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端流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云】印象东许村(散文)

编辑推荐 【流云】印象东许村(散文)


作者:天高云淡天 童生,820.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92发表时间:2018-05-09 15:29:20
摘要:这次采访,在东许村前后呆了3天时间,只能说是走马观花,得到的印象也只能是皮毛。但是对农村的变化感受深切,对东许的未来满怀期待。相信再来东许时,东许的发展会让人刮目相看!

【流云】印象东许村(散文) 很荣幸加入《史话朱巷》创作队伍,更高兴能与东许行政村结缘。东许村藏龙卧虎的灵气,东许人淳朴真诚的风气,老一辈艰苦创业的勇气,新一代砥砺前行的锐气,无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一.东乡+许店=东许村
   东许村是长丰县朱巷镇13个行政村(社区)之一,2002年由东乡村、许店村合并而成,建村历史并不长。但东乡村和许店村各自存在的历史,则贯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建国起到公社化前,就叫东许村和许店村;此后到1983年撤社改乡前,叫东乡大队和许店大队;撤社改乡后复称东乡村和许店村,直到两村合并,成为现在的东许行政村。虽然在这几十年中,乡镇隶属关系多有变化,两村(大队)区划也几有增减,但东乡、许店的基本格局没有大的变化。
   东许村位于朱巷镇最东端,东与杜集乡交界,南与造甲乡接壤,西连柘塘行政村,北挨羊荒行政村。村境东西、南北各距约4公里,除了东北角上少一块外,大体上是个四边形,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00亩,人均约4亩农田,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
   东许行政村有16个自然村,25个村民组。村庄布局总体呈偏西十字线分布,北南一线有下任岗、上任岗、邬圩、东乡、马道、王皮、尹户、陈户、郭户9村,西东一线有许店、合庄、周岗、王明户、许户以及龙王庄、薛岗7村。总人口3300人,其中杜(约780人)、任(约720人)、许(约540人)是人口较多的三大姓氏,约占总人口的62%。明初朝廷大规模移民,一般以同姓聚居并以姓氏建村与命名,经过漫长的年代淘洗,村居姓氏发生很大变化,比如郭户村无人姓郭,邬圩村没有邬姓,尹户王皮杜姓为主,等等。当然也有名实相符延续至今的,比如上下任岗和许店许户等。
   两村合并时,成立了中共东许村党总支部委员会和东许村村民委员会,邬圩村村民任德胜、许店村村民杜和元为首任总支部书记和村主任。2005年以后,上级下派干部纪长权、徐晚成、张圣云先后担任总支书记。2008年,许店村村民许良国同志任村主任,次年任总支部书记,期间周岗村村民程林主持村委会工作。2011年,下任岗村村民任德祥任总支部委员、村委会主任。总支部下设东乡、许店两个党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任德祥、杜学允分别兼任支部书记,共有党员105人。
   行政村虽然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但是是政府在农村最基层的触角,老百姓的所有事情,都要通过村里反映上去;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要通过村里落实下去。所以行政村地位十分重要,村干部作用无可替代。
   目前,东许村党总支部成员有书记许良国、委员任德祥和杜学允,村委会成员为主任任德祥、委员董燕,村干部还有民兵营长杜学丰和计生办主任任志梅。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班子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民生工程,坚持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责任制、“以村为主”的卫计工作机制,有序开展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年初,东许村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省级验收,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相处,生产、生活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增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村委会设在东乡自然村中间,到各个自然村的距离,大体上都在半径2公里的范围之内,村民来访与干部下乡都十分方便。村委会大楼是政府投资60多万建设的集办公与服务为一体的为民服务中心,按照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模式,将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所有服务项目全部纳入大厅办理。村书记、主任都没有办公室,他们的办公地点就是大厅里一字排开的柜台式接待窗口,墙上公示工作制度与办事流程,村民来办事,一目了然,一站完事,少走冤枉路,不花冤枉钱,真正是“便民、高效、廉洁、规范”。
   东许村的美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从朱巷镇合水路、朱张路交口向东,有水泥路经柘塘直通东许村,约在6公里处进入东乡自然村,村口有褐色立石直矗,“东许村”三个大红字赫然于上。路两边多为两层楼房,绵延约1公里。整齐的观赏行道树,挺拔的太阳能路灯,青绿的垃圾桶,规则有序地分列两边,下水道有盖板,路边界有栅栏,还有环卫工巡弋期间,让人恍如置身城市之中。
   村里利用国家土地整治政策,对薛岗、邬圩、陈户等自然村进行了整体迁建,其中薛岗村还建成了连排双层别墅,成为远近闻名的“别墅村”。也不仅是薛岗村的“一步到位”,其他各村的美好乡村建设也没偏废,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正在推进,卫生厕所改造基本推开,整体迁建村的“两水”分流已经完成,污水集中处理也在规划之中。随着政府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一体化推进力度的加大,东许村美好乡村建设也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村里的交通十分便利。虽然境内没有县级以上道路,但5米宽的“村村通”水泥路通往所有自然村。主交通骨架为偏西十字型,从最西端的东乡自然村入口起,水泥路横亘西东,直至最东端的许户自然村;自最北端的下任岗自然村起,也有水泥路纵贯南北,直达最南端的郭户自然村。再有自许店南下经龙王庄,折经薛岗、老虎冲林场到王明户的环线,与主骨架共同构成东许村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以及行路难、运输难的窘况,从此一去不复返。
   乡村教育随着社会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青壮年长年在外打工,村里主要是留守老人与儿童。东许村有未成年人600多,但多数不在村里;60岁以上老人约700人,则基本都在村内。村里有一所小学,6名教师,58名学生,在附近的柘塘、朱巷上中学的也有数十名。随着在外打拼的人逐步站稳脚跟,大多数孩子都随父母进城上学了。还有一所老年学校,就在东许小学斜对面,有条件的老人多喜欢来这里学习娱乐,常年学员人数达105人。村委会大楼里开辟了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还有500册藏书的“农家书屋”,大楼前的文化广场广场舞的乐声不时响起,东许村的乡村文化和娱乐活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村里有一个卫生室,1名医生,除了门诊外,还与行动不便以及贫困人员签订了乡村医生服务协议书,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基础服务和必要的上门服务,实现了村民小病不出村的目标,起到了很好的“村民健康把门人”的作用。“新农合”医保以及大病救助保障也全面落实,看病难、报销难的老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二.岗上腾龙跃冲间卧虎吟
   东许村的区域地形真是“藏龙卧虎”。龙王庄自然村的杜学然老人告诉我,他们村子之所以叫龙王庄,是因为从北边许家庙(许店)到南边羊坊(造甲乡陈刘村)一带的山岗是一条龙,龙王庄所在地是龙身,所以村庄因此而名。我查看了等高线地图,东许村从许店起,沿龙王、尹户、陈户到郭户一线,确实是一条弧形高岗,全长约4公里,平均海拔70米以上,最高点在陈户与郭户之间的大塘边,为78米。高岗的四周,海拔逐步降低,使得这条高岗尤为突出,形状酷似一条盘踞在大地上的苍龙,龙王庄恰好处于中间位置。古代没有卫星地图,也没有无人机,他们是如何准确掌握地形地貌的,我是百思不得其解。
   在东许采访,经常听到人们提起老虎冲,我便留意了一下相关信息,但仍不甚了了。受镇国土所人员“冲形似虎”说法的启发,我作了一番探究,算是有所心得。典谓冲者山间平地也,推而广之,岗间田地亦为冲。再次揣摩等高地图,发现78米高点的郭户村以东斜向东北的王明村,长3公里宽1公里范围内,海拔次第以降,48米最低点在王明村冲田东北端,为一前后落差达30米的冲形地带,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有一被冲田包围的独岗,海拔58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就是两个乡镇共有的老虎冲岗峦,东许林场在山峦西部,约占0.3平方公里。放眼望去,整个冲田的形状就像一只头西南尾东北的卧虎,老虎冲之名概由其来。其实我觉得林场所在的岗峦更像一头头南尾北的卧虎,而且以这个卧虎岗的形状来命名长冲,似乎更加合理。
   当然,老虎冲名称的来源也有其他说法,比如“老何冲”的姓氏说、“老河冲”的河流说,等等。或许以后会有高人出现,能将老虎冲名的来历考证得一清二楚。
   东许村地形地貌的特点,除了一长岗一大冲以外,还有众多小岗小冲,总体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态势。岗冲交错,使得可耕地难以成块连片,给规模化经营带来困难,土地流转的吸引力不高。东许村是江淮分水岭典型的脊背村,有特殊小气候,雨量稀少,土地贫瘠,土壤以黄土与碱白土为主,耕地构成以岗地居多。
   过去多少年来,种植农作物成本高产量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农民。加之村境之内无河流,祖祖辈辈靠打井饮用水,凭村塘灌溉田,基本上是看老天脸色吃饭。丰年且糊口,灾至即逃荒,这是解放前东许一带百姓的生活常态。采访中,下任村93岁老人任宏现就多次说起他童年外出讨饭的经历,其他村的许多老人也都曾提及那些不堪回首的苦难历史。
   所幸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带领大家兴修水利、建设交通、科技兴农、改善民生、创建美好乡村,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从水利角度看,永丰水库提水灌溉渠经庞古堆通往东许村,村里在许店建有二级提水站,沿岗峦修有灌溉渠,近年来对渠道进行了硬化改造,通往各村的放水渠都建起了涵闸,确保大部分农田能够用上永丰水库的水。再就是大建当家塘,让每个自然村都有一至二口当家大塘以及几口小塘,确保正常年景农田用水不出村,达到大部分水田实现自流灌溉。王明户村的大壕水库有90多亩水面,水深3米,库下数百亩冲田常年自流灌溉,收成很好。王明户村77岁老队长缪仕田说,要不是行政村干部带着大家挑水库垒大埂,哪能有这么好的水利条件?
   虽然东许村土地落差大,地块小,但现在基本上都实行了主要耕作环节机械化,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劳作状态已经大大缓解,外出打工人员种收季节回乡短暂务农成为可能,土地抛荒现象大大减少。东许村现有各类农机1500多台套,运输机械1500多台,农业专业合作社3家,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全面的农业机械化服务,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也有了保证。目前东许村水稻平均亩产约550公斤,小麦亩产约360公斤,年粮食总产约722万公斤,人均可支配收入约8720元。在自然条件并不优渥的情况下,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三.“得济”有故事“老井”扬远名
   东许村的故事,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得济”庙(村),许店人称南山庙(位于许店之南)。
   得济庙遗址位于合庄西北百十米的小岗上,现在那里是一口村塘,看不出什么庙宇的痕迹。老年人说日本人在这里盖过一个据点,如今也找不到任何印记。但杜氏宗谱《柘塘古迹考》中,记录了人们关于得济庙的传说:当年朱元璋被元军追杀,只身一人逃至合庄附近。此时追兵迫近,正无处可逃时,见岗上有一小庙,遂藏身于庙中。元兵追到庙前,看到庙的门窗全部布满蜘蛛(谐音遮朱)网,误以为庙里无人,便离开此地,前往他处追寻,朱元璋因而得以脱身,安全逃离。后来朱元璋登基后,敕封小庙“得济”之名,从此“得济”庙名声远播,香火旺盛。
   杜氏宗谱的记载是“皇家说”版本,民间还有另外一个“释家说”版本。相传地藏王菩萨云游四方,寻找建庙之地。当来到龙王岗时,便在岗上坐下歇息。极目四望时,发现此地风水不错,遂有心在此建庙。但数遍四周,只有八座山岗,独独忘了数自己屁股底下的龙王岗。正是这一疏忽,使得地藏王菩萨作出错误判断,认为此地不合九龙攒珠、九峰拱卫形制,不宜建庙,从而另寻他处,最终选择了九华山。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在此建了一个名为得济的小庙,善男信女求签问卦十分灵验,因而香客盈门。
   由此看来,东许村这一带有过一个名叫得济的祭祀祈福场所,曾经香火旺盛四方闻名,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两个版本虽然都是神话传说,但却各有一番意味,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布衣百姓“善恶有报”的朴素思想感情。至于哪一种说法更接近于真实,倒也不那么重要了。
   东许井多,且为人重视,即使现在通了自来水,人们仍然怀念老井。在郭户村采访时,刘才福老先生说方圆10里范围内,有三口老井很有名,一口是造甲宋岗的朱老井,一口是郭户的郭老井,一口是薛岗的前井。虽然这三口井在一条水脉上,但数郭老井水最好喝。老先生还带我们到村头的雪地里,掀开盖在井口的石磨盘,让我们看著名的郭老井。据说这口井水源充沛,水质优良,过去许多年,四邻八乡的人都经常到这里来挑水。现在虽然废弃了,但村里的人都还很眷念,刘老先生怕有人走夜路看不见而掉下去,就把家里的磨盘搬来盖上。知道了这个故事,再看磨盘与井坛,就平添了一份亲切感。

共 1222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印象东许村》这篇洋洋洒洒一万多字的乡村纪实散文,从六个方面全面概括了东许村的地形地貌、历史文化、经济状况、乡音乡情以及东许村的现在和未来,给我总体的印象是,东许村民风淳朴,家风清淳,经济还不甚发达,但东许村“前辈今犹在创业玉汝成”、“东许多才俊传承有后生”。希望在党的富民政策和建设美丽乡村的美好形势下,东许村的未来更美丽、更清明、更灿烂,村民们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很荣幸能三次编辑老师的文,从《雪后走东许》到《东许雨中行》再到《印象东许村》,东许这样一个现代化美丽乡村的整体面貌就在我脑海里形成了深刻隽永的印象,我想我会一直记住的。谢谢老师带我多次下基层,体验不一般的文字之旅!【编辑:燃一瓣心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燃一瓣心香        2018-05-09 15:35:02
  东许村系列真是一篇大著作,老师一定费了不少心血。辛苦了,敬茶!
一瓣心香燃未尽,山花妖娆脸微红。
2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05-09 23:00:47
  感谢来稿,能相聚在流云,是缘份!辛苦了!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3 楼        文友:天高云淡天        2018-05-10 02:44:46
  谢谢编辑老师的修改,是这样的。老师的细心让人钦佩!
4 楼        文友:天高云淡天        2018-05-10 02:46:26
  这几天有事在外,迟复为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