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高粱地

精品 高粱地


作者:寻找姚黄 举人,4738.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203发表时间:2017-07-19 14:39:07
摘要:秫秫的穗儿是红色的,难怪有人写书叫它《红高粱》

高粱地 这块地我种了整整30年的高粱。我们这地方把高粱叫做“秫秫”,秫秫是低产作物。过去,生产队种秫秫是出于无奈,因为它既能生长在肥田沃土,也能成熟于贫瘠薄地。大集体,都是农家肥和塘泥做肥料,偏远的田地一般不施肥,任其一年一年地亏空下去。对这些薄地,麦季不种,秋季一早种上红薯或高粱。用休耕的办法来弥补肥料的严重缺失。
   秫秫的穗儿是红色的,难怪有人写书叫它《红高粱》。但秫秫面并不好吃,涩而脆,发馍馍裂,擀面条面条断。生产队之所以种它,除了它生长不讲什么条件之外,就是它的籽儿喂鸡下得蛋特别大,再者,秸秆能烧锅,茎梢能做锅盖,穗毛儿能做扫帚和刷把子。这些都是城乡家庭必备之物。
   不过,种地种到现在,已经与往日有很大不同。秫秫这种作物农户都不种了。刚分地到户时,是我妈去抓的阄。为了得到“草塘”下面的这块五亩薄地。我和生产队长兼民兵排长张改朝合谋,在三号纸团上做了点手脚。我妈向来不与邻居们争抢,她说等大家抓完,剩下的一个她擎着。结果剩下的就是三号——生产队最末等的地。第一年,我建议父亲种秫秫,我爹没啥意见,但我妈不同意,她说秫秫产量低又不好吃,种秫秫不如插红薯,连猪的口粮都解决了。我母亲一向霸道强悍,她不仅管了我父亲一辈子,还想管我一辈子。没办法,这块五亩地连续插了五年的红薯。但是,我母亲在1985年夏天去赶集时出了车祸,左腿骨折,右脚脚踝严重受伤。后来,经过治疗,架着双拐能走了,但她情绪从此低落,说好人没好报,以后什么事儿都不管了。我也就顺理成章地当了家。
   我每年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种秫秫,还从来不使用除草剂。秫秫苗长起来,我就用锄头对付各种闲花野草。我把秫秫苗锄的东倒西歪,但天一落雨,秫秫苗就像春草一样疯长,这是因为我把秫秫苗的根部松了土,使之能够强劲地吸收水分和营养。我的每一棵秫秫苗都健康而漂亮,像中国女排那样的大姑娘。
   秫秫长起来,我白天坐在地当中看着它悠悠摇晃,发出天籁一样的音乐,晚上我睡在地中间的窝棚里听着它“吱吱”地拔节生长。种着种着,这秫秫籽儿就金贵了,说它是健康食品,比大米还贵几倍。
   去年村里搞土地“流转”,县里来了一个大款,要“流转”草塘下面这片土地种药材猫爪草,每亩地每年付600元的费用,农户都同意了,硬是被我搅黄了。我这片五亩的地块,正好在中间,我不同意,他没法连成一片,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我小时候很喜欢秫秫,放牛的时候,偷偷溜进去,打秫秫叶儿。那时,秫秫不成长到一定的高度,生产队不让打。但等到长高了,上面的叶儿够不着,下面的叶儿老了,牛不吃。但我总有办法打到嫩点的秫秫叶儿,就是人骑在高粱杆儿上,使它弯下来,又不至于折断,这需要技术。
   我就是在打秫秫叶儿时,碰上她的。她是一个寡妇,名叫晏大婷,村里人不问老少,都喊她“大婷”。她带着一个四岁的男孩。这孩子不怎么健康,头很大,但脸很瘦,像非洲儿童,明显营养不良。大婷养一头牛,是最近的事儿,大概是因为养牛相对自由,可以带着孩子。生产队有规定,成年人是不让饲养牛的。但她男人年初去世,是嗓子长了“抢食泡”,憋死的,她家属于特殊情况。大婷的公公是困难年代饿死的,一个年轻妈妈带着两个儿子,守寡到今天,好不容易娶了两房媳妇,孙子四岁,大儿子却突然死了。老妈哭了一场又一场。她上怨天,下怨地,中间怨大媳妇。说是媳妇把儿子给“克”死的。所以,老妈不给大婷带孩子,自己把仅有的一点粮食挖去一半,跟二儿子一起生活去了。没人给她看孩子,总不能背着孩子干活吧?生产队长特批,准许她饲养一头“老事牛”(母牛)。
   当时,我正骑在一根秫秫杆儿上,够上面的嫩叶儿。突然听到一声尖叫:“妈妈!”这一声叫差一点没把我吓死。慌乱中,我把那根秫秫也给踩断了。这片秫秫地,少说有二十多亩,标准的“青纱帐”,如果是抗战那会儿,这里肯定是杀鬼子的好战场。在这片寂静的丛林里,有声音突然袭来,真能把魂儿吓掉。我循着喊声望过去,看见了那个小男孩。在一片空隙较大的地上,铺着一张“灯草席”,那个孩子就坐在上面。小男孩的喊声刚落,她过来了,腋下夹着一把秫秫叶儿,说:“喊啥哩狗蛋,妈在这儿。”
   她就是那个寡妇——大婷。说她是寡妇,其实也就比我大了八岁。我17岁,她25岁。大婷可能是咱们村里最干净的女人了。村里许多女人没生孩子挺干净的,一生孩子就邋遢了。大婷腰细,屁股大,村里妇女说,“大屁股细腰,一肚子儿包”,说大婷男人要活着,她生十个、八个儿子都是小菜一碟。我和她男人无亲无故,不过头顶一个“张”字而已。我看见在灯草席的两边各有两根秫秫杆儿被踩断了,明显是为了扩大空地的面积,放得下灯草席而故意弄断的。
   “嫂子,你咋把秫秫弄断了?”我的话也同样把她吓了一跳。她扭头看见是我,骂道:“死鬼!魂吓飞了!”我说:“狗蛋差一点没把我吓死呢!嫂子,你真自私,咋故意弄断秫秫?”
   “胡说八道!”她发火了,说:“你看这断茬儿,是刚断的吗?”我走过去,用脚踢了踢,说:“我看不出来。”
   “你那屌眼儿被‘驴捂眼子’捂住了还是咋地?至少是昨天断的,有人钻秫秫稞了!”她说。
   “谁钻秫秫稞了?谁敢?”我问。
   “钻秫秫稞”的言外之意是有人在这里偷情。我们生产队的劳力最近都在“草塘”那儿“挠秧”,生产队长张打瓦天天都背着手在地里转悠,不高兴了就骂骂人,逮逮鱼。谁敢来这里偷情?她笑道:“你小孩子知道什么?别打听!”
   我没有要打听的意思。我只是要弄清秫秫杆儿断掉的事儿。其实,我也弄不清它们是怎么断掉的了。因为在断口上,被人撒了黄土,看不出新伤旧痕了。
   放牛也是一种技术活。有人一上午或一下午都是牵着牛,顺着小路边或小溪边,跟着吃草的牛走走停停,腿累酸了,牛还没放饱。这人肯定不会放牛。我放牛,已经有三年的历史了。那年我14岁,初中没毕业,就被我妈强行“辍学”,回家当上了“牧童”。我妈说,认得两个字,会写自个的名字,会算账就行了。我爹坐过“劳改”,是个坏人,坏人的儿子上学确实没用。我当“牧童”的第二年就有了经验。我把牛绳延长,用橛子把牛縻住,牛在那啃草皮儿,我下“草塘”割“油草”。这“草塘”就是因为“油草”多而得名的。当然,更多的时候,我钻秫秫地打秫秫叶儿,然后,喂给牛吃,牛吃饱了,躺那儿“倒沫”,我就坐地上看“画书”(小人书)。一上午、一下午,有一半的时间为牛服务,一半的时间为自己服务。没想到,她一个寡妇刚放牛就懂这一套。
   狗蛋在灯草席上趴着玩蚂蚱,蚂蚱被谁把小腿和翅膀都掐掉了,所以,蚂蚱很老实。蚂蚱有五六只,狗蛋让它们打架,它们都没有心情似的,耷拉着一对长须,蹲那儿不动弹。狗蛋好像生气了,拿起一只就往嘴里塞,我叫了一声“狗蛋”!跑过去夺掉他手中的蚂蚱,狗蛋哭了,一边哭,一边喊“妈妈!妈妈!”
   “你弄啥?吓着你侄子了!”她抱起狗蛋,埋怨我说。我把蚂蚱举到她面前,说:“嫂子,狗蛋要吃蚂蚱!”
   她对孩子说:“蚂蚱不能吃呀,狗蛋。”狗蛋不听,还是要吃。她一边哄,一边说:“明儿妈妈逮鱼给狗蛋吃好吧?”狗蛋好像听明白了,嘴里喊着“吃一,吃一,妈妈吃一。”她说:“这孩子,说风就是雨。鱼是那么好弄的?”
   我说:“吃鱼还不简单?队长哪回再来打鱼,你找他要一条!”我们生产队的水塘不少,但只有秫秫地上面的“草塘”养着鱼。今年一直没下过大雨,村庄四周的“护寨沟”里的水都被水车“车”到稻田里了。鱼也被捉上来,分给大家吃了。“草塘”离我们村庄有一里路那么远,基本没有被生活垃圾污染,水清凌凌的。全生产队都到这里来挑水吃。队长张打瓦下令不再使用“草塘”里的水浇地,要保证全队的人畜用水。鱼呢,一直养到过年再起上来分给大家。但是,队长张打瓦却经常用“撒网”打捞,说是大队干部要吃鱼,其实是他要给大队干部送礼,顺便弄几条自家吃。
   “俺脸皮可没那么厚!”大婷说。可是,狗蛋不管他妈的脸皮是薄是厚,非要“吃”。她火了,照狗蛋的屁股上打了一下,狗蛋哭了。狗蛋一哭,她也跟着掉眼泪。我在旁边看见了,以为是心疼狗蛋的屁股,便走过去,摸摸狗蛋的屁股,说:“没红没肿的,哭啥子呢?”
   她抹了下眼睛,说:“俺是想起狗蛋爹了,他要不死,狗蛋咋能没鱼吃呢?”说得也是。我们农村那些年吃肉难,吃鱼倒不难。春夏秋三季,男人们就去大堤脚下的土塘里“砍鱼”。我们用细竹子编的“竹罩”,圆形,一头大一头小,我们就拿着“竹罩”下水,一下一下地往水底“砍”,“砍”住鱼了,鱼撞击“竹罩”,我们便把手从小的圆孔里伸进去,摸“竹罩”里的鱼。利用午饭后的那段休息时间,我们“砍”个斤把半斤鱼没问题,有时运气好,说不定能“砍”个大的。但是,今年夏秋之交一直没下大雨,那些土塘都没剩多少水了。土塘里的鱼差不多都被我们“砍”光了,这时候去“砍”鱼往往空手而回。
   听她一说,我心里也有些难过。她男人对我很好,我上小学一年级,他上六年级。我能有幸跟他是“校友”,是因为他在五年级和六年级分别留过两次级。有一次放学,天突然下大雨了,雷是雷,闪是闪,我怕打雷,腿吓软了,他就背着我往家里跑。结果他累病了,一星期没去上学。
   我把兜里的“画书”《三国演义》之四掏出来给狗蛋,狗蛋看着新鲜,就坐灯草席上玩去了。狗蛋看了几分钟,“鱼瘾”又上来了,说上面找不到“一”,把我的画书撕掉一页。我听到声音时,那页纸已经被风吹的不知去向。后来,我的这一套《三国演义》小人书,被一个收藏家花五千元买去,仅仅因为缺少这一页,他妈地扣掉我一百元!
   我把画书收回,不让狗蛋看了。我爱我的小人书,我上学的时候,一分二分地攒钱,攒够一毛多,就去买一本《三国演义》,两年时间才被我买齐。狗蛋没了小人书,又哭闹着要“吃一”。
   我说:“狗蛋听话,别哭了,明天,我叫你吃上一。”狗蛋非要现在吃,我说:“现在大白天,谁敢下水捉一?水里有个‘老八子’!”狗蛋听说“老八子”,吓得不哭了。“老八子”是大人用来吓唬小孩的虚拟的怪物,我小时候就很怕它。
   初秋天气,热气蒸人。我们躲在秫秫地里,秫秫叶儿半遮阴,风顺着秫秫杆儿弯弯曲曲地溜进来,还算凉快。两头牛在吃秫秫叶儿,狗蛋在他妈怀里,我在看小人书《三国演义》,这已经是第五遍了。
   吃过晚饭,“护青”的人陆续下地。其实,现在基本上没有成熟的庄稼。“护青”主要是看守鱼塘和春红薯、春玉米。参加“护青”的人,两个人一组,每夜五分,相当于半天的劳动报酬。“护青”人员都是光棍。我们生产队的光棍特别多,“护青”的也就多了。我的搭档叫“碾子”,是个“愣头青”。碾子很听话,叫干啥就干啥。我和他一起下地,他得替我抱着灯草席和被单,我挑着一对水桶。我们“护青”,不是仅仅防盗贼还要防猪狗。那时的猪是散养的,狗也是自由的。猪狗跟人一样吃不饱,整天处于饥饿状态。入夜,猪出来找东西吃,狗就跟在后面。找到红薯地,猪用铁一般坚硬的嘴拱出红薯,狗就抢着吃。猪和狗经常为争夺食物而相互威胁和撕咬。听到声音,我就推醒碾子,叫他把它们赶走。这不是我欺负碾子,而是碾子有一副穿透黑暗的、洪亮的、又有点恐怖的嗓门,三下两下就把猪狗吓跑了。简言之,我和碾子就像一本小说中的鲁滨孙和“星期五”。
   我挑着水桶,是要到二里之外的“六队”打井水。我们这个巨大的村庄总共有三个生产队,只有六队有一口井。吃井水不仅远,还要排队。挑一担水差不多需要一个小时。我们生产队干活时,专门有一个劳力负责挑井水喝。队长张打瓦在两桶井水里放了“糖精”,这井水的味道就更加升华了,人们可以把肚子喝得如同现在的“啤酒肚”。由于我们村庄离水井太远,每个农户只有吃“捞面”时才挑井水。平时我们大家都吃“草塘”里的水,这水没什么味道。井水在水缸里可以放一个星期不腐败,而草塘水两天就臭得一塌糊涂。
   我挑井水,也不是我们家自己吃,而是给彭大娘吃。彭大娘是职业媒婆,她生就一张“说媒”嘴,可以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死的说成活的。赞扬男方富裕有文化,就说人家戴“双手表”,挎“三只钢笔”。说女方漂亮,就说一对大辫子到屁股台,一张脸跟银碗样又白又大。谁想找她说媒了,就得先给她挑井水吃。包括洗澡,老两口也是井水浴。这样奢侈的人家,村庄里只有她一家。我把水桶挑到地里,为的是明天一早就从地里直接去挑水,避免走许多冤枉路。
   为彭大娘挑井水不是我之所愿,劳力很多的家庭都能吃“塘水”,她为啥不能吃?况且,我才17岁,还小着呢!但我妈不是这样想的。我妈怕我打光棍,要提前下手。村里人都知道,我们家跟一般家庭不一样,我爸爸在农业合作化时期坐过三年牢,那时,我还没有出生,他为什么坐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妈怕在我的婚姻大事上,有人“扒豁子”。所以,今年的春节还没到,我妈就开始逼我给彭大娘挑井水了。

共 1316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小说讲述了农村合作社时期,村里的队长就像旧社会的官老爷一样,作威作福。连村里池塘的鱼都得归他管理。而我因为和小寡妇大婷关系不错,就经常的从沟里偷着弄鱼给她送去。结果事情败露了,我臭名远扬。和小寡妇的感情也没了下文。而队长人品不正,去钻高粱地却受到了惩罚,丢了舌头,成了哑巴。是谁让他变成哑巴,文章没有直接说出答案,而是选择留白,回味无穷,引人深思。小说语言灵动,凝练,人物鲜活,从那个年代平常生活中选取截面,写出那时候的人们的精神风貌、情感需求以及物质生活贫乏的生活状态,再现了在那个困苦年代农村的缩影,对于了解时代变迁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荐赏!【编辑:雅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72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雅润        2017-07-19 14:40:51
  问候作者,祝创作愉快!
雅润
回复1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19 16:17:02
  来到江山,认识了几位热心热情的编辑,真的开心。
2 楼        文友:雅润        2017-07-19 14:44:14
  小说结尾笔锋一转,让故事的情节陡然有了谜一样的感觉。引着读者思索回味,豁然开朗。
雅润
回复2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19 16:15:11
  十分感谢雅润编辑的编按和评论。那个年代让人难以忘怀。
3 楼        文友:樱雪        2017-07-19 16:45:55
  护青的途中,引起一场和小寡妇大婷的纠葛,偷鱼事败,臭名远扬,大婷也仿佛失踪了一般。小说以上世纪的农村生活为背景,生动刻画了“我”、“大婷”以及碾子、生产队长等人物形象,三个谜团留在读者心里。偷鱼是怎么被发现的,张改朝又是怎么成了哑巴,大婷后来又怎么样?谜一样的结尾留给读者丰富的念想。一块高粱地衍生了一系列故事,小说描写时代变迁,具有强大的时代意义。问好老师!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3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19 19:49:15
  谢老弟的品读和评价。
4 楼        文友:醉童        2017-07-20 06:59:54
  恭喜作者获评精品,祝佳作不断!
回复4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20 10:27:29
  谢谢醉编!
5 楼        文友:樱雪        2017-07-20 07:08:10
  早安!祝贺成精,呵呵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5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20 10:28:48
  谢谢雪先生跨界来访!
6 楼        文友:老土        2017-07-20 07:48:27
  具有时代意义的一篇佳作,恭喜作品加精!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20 10:29:11
  谢谢老土编辑!
7 楼        文友:阳媚        2017-07-20 09:54:12
  祝贺精品!欣赏友友的精彩文笔。期待佳作连连!
回复7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20 10:29:33
  谢谢主编!
8 楼        文友:雅润        2017-07-20 12:06:41
  恭喜收获红豆,下周我们再见哟,嘿嘿!
雅润
回复8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21 05:26:30
  周三发吧。
9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7-07-20 21:21:28
  恭喜获得精品!拜读佳作,遥祝夏安!
清纯芳心
回复9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21 05:26:01
  谢谢您!
10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7-07-22 21:35:53
  恭喜获得精品,期待更多精彩!
哪里天涯
回复10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7-24 05:31:19
  谢谢编辑老师。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