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铜春荡

精品 铜春荡


作者:朝朝 秀才,2414.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18发表时间:2017-09-26 16:17:10
摘要:随笔

铜春荡
   我在网上找图的过程中,看到了一张老家武冈旱西门的图片。
   一条窄窄的老街,叫西直街,两边倾斜着鳞鳞黑瓦的屋顶。桐油刷过的黄亮木楼,青砖白边歇山式马头墙,墙上弯弯翘翘的黑色翘角,戳入透明的蓝天,像一个巨大的感叹号,打在屋顶上,打在如屋瓦重叠的历史之上,感叹岁月的苍老。远处的城墙,城墙上如拱似穹的古老城门,城门之上的几字形垛口,就是古人所说的雉堞吧。
   图片上的旱西门是后来翻修的。我小时候看到的旱西门,可不是这样子。那时候的旱西门没有几字形垛口,城门也没有这么浑圆和规范。城墙顶上的垛口被拆除了,上面覆盖着很厚的黑土,黑土上种着蔬菜。垂直的青石城墙上,一些绿色的爬藤和青草,从墙顶攀援下来,像垂挂着的小辫一样,一根纠缠一根,茂盛得很,将城门上方的青石完全覆盖了。这样的旱西门更自然,更风采,青藤与黑土以及蔬菜,将灰白色的青石装饰得更具小城的古色风情,将小城历史的见证物点染活了,生动得就像随手一攀,就能像攀住爬藤一样,攀援到了小城过去的时光。
   一座城市有城墙,就如同一户农家有篱笆一样。只有农舍没有篱笆的农户,是不规笼的农户,既不好看,也不安全。城市一样,我们的古人早就看到这点,所以,就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一道围绕城市的城墙,如同农户在自己的家园扎起了一道坚实的篱笆。篱笆可防野兽鸡鸭的侵拢,城墙也一样是为了防止外来的侵略与攻击,保持城里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青石垒垒的古城墙,是古人筑起的一道生命保护线,是朴素而坚固的石篱笆。在冷兵器时代,城墙就是一道攻不破的坚强堡垒,有了城墙,城市才有了安全的保障。
   记得那时的旱西门有城门。门是一根根圆木稍稍削平,拼接一起,再在圆木上钉上很厚的铁皮。这样的城门,可以防火防水,防撞击吧。看到这么沉重的城门,我耳边就会响起往昔的岁月,想起每当夕阳西下,耳边仿佛听到守城的卫兵关上城门发出来的吱嘎之声,以及下闩落锁的咔嚓声音。这声音,与更夫的打梆声交织在一起,在小城上空悠悠回响。城门将沉沉夜色与匪患关在城外,将万家灯火与平安留在城内,构成小城一幅多么静谧与温馨的风情画。
   我还看到了一张宣风楼的老照片。老照片里的老南门,完全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没有翘角飞檐的两重八角歇山攒角亭子,老南门没有修得这么高大,洞深也没有这么深。城门上头只有一个四四方方的框架。这个框架是用钢筋水泥浇固而成,坚固抗风。我父亲画的巨幅油画,就框在这个四方架子里。应该说,这个框架,是专门为嵌进去我父亲的油画而制作的。
   我一眼暼见到这个框架,就想起了父亲。想起我与父亲走上高高的城头,去安装他画的伟人油画了。
   一幅油画,父亲要画一个多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几个月的心血,就如同累累的油画颜料,凝固在这幅巨画之中。这画,你站在三排路,四排路的路口,一眼就能瞭望得到。你出了东站,拐过人民医院的丁字路口,进入都梁路之后,你抬头就能看得到的。这画的位置那么高大上,太醒目了。这是武冈当时最具时代色彩的地标性宣传画。父亲的画,在阴霾的天空下,给小城带来鲜艳的亮色,在灿烂的晴空里,给武冈增添斑斓的色彩,在淅沥的小雨中,给我们送来一股浓浓的伟人的亲切气息。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装点着历史悠久的武冈小城,在人们的心里,渲染着激情岁月的革命风采。
   我久久地盯着这一张老照片,时间在目光的凝视中嘎然静止。我分明看见了父亲,肩背一架长长的木梯,手提一只漆汁流淌的漆桶,正从让山桥那头,缓缓地爬坡,向宣风楼下的城门洞子里彳亍过来。阳光镀亮他头上茂盛的白发,清风吹开他油漆斑斑的衣角。城门上方他亲手绘制的油画伟人,此时正向他张望着,发出慈祥的微笑。父亲,你准备穿过老南门洞子,又要去哪里爬高,写语录栏呢?你成天在外奔波辛苦,累死累活爬梯子写语录,一个月才挣四十九元钱。九口之大家庭,就仅靠这四十九元赖以生存下来。没有你的辛勤劳作,我们姊妹不知饿成什么样子,早就没命了。
   那时候的武冈城墙还没有全部拆除,宣风楼两头的城墙还是连接起来的。我去老南门的时候,不走大街,也不走背街,而是从武陵井那头爬上高高城墙,一路走过去,到了宣风楼旁边后,才从城墙的豁口处,一路下坡走下来。
   走在城墙上,头顶天空,脚踩墙头,伸手好像能揽到白云,俯身能拾到草花。城墙将我举得高高的,视野开阔,目光放远,一览无余。视角变换了,在平地上看不到的东西,在城墙上看得清清楚楚。像我脚下的文庙,文庙前面的渠水,渠水过去的四排路大街,以及大街两边的高高低低的屋顶,全都在我的视线之内。那些古老的新建的屋顶,像一只只大鸟,在蓝天下展开了黑色的灰色的翅膀。文庙天井里的银杏树,在秋天里,披一身嫩黄色的叶子,像最时髦的秋衣,在金色的屋顶之上,在千年岁月的时空中繁茂着、伸张着、葳蕤着抒情,好看极了。
   小时候我去过文庙,在天井里拣落地的银杏果子。杏果我们武冈人叫调羹籽籽。调羹籽籽圆圆的,浅黄色的表皮,比枇杷小得多,在鹅卵石的天井里滚了一地。拣调羹籽籽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拣一些蔸在裤袋里,用来跟别的伙伴开战。开战时需要的子弹,就是这些从文庙里拣来的调羹籽籽。这些圆滚滚的子弹,掷到人的头上,咚的弹跳起老高,要是打到脸上,还是有些痛的。大家甩手用力地朝人扔着调羹籽籽,一边抱头鼠窜,一边尖叫着,四下里跑开去,后面的就赶紧追过来,这样笑闹着,疯玩着,那样子简直是既开心又刺激,好玩死啦!
   哦,文庙给我带来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还给我带来了儿时的欢乐呢。
  
   二
   我还在网上看到一张武冈茅坪里的老照片。说是老照片,其实跟新照片差不多。尤其是茅坪里的巷子,我儿时走过的巷子,现在还摆在那里,没有扩宽,也没有改道,甚至儿时走着的鹅卵石地面,现在还是鹅卵石。从西直街的岔路口走进茅坪里,走过曾家院子,再从左手边折进去一条通往唐家院子的小巷。这巷子就是鹅卵石铺地,一直没有变。我在二零一四年清明节期间,和冷水江的同学夏某,一起走过这条小巷。夏手捧一台尼康照相机。说这机子跟随他十多年了,不知照了好多的相。他每次回来,都喜欢来茅坪里摄影。这地方的古气重,是寻找历史遗迹的好地方。
   我记得当时就用手机拍了十来张这条巷子的照片。这些照片存在电脑里。如今很少时候去开台式电脑,所以,照片一时调不出来,只好在网上寻找这条巷子了。
   夏学过摄影,说是从在邵阳邮电局的亲兄弟手上学的。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夏有一个老兄。不过,那时他的老兄才上中学。我们从武冈招工到邵阳的时候,听夏说,他的老兄招工去了株洲。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老兄调回邵阳来了。夏说,他的哥哥学摄影是花了血本的。是嘛,单反穷三代,不是一点点钱就能学好摄影的。夏的老兄买单反就买了十来台。市面上出了新机子,他就卖了旧机子,去买新的。而夏呢,十来年的单反,还在用。夏说,他没事就背起机子下乡。在冷水江的城市周边转来转去,拍了好多的风景和人物。
   我说,你专门拍妹子家吧。他冲我一笑,坦然地说,妹子家也拍,婆娘家也拍,老人家也拍。摄影的瘾越来越大了,一想起摄影,干劲就来了。我开玩笑地对他说,老同学你一看到乖泰妹子家,就会举起单反拍她吧。他说,摄影和平常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你看妹子家乖泰,但拍到单反里的时候,就发现不乖泰了,这事说不清的。
   看来,老同学在摄影这方面,入道很深,拍出“许平”了。我故意将水平念成“许平”。他望着我开心地笑啦!
   武冈话有蛮多的地方很搞笑的,偶尔用一用,增添生活的笑意,也不错的。
   那天下着毛毛雨,唐家院子过来一点的鹅卵石巷道上,泛着清冷的水光,每一卵石上都有一道高亮的耀光凝固在那里。像大鸟生了很多的野蛋,摆了一路呢。茅坪里的鹅卵石,你还认得我吗?我小时候的光脚板,没少在你圆圆的脑袋上擂动过。踩着你光溜溜的脑袋真舒服,特别是在大热天,脚板一接触你的身子,凉浸浸的,像天然的道道冷泉,在我脚板心流淌过去一样,为我降温,为我按摩。我最喜欢走这条鹅卵石路了。这是一条塞满我童年与少年记忆的老路,每次重走小巷,我就在心里漾起涟漪,再也不能平静,思念让我回到那遥远的少小时代。眼前的巷子里,仿佛出现了我那小小的身影。
   我家就在小巷的左手边的唐家院子里住过几年,还在前面的曾家院子住了几年。
  
   三
   记不清我家什么时候,从木货街搬到功能茅坪里的铜春荡来了。
   母亲说,我是在木货街出生的。生下没有几年,全家就从木货街的头子上,左手第一家,搬到茅坪里铜春荡了。这地名是铜春荡还是同春当?我在家的时候,没有仔细看清过,所以,一直不知道这地名是如何写的。
   记忆中的铜春荡,是一家大院子,院门口开在靠近旱西门西直街的左手边上。
   院子的进深蛮深,从西直街的院门口走进去,踏着黑油油的泥地,一路要走一阵子,才能抵达院子的顶当头。院里左手边有一个小门,通往去曾家院子和唐家院子小径,就在门后。我每次去南门河边耍,就是走这个小门,穿过院后的曾家院子,去河边的。
   我们家租住铜春荡的中段一间黑黑的房子。回字格木窗子,裱着破烂的皮纸。皮纸上绽开数不清的破洞,在风里瑟瑟地抖动着发黄的纸片。搭帮有这些破洞开光,屋里才不至于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小房没有灶屋,厨房设在铜春荡的堂屋里。说是堂屋,其实就是一条长长的过道。各家的煤灶、柴灶都是摆在这条过道上。一到做饭的时候,家家的灶口,吐出一道道呛人的烟雾,将过道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一般。人走过来,都不见身影,一直走到面前才能看清是人。
   过道上,院子很大,住了几十户人家。过道上总是走着院里的熟人。他们过身时,会互相打一下招呼。熟悉的武冈话,总在耳边很亲热地响起。几十年过去了,他们的话语,还会在我耳边回响似的,只是这些人,早就被我忘记得一干二净,谁也记不起来了。人的视觉好像没有听觉那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听到的声音,会长时间地在耳边回荡,你只要一记起这声音,就会想起关于它的往事来。
   黑色的过道,有时候会出现白色的刨木花和雪白的棉花什么的。有人家要娶亲嫁女,要打家具了,就将木匠师傅请到院里来,就在过道上摆开了长马凳,过人的地方,成了他们的木工场。黑地白花,一堆堆的木花在马凳脚下膨胀着,堆垒着,渐渐地升高,就像海水涨潮似的,雪浪花吐着泡沫快要淹到马凳面子了。这时候,主人才将这些刨木花扫开,用绳子扎紧,用来烧灶中的柴火最好了。武冈说太火的含意,并不是现在的蛮火的意思,而是用易燃烧的东西,来引发柴火或煤火。一直不知道这个太火怎么写。武冈话要变成能书写的词语,真的很难。有时找不到准确的书面语来替代武冈话。
   有师傅来过道开工的时候,或者有弹匠师傅来过道弹棉花的时候,都是我狂欢的节日,过道成了我的乐园。
   我喜欢用刨花将自己堆起来,人钻进刨花堆中,让这些不湿身子的浪花,将我全部淹没。然后,在刨花堆里对姐姐说,来找我呀!小屁蛋的聪明就是愚蠢,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来找我呀”,让姐姐循声跑来,一把将我从刨花堆里揪出来。我一下子成了她的捕获物。觉得很纳闷,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泄露了目标的。
   当然,童年的快乐不在于隐藏很深,只在乎过程的开心。
   弹棉花的摊子也蛮好看的。我写《白云在歌唱》一文,就是调动了我儿时的记忆,写得很顺溜的。那年月,年年都有人家请弹匠师傅来我们院子里弹旧棉花。
   弹匠师傅的工作很有诗情。嘭嚓嘭嚓的弹音,就是对他工作的礼赞。弹音重复单调,但我听来,却那样动听,决不嫌枯燥乏味。
   弹棉花用的大弓上,紧绷着粗粗的牛筋绳,带牙口的椆木柄在弦上轻轻一敲击,弓弦就来回微微的颤抖着,发出低低的嚓嚓声音。这声音像少数民族敲打的皮鼓,一堆堆高高的篝火已经熊熊燃烧,村前大坪上的集体舞蹈就要开跳,随着这种极为规律极有节奏的弹弦声,你的呼吸,你的心跳,都在跟随着它一道跳动起来了。
   铜春荡的过道,还是我儿时的游戏场。我在过道踩不少的高脚跣。高脚上的宽帽钉子,一个个在钉在泥地里,一印满整整一条长长的过道。在地上顿叉子也是一种乐趣。
  
   四
   那时候的人不像现在,玩的是高科技,玩的是精致的商品玩具。那时孩子玩的,都是土里土气的东西,不用花钱就能玩的。陀螺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取一截圆木,剥去树皮,一头削尖,再在尖尖上钉一个铁钉子,一个陀螺就做成了。抽陀螺的鞭子也是自己做的。扯一些烂布片,缠成细细长长的布鞭子,绑在竹子上,就可以抽陀螺啦。当然,那时的陀螺没有现在的好。现在的陀螺有闪着彩光的电子元件,有着放音乐的播放器,有着特制的抽动陀螺的工具,只要将这个工具套在陀螺上,一按开关,陀螺就会自动地旋转起来。一圈一圈的彩光,也跟着急速地旋转着,像一个旋转着的小型UFO一样。

共 767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湖南邵阳武冈市是省辖县级市,归邵阳市代管,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东麓,南岭北缘,资水上游。地势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部低平,由南向北倾斜,最高海拔1410米,最低海拔260米。资水由西南流向东北,汇纳众多支流斜贯市境。主要矿产有煤、铁、锰、铅、锌、滑石、油页岩等。武冈名胜古迹有云山森林公园、法相岩、武冈城墙、文庙大成殿、都梁侯国遗址、凌云塔、化龙寺、四季岩等。纪念地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二分校旧址、宣风楼、烈士陵园、革命历史纪念馆。武冈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市、茶叶生产基地市、“丰收计划”重点市和省瘦肉型猪、辣椒基地及“铜鹅之乡”。文章从武冈城墙写到铜春荡的几个大院子,同时写到旧居时的一些有趣的植物:这些植物从落地生根发芽,一生中就一直在奔跑。是的,它们在地上爬地奔跑,在杆子上爬高奔跑。在天空中伸展着弯弯的须儿,也是在天空里奔跑。它们给我们一个奋进向上,不断攀爬的阳光形象,是励志的好榜样。例如茄子,植物有本身的规律,它从生下来就带着固定的基因,无法改变,并不是因为红得厉害而发紫。而人呢,往往是这样,矫枉过正,出现戏剧性的逆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大有人在。这些人就是因为小节不保,大节丢掉,最后,就红得发了紫,彻底蜕化变质,从大红人,变成了大黑人,沦为人类不齿的狗屎堆了。再例如写到老人们抽陀螺:你看大爷手中的鞭子,当空高扬起来,鞭梢呼呼生风地飞过头顶,再劈空里猛地摔下来,噼啪一声,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看不见的脸上似的,声惊四方,震惊路人。陀螺被抽响了,那响声听在耳里,仿佛痛在心上。这是典型的落后就挨打吗?你不给我转动起来,我就给你狠狠抽一鞭子。游戏的规则也有如世界秩序的规则一样。你弱了,就有人欺负你,就是讨打的相了。你高速地运转着,将一切远远地甩在背后,这样,你就自由了,欢快地旋转起来,生活得真开心了。堪称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927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9-26 17:40:22
  人文历史厚重的铜春荡,向我们展现了一幅韵味浓重的历史画面。欣赏佳作,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9-27 10:05:50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感悟厚重的历史文化。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9-27 10:45:16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争取更多精彩辉煌。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