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收获】村西那面坡(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收获】村西那面坡(散文)


作者:老话 秀才,1231.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50发表时间:2017-09-20 11:28:46
摘要:从此,坡下的人便将逝者留在了记忆里,也许偶尔提及,也许仿佛这个村里就没生活过这么个人;而逝者呢,他(她)的灵魂只能以“坡”为界,在“坡”以西飘荡。我在想,有一天,我的灵魂也上了“坡”,当我飘到“坡”沿上,正好瞄见我的子孙掉进了河里,或者他们的房子里冒出了浓烟,我该怎么办?我刚进村,人们就惊呼着抡起桃木剑便当心刺来,我逃还是不逃?这真是难办的事情!

【丁香收获】村西那面坡(散文) 一头是鳞次栉比的房舍升腾起缕缕炊烟,男耕女织,鸡犬相闻;一头是荒凹秃岭间,随处可见馒头似的坟茔。阴阳两界竟被一条土坡分隔得这样清清楚楚。
   这样安置实在是老辈人的智慧。原因大概是村东有汾河水的浇灌便利和“官道”通过,是人们“安身”的“宝地”,而村西则沟沟岔岔,土地贫瘠干旱,种庄稼困难,埋死人到十分相宜。
   自我记事起,村里谁殁了,不说他(她)死了,而是就说他(她)“上西坡啦”。是不是这“西”字既指范围又暗含西天的意思?不得而知。
   既然是个“分界线”,村里人就不马虎。
   出殡这日,子孙身着孝服,一手擎着柳木番,一手撒着纸钱,趿拉着白鞋,由人搀扶着哀哀地走在十几号抬着的棺材的前面;棺材后面跟着嚎啕大哭的男女子孙。这支队伍在村巷的主要街道上缓缓而行。人们手头的活儿很多,起早贪黑干,也未必忙得过来,但他们仍然认为“缓”是应该的。一个人一辈子不论活得风光还是卑微,就要永久辞别这个村庄了,有什么理由不让他(她)多瞅几眼这里的留有他(她)层层叠叠脚印的道路,多瞅几眼这里他(她)闭上眼睛都能详细道出子丑寅卯的一草一木呢?人们在哭天抢地的哀嚎声里追忆着躺在棺材里的这个人的一生,也许会联想到自身的过往和未来吧?总之,他们就在这种氛围里将逝者抬到西坡上了。
   爬上这条足有半里长的土坡,逝者的子孙后辈就将哭丧棍横放到地上,跪在了道路的两旁;这时,执事总管高喊“孝子谢哩”,送殡队伍闻声,齐呼“起”,而后就抬着棺材呼啸而去。
   从此,坡下的人便将逝者留在了记忆里,也许偶尔提及,也许仿佛这个村里就没有生活过这么个人;而逝者呢,他(她)的灵魂只能以“坡”为界,在“坡”以西飘荡。我在想,有一天,我的灵魂也上了“坡”,当我飘到“坡”沿上,正好瞄见我的子孙掉进了河里,或者他们的房子里冒出了浓烟,我该怎么办?我刚进村,人们就惊呼着抡起桃木剑便当心刺来,我逃还是不逃?这真是难办的事情!
   上个世纪,有那么一个时段,隔不上三二年,我就有一位亲人被抬上“西坡”。
   我琢磨了一下,上了“西坡”的人的“住所”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由风水先生拿罗盘择定。这类主家有“雄心壮志”,指望借祖宗的阴德成件“事”;二是入祖坟。这是祖规。后辈一代代地跟着祖坟的“线法”,依次扎“穴”;三是选在自家地里。这既麻烦少又便于日后的照看。
   我父母的坟就选在我家的责任田里。
   那半亩来地,属于绵土,适合种植花生。我上大学的学费全赖于此。那时,目不识丁的父亲锄草展腰的当儿,常常眺望远处的山峦沉思着喃喃自语:“人吃土一辈子,土吃人一口。”说罢,往手心里吐口唾沫,又埋头锄地。十几年后,他埋在了他洒满汗水的这块地里,我才掂量出那话的分量。
   父母安葬在这里,除清明上坟,随着年龄的增高,我来这里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是领着一家来,大多数情况是独自一人来。
   烧几炷香,磕四个头,然后盘腿坐在坟头的松树下发呆。坟头的荒草迎风嗦嗦。我听不懂它们的语言,我只能听见自己的心声。逃离喧嚣的闹市,在这种寂静的旷野,紧偎父母的坟茔,我逐渐明白了不少道理,似乎也禅透一些古人做事的玄机。我忽然也想效仿古人,给父母坟头竖立一块大大的石碑,那上面不镌刻父母的简历之类的文字,只刻当儿子的我自己的愧疚和忏悔;也想栽植几株大树,给父母遮挡风雨;还荒唐地设想,在父母坟旁不远处建造几间茅屋,住在里面,听听父母夜里是否还咳嗽喘息?
   我的目光投向远处。逡巡四周,我们的老邻居刘玉柱、刘子康、崔黑大、崔百川,还有与父亲吵过架的腊娃、海有,他们的音容笑貌就会洇印出他们的坟头。我能感觉到,他们手搭凉棚正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良久,他们认出了我,他们说:“娃,你几时回来的?就你一个人,孩子们呢?这些年,你过得可好?粮食够吃吗?”我依次回答他们的询问。我也问他们可好?这下可热闹了,他们说什么的都有。但最趋向一致的意思是,对后辈的关心和关爱。
   我感到了为难。我若将这些土底下发出的声音传达给他们的儿孙,他们不把我送进疯人院才怪呢?但我又不能违拗这帮看着我长大的老人的心意。就在这当口,我瞥见一只不知名字的黑鸟栖息在一蓬酸枣树上鸣叫。我想,好啦,我就叫我的灵魂化作一只鸟吧!那样,好多问题就解决了。我可以展翅飞到“西坡”下边去,把老人们一些重要的事——诸如他们的坟头上被田鼠钻了个洞啦,他们缺东少西啦等等,用长长的啄,喳喳地告诉他们的后辈。当然啦,后辈们有什么吃不准的事,我也乐于飞到“西坡”上讨教老人们。这费不了多少劲儿。
  

共 18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村西那面坡,跟村子只有一条路相隔,因此,更有了阴阳两隔的隐意。人活着,努力地在奋斗,到殁了,都要走那条古人常走的西坡,就是西天。作者用一种理智,似乎哲理性的推理,讲述人的生活与离去。比如,我常常去父母的坟茔,一个人独坐:我父母的坟就选在我家的责任田里。那半亩来地,属于绵土,适合种植花生。我上大学的学费全赖于此。那时,目不识丁的父亲锄草展腰的当儿,常常眺望远处的山峦沉思着喃喃自语:“人吃土一辈子,土吃人一口。”说罢,往手心里吐口唾沫,又埋头锄地。十几年后,他埋在了他洒满汗水的这块地里,我才掂量出那话的分量。作者产生穿越:我能感觉到,他们手搭凉棚正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良久,他们认出了我,他们说:“娃,你几时回来的?就你一个人,孩子们呢?这些年,你过得可好?粮食够吃吗?”我一一回答他们的询问。我也问他们可好?这下可热闹了,他们说什么的都有。但最趋向一致的意思是,对后辈的关心和关爱。我感到了为难。我若将这些土底下发出的声音传达给他们的儿孙,他们不把我送进疯人院才怪呢?但我又不能违拗这帮看着我长大的老人的心意。作者转念推理道:就在这当口,我瞥见一只不知名字的黑鸟栖息在一蓬酸枣树上鸣叫。我想,好啦,我就叫我的灵魂化作一只鸟吧!那样,好多问题就解决了。我可以展翅飞到“西坡”下边去,把老人们一些重要的事——诸如他们的坟头上被田鼠钻了个洞啦,他们缺东少西啦等等,用长长的啄,喳喳地告诉他们的后辈。当然啦,后辈们有什么吃不准的事,我也乐于飞到“西坡”上讨教老人们。这费不了多少劲儿。文章意义深重,引深之广,对于人生,给人无限的遐想。一篇佳作,感谢赐稿!力推共赏!【丁香编辑:社长娇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娇娇        2017-09-20 11:33:26
  人固有一死,或清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我引用这句话,有些大了。可是我又拿不出什么恰当的语言描述这篇文章。可能是自己的人生遇见太少,对生老病死,以及更多的人生别离没有太贴切的解释。
   这篇文章,是一篇哲理深刻的文章,读者都会从中领会很深刻的含义。感谢爱民老师分享您的故事。理解有误,请您谅解,敬茶!祝秋安!
娇娇
2 楼        文友:樱雪        2017-09-20 11:33:44
  一道坡,连接着村庄和坟墓,这是表面;再看内在,坡却是心灵的互动。只要踏上那道坡,便会想到点什么。有愧疚,有难过,有兴奋,种种滋味,汇聚于一体。作品反映了灵魂的挂牵。拜读学习,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3 楼        文友:樱雪        2017-09-20 11:35:06
  文章村庄很深的哲理,但却没有刻意写明,留给读者思考,这点极好。以普通事,揭开大道理,然而又不说明,非常棒的表达手法。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会有所不同,问好老师。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4 楼        文友:娇娇        2017-09-20 11:35:51
  出殡这日,子孙身着孝服,一手擎着柳木番,一手撒着纸钱,趿拉着白鞋,由人搀扶着哀哀地走在十几号抬着的棺材的前面;棺材后面跟着嚎啕大哭的男女子孙。这支队伍在村巷的主要街道上缓缓而行。人们手头的活儿很多,起早贪黑干,也未必忙得过来,但他们仍然认为“缓”是应该的。一个人一辈子不论活得风光还是卑微,就要永久辞别这个村庄了,有什么理由不让他(她)多瞅几眼这里的留有他(她)层层叠叠脚印的道路,多瞅几眼这里他(她)闭上眼睛都能详细道出子丑寅卯的一草一木呢?人们在哭天抢地的哀嚎声里追忆着躺在棺材里的这个人的一生,也许会联想到自身的过往和未来吧?总之,他们就在这种氛围里将逝者抬到西坡上了。
   读这一段的描述,对生命,会有许多感慨。一个人的生命不过百年,好好珍惜,给人生留下最美的过往。
娇娇
5 楼        文友:樱雪        2017-09-20 11:35:52
  末尾寄语:就在这当口,我瞥见一只不知名字的黑鸟栖息在一蓬酸枣树上鸣叫。我想,好啦,我就叫我的灵魂化作一只鸟吧!那样,好多问题就解决了。这一段,值得思考。问好老师,期待更多佳作。祝秋安。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6 楼        文友:娇娇        2017-09-20 11:36:49
  烧几炷香,磕四个头,然后盘腿坐在坟头的松树下发呆。坟头的荒草迎风嗦嗦。我听不懂它们的语言,我只能听见自己的心声。逃离喧嚣的闹市,在这种寂静的旷野,紧偎父母的坟茔,我逐渐明白了不少道理,似乎也禅透一些古人做事的玄机。我忽然也想效仿古人,给父母坟头竖立一块大大的石碑,那上面不镌刻父母的简历之类的文字,只刻当儿子的我自己的愧疚和忏悔;也想栽植几株大树,给父母遮挡风雨;还荒唐地设想,在父母坟旁不远处建造几间茅屋,住在里面,听听父母夜里是否还咳嗽喘息?
   写出对父母的无限哀思。
娇娇
7 楼        文友:娇娇        2017-09-20 11:37:55
  我的目光投向远处。逡巡四周,我们的老邻居刘玉柱、刘子康、崔黑大、崔百川,还有与父亲吵过架的腊娃、海有,他们的音容笑貌就会洇印出他们的坟头。我能感觉到,他们手搭凉棚正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良久,他们认出了我,他们说:“娃,你几时回来的?就你一个人,孩子们呢?这些年,你过得可好?粮食够吃吗?”我一一回答他们的询问。我也问他们可好?这下可热闹了,他们说什么的都有。但最趋向一致的意思是,对后辈的关心和关爱。
   总之,这篇文章有鲁迅的文采,文章意义深藏,让读者慢慢解刨。
娇娇
8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09-20 11:41:58
  不错,作者的文学功底不一般,读过很多文章,这篇文章落笔不凡。
闻杰
9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09-20 11:42:46
  很受益,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于父母的孝敬,我们要多做一些事情了。
闻杰
10 楼        文友:乐歌        2017-09-20 11:46:07
  佩服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游刃有余的文字驾驭力。顺着您的思路,我也神游了一把,试着把自己也变作鸟儿,飞到家乡、飞到曾经挥洒青春的地方,飞向远方.......,好文,拜读了,问候作者,秋安!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共 17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