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青台遗梦(散文)
不忍走进你,是不愿看到你日渐破败、萧瑟的凄凉,但终究还是时不时去。
纵然无力拯救你,还可聆听你风吹草动的叹息,与你拉拉家常……
我总在为自己无助的行为寻找各种借口。
生活中有苟且,亦有诗一般的远方。
我就是一粒蒲公英,生在你脚下的禹甸厚土,曾欲要漂泊远方,却没有插上理想的翅膀,于是厮守在与你近在咫尺的地方。
你的过往,是我,还有这方土地上所有庄稼的骄傲。
你奠基在曾经繁华的“华夏第一城”,大禹和他的子孙们在这里,种下一个安居乐业的梦。
之名,因何而起?也许岁月久远,难以考究。但古人言:东方谓之青。这不正暗含了青台位于禹王古城的东方吗?
是不是,也与身边的那条青龙河有关呢?我临一千年大石,独守岸边,以一种古老渔翁之势,甩下长长的钓竿,用现代文明作诱饵,只是河已干,梦已远……
之形,缘何为方呢?也许正是古人所称道的“天圆地方”理念之所在吧!穿越千年,只为求一个通透的结果,你留下的轮廓,似乎永远是个迷。
拽一丝岁月的烟尘,嗅一嗅文化的黄土;借阳光一束,望那条山苍茫,梳理对于夏都过去的记忆、今天的赞美和未来的畅想。在历史驼铃渐行渐远的余音里,我咀嚼着你的名字——青台。
夏县人,称你“禹庙疙瘩”。我觉得这样更亲切,或许是一种无奈,罢了。
规模宏大的禹庙,早已消失在无情的战火之中,徒留堆满古砖瓦砾、长满岁月沧桑的夯土废墟。
据说,当年那场大火,烧了七天七夜。是一位司马岭上的游击队长下令烧的,是为了防止国军占领。这样的方式,实在不敢恭维,就交给历史评判去吧!
我想,当年的禹都古城,一定是绿野蓝天、日照清流;一定是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一定是……
处处遗迹,种种文物,重见天日,复原着曾经的大禹故都。青台上的残砖碎瓦上依稀可见:“长乐未央”、“千秋万岁”、“海内皆臣岁丰登熟毋饥人”等字样,就像一部古城岁月的簡牍,守望历史,佐证岁月。
梦回那个久远的朝代。身临古城,去触摸它盛世的沧桑。让旧日的糖葫芦、吹糖人、花灯还有石砌的老桥,一一浮现眼前。让拥挤的人潮,热闹的集市,欣悦古城绘出的盛世繁华。
梦回那个久远的朝代。在细雨中,撑一把油纸伞,着一袭锦衣,走遍古城的大小角落。去领略古代艺术 ,去看那木制的阁楼、气势恢宏的城门、店铺的手绢、胭脂和团扇;去听说书人讲述传奇的故事;去尝酒肆里鸣条岗上葡萄酿制的美酒香。
梦回那个久远的朝代。街上商贩叫卖,马蹄哒哒;阁楼闲人品茗对弈,论诗作画;烟花巷陌,琵琶续续相弹,歌舞不断;十里长亭,小桥柳岸,送别之人泪湿衣衫。
光阴流转,怎么转不回从前。已经面目全非,只剩下残砖断瓦了。
远远望去,青台俨然一位坐化的高僧,尽管千百年来,承载了太多的纷扰喧嚣、离愁别恨,然依旧心怀慈爱,俯身守护这方土地上故事,为夏、商、周、秦、汉……一个又一个慷慨的王朝尽忠……
也正是这种博大和善解,子民们聚拢其周,刀耕火种,繁衍生命。在夏县人的精神世界,青台就是无声的碑,任斗转星移,乾坤变幻,一样的淡定、深邃!
遗址是岁月的记忆,废墟是历史的院落。《山西郡县释名》:“县城北十五里有夏城,传禹所筑。今谓之禹王城。城内有青台,高百丈许。”《山海经·涑水》:“禹娶涂山女,思恋本国,筑台以望之。”
青台晨雾,是古禹历史上的八景之一:“漫天疏雨乱山低,独驾小舟过小溪。是处铿锵响琼玉,悬雾落在禹城西。”
花已谢,草已枯,青梧渐老,烟雨仍濛濛;城已旧,泪已收,柳未抽新,人事却变迁。雨雾一次次光临青台,笔墨永远描摹不出当年的美丽,美只是我们梦幻的底片。
任由凭吊的目光擦拭,然后,望一眼天边孤鸿,发几声沉重的叹息,感悟你昔日发生的一切。
青台,亦称“望夫台”。一曲穿越千年风雨沧桑的爱情绝唱,在青台时代回荡,感人、凄美而又不失浪漫。
遥想远古,洪水肆虐,泛滥成灾,民无安身之所,物无萌生之地。
那水不是静水流深,也不是平湖秋月,而是波涛汹涌,惊涛骇浪。舜帝慌了,派遣禹的父亲鲧治水。他踏踏实实以“堵”的方式,奔波于洪水之间。但最终,水没有堵住,他的一条命,却被堵在黄泉路上。
禹,受任于危难之际。从父亲身上继承了不屈不挠的精神,摒弃了顽固不化的保守。只身一人,随身携带的,只有那把铲土的耒锸,还有那顶可以遮挡风雨的草帽,历经13载,平息了所谓“名川三百,支流三千,小者无数”的水患,令水行其道,使民得陆处。
禹,是值得歌颂的。有联为赞:“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疏通江淮河汉。”
三过家门,是一幅伤感的别离图。可以看到:娇女正倚在家门口,远望着夫君远去的背影。想弱弱地一声把他喊回来,却不敢。男人有男人的事业,儿女情长,会毁了他的一生。那个孤单远去的背影,带走了夫人山高水长的张望……。
涂山娇女,仪容端秀的江南女子,只因爱慕为民治水的英雄,与年逾三十而未娶的大禹,情定终身,千里相随到禹都。
多少次,我在青台见到了她楚楚动人的眉,看她清圆月影,花香摇曳中与她扺掌谈故……
此间,草木,山川,虫鱼,鸟兽,都在微妙弹指间动情契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新婚仅四天,娇女就别情依依送君远足治水。
巍巍青台,见证了娇女思念夫君的浓浓爱意;碧碧芳草,吮吸了娇女盼夫归来的点点泪滴。娇女用虔诚祈祷支持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业。
山峦叠嶂,河海纵横,又怎能遮挡住娇女那忠贞的日夜吟唱:“等待你呀,多么长久!”历史的风雨洗不掉这心心相印;禹都的云烟,氤氲着这千古的绝唱。
于是,十三个春秋的交替,大禹依然如初的忙碌,女娇忠贞持恒的等待;大禹扮演着一个负心汉,女娇演绎了一个痴情女;大禹成为了全天下的英雄,女娇则成为了英雄背后伟大的女人。
当多少情深意重,已成往事,青台成了某种召唤、某种见证。千古情意,全在那方高高的土台上了……
借着初秋浅浅的凉意,也不拒绝阳光的热情。眼前的路在时光中倒退,也在时光中向前。漫步于青台,脚下是厚重的黄土,头顶是高邈的天空。似乎看见了霜染鬓发、凝视远方的娇女。
秋风起,树叶摇,发出沙沙声,似乎在吟诵那首绝唱。
去吧,去吧。知道你心里挂苍生,凄风苦雨要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