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檀香.某人杯】叶落寻根(散文 征文)

精品 【檀香.某人杯】叶落寻根(散文 征文) ——记广东省信宜市镇隆镇大水坡良塘村


作者:老神仙 童生,58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06发表时间:2017-03-19 16:11:22

【檀香.某人杯】叶落寻根(散文 征文) 我的父亲李宗俊出生在广东省信宜市镇隆镇大水坡良塘村,李氏宗亲们都在此聚族而居,所以这里是我的老家。
   从小学时起,一张张的履历表格上,籍贯一栏处填写的“广东省信宜市镇隆镇良塘村”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些文字罢了,在我幼小的心里,从没想到这几个字和别的文字有何不同。
   长大了些,翻看着一页页的族谱,对李氏先人有了认识,对祖宗的伟业有了敬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老家的向往油然而生。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二0一三年底,已逾五十岁的我从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北方洄游到了姹紫嫣红温暖如春的广东省信宜市镇隆镇大水坡良塘村。
   村口,七十多岁的枝叶繁茂花蕾锦簇的芒果树在向我招手,良塘村已静候我多年。
   良塘村坐落在山脚,蜿蜒壮丽的东江从村前潺潺流过,夹杂在两岸的竹子郁郁葱葱,同族同宗的堂兄弟们盖的高大楼房错落有致,就像用彩笔依山边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又宛如一幅雄伟的屏障守护着美丽的后山。
   后山,不到二百米,爷爷的坟墓静静地卧在一片翠绿盎然的竹海里,就如一玫光彩夺目的军功章,它刻录着良塘村的由来,记载着一代人的荣耀与梦想。
   爷爷创建了良塘村,他故去多年,却明明还在俯瞰着这片土地,他和良塘村永远常在。爷爷的精魂没有消散,李氏家族代代繁衍,蕉荔依然蔚成方圆的小天地就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爷爷的名字叫李伯齐,原本住在离良塘村近千米远的坡石村,家里祖祖辈辈都是老实的穷苦劳动人。
   父辈兄妹一共十个人,父亲排行老十,家里生活主要是靠编织竹枕头来卖,也开了点荒地来补充家用。但人口多,房子小,大人孩子热的不行,所以爷爷和同族的叔伯兄弟李伯清决定把家搬到良塘村,因为这里原来是爷爷家的花生地。俩家人白天晚上不偷闲地干,挖土,和泥,脱坯,砌墙,上房盖,两栋八十米长,宽二十七米的四合院终于落成了,爷爷家这头有六间大房,另外还有下屋,仓库,厕所,猪圈等,每间都有十二平方,这一年是一九四七年。
   父亲小的时候家里靠租种地主家的地生活,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父亲在十五岁时毅然决然当兵离开了家乡,先是在广东剿匪后又抗美援朝继而转业到北大荒,所以我们哥仨都是在东北出生,从没回过广东老家。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难忘的情结-----老家。落叶寻根,倦鸟归林,这是千百年来无数华人游子的共同心愿。
   双脚踏上老家的土地,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我们一爷公孙辈一共十三人,我排第十一名,因为血脉相通相连,所以见面时兄弟们丝毫没有陌生感。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正是同亲同宗同是一个根,手足同胞心连心,犹为相识在梦中。
   我的父亲是0型血,双手一条横纹贯穿手掌中央,俗称断掌;我也是0型血,双手一条横纹贯穿手掌中央,是断掌;我的儿子也是0型血,双手一条横纹贯穿手掌中央,是断掌。到了老家我才知道,李氏家族大多都是0型血,双手中央一条横纹贯穿,也大多数是断掌。这让人不得不由衷感叹血脉的辈辈相传,这是遗传的力量。
   祠堂是家族人的精神寄托,是显示家族的兴旺的地方。我到祠堂祭祖,去爷爷坟前上香。
   历史,对旁观者就是一段故事,对亲历者是一种亲切而难忘的记忆。长幼尊卑有序,先人事迹不能忘记。
   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民族略》记载说:轩辕皇帝裔孙暤陶为理官,历四十世,以官为姓,理徽直谏不客于纣王(商朝)得罪而死,其妻契和氏携子利贞避父难,沿途艰难钱粮全无,途中适树上果实成熟摘来充饥而得生存,到伊候之圩(今河南)因而改理为李,正是理易李,华夏李木皆连理,遂为李姓之始。
   李氏利贞一世至四十五世李雍生二子,长子李伦为丹阳房始祖。
   李伦十七世李晟功绩显赫,唐德宗皇帝封李晟为忠武西平王。
   李晟(公元七二七——七九三年)字良器,甘肃监洮人,祖思恭父钦,世居陇右为棒将晟生数岁而孤,事母考谨,英才雄烈,善骑射,十八从军,勇敢绝伦,为战有万人敌之誉,长期守卫西陵,战绩卓著,后朝京师,封右策郡将,德宗继位封神策先锋。郡之兵马史,闯平田悦、朱沘、王武俊诸叛乱,以功加检校左散骑常将。
   建宗四年(公元七八年)经元节度使,朱沘兵变京都、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唐朝岌岌可危,诏李晟勤皇,加冕检校工部尚书,神策行营节度使,时晟平叛于定州清苑(今河北保定城),遂挥师南下,屯兵东渭桥,以迫朱沘,是时已起兵勤皇的朔帮万节度使,李怀光中途复返,迫德宗再迁凉州,晟感时变仓猝,以忠义感部下,曰国家多难,乱逆继兴,余代受国恩,见危死节、臣子之分。况当此时不能诛凶渠以取富贵,非人豪也……吾与公等戮力勤皇,禄利而进,兴复大业,建不世之功,能从我乎?三军无不泣下曰:唯公所使。晟亦唏嘘流涕,遂于回元元年(公元七八四年)挥臂收复长安,德宗感言曰:天生李晟为社稷万人,不为朕也。七月迎德宗还朝,唐室即稳。李晟以功封司徒兼中书令,又诏以兼中书令,凤翔尹,凤翔节度使,陇西译源节度兼管内诸军及四镇。北庭行宫兵马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在唐成为与郭子仪、李光弼平行的一代名将。
   卒于贞元九年,八月(公元七九三年)李晟毙。享年67岁,德宗震悼出涕,废朝五日,比大殓手书,致奠于柩前,天祚我帮,晟生才杰。凛然阴阳之粹气,实山岳之降灵。弘济患难深佑皇室、扫荡氛侵、驰请上京、忠诚感于人神。功业施于社稷,匡时定乱,实赖元勋,隋册封太师,溢号忠武,葬于高陵奉正原。
   李晟碑立于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建有螭首龟趺,高四百三十七厘米,宽一百四十厘米,良相婓度敕撰文。柳公权楷书三十四行,行六十一字,阴刻篆额,唐帮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道碑。因其碑汇名相明书法家、事、文书于一体素有“三绝碑”之称。
   此碑历经沧桑,碑文虽有局部稍有侵蚀,但大体完整,一九八八年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定将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李晟二十二世承元入籍广东化州上院为始祖,故称“上院李氏”。
   李承元是西平王廿二世孙,原籍江西吉安府卢陵县宣化乡大市街后迁粤之南昌即博白旧县是也。宋景定间任化州别驾,重士爱民,兴利除害,政清刑平。当宋之季化民乡流徙。父亲为劝课始安厥业德政所及口碑载道。 解组之日,士民遮道扳辕依依不舍。遂卜居于化之犀湾上院。谥仁德厥。后六世建联桂坊,七世建聚奎坊,因有双牌之称。至今缨绳武奕叶重光。公积善贻谋之所致也。有传。配梁氏太安人孝顺性成慈和素著懿范克端力勷内治。谥慈懿合葬帮沙坡。坐丁向南, 兼午子水绕于后峰朝于前,人称飞雁投湖之胜焉。
   承元五世惟道于一四0三年迁入今信宜镇隆上榔村。
   惟道祖十六世伯齐、伯才兄弟居信宜市镇隆镇大水坡村。
   惟道祖十六世伯齐、伯清后迁居信宜市镇隆镇大水坡良塘村。
   我家祖谱记载,我是承元二十三世孙。依照李家祖谱,我辈世派字序对应耀字,所以我的名字叫李耀东。
   李姓祖宗后搬迁到广东省信宜市镇隆镇大水坡良塘村多年,留有两处老祖坟,每年清明和九月初九的时候李家人就要举行仪式祭奠祖宗。
   祖宗遗留的两块稻田由堂伯李宗文家经营,每年扫墓时,李宗文就会安排用这两块稻田所得来买一些生活所需的用品,同时杀几口肥猪给全村来参加扫墓的男人每人分五斤猪肉。如果收入多就多支出,除当年用如有富余就留到下年用。李姓是大家族,到现场的达八十多人,大家在山上吃着肉喝着酒,说着体己话,小孩子们唱着闹着,直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回家,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我父辈。
   良塘村归属镇隆镇管辖,镇隆镇是古县城,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古城的建筑多建于元明清代。
   镇隆镇位于广东信宜县南部,在信宜和高州的交界处,北距信宜城区十八公里,南距茂名七十五公里;南通高州、化州,北达信宜、广西,是信宜县南部的中心城镇和交通门户。
   镇隆镇古称“ 窦州”,这里从南朝梁始置梁德郡及梁德县。唐武德四年析怀德县地置信宜县,县城设在镇隆。历时四百三十七年,至今保留有古城遗址。
   镇隆处于东江河和西江河的汇合处,此河往南流至高州曹江口称窦江,往下流称鉴江。据《清一统志》记载:“信宜县南,二川合流处罗窦洞,水中石简耸起,形如水舸。”因此称“圳隆”,后因之谐音演化成“镇隆”。
   镇隆镇有一批颇有特色的保存完好的古书院,是岭南地区罕见的古建筑群。
   最著名的当属文明门了,文明门又称“红楼”,位于镇隆镇八坊村文明街口。文明门建于清朝嘉庆十八年,建成东西南北城门楼四座。取“青云路上构杰阁,献奇纳秀开文明”之意,故名文明门。后形成世俗,凡官宦履职调任和民间婚嫁喜庆都经此门出入,而丧葬之类事情则要回避此门。
   文明门最初为庙宇式建筑。民国年间,城门上还设有土炮,于每天正午鸣响报时。
   文明门建筑为仿宫殿楼台式,分两层,底层为瓮城。中开拱门,门高四点七三米,宽四点四米,深十点五五米。整座建筑体面宽二十四米,进深一十四米,高三十多米,装修式样属“庶殿顶”的楼台结构,大屋顶,高台基;鼓磴式柱础,抬梁式屋架,屋檐下有莲花托拱头,衬以红墙绿瓦,雄伟壮观,古色古香,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我的堂弟李耀海家的楼房现就矗立在文明门的正门前边。
   排在第二的当属大洪国王宫了,大洪国王宫位于镇隆文明街,又称文庙或孔庙,是过去信宜的最高学府。
   大洪国王宫始建于元至正十四年,历代几经修建,至清乾隆四年改建为清代风格的建筑,整座建筑群前有棂星门、贤关坊、圣域坊、泮池;中有大成殿、东西厢、东西庑;后有明伦堂、遵经阁,造型庄严雄伟。
   棂星门外的墙上,尚存一碑,碑上依稀可辨有“官员在此下马”的字样,这是为了表示对孔子的尊重。
   大成殿为宫殿式的建筑风格,砖木结构,面宽十米,进深十四米。抬梁式屋架,由石质莲花柱础奠托的六支铁梭木大柱支撑着,木质斗拱装饰着龙头和卷云刻纹,殿堂外观为歇山顶,重檐四出,正面屋檐下有一排釉陶竹枝栏杆,显得清丽典雅。
   文庙也叫“大洪国府”,这里面有一段血雨腥风的故事:一八五一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三水人陈金缸率领的起义军占领了信宜县城,也即是当今的镇隆。陈金缸自封为大洪国南兴王,定都信宜,把这学宫改为王宫。后来陈金缸手下的元帅郑金决定降清,便在元帅府设下鸿门宴,席上劝陈金缸接受清朝的招安。陈不肯,破口大骂郑。于是,郑下令部将把陈劈死在这王宫里。
   这段故事就写在学宫的墙上。陈金缸坚持与清廷武装斗争长达二年零八个月,为信宜学宫的历史增添光辉的一页,使信宜学宫成为广东省近代农民起义斗争的重要遗址。
   还有李廷枢公伺,是为纪念信宜知县李廷枢所建。李廷枢于康熙四十一年即一七0二年就任信宜知县,他为官清廉,死后身上仅有几块银元。这在那个“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盛行贪官污吏的年代,他的廉洁奉公真是难能可贵,信宜的老百姓非常感念他,不仅自发筹资将他的尸体运回江苏无锡老家,还于次年捐资修建了这座李廷枢公词,现已成为成千上万李姓祭拜祖先的地方。现今如有李家子弟在镇隆读书,均可在里面住宿而不收一分钱,充分体现了祖先的荫德的同时也激励后人要努力学习。
   这公祠还叫做“三斗米公祠”,说的是一天上午,一位老农民挑了三斗米去坪上卖,路上忽闻知县李廷枢病殁,他将米担丢在路边,赶到镇隆给李大清官奔丧去了,黄昏才回来,一看那三斗米竟还在,可见当时的社会真是路不拾遗。现在,公祠因年久失修,已显破烂,但李知县的清正廉洁形象永为后人敬仰。
   镇隆古城历代都是粤西南地区的治学中心,各地学子云集,历代名人辈出,极大地促进了粤西南地区的政治和文化教育发展。古书院群以学宫为中心,分布四周,错落有至,井然有序,现保存较为完整的书院、公祠有十三家之多。如起凤书院:始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一年(公元一七一二年),为生童治学之所,并设有廊庑号会,作考试取士之地,称之“考栅”;陇西书院:民国三十三年(公元一九四四年),广东省勤商学院迁此办学,开设会计、银行、工商管理三个学系;黎照书院:相传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伯深夜阅读书籍,油尽灯枯之际,有老者点燃黎木拐杖照明因而命名“黎照书院”,其意深远,激励后人;顾廷枢公祠,为纪念清朝知县李建枢清康严明、大治信宜而建,引出路不拾遗“三升米地”感人的民间故事。
   一千三百多年作为一县首府的历史,为镇隆留下了国内十分罕见的由一十三所书院组成的古书院群、七个公祠等一批古建筑,在这里,我不一一而足。
   在镇隆,古色古香的建筑到处可见。古老的墙面由于风化水蚀而斑驳陆离,石柱也已经布满了苔藓。
   走在镇隆的大街小巷上,宛如在翻看着一页散发着古墨味道的历史。镇隆古城里的每一处古建筑,每一棵古树木,都深深地留下了岁月的斑痕,引人遐思。

共 799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故乡人。为了生计离开了曾经热爱的故乡,但是不会忘记故乡的亲人,故乡的风景,那里有着感情的寄托。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出了出身的根源,写出了宗祠的庄严古朴,写出了融入其中的历史文化。还写出了那里的小吃,和养生习惯。在文章的最后发出感叹,退休以后再回到故乡的怀抱,鸡腿了美好的心愿。好作品,文笔流畅,语言生动,充满感染力,感动读者。好作品,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候作者。【编辑:卡米】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328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檀香编辑部        2017-03-19 16:39:38
  问好作者! 感谢赐稿檀香,祝创作愉快!
檀香编辑部
回复1 楼        文友:老神仙        2017-03-23 15:15:19
  村口,七十多年的花团锦簇枝叶繁茂的芒果树在向我招手,良塘村已静候我多年。这句帮我加到第五段。谢谢了。
2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7-03-19 17:11:57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013年底,我回到了故乡良塘村,良塘村坐落山脚,蜿蜒壮丽的东江从村前潺潺流过,堂兄弟们盖的大楼就像用彩笔依山边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村前屋后景色如画。
   老家的祠堂是家族人的精神寄托,是显示家族兴旺的地方。李氏家族大多都是O型血,大多是断掌,这正是同亲同宗同一根呀。
   良塘村的历史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古城的建筑大多建于元明清代。列数这历朝历代的故事,引人遐思。
   落叶灵根,倦鸟归林。家乡的镇隆,有着著名的景色。春日,登山眺望,春光如画,江景城貌,给人以“凤岗春晓”之感。怎不恋故乡?
   拜读老师佳作,气势雄伟,矫健有力,文辞美感,给我们带来一幅美妙的家乡美景图和浓浓的思乡情。欣赏学习了,问老师好,祝春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3 楼        文友:卡米        2017-03-19 17:21:34
  祝创作愉快,感谢赐稿,期待精彩继续。
卡米
4 楼        文友:卡米        2017-04-19 10:21:07
  请关注微信平台 江山文学檀香书苑 ,你的作品已经入围。
卡米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