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八一】我以我心送“战友”(随笔·旗帜)

精品 【八一】我以我心送“战友”(随笔·旗帜) ——写在与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道别时


作者:马誉炜 白丁,7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14发表时间:2018-09-20 14:18:39
摘要: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诞生于1937年的抗日烽火中,前身是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是我军创立最早的军队文艺团体之一。 70多年来,在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历届军委、总部和军区首长的精心培育下,艰苦奋斗,创新发展,成为集歌舞、曲艺、话剧、京剧、器乐、电视剧和音乐制作为一体的大型军队文艺团体,成为担负国家和军队重大庆典演出的一支重要力量。

【八一】我以我心送“战友”(随笔·旗帜)
   引子
   在部队带兵几十年,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年老兵退伍时,既使再忙再累,也要坚持送一批批战友到火车站。一个一个车厢与即将返乡的那些老兵们道别,说一声珍重,道一声平安,当那苦涩的“再见”两个字说出口时,往往已是泪流满面,不轻弹的男儿泪,打湿了车站的月台。
   而今,转眼我已离开带兵的岗位四年多了。这四年,在大军区政治机关工作,远离了老兵退伍时节的锣鼓声,更鲜见那一个个老兵恋恋不舍的凝重表情,只有把珍重、平安和再见的话语藏在心窝,化作长久的思念和极目远眺的身影。我不止一次地自言自语:卸甲归田的战友呵,你在家乡可好吗?
   眼下,虽已过了复退季节,但却有与战友分手般的离别思绪。在改革强军的大潮中,许多昔日战友或转隶或分流或将转业退伍地方工作,尤其是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我从军40年来结交的一位好“战友”呵,也刚转隶到新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关直属单位。挥别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结束表明正在经历新的跨越。一种欣喜夹杂着惆怅的思绪涌上心头。这些天来,军营冬季也下雨,这雨遮住我的眼帘,弥漫着整个西山营区……
  
   一
   1976年春天,我由一个地方青年,来到久已向往的有着“万岁军”荣誉的38军服役时,你,一个以文艺团体形式出现的老兵——战友文工团已经走过39年的历史。正在向人们讲述着抗日烽火的年代,你们的前身抗敌剧社,以锣鼓、竹板、笙箫、胡琴为武器,冒着炮火硝烟,不怕流血牺牲,跟随晋察冀军区军民英勇抗击倭寇的辉煌,以及与华北军区官兵一道神出鬼没浴血奋战的传奇——
   那年月,你们的位置不是在光鲜夺目的舞台上,更不是在整齐划一的军营里,而是在部队行军时有些疲惫的高坡上,在官兵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阵地上,在野战救护所抢救伤病员的简陋手术台前,在胜利祝捷时的欢声笑语里。因了你们的存在,军队就有了排山倒海的勇气,兵士就有了攻无不克的力量。你们与出生入死的英雄们一起喊、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那时候,你们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及时传递党中央、毛主席的声音,带着晋察冀军区和华北军区司令部首长的嘱托与期冀,也代表广大官兵热爱的人民和父老乡亲,洒向阵地的是火热的爱、是真挚的情,是一个民族奋争图腾的梦想。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你们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中的一员,也是我们成千上万的先辈之一,拯救人民跳出苦海,助推百姓迎接光明。使命重如山,任务很光荣。你们是一支文艺轻骑兵,是以特殊形式奋勇杀向敌阵的尖兵。
   那时候,勇士们的脚步,和着你们奏出的《黄河大合唱》激昂旋律,踏着你们发出的《义勇军进行曲》的节拍;勇士们的心中,装着你们演出的歌剧《白毛女》激发出的阶级仇恨,怀揣你们创演的《战斗里成长》给予的理想;勇士们的身边,流淌着你们合唱的《游击队之歌》的幽默,响彻着你们演绎的《大刀进行曲》的气势;勇士们的前方,有你们排演的话剧《槐树庄》指引的方向,也有你们从心底迸发出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章。一个曲子就是一道冲锋的号角,一台剧目就是一场激昂的动员,一段快板就是一席解渴充饥的佳酿。自战友文工团成立那天起,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总是每临大事不缺席,赤胆忠心写春秋。艺术家与指战员融为一体,歌声与厮杀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尊不屈不挠伟大民族的雕像。
   我作为上世纪70年代中期入伍的新兵,革命队伍的后来者,一到军营就如痴如醉地听着你们的故事,羡慕你们的辉煌历史,心中装下你生动讴歌的那些偶像,把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记得很牢,把优良传统与作风化为魂魄,立志做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革命军人。
  
   二
   人爱自己的历史,就像鸟爱自己的翅膀。我仰慕和艳羡的老兵——战友文工团,战争年代曾经为人民立下赫赫功勋,和平时期为军队争得一个个荣誉。你走过的足迹有着踏石留印的坚实,你拥有的历史有着令人景仰的辉煌。
   上世纪1964年2月,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有一盏灯彻夜长明,为纪念长征胜利三十周年,长征时的“红小鬼”、开国上将肖华疗养期间抱病写作,伏案疾书,历时半年多创作出一部大历史、大场景、大手笔的作品,一部流传于世的不朽华章——《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尔后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当十二首诗歌定稿时,老将军已是泪流满面,他的内心深处一定又经历了一次两万五千里长征。将军把这组诗歌交给了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引起强烈共鸣。周总理大为感动,称肖华将军为党和人民、为子孙后代做了一件好事。
   歌词有了,让谁来谱曲和演唱?将军点了战友文工团的前身“战友歌舞团”的名。由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诃、遇秋联袂作曲,这是当时战友歌舞团作曲的强强阵容,几位作曲家选择了其中十首诗歌谱成曲。担纲领唱的演员也是精兵强将:马国光、马玉涛、贾世骏、耿莲凤、杨亦然、王克正……都是当时享誉国内外的歌唱家。1965年7月,《长征组歌》正式开始排练,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先后几次亲临排练现场观看并指导。当年8月1日,《长征组歌》在北京隆重公演,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贺龙、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一曲下来,掌声雷动,许多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激动地泣不成声。演出结束,领导人和全体观众自发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久久不肯离去。之后,周总理还请歌唱家教他唱《长征组歌》中的曲目,还带着战友歌舞团《长征组歌》剧组,随他一起出访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友好国家。
   从此,《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旋律,在神州大地屡屡响起,至今已演出1000多场次。多次代表民族音乐作品和新时期文艺创作成果,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多次登上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的艺术殿堂,被评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歌词洋洋洒洒,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充满正能量。经过一代音乐大师和歌唱家们的二度创作,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创造了文艺史上一个可圈可点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战友文工团的前身战友歌舞团、话剧团和京剧团,值得一提的创演成果还有,由石祥、刘薇作词,生茂作曲,张振富和耿莲凤的男女声二重唱《祖国一片新面貌》等作品,石祥、刘薇、李鉴尧等作词,生茂、唐诃等作曲,马玉涛演唱的《老房东查铺》《马儿啊,你慢慢走》等歌曲,洪源作词、生茂作曲的合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话剧《郝家村的故事》,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等,都在全国引起反响,久唱、久演不衰。战友文工团的歌曲创作和声乐优势也是从那个时期起奠定的。
  
   三
   入伍四十年,“战友”始终陪伴我们转战南北,助力我们健康成长。我们走到哪里,“战友”就追随到哪里。那绕梁三日的歌声,如同地上的水,天上的光,总是出现在我们需要的时候。那首《战友之歌》同样适用于我们之间的关系:“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结成一个战斗集体”……与“战友”结缘的一幕幕镜头,叠影似地在眼前出现。
   我入伍的第一年,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强烈地震,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造成几十万人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第二天我随所在部队38军114师部队昼夜兼程,奋力投入抗震救灾。当时部队喝水、吃饭、用水用电都没有保证。就在这时,战友文工团来到救灾一线,他们来到士兵中间,与我们一起挖废墟、抬预制板,寻找幸存者,处理震灾遇难者的尸体。夜晚,他们用汽灯照明,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为我们演出根据军民抗震救灾事迹编写的节目,大大鼓舞了大家战胜天灾的斗志。男低音歌唱家、被人们称为“马氏三杰”的马子跃、马子玉、马子兴三兄弟,家就在唐山灾区,但灾情就是命令,演出就是战斗,他们为了参加救灾现场的宣传鼓动任务,都没有顾上回自己家看一眼,哥仨儿穿着一样的白色演出服装,一起走上台为我们表演男声小合唱。那优美低沉的旋律,几十年来好像一直都在我的耳边回响。
   1986年9月,38集团军奉命组成一个侦察大队,赴老山前线执行防御作战侦察任务。我由军政治部干部处正营职干事到侦察大队政治处任组织干部干事。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亲率战友文工团,到侦察大队集结地看望慰问参战官兵。动员誓师会上,秦基伟将军那特有的洪钟般的嗓音,脱稿讲话底气十足,抑扬顿挫,激情澎湃,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当天晚上,战友文工团为我们演出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文艺节目,男高音歌唱家马国光身挂吉它自弹自唱,一曲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思念战友》,赢得满堂喝彩。那天,这位老艺术家几次返场,完全满足参战官兵的要求。记得牛群、李立山合说的相声,是一个接字游戏,演员和观众互动,使演出气氛很活跃。还有老艺术家高元钧的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侦察兵》,也很受官兵欢迎。这样的演出,不亚于一场强有力的战前动员。
   我们开赴前线不久,战友文工团就到云南前线慰问演出了,歌词作家、时任战友文工团副团长刘世新曾和我们住在一个屋子里生活过几天,他每天除了教我们唱歌就是创作,晚上睡得很晚。从前线回来几年,他创作了不少为官兵喜闻乐见的歌曲,其中《东西南北兵》《想起老妈妈》《什么也不说》等,传唱很广,蜚声歌坛。只可惜他在54岁上被病魔夺走了生命,英年早逝。那时节演出也没有什么舞台,就在我们侦察大队队部驻地一个高坡上,节目大都短小精悍,演员在参战官兵要求下一般都要返场两三次,一曲石祥作词,铁源、徐锡宜作曲的《十五的月亮》,由专业演员和我们侦察大队士兵合作演出,唱出了参战官兵的心声。
   最让我感动的是女作曲家刘薇,那时估计她已有60多岁了,穿着一身布军装,扎着腰带,挎包左肩右斜,背着水壶,脚蹬一双军绿胶鞋,拄着就地采的树枝做拐杖,每天都要走很多的路,挨个采访居住分散的各个侦察连的官兵们,有的连队驻地山很高,路很陡,一路荆棘,颇为难行。刘薇老师不畏艰险,和年轻人一起爬山越壕,她平时很少说话,一停下来就见她不停地写。作曲家临走时,留下了她给我们侦察大队写的队歌:我们在雾中走/我们在暗夜行/越激流、攀险峰/卧草睡泥泞/探敌情、抓俘虏/机智又英勇/我们是迷彩的飞虎队/我们是神奇的侦察兵。回到北京,刘薇老师找作曲家生茂老师谱曲,让歌队的艺术家们来配乐演唱,制作成录音带送到前线。这首《第十二侦察大队队歌》颇受前线将士欢迎。直到现在,我还能哼出它的旋律。
   这之后,我到38集团军某步兵团任政治处主任,在63集团军某炮兵旅任政委,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军分区任政委,在北京卫戍区任政治部主任,战友文工团都曾到我所在部队慰问演出。冀中平原的军营里留下了战友文工团的战友给部队带来的欢乐,晋北大地的军营里映衬着文工团的战友为部队培养教歌骨干的身影,呼伦湖畔的边防哨所还回荡着战友文工团艺术家们悠扬的琴声,首都“警卫战士忠于党”文艺晚会上活跃着战友文工团的艺术家帮助排演的小品节目……直到现在,还有我带过的许多士兵通过微信问我,老政委,什么时候能再看你和“战友”合作反串京剧《智斗》呢!
   一路风尘一路歌,幸有战友伴我行。
  
   四
   时间到了2012年底,我在离开北京军区政治部16年后又回到政治部机关任职,无论分管机关直属队建设,还是分管组织宣传工作,自然对战友文工团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
   2013年“八一”建军节,战友文工团复排的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亮相,阵容强大,富有创新,一时间好评如潮,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这出以戏剧形式诠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制度的经典之作,很好地回答了革命军人“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对于贯彻落实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很有现实针对性。根据军委总部首长的指示,该剧公演后要安排为总部机关和驻京部队演出5场。军区首长指定由我负责牵头组织和协调工作。之后的演出活动一直进行得很顺利,战友文工团京剧队、舞蹈队、合唱队、管弦乐队、舞美队的演职人员都动起来了,几乎场场爆满,赢得阵阵喝彩。每天深夜演出结束,台上的演员脸上淌着汗,演出服都湿透了,谢幕时观众依旧掌声如雷,久久不肯散去。

共 1056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战友”是原北京军区的一面文化旗帜,曾以《战友报》和“战友文工团”响誉于军内外。文章介绍了作者与战友文工团四十余年的转战经历和历史传承,讴歌了一代代“战友人”的文化印记和历史贡献。“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夜蒙蒙,望星空,我在寻找一颗星,它是那么明亮,它是那么深情;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这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军歌,感染了四五十岁的这一代人,里面有不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可人们哪里知道,这一首首军歌的背后藏着多少动人的使人铭记于心的故事。这些我们熟知的歌曲都是出自于北京战友文工团,她的前身是战友歌舞团,她的诞生和壮大要追溯于1937年的抗日烽火时,那时的文工团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鼓舞着战斗在前线的士兵,成为我国以多项艺术为一体的军队文艺团体,是我军创立最早的军队文艺团体之一。七十多年来,在以毛主席、周总理、聂荣臻、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历经风雨坎坷,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老师的这篇小说细致地描述了战友文工团的诞生,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好多人都是听着这些军歌旋律长大的,至今都记忆犹新。像马国光、马玉涛、耿莲凤、张振富等等老一辈艺术家,他们的歌声连老年人都会唱,大家都知道战友文工团是我们解放军的团体,我们都见证了战友文工团的成长历程。老师用此文抒发了老一辈艺术家对战友文工团的无比深厚情感,使读者在阅读中感知老一辈艺术家对祖国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值得我们阅读品味,力荐读者阅读欣赏!【编辑:小白兔白又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923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白兔白又白        2018-09-20 14:22:08
  问好老师,感谢您为我们带来一篇这么好的美文,使我们受益匪浅。感谢您的赐稿,因初次接触军旅文章,编辑不到之处敬请海涵。期待您的精彩继续!远握!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
2 楼        文友:小白兔白又白        2018-09-20 14:27:45
  读了老师的这篇小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扉,我从小就有个当兵梦,可惜未曾实现。但我从心底对军人怀着崇高的敬意,我加入“八一”文学,给军旅社团做编辑,也算是圆了我的当兵梦吧。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
3 楼        文友:墨林        2018-09-20 20:32:23
  问候老师!“战友”文工团走过几十年,风风雨雨,无论何时,精神都在!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创作愉快!
墨林
4 楼        文友:闲妹        2018-09-21 16:10:19
  战友文工团永入史册.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