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古韵今弹】煮酒论诗词* 奇绝想象傲千古(作品赏析)

精品 【古韵今弹】煮酒论诗词* 奇绝想象傲千古(作品赏析) ——李白《蜀道难》赏析


作者:风之丐 秀才,135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94发表时间:2017-04-10 11:48:25

《蜀道难》应该是最能体现李白天才的诗作了吧?这首诗也是我在中学时的背诵课文,现在能想起来当时的情境似乎只有背不会时的难堪了。至于这诗的妙处,老师当时讲完,过了不久就又重新还给了老师,我是什么都没有剩下。这些年,有空时开始重新读一些诗词,刚读到这首诗,其实还是有些看不懂。不过,对于看不懂却觉得该去看的东西,我的方法是:先不看别人的赏析文章,无论是谁的;而是自己一遍一遍地看(我是比较笨的人,我的方法是一遍一遍地抄,抄写过多遍后),终于觉得有了感觉,可以理出自己的思路时,再看关于这首诗的背景资料。
   首先当然是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唐朝人孟棨在《本世诗•李白》中说:“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又请所为文,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数四,号为谪仙人。白酷好酒,知章因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也就是说李白刚从蜀地到京师,住在宾馆;贺知章拜访他,想看李白的文章,李白就拿出了《蜀道难》,贺还没读完就不断赞称,把李白称为“谪仙”。我们现在知道李白生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地说法不一;但比较可靠的信息是开元六年(718年),十八岁的李白在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其间,往来于蜀郡好多地方,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等地。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走出了蜀地。但十年奔波,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待遇。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三十五岁的李白在长安结识了贺知章。据说是李白到紫极宫去,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尽管这里的记载和孟棨的记载有差异:一个是作为当时知名人士的贺知章主动去拜访,一个是李白自己亲自求见。而前者是诸葛亮之后,所有知识分子都想得到的待遇,后者当然更接近现实。好在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贺知章确实也欣赏李白的《蜀道难》和《乌栖曲》,也真的称他为“谪仙人”。所以从年谱来看,这首诗应该是李白三十五岁前的作品。
   而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我觉得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在他晚年的一段话最为深刻。他说:“《蜀道难》写得很好,有人从思想方面作各种猜测,以便提高评价,其实不必。不要管那些纷纭聚讼。这首诗主要是艺术性很高,谁能写得有他那样淋漓尽致呀,它把人带进祖国壮丽险峻的山川之中,把人带进神奇优美的神话世界,让人们仿佛也到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面了。” (杨建业:《在毛主席身边读书》)
   那么我们就按照他老人家的指示,来看看这首诗在艺术性方面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当然是先看别人的赏析。网上一搜,关于这首诗的鉴赏文章确实太多了,绝大多数的看法应该是教科书里的看法,简述如下:
   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从开头至“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写蜀道开辟之难,突出一个“难”字。
   第二部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写蜀道行走之难,突出一个“险”字。
   第三部分 从“剑阁峥嵘而崔嵬”至结尾,把自然环境与政治形势结合起来,写国情的险恶,以引起人们的警惕,突出一个“恶”字。
   这三部分之间的主要联系:
   一、内在联系:三个部分的自然衔接和描写蜀道由难而险,由险而恶,劝告友人还家,逐步深化主题。
   二、外在联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三次咏叹,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当然也免不了会说些:“危途难行”是本诗的主题啊。前两部分是从自然风光落笔,极尽描摹刻画之能事啊;第三部分转入对政治形势的咏叹,深化了主题啊之类的套路话。也有翻译成新诗的,说实话那些我是根本不看的,倒不是看不起他们的水平,而是觉得都是汉语,只要把意思说明白了,还是李白的原诗有味道。
   看过的所有赏析文章中,比较有深度的应该还是施蛰存先生的《李白〈蜀道难〉赏析》。他“依韵分段”把本诗分成了四部分:从开头至“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第一段;接下去到“使人听此凋朱颜”为第二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第三段;剩下的为第四段。他对其中的断句也做了自己的分析,主要是把现在通行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句读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他的分析很精彩,认同他的观点,所以在这里采用了他的观点。而最为他看重的应该是他在文章结尾处提出的所谓“剥皮抽筋法”的豪放派诗词的读法吧?他在文中写道:“读李白这一派豪放的乐府歌行,不可为一大堆描写的句子所迷乱,应当先找出全诗的骨架子。”像这首诗,施蛰存先生说:“其他许多句子,尽管写得光怪陆离,神豪气壮,其实都是这些骨干句子的装饰品。”他给出的本诗的骨干句子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问君西游何时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看过好多的赏析后,有一些收获当然更多的是高兴。因为,我觉得自己的一些理解似乎还没有被别人提起。而按我的理解,这首诗可以分成两部分六段,其中从开头到“不如早还家”为第一部分;而最后两句为第二部分。这么分的原因,在我看来,第一部分完全是作者在讲述,而第二部分是听者的反应。这种结构应该是受到了楚辞的影响,也就是第一部分是主体,而第二部分相当于“乱曰”。而从内容上,第一部分又可以分成五段,这样加上第二部分就形成了六段。具体如下: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读这首诗,我的理解是李白是站在一个讲述人的角度来写的,就是说有人或者说想象中有人向他问起了蜀道的情况,他就开始了“神侃”:
   “噫吁嚱”,据说是蜀方言,证据是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看到这句我想到的是一个小品中的外国人说的“啊吆喎”,我家乡话里的“噢吆吆”。“危乎高哉”,多数的理解都是说“危险”和“高”意思并列,我觉得这句相当于:危险得很哪!“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到蜀地的路有多难?比上天还要难哎!“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蚕丛、鱼凫”是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你想想)从蜀国传说中的蚕丛鱼凫到有路的时候,多少年你都算不清楚了。就往少了算,算是四万八千年吧,就一直没有和秦地来往过(没路)。
   以上算是第一段,先从整体上给你一种感觉:蜀道难!用了一个反证法:要是不难,那么长的时间怎么就没有路呢。下面就开始具体地叙述难在哪些地方了。
   首先,刚出长安,就是太白山,也叫太乙山,《封神演义》里的太乙真人应该就住在这里。“鸟道”,只有鸟能过的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看过好多的解释,有说是通过太白山鸟才能过的小路到达峨嵋山的(我不知道他怎么学的地理);也有说是太白山和峨嵋山一样都只有鸟才能过的路(这个还多少靠谱一些)。我的意思后面的峨嵋山的内容是虚写,是为了衬托前面的“鸟道”一说,也就是说靠着如同飞才能上得去的路,你要是到了太白山山顶,你都可以看到峨嵋山的山峰。怎么样,太白山高吧、险吧?好在“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地崩山摧壮士死,说的是一个神话故事:五丁开山。说是秦惠文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就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很高兴,令下属五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返回梓潼,遇一大蛇钻入山洞,五力士共拉蛇尾,用力往外拽,结果山崩地裂,力士与美女皆压死,山也分为五岭。这样入蜀的路才通了。这当然是神话,要是较真,那秦惠文王的使者是怎么到蜀国的?天梯,悬在空中的梯子;石栈,俗称“栈道”,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好多好多的壮士在修筑的过程中死了,这样才有了现在如同天梯一样的栈道连接起来。接下来的四句是说在这栈道上的感受:“六龙回日”,按《淮南子》的记载:“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在这个栈道上:朝上看,太阳和山峰一起高高在上,太阳就是山顶的标记;朝下看就是拐来拐去的河流,历历在目。唉,连黄鹤那样能高飞也不能过去,就算是猿猱也觉得没有地方可以攀抓啊。这里是个人的感受:险、难!
   就算是过了太白山,来到了青泥岭。青泥岭,在现在的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同是唐朝人编写的《元和郡县志》记载:“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青泥岭怎么这么多的盘山道啊,直线距离一百步却要在岩石间转上好多转。“百步九折萦岩峦”好多人都理解成走了百步却转了好多次弯,这当然也行,也符合夸张的特征;可夸张又不是没有边际的胡说。这句应该是李白在解释前一句,怎么样一个“盘盘”呢?直线百步的距离要盘上好多次才能到。下面是终于到山顶后的感慨:“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似乎好像用手摸得着参星、井星也在脚下,挺着胸休息;用手按着胸相互感叹。下面应该是其中旅人的感慨话:还有人在我出来时,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这么难走的路,这么尖锐的石头,连找个地方扶手都不能(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一路上只听到树林中鸟儿悲伤的叫声,时不时地看到雄鸟追着雌鸟在树林间飞翔(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而晚上还得听子规鸟哭泣般的叫声,而我们只能在这空荡荡的山里面发愁(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怪不得人家都说走蜀地的路比上天还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现在算是知道了,估计等我回去时,已经变成老头子了吧(使人听此凋朱颜)。你看看一路上,那些山峰就和天一样高么,那些干枯的松树倒着挂在悬崖绝壁上(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喧豗(huī),水流轰响声;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那些瀑布,冲下来的声势,撞击到石头上的响声不就是在打雷(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么危险!你说说我们这么远地跑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啊(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以上一段通过对翻越青泥岭后行人的感慨,表达出了路途的艰险。
   这样继续走就到了剑阁。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关于这些栈道的险峻,左思在《蜀都赋》里写道:“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张载的《剑阁铭》更是写的清楚:“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这里李白不再用自己的感受,而是借用古人的感受来写了;张载的“匪亲”,把“匪”当成是“非”,也就是说指不是自己的亲信之人,李白的“匪亲”大家也这么理解。当然也不是不对,但我感觉理解成“和匪徒一样的人(匪亲么,匪徒的亲戚朋友)”或许更好。剑阁峥嵘并且还崔嵬,一个人守在上面,再多的人也上不去;要是守卫的人是匪徒一样的,那对于行人来说就相当于又多了些豺狼(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在路上本来就有猛虎、长蛇(现在再加上豺狼),它们都张牙舞爪要吃人,结果当然有很多很多的人死在了路上(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这一段前人几乎都说是李白在规劝当权者,应该如何如何任命蜀地的官员,否则会如何如何。但我觉得他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写了蜀道的危险:除了路难走(这些是静态的,自然么,难走就难走,总不会跑过来吃你吧),路上还有各种各样不可测的危险(猛兽长蛇、各级官员的盘剥,这些可会追过来要你命,所以莫名其妙死得人太多了)。

共 600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开始我觉得我对这首诗理解还是可以的,基本上跟作者前部分理解相似:《蜀道难》分三部分:难、险、恶,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特别是出现的三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简直就是三部分的分水岭嘛,结果越看到后面越玄乎,弄得我不得不百度,还查阅地图,特别是作者对诗歌里所暗藏的角色理解佩服的五体投地,这绝对是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任何一个读者只要细心地读完这篇解析,绝对有所收获。也很赞叹作者为写一篇解析所做的功夫:先百读——诗读百遍其意自见,另外就是查经据典对比交差,最后得到自己独立的见解,其做学问的态度值得学习。好文推荐。【编辑:叶舞风】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413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舞风        2017-04-10 12:11:09
  这篇解析我可编辑的很辛苦,本来对这首诗不是很喜欢,又不是我喜欢的所谓情感类的,纯属自然和政治,所以临时抱佛脚根据你的内容求救百度。基本对你的观点是赞同的。但是有一句:
   使人听此凋朱颜!
  
   我就是字面上的理解:就是前面一番凶险的描述使人听起来脸色都吓白了,凋朱颜,就是使原来还是红润的脸色凋谢了,那不是发白了吗?仅此一句不敢苟同。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1 楼        文友:风之丐        2017-04-10 13:58:56
  哈哈,辛苦!那一句那么理解当然合情也合理,我的理解有点不走寻常路的感觉,是为了和“问君西游何时还?”相对,也就是说,我理解这句是回答那一句的,所以做了文章中那样的解释。
   听人说唐诗中有三首比较难解:李商隐的《锦瑟》、李白的《蜀道难》还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前两者,我同意,可《长恨歌》我真不明白难懂在哪里?或许那天,我没有困难也要制造一些困难来理解一下。以博方家一笑。
2 楼        文友:叶舞风        2017-04-10 12:12:08
  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期待再相逢。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3 楼        文友:水之梦        2017-04-13 11:23:56
  恭喜作者斩获精品。
在美面前,万物平等。
回复3 楼        文友:风之丐        2017-04-17 17:02:22
  谢谢。
4 楼        文友:天堂尕保        2017-04-17 09:11:42
  恭喜老哥,再摘精品!
倚天观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回复4 楼        文友:风之丐        2017-04-17 17:11:52
  谢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