕又是一个无解的方程式,一个没有答案的答案了。
   那一幢幢教学楼里向暗夜透射出的“白兰”灯光下,无数双求索的眼睛不就是答案,而且是最公正最好的答案吗!可他施伟国要寻求的是一种怎样的“答案”呢?是感到孤独寂寞,需要有一个……一个什么呢?
   是不是想“总有一天,我会穿越人海,发光发亮”?
   还是想证明: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这条校园的主要道路,路面光滑,不知浇过多少柏油和细磨花石,在幽兰的路灯映照下,微露幽光。两旁的法国梧桐树,高大粗壮,树的枝头紧挨着对面伸过来的枝头,由无数的树枝叶片相互勾连连织起来,搭成一条长长的绿网遮盖住下面微微闪亮的路面。从学校大门进来,那幢设计新颖别致的小洋楼,特别引人注目。门前那块黑色门牌上,尤其那行烫金英文字母“student studying abroab building”更是特别吸引人的眼球。
   这儿恐怕是全校最高的档建筑了。
   相比之下,主教学大楼却显得相形见绌,难怪同学们给它起了另外一个雅号,“H大学的‘动物园’”!过份吗?不!为什么要说过份?不同样是人吗,为什么“洋”学生要住这么考究的小洋楼?因为他们手中有钱?可请记住!——他们是在我们这个不讲金钱、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的国度!
   夜深了,晚风轻轻吹。喧闹的校园也渐渐静下来。大自然似乎只有到这时侯才显出了它的和谐娴静。
   咦——,耳边怎么突然传来了“蓝色多瑙河”?循声望去,这圆舞曲之王的最佳作品,是从外语系的教学楼里传出来的。施特劳斯也真是的,留下这么多文化遗产干什么?这个想法好像有点不对,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人如此——只有每个人都把真善美留在人间,每个人都为这个世界留下美好,留下这天籁之音,这个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往前走呀,你怎么突然停下脚步了?是“施特劳斯”在向你微笑招手,想去“见识”一下,还是……还是为了“猎奇”、为了某种心理满足?别忘了,同学们在背后都说你是个怪物。谁让你这么古怪、这么不合群——为寻求那虚无缥缈的“答案”而变得那么“怪异”,那么“不合群”的呢?
   你怎么还不停下脚步?难道你真的要去自讨没趣?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啊——又来了你。
   这时,“蓝色多瑙河”已换成了“乡村的玫瑰”,乐声的节奏缓慢下来,施伟国也突然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了。
   进去吧,可是……不过,哎!这可爱的施特劳斯。好了,就这么决定了,就只一次,下不为例。
   于是他轻轻推开了那间虚掩着的门。
   “啊!快看啊,大家快看!怪(无疑的,那个“物”字给迅速咽回喉咙里去了)施伟国大驾光临了!”
   不知是谁眼尖,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不速之客,正在大声地向大家宣布这一“爆炸性新闻”。
   施伟国的出现,对于这么些个善于“乐天知命”的乐天派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意外,全场顿时哗然,人们的惊叹声盖住了“乡村的玫瑰”的乐声。啊啊,这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啊,一个令人尴尬到了极点的场面。
   施伟国的脸已经涨得通红,他本能地感觉出自己的处境是个什么样儿……“这是怎么回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讷讷自语,手足无措,他的双脚甚至在下意识地一步步往后退缩。就在此时,那些因为“惊奇”而一时有些失态的同学们,很快都发觉了各自的不礼貌,纷纷表示出一种歉疚之色,因为他们并没有把施伟国当成不速之客,或者“四不象”等等之类的,实在是由于他破天荒的举动太出人意料,太令人惊讶,所以才……。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陈皓等几个同学飞快地跑到他身边,硬把他拽了回来。真是的,老夫子也是人嘛——是人就都有七情六欲,何况是像他这样一个堂堂正正的“纯爷们”,他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我们中间的一员。
   “你请这边坐一会,喏,请抽一支烟。”
   同学们给他端茶递烟,十分的亲热。
   这时,一切复归正常。四喇叭录音机里传出了“皇帝圆舞曲”的乐曲,同学们又开始成双成对地踩着优美舒缓的节拍舞动起来。
   他默默地与几个相熟的同学点头示意,然后找个座位坐了下来。
   不一会儿,一个女同学向他走了过来。她叫刘亚琼,跟施伟国同系同级。她的相貌一般,但身材匀称,有着线条美的和谐,扎两条小辫,走起路来像只轻捷的小燕子。她走到施伟国面前,稍微弯了弯腰,极有礼貌地向他微微笑道:
   “我刚跟他们几位打了赌,说你肯定会赏光跟我跳个舞的,怎么样?”
   施伟国从靠椅里站起来,朝她乜斜了一眼,然后耸了耸肩:“对不起,我不会跳舞”。说出这两个字之后,他的脸就扭转了方向。
   “这样我就会输。”
   “对不起,”他重复了一遍,“我不会跳舞。”
   “嗬!果真名不虚传。”刘亚琼挖苦地说。“那么,咱们拉拉手,说声再见总可以吧?”
   他再一次斜了她一眼,然后站起来,转身走开了。
   “冷血动物,标准型的。”
   “哈,哈!哈哈……”
   许多同学幸灾乐祸地大笑起来。
   施伟国的嘴唇微微牵动了几下,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怼在唇边浮起……
  
   第二章
   海报:中文系一年级举行诗歌座谈会。届时邀请H市的青年诗人赵斌参加。
   人怕出名猪怕壮。那赵斌的诗刚获奖,他的大名就立刻“威扬”四方了。他这次能纡尊降贵来与“穷秀才”一起参加座谈会,这对于H大学的诗歌迷们,无疑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这天下午,中文系那间不大的会议室里挤满了H大学所有的诗歌迷们,连会议室两边的窗下也围满了人。
   这是随便往人堆里砸一颗石子,就能砸出一个诗歌迷的时代。
   赵斌由系学生会主席张军陪同着走进会场时,会议室里立刻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他频频向大家招手致意,一副亲切从容的样子。坐上主席台后,从他镜片里面射出来的目光,俨然如探照灯一般,来回不停地扫视着台下的芸芸众生。
   座谈会是在张军声情并茂地朗诵赵斌的获奖诗《我的帽子丢了》开始的。这首诗对于今天的与会者来说,不仅耳熟能详,有的甚至都能倒背如流。如此新颖别致的开场,一下子将大家的目光和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诗人赵斌身上。
   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就是诗人赵斌的发言了。
   “搞创作的人,”赵斌稍顿了一下,好像这里有个休止符似的:“大家都知道的,高尔基说过,‘文学是社会的阶级和集团底意识形态——情感、意见、企图和希望——之形象的表现’。因此,文学的作用正如鲁迅所说‘文学是战斗!’。别林斯基曾经说过‘真实的诗歌,是生活的诗歌,现实的诗歌,最后,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纯粹的诗歌;它并不是另行创造生活,却是再现和改造生活。’这些话说明了什么?第一,诗歌必须来源于生活;第二,也是最关键的,诗歌必须创新!所以我必须说,要想真正创作出无愧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上乘诗作,我们就得投身于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谁要是‘躲进小楼成一统’,成天埋在书堆里苦心经营,特别是对于名家名作推崇备至,唯其是好,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堆砌名家箴言,把这种低能的堆砌华丽辞藻当作最神圣的装饰,并以此炫耀自己的创作才华。那我可以不客气地说,这已经不仅仅是闭门造车了,而是像拜倒在江湖郎中脚下的一个卖狗皮膏药的拙劣之辈。创作是神圣的,你那样做不是对神圣事业的一种亵渎吗?布菜希特说,‘一切艺术都为着最大的艺术,生活的艺术。’因此同学们,我所强调的正是希望我们大家都走向生活。我的观点非常明确,多接触了解和熟悉生活,永远比死读书读死书要更有利于创作水平的提高。”

共 48569 字 10 页 首页1234...10
转到
【编者按】首先说,这是一篇非常不错的中篇小说,小编拜读了,感谢老师带来如此精彩的视觉盛宴!小说的主人翁施伟国是个经历颇丰而又充满了执念色彩的人。施伟国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从小生活富裕,但随着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从曾经的贵公子变为了贫下中农,到农村接受知青教育。在那里,施伟国经历了人生中最灰暗的的事情,受尽欺辱,终于在“同病相怜”王小媛的鼓励下振作起来,一番作为下,当过大兵,考上了大学,是学院的“老大哥”,只因经历颇丰。而后在大学里,因为追寻的理想不同和诸多因素,常常独来独往,学校的林荫小道便是施伟国最亲密的倾听者,施伟国常在此处吟诵、思考,但在某个夜晚,因机缘巧合邂逅了同年纪同学刘亚琼。于是施伟国开始了他的爱情路程,中间不乏艰辛,还夹杂着一个痴心等待自己的王小媛。好不容易不再受情感的困惑,认清自己喜欢的、爱的是刘亚琼时,却得知刘亚琼已经有了对象,在这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下,施伟国酗酒之下闯入刘亚琼男友王亚南的宿舍,一通乱砍,最后因影响恶劣,目无法纪被起诉关押。于是一群善良的同窗为施伟国开始了《无罪推定》的辩论!但结尾,施伟国甘愿获刑关押,因为自己所追求的、所珍爱的,都因自己的一时冲动和盲目毁于一旦。小说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深入人心!给人启迪:不是自己的世界,即使挤进去了也只有尴尬。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赐稿晓荷,期待您的更多精彩!问好老师!【编辑:桑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214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谢卫        2017-02-12 17:56:22
  这部中篇前后写了三十多年。当年《清明》杂志的胡家柱老师给我提了5条修改意见,我却年少轻狂,根本听不进去。唉,如今回想起来,真是诚惶诚想。
回复1 楼        文友:谢卫        2017-02-12 19:49:33
  不好意思,最后的“诚惶诚恐”的恐误写成想了,恭请各位同仁见谅!
2 楼        文友:桑瑜        2017-02-12 18:01:26
  “不是自己的世界”,即使挤进去了也只有尴尬”概括了全文,突显了文中主人翁的悲剧色彩!欣赏拜读了!
生活中的背包客,世俗里的苦行僧。
3 楼        文友:桑瑜        2017-02-12 18:02:39
  小说的还有一大亮点是,文中多处提及外国文学、哲学,可见作者的文学底子和素养!敬茶祝安。
生活中的背包客,世俗里的苦行僧。
回复3 楼        文友:谢卫        2017-02-12 18:10:47
  还是我刚才说的那句话:诚惶诚恐。
4 楼        文友:谢卫        2017-02-12 18:05:40
  这使我想起了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的一件轶事。那是他成名之后,他的小学老师拿一篇“手稿”来请他指教。大文豪看过之后眉头直皱,心说老师你也太搞笑了,我好歹也是法国有名的作家了,你竟然拿这种“折烂污”的文稿来跟我“逗乐”?大文豪的小学老师微微一笑说:“知道这是谁写的吗?”巴尔扎克摇摇头。他的老师再次微微一笑说:“这是你当年的作文哦。一一”一一
5 楼        文友:零余者        2017-02-12 18:22:44
  好文,拜读
一个九零后,拥有七,八零后的思想。
回复5 楼        文友:谢卫        2017-02-12 19:58:24
  谢谢支持!
6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7-02-12 18:23:49
  向老师问好,很精彩的小说,坐等精品!
回复6 楼        文友:谢卫        2017-02-12 19:59:08
  谢谢支持!
7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2-12 18:52:59
  谢老师又整了一个大块头,先祝贺,有空慢慢品读,祝老师佳作连连,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7 楼        文友:谢卫        2017-02-12 19:40:24
  再对你说,我的写作路上感谢有你!
8 楼        文友:你猜        2017-02-12 19:19:48
  好文,学习了。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8 楼        文友:谢卫        2017-02-12 20:02:07
  谢谢支持!
9 楼        文友:何叶        2017-02-13 13:18:37
  非常棒的小说!感谢作者投稿晓荷。祝好!
何叶
回复9 楼        文友:谢卫        2017-02-13 13:36:38
  谢谢社长拔冗谬赞!
10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2-14 14:04:06
  恭喜小说斩获精品,谢老师真棒!期待精彩继续!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0 楼        文友:谢卫        2017-02-14 14:19:58
  恕我不揣冒昧,其实我的三个《中国股民》(系列)等等,不比这几篇差。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