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读书札记之一(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读书札记之一(随笔)


作者:刘春 进士,706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45发表时间:2017-04-01 08:15:09

闲暇时就读书,成为习惯。读书做点笔记,也成为习惯。这是读过几本书后的一点感想,就记录下来。这样的札记不少,有书评,也有随想;有介绍,也有互动。有所思就有所记,除了札记以外,还有摘录之类的,数十本,看着心里就有所触动。喜欢,就是这样。
   《太平杂说》:一本独立思考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另类书,这是一本很奇特的书。这本书如果放在三十年前,作者肯定被打倒无疑。这本书能够出版,标志着一花独放的历史评价成为过去,是对历史百家争鸣的重新定位。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认为,太平天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石达开等人是响当当的农民英雄。这种形象在自己的思想中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看到诬蔑太平天国起义的文字,就如同条件反射一般,立刻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不看、不买这类文章、书籍。年岁渐长,思想逐渐成熟,视野的不断开阔,分析辨别能力增强不少。看到对太平天国的研究和评论多了起来,心里也就产生了怀疑:太平天国起义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买了这本书《太平杂说》。
   潘旭澜先生不是史学家,但他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虽然少数人的真理往往不被重视。潘先生断断续续写了几年,对太平天国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自己所疑、所想、所思的成果,撰写出35篇文章,对历史上的迷雾抽丝剥茧,追根究底,给了读者另一个活生生的太平天国。
   读了《太平杂说》,我的心中顿起波澜。书中令人信服的告诉你:这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首先,将“太平天国”称之为“国”不伦不类。洪秀全等主要在江南几省纵横十几年,控制的也只是一些城镇,并没有真正的政治目标,即使在南京提出了一些政治建设,但也没有真正实施。立足未稳,就与李自成、张献忠一样,建个什么国,先当几天皇帝过过瘾,称孤道寡,装神弄鬼,那里有国的气象?依作者之意,为它写史,可以叫做“太平军史”或者“太平军兴亡史”,这才是科学的提法。
   其次,质疑太平军起义的正义性。书中认为,所谓起义“一开始就有很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所以,看农民造反“更重要的是看造反者做了些什么,……倡导、建立些什么”。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明确的纲领。“洪秀全等利用汉人对满族统治和清廷腐败的不满,以宗教迷信为外衣、工具、武器”,蛊惑甚至裹挟一些人入伙,对“参加拜上帝会活动而又心怀疑虑或不满的人”,就假借天父、天兄名义,责打甚至杀掉。其抛出的十款天条,以及数十条禁律,凡违反的,不管是兵还是头目,大多“斩首不留”,随意诬之为“妖”,斩是轻的,可怕的是五马分尸、点天灯。这哪里还是起义?简直是人间地狱。人们看不到为老百姓做了什么事,只看到所到之处,引起的战乱。他们在军中实行禁欲主义,而他们自己却效仿皇帝已经三宫六院享受起来。不代表农民利益,其正义性何在?
   第三,排斥传统文化,贬抑读书人。一开始,还有读书人参加(科考落榜者),后来几乎没有读书人加入太平军。以文盲自诩,典型的农民意识,我是大老粗,谁奈我何?还不如朱元璋有见识。焚毁书籍,只留下所谓“诏书盖玺颁行”的“合法读物”,这成为了其特有的一项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举国”之中,只有29种钦定的、必读的书籍,其它都是非法出版物!其颁行的《诏书盖玺颁行论》公开宣称:“天王口为天口,言为天言”,“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否则问罪也。”阅读、买卖《诏书盖玺颁行论》以外的一切读物均为有罪,重者要掉脑袋!摧毁古迹建筑!全面禁戏!取缔人物画!不准传唱民歌!这些出身中国受过孔孟教育的人,却要欺师灭祖,毁灭中国文化,还不激起文化人的义愤,进行抵制、反抗吗?这样的“国家”还能长久么?徐仁钰(一士)《亦佳庐随笔》“略谈曾胡”一文中这样说:“洪杨辈标榜西教,且设为天父天兄等名词,号令群众,是大违当时人民之心理,尤为所谓读圣贤书之君子阶级所疾首痛心。”洪称清为妖,“而士君子之流,愤其毁弃名教,破坏文化,”认为洪才是妖。故,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儒生参加剿平太平天国之战争,是保护名教,洪的灭亡是必然的。徐1913年为报社编辑,1958年为北京文史研究院馆员,1971年去世。其观点当可信。
   第四,所谓起义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而且灾难和痛苦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是加入太平军的不平等和恐怖统治;另一方面,在其统治区内讧中死去、被滥杀无辜、或战死、或饿死不计其数,几十万人的南京被破城时,仅余三万人,可见他的所谓起义分明是幌子,借起义之名行发泄自己对清廷的怨恨是实。我们承认,任何的争取自由的起义、革命都会带来流血牺牲。但是这种牺牲值不值?大多数人民从中得到了什么?只是为了升上所谓的天堂么?用子虚乌有的上帝,虚无缥缈的幻想,迷惑群众跟随,不惜拿农民的鲜血染红通向当皇帝梦的路,即使当上了皇帝又会怎样?从所作所为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乌合之众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人民也不可能安居乐业的。可见,这样不能为百姓带来任何实惠的起义的性质的确值得怀疑。
   第五,对李秀成、石达开、陈玉成等英雄人物作了肯定,指出其悲剧下场。作为太平军中杰出将士,他们的智慧是一流的,他们的军事才干有目共睹,连他们的敌人如曾国藩、李鸿章等都翘拇指赞叹。遗憾的是,他们所效力的人是个大大的混蛋。历史就是这样为我们给我们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遗憾。假如,他们生活在朱元璋的时代,很可能是开国元勋了,假如他们为清廷所用,历史可能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名称了。这些人确实是将星,殒落的将星。“殒星短暂的明亮值得赞叹,赞叹不是单纯地赞颂。称赞的同时,还包含着对它负面作用和必然陨落的感叹。人一生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关键的一两步。”看得出,作者对这些人物深深的惋惜着。
   关于这本书,还有其他问题涉及,就不一一介绍了。这只是我读此书的一些浅见。潘先生的见解有着其独立的思考,可能也是一家之言。我读此书,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是闻所未闻的论点。当然,在新中国史学研究中可能没有溅起一丁点水花,就无声无息了。凑巧,笔者有一部《中国史学四十年(1949-1989)》,(广西人民出版社)第一编第四章中,专门一节讲太平天国革命性质的。虽然悬而未决,但基本是一致的:认为“是单纯农民战争而带有若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从中看不到相反的如潘先生的意见。高层定了调子,下面人云亦云也是有的,争论还在进行,定论且莫早下。不知近几年来有何新的发展,当然很期待。
   《比我老的老头》读后感言
   黄永玉老先生的才情,我早已敬仰的不得了。看看介绍就知道了:出生于1924年7月9日的老先生,仅受过初中二年的“高等教育”,16岁开始以绘画及木刻谋生。却当上了教员、编辑、编剧、美术学院教授。我甚至怀疑起现在的应试教育,是否扼杀了中国许多未来优秀的师们、家们的天性呢?
   湖南凤凰人杰地灵,造就了沈从文,于是我们知道了,沈先生是黄永玉的表叔。他回忆的都是中国顶尖级的大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大师们的另一面。
   归正题。这部书不厚,区区215页。收录文章14篇,也就是说,写了14、5位甚至更多我们熟知的大人物。按说,这本书不应由我这个小人物介绍的,但是读过之后,钦佩之余,还是忍不住写下以下几行文字,说说此书的几个特点(我的看法)。
   ——信手拈来,皆成妙文。看似漫不经心,实是老先生洒脱飘逸的文风。文章夹叙夹议,洋洋洒洒还不时调侃一番。好象是想到那里写到那里,不刻意求工,但却句句珠玑。“钱先生这位人物真不平常,读那么多书都记得住,作了大发挥,认认真真地不虚度时光的劳作,像这样的人剩下的不多了。”写许麟庐85岁开画展以及他的自得其乐,令人肃然起敬。
   ——真情流露,坦诚对人。有一说一,不为尊者讳。写廖冰兄哄孩子“唱着可怕的催眠曲”;描述陆志庠的解放前后的潦倒苦痛;写表叔沈从文的胆小怕事、自杀经历;记述对一个党员丁井文的钦佩、自豪。黄先生还自我揭短的诸如与共产党的关系的种种故事,像敞开了心扉,打开了心灵的大门,任你走进去探寻。
   ——奇闻趣事,闻所未闻。披露了许多人们没有听说过的故事。写拜见齐白石的细微末节和齐门弟子李可染、李苦禅唱戏以博齐老一乐,读了都令人忍俊不禁。讲到资本主义改造,“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子上不是对资本家报喜的时候讲过吗:资本主义改造像吃狗肉,开始不敢吃,吃上一口之后就越吃越有味(大意)!我黄某以前也是喜欢吃狗肉的,毛主席吃狗肉的理论简直说到我心里去了。”(《云深不知处》)记述沈从文撰写中国古代服饰史受到康生的关心,康生死了,沈从文流了泪。黄先生说:“你哭他干什么?他是个大恶棍、大坏蛋。”沈先生说“哦,是吗?唉,中国古代服饰史方面,他关心过啊!”真正的中国文人,你给他一点点好,他就会记在心里,不管是谁!
   ——辛辣讽刺,不露声色。对“文革”中的遭遇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充满了愤懑,却用另一种手段写出,我们大可当笑话,黄先生尽管笑着写、笑着说,读后却让人笑不起来,让人感到锥心刺骨,脸上笑着,心里却冷的紧。写住“牛棚”时“革命群众就是学生,学生就是管理我们的阎王。有一个形象长的像粒臭花生似的我的学生,连裤子都永远穿不好,挂在两条腿上老像尿湿了似的丁零当啷,却是极为凶恶残暴,动不动就用皮带抽我们。身上挨抽,心理发笑:‘这样的贱种,平常日子,一只手也能悬他在树上。’”(《大雅宝胡同甲二号安魂祭》)“康生是个有趣味且有点学问的人,可惜做了那么多深刻的坏事”。说江青“坏也坏的浅薄”,“要我是江青,……一天交三十张画,就十二元工资”。说“文革”“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戏剧,遗憾的是票价太贵。”沈先生对那些主题先行的小说读者很少,开玩笑地说:“写了一辈子小说,写得出色是应该的;居然写得不好,倒是令人想不通。”(《这些忧郁的碎屑》)
   ——妙语警句,迸射火花。每一篇文章都会看到许多这样的睿语,给人以警醒。譬如讲到钱钟书,说钱的学问“在那动荡的年代,真正的学问和智慧往往是黑夜里的星星。”“祖国的文化像森林,钱先生是林中巨树。人要爱护森林,它能清新空气,调节水土。摧残森林、图一时之快的教训太严峻了。”(《北向之痛》)写沈从文“思想的活跃是绝对的;被禁锢和开放的形式是相对的。即使是不会讲话的鱼,它也有表达思想情感的特殊形式,何况乎人。”(《这些忧郁的碎屑》)此书好与不好,自有读者评断。我敬服的是,黄先生诺大年龄,写来似举重若轻,读了让你记忆深刻。惊异的是,黄老率真似孩子,顽皮跃然纸上。所以我记住了钱钟书、李可染、沈从文、林风眠、张乐平、张伯驹、郑可、廖冰兄、陆志庠、余所亚、黄苗子、郁风、许麟庐、丁井文、杨先让以及文章中的名人大家。
   在杂志、报刊读过黄永玉先生的画,画是大写意,总有大段大段的题字。那题字与画的含义有无关联不说,读来是一篇很好的散文。“文革”后期,听说北京批为人民大会堂画的黑画,说有一幅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发泄对社会主义的不满。再后来不了了之。现在知道,猫头鹰就是黄永玉老先生的画作。看他的画、读他的文章就是一种享受。如果我买的不是盗版的书,那么,以三折的价格买了他的著作简直是对老先生的亵渎。不过,对我来说,是一种庆幸啊。
   尊严与骄傲
   我看《开国第一战》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这是一本令人为之振奋的好书。一场战争赢得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一场战争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当诞生才几天的新中国经历了这一场血与火的炼狱、正义与非正义较量之后,她不但勇敢的“站起来了”,而且迈出的步伐是那么的坚定、有力、踏实,由此令世界刮目相看:谁还敢说她是东亚病夫?谁还敢说她羸弱不堪?
   我用几天和几个夜晚的功夫,把这部上下两大册的书读了一遍,并有重点的翻阅了两遍,心中涌动的激情不能自抑。很想与人讨论一番,但半夜三更,除非是神经障碍者!看过不少关于抗美援朝的写实或小说,都不如这一部令人感动。那么,我只好自说自话,把自己的感想打下来,以飨大家。
   首先,立足全景透视。作者从宏观着手,站在双方决策者的角度,纵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起因、进程与发展、形势的跌宕起伏到战争结束,全面的介绍了战争的过程。朝鲜是心怀鬼胎的大国进行政治上的肮脏交易的牺牲品。只有30分钟,马歇尔的参谋就“简单轻松随意洒脱地在地图上”决定了朝鲜分离的命运,也埋下了朝鲜战争的不可避免的伏笔。朝鲜战争是军事的较量,也是政治的较量。中美苏朝高级领导人在战争舞台中的种种上乘表演尽在书中体现。斗智斗勇不是光在战场上,在政治上同样如此。由此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言九鼎、正义凛然的泱泱大国风范。

共 977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真是一篇读书杂记,内容丰富,涉猎书籍众多。作者从个人的爱好出发,有感而发,信手拈来,虽然篇幅较长,读来却兴趣盎然。其中,《太平杂说》着重还原历史的真实,批判太平天国的种种错误;《比我老的老头》着重剖析写作特色;《开国第一战》着重研究抗美援朝的史实;《余畅的诗》着重分析作者率真的心路历程;《工农兵形象选》着重介绍文革时期“高大全”的正面形象,指出历史的瑕丝;《读者》着重强调其林林总总、独领风骚的风格。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此言在作者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故此刘春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佳作推荐欣赏!【逝者如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7-04-01 08:16:28
  问好刘春老师,多谢支持菊韵!
爱好文学,坚持写作,广交朋友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4-01 11:17:29
  欣赏拜读老师美文佳作,认真学习品读:这本书如果放在三十年前,作者肯定被打倒无疑。这本书能够出版,标志着一花独放的历史评价成为过去,是对历史百家争鸣的重新定位。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