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星月】“箭垛式人物”李清照形象的不断再塑造(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星月】“箭垛式人物”李清照形象的不断再塑造(作品赏析) ——读《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


作者:墨黎 童生,77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22发表时间:2018-12-19 16:22:18
摘要:《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是一本关于李清照的研究专著。九个世纪前,李清照在她所处的时代即以文名世,其才名更是延续至今,被视作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诗人。无可置喙的是,她的名声在中国是其他任何女作家都难以俦匹的。但是,千百年来,李清照这样一位仅有少量篇幅简短的诗词存世,作品又大多写孤寂、追思与遗恨的女作家,如何能在中国文化中获得如此之高的赞誉?今日我们所熟知的她,是不是一个“箭垛式人物”?本书的作者正是从李清照的接受史上,研究了李清照形象的不断再塑造问题,警醒我们读其作品时可能会有的“先入之见”。笔者也将根据作者的研究脉络,来简单分析读这本书的所得。


   迄今为止,李清照(1084-1155?)已毫无疑问是一个才女形象,但李清照的真实面貌是怎样的?要摆脱数百年来积淀的先入之见对我们而言太困难了。但凡对中国历史有所知的人,认为可以摆脱相关预设与假定,未免是一个太天真的想法。那么,历史上的李清照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应当如何去理解这些先入之见?美国汉学家艾朗诺的《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一书,可谓是为我们再回到李清照作品,探讨她的作品如何能在中国文化中获得如此之高的赞誉提供了珍贵的角度和尝试。
   作者艾朗诺现任斯坦福大学汉学讲座教授,曾获得NationalendowmentfortheHumanitiesAmericanCouncilofLearnedSocieties研究员资格,参与撰写《剑桥中国文学史》。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尤精于宋代诗学、宋代士大夫文化与宋代艺术史。是书为其对李清照生平及作品所呈现的形象的再思考。书中所论,涉及对宋代女作家、李清照其人、“易安词的相关预设”的检验、李清照离异事件后的一段创作高潮、李清照的接受史研究、易安词研究七部分内容,共计十一章,包含与李清照研究有关的文献、历史等方面的考论。此书论理性特别强,然又非简单的论文集。作者贯穿全书的自觉理论追求与明确问题意识,将全书统一为具有一贯性的整体,为李清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妇女史及女性文学评判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个案,做出了值得尊敬的探索。
  
   一、李清照的创作努力
   作者对李清照的研究具有非常自觉的反省和深刻的眼光。他并不从李清照谈起,而是颇费周章的从李清照所处时代谈起,向读者展示与其同时代的女性词人。与帝制时代晚期不同,宋代女作家被高度边缘化。[导论第二页第13行。]尽管女性有能力填词,但是,她们的作品却极少能够流传下来,要么是被销毁——或由女子自身所为,或被保存原作的男性编者处理掉。通过文章中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长久以来,男性业已培养出“男子作闺音”的技巧,[导论第二页第19行。]作者的努力,正在于指出女性文人在由男人所主导的文学世界的被边缘化,从而使我们对李清照何以能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才女一事提出大大的疑问!
   书的第一章是关于宋代女作家的议论。艾朗诺指出,在过去二十五年里,学者已发掘出数量庞大的女性作品,多写于1500至1900年左右的中华帝国晚期,在此之前,中国的文化妇女被认为数量渺小,事实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的中国女作家要多于其他任何国家。[第一章宋代的女作家第八页。]但存疑的一点是:留存至今的宋代女性作品近乎为零。[第一章宋代的女作家第九页]宋代妇女文学创作处于极端边缘化处境,如《全宋词》《苕溪渔隐丛话》等,女性文人的作品难以流传下来,她们的姓名及身份也难以考证。为了建构词人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语境,艾朗诺简要的考察了宋代史料所透露的女作家状况,并从社会底层自度词曲的歌妓文人开始。毫无疑问,提到歌妓文人,诸如唐代李冶、薛涛、鱼玄机等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而在宋代,类似的女性写作多为词而不是诗,究其原因,则应该是词这一种文体,是配合燕乐演唱,用来助兴的,在欢庆场合,有才名的歌妓可能会被邀请填词,为在场的男性宾客助兴。其次是闺阁文人,这些女性是世家大族的千金,有幸学得一身学问,却只被用作抬高婚嫁时的身价而已,男性文人赞扬这些有才华的女子,却反对她们的文字见于闺房之外,理学家程颐即对其母亲“好文,而不为辞章”“平生所为诗,不过三十篇,皆不存”[程颐,《上谷郡君家传》《河南程氏文集》,卷一二,第655页。]而自豪,女性的作品要么烧毁、失传,要么从属于男子而流传下来,即艾朗诺在书中所说,“如果没有男子的介入以抬高女性作品的地位,这些诗文甚至无法受人关注,并最终会失传。”[第一章宋代的女作家第21页第6、7行。]但有时侯大文豪的垂青也无法保障一部女性诗集流传后世。最后是名媛文人,除李清照以外,颇有名气的当属魏夫人、朱淑真、张玉娘,其中,朱淑真其人不可考,其集子的编撰者魏仲恭也不可考,这就让人怀疑此人的是否曾真实存在过了。
   由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李清照生存的时代女性参与文学创作有多么艰难。今天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她是一个才女,其声名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同时代人是怎样评价这位能文女子的?李清照本人怎么看待她自己的创作?艾朗诺从四个相互关联的主题探讨了李清照生活中的创作情况,即:李清照对阅读、写作与学习的看法;早期评论针对她的敌意;李清照诗风雄健,试图以此风格消除人们对女作家的反感与成见;李清照《词论》中对当时男词人的批评。
   李清照对读书习文在她生活中的意义虽然着墨不多,但足以看出平时的阅读创作对她而言十分重要,这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实为罕见。更令人费解的是,李清照对这一点并未表现出丝毫歉意或犹疑。有笔记、文献之类,记载着李清照在这方面的表现,比如《<金石录>后序》记载的赵李二人青州时期度过的时光,[《<金石录>后序》记载李清照、赵明诚青州时期的时光:“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周煇《清波杂志》卷八更是收了李清照雪日觅诗,邀夫赓和,每苦明诚之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有云:“倾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等,由此可以想见,李清照是有意识地进行创作,且有和自己丈夫较劲儿的行为。她的《感怀》(寒窗败几无书史)、《晓梦》(晓梦随疏钟)更是流露出她孤独无人会的心境,但在这里,创作却成了词人心中的慰藉。[其书第二章写作与争取认可的努力第36-42页]当时人对李清照虽然赞誉有加,却非常在意她的女性身份,一些评论更是特别指出其再嫁而离异事,赞美她文学成就的溢美之词最后为鄙视与嘲笑取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载: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又《九日》词云:“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愉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最后这些观点升级为:李清照“有才无德”。[王灼《碧鸡漫志》最早将李清照的才与德挂钩:“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词才第一。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在李清照反驳世俗成见的创作过程中,她反其道而行之,着立于男性题材的诗作,立场也往往强硬甚于男性。此类诗作如《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咏史》《乌江》等,大多不做闺阁语,手笔惊人;除此之外,她的《词论》更是谈论了对此的看法,对北宋重要词家进行了逐一批评,曲折表达了她作为女性文人的尴尬处境,以及希望得到男性文人社会认可的创作努力。总之,执着于写作的李清照置身于男人建构的文学传统中,努力写出佳作以博得世人的认可,而不是招致反感与轻蔑。[《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第二章写作与争取认可的努力第69页]
  
   二、易安词的相关预设
   关于易安词的相关预设一部分,还包括易安词词作本身的详析。艾朗诺指出:易安词鱼龙混杂,来源繁多,有多首真伪难辨。另有一个普遍而不假思索的阅读习惯带来的问题——李清照的作品(尤其时词作)常被解读为个人传记,又以此去比附于历史上的李清照,最终围绕着夫妻分离问题得出五花八门的结论。这毫无疑问是有问题的,即所谓的“循环论证”。作者从作品真伪问题及详析、自传体解读困境以及为什么女词人会被这样解读三个方面进行了议论。
   首先是真伪问题,作者指出,历史上曾有两部李清照作品流传于世,一为词集,题名《淑玉集》,一是收录诗文的,名曰《李易安集》,均已佚传。后世每当一部词选问世,就会冒出新的易安词,有些曾系于他人名下,即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他人名下的词作集无名氏词作会被贴上“易安词”的标签。这一方面,是书有作者整理的《宋至明清收入李清照词的32种文献一览表》[在其书第74页。],给出了非常直观的考证。其次是自传体解读困境,在易安词的解读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其词中角色就是历史上的李清照本人。这造成的后果是,人们认为李清照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深爱她的丈夫,她的高兴、伤怀、忧愁等情绪都是为赵明诚,由此,她的怀春之词必然写于少女时期,出嫁前后,念远之词必作于赵明诚离家之时……这些解读模式的最大问题在于: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的身份被遗忘了。要知道,李清照出身官宦之家,深谙词体文学的表演形式。其父李格非更是厕身于高级文化圈,李清照难道会对他们之间的交游一无所知?这些交游场合下演唱的歌词多为情爱之作,或写失恋女子的孤独,或刻画女子在男人面前的搔首弄姿。诚如作者所言:“李清照对当时的词体文学极其熟稔,这从她的《词论》便可以看出,我们无法想象她对男性填词的程式懵懂无知。”最后是为什么会被这样解读的问题。其实,词体文学的自传体阅读习惯不限于李清照或其他女词人,读者也如此欣赏男词人的作品,个别词家尤甚,比如李煜、柳永。对于为什么女性作品被普遍作自传体解读,作者提出了三个原因,一是男性词作中填词者与词中角色及对象的分离,并不适用于女性词作。男性假托女性口吻来创作,而女性却很少假托男性口吻来创作。二是人们阅读女性作品时有偷窥心理。前面提到过,理学家程颐以他的母亲有才但少为词章及作品不流于世而自豪,这是因为,人们会以性别眼光窥探她们流露的情感,倘或取消该联系性,就无法满足人们的这一愿望,这些作品也会因此失色不少。三是女性学会代言体写作会让男读者们无所适从。这种解读模式实在是不智之举,人们在此模式下解读出来的李清照形象,再拿来证明他们所认为的历史上的李清照,只会陷入循环论证的怪圈而不可自拔。在解读易安词时,需要保持高度自觉,规避这些相关预设带来的弊端。
  
   三、李清照的接受历史
   关于李清照的接受史,作者主要从她的守寡、再嫁、离异上思量。主要从金兵入侵南宋开始,期间赵明诚去世,李清照在1129年底金兵再度南侵时基本遵循高宗从建康出发的南逃路线逃命,这一段历史在她的《<金石录>后序》中有载。从一些史料我们可以猜想,赵明诚弥留之际,仍旧痴迷于他的收藏,未曾想及李清照的未来。[《<金石录>后序》载:“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而李清照在逃难途中,其收藏除战乱不能周全而散失的外,上至皇帝,下至旅邸之人都含窥窃之心。乱世之中,男人尚且惶惶,况李清照孑然一身,又竭力周全其收藏,稍安定后寄寓别家,其时张汝舟设局娶她,迫于多方压力,李清照没有理由继续守寡,于是她选择再嫁。但是,三月后她就发现自己受骗,这个娶她的人,对她的贵重收藏虎视眈眈,更对她实行家暴。于是她控告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事见李心传,《建年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八,第1003页。],希望这次审判能够促使她解除婚姻,结果如她所愿。于是,一代才女始蒙受世人非议。令人玩味的一点是,作者指出李清照尝试在事后恢复她赵明诚命妻的身份,并通过一个全新的途径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自信而有持守的女性。这一时期,也令人惊讶地成为她的文学高产期。李清照的接受史从她所处的时代开始,她还在世时,人们就试图把她接纳进主流文化价值观中,这些价值观主要由几个世纪以来的男性建构。对李清照的批评最早出现在1148年,晚于李清照的再嫁与离异十八年,其语道:“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及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第416-417页。]胡仔运用矛盾与冲突建构起他的评论方式,一方面高度赞扬李清照卓越的诗词天赋,另一方面故意突出李清照“不一般”的行为。总之,在早期评论中,李清照被接受的形象分为两种,一种绝不忽视她的悲惨再婚,并以此严厉指责她,另一种仅是在她对赵明诚浓烈的爱意环境下构建她的图像。到了明清时期,有一些男性对女性写作颇感兴趣,明中叶以后,出现了许多有男性编选的女性诗歌选本,女性自己也在女性作品的保存、传播以及评论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她们并不满足于让这些领域仅仅掌握在男性手里[参见方秀洁,《作者是她自己:帝制时代晚期文学的性别、机制与创作》(HerselfanAnthor:Gender,Agency,andWritinginLateImperialChina)一书,第250-256页。],基于这一类的原因,对李清照的接受从道德谴责逐渐过渡为否认再嫁,李清照在这些人眼中,已然成为女神形象。到了现当代,李清照已经被再塑成赵明诚生死不渝的寡妻,只要联想到她在身后忍受了几个世纪的冤枉与侮辱,人们就会对她投来更多的赞赏与同情,到1980年代,学界分为“再嫁阵营”与“否认再嫁阵营”,1990年代,更是出现了认为李清照婚姻生活并不美满的说法,并为此假设寻找证据,最终得出赵明诚有妾室或情妇的观点。

共 655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为一代才女,李清照之影响可谓巨大,尤其是宋代词坛上的地位可谓极其重要。关于李清照的文字也有许多,《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便是其中一本关于一代才女李清照的探索文字。本文呢,又是在阅读《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一书之后进行的赏析。本篇赏析根据《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一书的内容及观点写出了自己的看法,既充公肯定了书中关于李清照创作之难舍艰难的描述,另外本文作者又根据《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一书从作品真伪问题及详析、自传体解读困境以及为什么女词人会被这样解读三个方面进行的议论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此外,作者还对书中李清照的接受历史进行了专门的赏析,另表示了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对本书的学术价值进行了肯定。这是一篇赏析,更是一篇评论,既指出了原书的精华所在,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目光,可以说是一篇有深度的赏析文字。特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8-12-19 16:22:51
  好久不见啊,感谢过来支持星月。
回复1 楼        文友:墨黎        2018-12-20 08:53:57
  好久不见。多谢老师的编辑,辛苦了。
2 楼        文友:柏丫        2018-12-19 19:34:07
  在遵循历史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一代才女李清照身前之事做了剖析,对作者留下思考和对才人的进一步认识。
3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8-12-19 21:22:12
  喜欢李清照的诗词,欣赏老师的精彩佳作,感谢支持星月。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3 楼        文友:墨黎        2018-12-20 08:58:53
  谢谢。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词论》写得也很棒!
4 楼        文友:墨黎        2018-12-20 08:57:08
  由于排版问题,不知道那个组织的英文名字为什么会成这样?NationalendowmentfortheHumanitiesAmericanCouncilofLearnedSocieties
  
   应该是: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愿用文字记录生活,愿在文字里轻舞飞扬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