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同题】那年高考

精品 【同题】那年高考 ——(纪实性小说)我的高考传奇


作者:江南铁鹰 探花,13428.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17发表时间:2017-06-24 17:28:44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不止一处的转折点,只是可能会有不同的境遇而已。我的一生有过很多这样的节点让我始终不能忘怀;尤其是参加高考的那一次,更是那样刻骨铭心。
   这一次的节点,算是我一生中的第三次吧。第一次是1965年,我居然热血沸腾,主动请缨上山下乡,跑去了遥远的大西北,当了扛锄种地的军垦兵。第二次是1973年,母亲千方百计,通关系走门路,把我从西北的农场,招进了西南四川的一家国企大工厂。第三次,就是1977的恢复高考了。我不仅参加了这届的高考,而且就此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
  
   那一年,原本是我这一生最颓唐、最苦闷、最沉沦的一年。先是我为了改变自己命运,卧薪尝胆伏案四载、三改定稿的长篇小说《红柳滩》,竟然又被退稿了。本来已经被出版社确定付印,却因为政策的改变,一封出自责编的书信,言辞凿凿承认了不能出版的理由,又非常恳切地表示了殷殷希望。我却再也没有了创作的欲望与冲动,把一堆堆手稿塞进了纸箱里,然后束之高阁,打算就此结束我的作家美梦。接着一场大火,将我和妻子几年来可怜的储蓄化成了灰烬。再接下来的灾难,更加让我痛断肝肠。火灾的沉重打击,造成了妻子小产,一对已经七个月的双胞胎女儿夭折了。我伤心欲绝亲手埋葬了她们。我就是在这种个人背景下,得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那时候真的感到一切了然无趣,这种消息与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
   那是1977年的10月,一张刊登着《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的报纸,震荡了全国数以千万计的年轻人。
   这张报纸我第一次是从同车间女工董芷英手中看到的……
  
   我们的冲天炉就在车间口,那是一座十五吨的大型天然气炼铁炉,我的工作是伺候那几个装铁水的包,开炉的时候负责加稀土。我们炼的是球墨铸铁,需要在冶炼过程添加各种元素,而最后在翻腾的铁水里加入稀土,就是我的主要工作。于是,凡是开炉那些日子,我就必须零距离站在铁水包的上方,把准备好的稀土添加进去。铁水包旁边的温度不会低于1500°,我要承受的是高温和高毒的双重压力。这个工作已经干了四五年了,我做梦都想改变这种情况。这就是我最初创作的原动力,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那天正好是开炉的日子,我一头汗水,拿着一根搅铁水的钢管,斜靠在车间门口。
   董芷英拿着一张报纸兴奋地跑来,扬着手中的报纸,说:“好消息,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了。”
   我却懒懒散散淡淡地回答:“恭喜你们这些高中生啊,终于有机会上大学了。”
   我只是瞥了一眼那张报纸,没有丝毫的兴奋感。
   董芷英却是满脸兴奋的笑容,说:“你也可以参加啊。”
   “我?”我指着自己的鼻子自嘲着,“我可是初中生,谁规定初中生可以参加高考的?”
   董芷英翻开报纸,指着上面关于考生条件的地方,说:“你看,这里写着: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考生要具备高中毕业或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
   我还是那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反问:“我的师姐,你是高中生,有文凭的。可谁来承认我具备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
   董芷英马上说:“你当然可以算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第一,你的长篇小说。虽然这次没有出版,那是事出有因,不能怪你写的不好。第二,厂工会、宣传科你写的各种稿子和编写的节目,足以证明你的水平。”
   “没用的。我的姐姐,这些总不能对招生办去说吧?”
   “可厂部一定同意给你出具证明!”
   “有用吗?”我还是表示怀疑。
   董芷英却信誓旦旦说:“肯定有用!我现在找厂部帮你去开证明。”
   说完,她扭头朝厂部跑去。
   我有些不安起来,这张报纸让我沉寂的心,又一次驿动起来。
  
   下班了,妻子从车间里走出来,手中也有一张报纸。
   她走近我,把那张报纸交给我,轻声说:“你想不想去试试看?”
   我接过报纸,低声回答:“让我想想吧。”
   回到我们的小屋,两个人都没有说话。
   自从女儿夭折后,我们这个家一点热乎气都没有了,就像个冰窖。家务我包了,希望妻子早一点恢复元气。可我的心,还是像死了一样。
   我随随便便弄了饭菜,两个人刚刚坐下准备吃饭。
   董芷英笑着闯进来。
   “我说怎么样?证明开好了。”
   她对我扬着一张纸。妻子开心地接过来,读着。我心里翻动着细微的波澜,表面还是不露声色。命运和我开了太多的玩笑,不到最后再也不敢相信。
   不过我的师姐却比我起劲多了,她不但替我开了证明,还逼着我去拍了快照,拿着我的照片去招生办报了名。就这样,我在别人的推动下开始准备参加高考了。
  
   那一年考试是各省自行出题的,四川省规定文科考生的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和地理。理科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和化学。外语专业加考一门英语。另外规定了总分按照400分计,没有附加题分。历史和地理,物理和化学,都是各计50分。我们这个厂有九名青工和三九名子弟校的应届高中生报名参加高考。全国共有五百七十万考生参加了那年的高考。
   考试安排在冬天,从报名到参加考试只剩下了48天时间。我不得不先给自己制定好一个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否则怎么办?因为我只是个初中生,怎么去应对高考的题目?于是,我冷静地对自己的实力做了一次客观评估。当年还是政治高于一切的环境,政治是必修必考的科目。所谓政治,更准确应该是时政考核,就是你对国家各种政策、方针的理解和认知,对重要国际时事的了解。说简单一点,就是是否关心国家大事?考试不外乎就是这些东西。偏偏我因为经常需要给车间和厂部宣传科写稿件,可以算对这些了然于胸。于是,我大胆决定不去复习政治。我相信那些考题自己完全可以临场应对。我对自己的保守估量是,成绩不会低于80分。
   第二科我不打算浪费时间复习的是语文。那年规定作文70分,语法知识30分。我是自诩文章高手,从兵团到工厂,没有哪个高中生写得过我。这70分,我可以稳稳当当拿下50分不成问题。30分语法,得20分也是毫无问题。于是,我给自己的方针是拿下75,争取85。
   第三科不打算浪费时间的是数学。不是我数学好,是因为我复习也没有用。我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去学高中的数学课程。按照当时高考大纲,其中有百分之三十是初中知识。我在初中阶段数学是年级翘首,于是,我决定只要拿下这30分,就算自己功德圆满。
   历史和地理是需要死记硬背的,这个必须找到资料认真去复习。于是、我花费了足足45天时间去应对那些历史事件、年代,还有各种古里古怪的地名、山川。最后的成绩证明了我对自己的实力评估非常准确,每科成绩几乎与我的预测一模一样。我的死记硬背奏效了,竟然获得了95分的高分。自己的强项语文也理所当然获得了好成绩。那年头作文不能满分,我竟然得了65分。
  
   理好思路我投入了紧张的复习准备。厂里也非常重视,规定所有报名参加高考的青工一律不需要上班,另外增加了一份高考补贴金,让大家安心复习迎考。我们厂四十八名考生中,参加文科考试的竟然有三十八人,可青工中却只有我和董芷英。于是、我们两个人每天都在一起复习。那段时间里,真是刻苦,几乎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不眠不休地读书。
  
   高考的日子终于来了。
   厂里为了应对这次考试,专门组建了一个班子来照顾我们这些考生。因为考场设在泸州市,我们所在的茜草坝在江对岸。那个时代长江上还没有几座桥,过江需要轮渡的。为了防止考试的日子大雾封江,厂里的高考办公室,提前一个晚上就组织我们过江,安排在预订的旅馆里,而且规定任何人不得在考试期间过江回家。我们四十八名考生提前一天就过江了。
   考试的日程我至今记忆犹新,第一天上午语文,下午历史。第二天上午数学,下午地理。第三天上午政治,下午加试外语。按照考试规定,每个人只能携带一支到两支钢笔,以及准考证。数学考试可以增加两支铅笔、一块橡皮、一个直尺、一个圆规、还有三角板。
   我们列队走向考场,才体验了什么叫戒备森严。几条有考场的街道已经全面戒严,街道两侧站满了观看的市民。警察和解放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一般。走在街上的只有列成队伍的考生和领队的老师,一辆车也没有。考场门口执行着严格的检查,那时候没有现在的设备,都是人检。估计就差没有让我们脱光衣服了。
   排在队伍里的考生人人的脸上充满的是希望,却又是那样紧张,那种气氛叫人喘不过气来。
   董芷英在队伍里低声说:“我好紧张,手上都是汗。”
   我却一点不在意。一则、首考是语文,属于我的强中强。二则、我觉得落榜不丢人,我只是经历一场高考而已。一个初中生有资格走进这种考场已经知足了。再说,还有明年不是吗?我只当今年是练兵了,积累经验明年再来。
   我笑着回答:“师姐,别紧张。你随便一点,考不上待来年。”
   旁边另外一个我们厂的考生王磊不满意地顶了我一句。“你当然不急着,你还不到三十岁,明年肯定没问题。谁知道明年我们会不会超龄?”
   我还是嬉皮笑脸地回他一句。“师哥,真的别紧张。不就是一篇作文嘛,有啥好紧张?”
   王磊瞪我一眼,说:“把你得意的!知道你作文好,看你考数学还这么轻松不?”
   第一遍入场铃声打断了我们的争辩,队伍迅速安静下来,然后鱼贯走进考场。
  
   一张偌大的教室里只安排了十五张课桌,里面却站着五个监考老师。四角各一,还有一个站在前面讲台上。那应该是主考官吧?我们坐下后,四个监考老师逐一开始核对准考证和我们携带的文具,第二遍铃声响起,门外有老师送进来一叠封好的考卷。主考老师检查封印后打开考卷,然后由四位监考老师发下考卷,考卷是背着发下来的。规定我们只能双手背在后面,不准提前打开考卷,必须等第三遍铃声响后统一打开。
   第三遍铃声终于响了,教室里响起急不可奈的纸张翻动的声音。我却是不慌不忙,一副坦然若定的神情,轻轻翻过考卷。具体的考题记不全了,还能记得的是有一首诗词解释和翻译,是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有一段古文,对加点的字解释和全文翻译、还有几个填空的题目,一共30分。作文是读后感,给了一篇叙事散文,叫考生写读后感,字数800-1500字。我把考卷通读一遍后,想都不去多想,提笔开始写作文。那时候考试时间规定语文是180分钟,比其他科目多60分钟。我几乎是一口气写完了作文,看了一眼腕子上的手表,用时65分钟。我很满意自己的速度,检查了一遍,修改了几处错别字后,开始做其他题目。90分钟后完成了全部考试,而且检查了三遍,然后举手示意要求交卷。按照规定考试时间过半后允许交卷。主考老师惊讶地看着我,然后示意我再检查一下。我低下头又检查了一次,第二次举手示意。一个监考老师走过来,看看我写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考卷,朝着主考官点点头。
   我站起身第一个走上讲台,交出我的第一份人生考卷后退出考场。走出门那一刻,我回头看了一眼,十四个考生都在望着我。那场考试,我是整个考场第一个交卷的考生。
   当我走出设立考场的学校,看见门口站满了家长和家属们,也看见了我的妻子。
   我笑着朝她走去,她急切地奔过来问:“考的好吗?”
   我得意地笑着回答:“肯定是高分!至少85。”
   我搂着妻子站在入群里等着自己的那些同门师兄弟。又过了差不多1小时,考生们开始陆陆续续走出来,有人哭,有人叹气,当然也有人在笑。我看见王磊唉声叹气地走出来,没有过去问他,不想这种时候去刺激他的神经,毕竟下午大家还要继续考试。
   直到考试终结的铃声响过后,董芷英才一头汗水走出来。愁眉苦脸对我说:“完蛋啦!我的作文居然没有写完。”
   我只能安慰她,“没事的,没有写完也会给分的。”
   为了安慰师姐,我和妻子请她去吃了一顿泸州的猪儿粑粑和红油抄手。
  
   下午的历史考试我又是第一个交卷的,题目记得几个吧。比如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哪些朝代?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是谁?有怎样的重大历史意义?我国的四大发明是哪些?反正几乎都在我复习的范围之内。我的自我评估肯定成绩错不了。
   有必要说的是第二天的数学考试。
   当我在第三遍铃声响后翻过考卷一看,就知道真的没戏了。果然只有几道属于初中的题目,其余的我只好当天书看了。我只会其中一道占10分的大题因式分解,里面一共5个小题,每题2分,还有一道解方程的大题也是10分,里面有两个小题,每题5分。最后一道我会的是平面几何中的内容。我最多花费了30分钟就解答完毕,知道不能选择交卷,就趴在桌子上睡觉。监考老师过来捅捅我,我抬起头看看他。

共 839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描写了1977年10月,在邓小平的坚持下,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犹如一股春风,飘荡在中国的大地上,也激荡着各行各业年轻人的心。主人公参加高考的过程,几多波折。但主人公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认真严肃的态度,最终以厂里唯一的初中生也是厂里四十八名考生中唯一一个圆了大学梦的人。这也许和平时主人公注重自我修养,对文学的钟爱有关,更和主人公在报名之后客观的审视,认真的分析,有目标有计划的复习准备有关。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对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积累也为主人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说注重事件本身,无过多的渲染,也无华丽的词藻,而是就事件本身,以朴实无华的文字,以个人的真实经历来还愿事实,厚重而凝练,让我们似乎也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和主人公一起经历着那难以忘怀的冬季高考。作者从高考报名、准备阶段、考试科目及内容、考试结果、录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都做了详尽的叙述,以点带面,突出了主题。结尾附带介绍的,对作者所要表达的这个面进一步拓展,从而更是升华了主题。欣赏佳作,倾情推荐。【编辑:哪里天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625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7-06-24 17:30:08
  问好江南铁鹰老师,感谢你为短篇栏目带来的精彩,祝创作愉快!
哪里天涯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7-06-24 17:33:34
  感谢你辛苦了,非常欣赏你的认真态度。
2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7-06-24 17:31:21
  有幸拜读铁鹰老师的文章,受益颇多。欣赏学习了!再次问好,期待更多精彩!
哪里天涯
3 楼        文友:专业补漏        2017-06-24 17:38:48
  先占个位,贺铁老笔耕丰收。
文章从来无中求, 耻踩他人脚印走。 语不惊人死不休, 篇无新意不出手。 文如新柳看新绿, 莫折旧枝送他人。 练意练句他山石, 惜墨惜名自重情。 老树开花最为奇, 旧题贵能翻新声。 文海后浪推前浪, 还看潮头弄旗人。
4 楼        文友:月公子        2017-06-24 18:05:03
  在那个时代,命运似乎既在自己手里,又不再自己手里。感谢铁鹰老师用文字将我们带进那个特殊的年代。
快乐写作
5 楼        文友:专业补漏        2017-06-25 07:19:46
  恭贺铁老美文加精。早安,敬茶。
文章从来无中求, 耻踩他人脚印走。 语不惊人死不休, 篇无新意不出手。 文如新柳看新绿, 莫折旧枝送他人。 练意练句他山石, 惜墨惜名自重情。 老树开花最为奇, 旧题贵能翻新声。 文海后浪推前浪, 还看潮头弄旗人。
回复5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7-06-25 07:35:18
  谢谢你朋友,感谢大家支持。
6 楼        文友:老土        2017-06-25 07:37:01
  没有那样生活阅历的作者真是写不出这样精妙的小说。来到江山,从老师这儿学了不少,非常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祝您生活愉快,笔下生辉!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7-06-25 09:13:46
  问好老土,感谢支持。
7 楼        文友:实至名归        2017-06-25 08:49:59
  今年是恢复高考制度的四十周年,这篇小说是最有纪念意义的作品。从这一点看.小说与纪念活动是最吻合的,是具有祉会意义的作品。为气失鹰老师叫好!
务实、求实、充实,用文字书写世间万象。
回复7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7-06-25 09:14:32
  今年是对我有深远纪念意义的。
8 楼        文友:若水飘        2017-06-25 10:10:14
  用纪实的手法反映了一个特定年代的高考故事,主人公参加高考的的过程从无视到重视,再到备考,进入考场,每一个细节处都能汲取特定元素表现心理活动和认知的变化。到文章末尾,高考录取后的政审这一过程,再次加强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风貌与生活中普通人的密切关联。让人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加强了了解的同时,也对主人公以及特殊的人物的命运产生了思考。最后得以平反昭雪,虽然语言平平,但给予的现实思考却让人久久不息。
性定菜根香;心定乾坤明!
回复8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7-06-25 10:25:29
  感谢认真点评,感谢读者角度的理解。
9 楼        文友:若水飘        2017-06-25 10:11:47
  文章中考试结束后跟妻子在人群里,写成了入群。老师改一下。问好。学习!感谢老师无私的付出。
性定菜根香;心定乾坤明!
回复9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7-06-25 10:26:05
  需要请主编帮忙了。谢谢你的认真细致。
10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7-06-25 11:39:09
  拜读佳作!向老师学习,恭喜获得精品!
清纯芳心
回复10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7-06-25 11:41:38
  感谢祝福。问好夏安。
共 18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