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赏读曾国藩的《冰鉴》(赏析)

编辑推荐 【菊韵】赏读曾国藩的《冰鉴》(赏析)


作者:秋鹏飞 秀才,114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26发表时间:2019-03-14 10:36:36

毛泽东主席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对于近代名人,毛主席为什么只佩服曾国藩?曾国藩有何过人之处?其实,毛主席主要佩服曾国藩很会带兵打仗。蒋介石案头有很多书,其中有一本就是曾国藩写的《冰鉴》。蒋介石为什么喜欢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是曾国藩通过相人选拔人才的经验总结。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分。”据《清史稿·曾国藩传》记载:“国藩为人成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无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由此可见,《冰鉴》就是一本看相的书,是曾国藩在看相辨人优劣、看相选拔人才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相人专著。
   冰鉴,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意。与江湖术士为人看相的目的不同,曾国藩观人鉴人的目的,是为了选贤任能,是为了选拔人才,重用人才。在方法上,他摒弃了江湖中那种重形而轻神、重奇而轻常、重术而轻理的习俗;而是既重神又兼顾形,既重常又甄别奇,用理指导术,从总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论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讲究均衡与对称、相称与相合、中和与适度、和谐与协调等等。以有限的篇幅,囊括了中国古代道家、阴阳家以及医理、《易》理之精华,值得品读、体味和借鉴。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辨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最根本的观念。古人认为,物我本属一体,内外原无判隔,邵子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观物篇)程明道说:“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语录)天人即无二,就不必分别我与非我,我与非我原本为一体,不必分开。于是,内外对立就消失了,而人与自然则融为一体。
   西方人研究哲学,是把宇宙视为外在的物而加以研究;中国人则认为宇宙本根与人的心性是相通的,研究宇宙亦即研究自己。《周易》乾卦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前句讲天体各星系运行从未停止,后句讲人因此如天体运行一样努力而不停止。在这里我与非我是一致的。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来源于宇宙及人类是在阴、阳二气推动下而产生的结论。所以,强调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协调性。冰鉴在论述人的整体形象时说:“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矮不豕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所谓整也。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
   在相书中,容,指人的整个身躯;貌,指面部。这里强调的是人的身躯要协调:矮个子矮得不能象猪蹲着那种模样,高个子不能高得象秋天瘦长的茅草那种模样,胖人不能胖得象臃肿的熊那种模样,瘦人不能瘦得象单薄的寒鹊那种模样,这就是所说的“整”。这一层用人与物对比,从反面论述人的身躯不协调,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的道理。背部要浑圆而又厚实,腹部要突出而不下坠,手要温润而柔软,手掌要弯曲如弓,脚背要丰厚饱满,脚掌心要空得能藏下鸡蛋,这就是所说的“整”。这一层从经验出发,论述人体各部位怎样才算协调。五短(头、面、身、手、足)身材的人大多地位高贵,两条腿太长命运一般,走路象背着重物的人必定有高官之运,走路象老鼠那样步子细碎、左顾右盼,必定是贪财好利之人,这些都是固定格局。这一层论述四种人的定局,或好或不好,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原文来品味、鉴定。由此可见,冰鉴在鉴人时,总是将人与外物进行比照,用外物的某些特征来推测人的心性和命运。
   二、五行生克的逻辑思维
   五行生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先民认为,宇宙主要是由金、水、木、火、土五种物质组成的,它们相互克制又相互依存,这才形成了生生不息、多姿多彩的外部世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一气生成;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一物降一物。这种形态与生物学中所说的“生物链”是完全一致的。俗语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麻虾,麻虾吃泥巴。”这就是一条生物链,还有一环就是,泥巴吃大鱼所排的粪便,如此水才肥,鱼虾才能生存。如果这条生物链脱掉一环,就必然出现“水清则无鱼”的情状。
   克,就是约束,就是管制,就是雕琢。一根木檩如果没有人工雕琢,仅是木檩而已,所以有木不雕不成材之说;一堆废铁,如果没有人工锻造,还是一堆废铁,所以有金不克不成器之论;一坝清水,如果没有坝堤制约,肯定会患难成灾;一个人如果没有约束,没有管制,必然会成为人中废品。
   生,就是帮助,就是关爱。一棵树苗,如果没有水的滋养,是断不能成材的;但用水要适度,一棵树苗,一次浇一桶、两桶水可以,如果浇上几十桶,就会出现“水多木漂”现象。同样的道理,一个独生子女,有爸妈的关爱,爷爷奶奶的关爱,姥爷姥姥的关爱,关爱过多过度必然成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
   由此可见,五行生克原理,不仅是唯物主义思想的结果,而且还闪烁着朴素的辩证法理念。
   冰鉴认为:“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消息与命相通,此其较然易见者。”刚柔,就是阳刚与阴柔,是说人的面相无论是阳刚还是阴柔,都是五行生克的结果,是自然生成遗传下来的;无论是阳刚还是阴柔,不足的要补齐,多余的要克泄。突显出中和适度、协调均称而不可过度的思辨理念。
   还认为:“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金与火仇,有时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然,此逆而合者,其贵非常。然所谓逆合者,金形带火则然,火形带金,则三十死矣;水形带土则然,土形带水,则孤寡终老矣;木形带金则然,金形带木,则刀剑随身矣。”
   面相带有木火相生,或者水木相生的人,可以发家致富,但做不了官,即便做了官也不会持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顺生而无克制。反过来看,火克金,土克水,这种逆合却能成就一个人的政治地位,原因就在于有了克制,有了约束,才有金被火克而成器,水被土蓄利于人的效果。但这里又有一个适度问题,如果是火多金少,金不敌火克,这种人寿命就很短。如果是土厚水少,因为水不会被克尽,所以这种人会没有子女,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却孤寡而终。如果是木单金旺,这种人随时就会发生血光之灾。
   由此可见,冰鉴处处都体现出五行生克的辩证思想。
   三、选贤任能的道德观念
   《冰鉴》是我国古代专论文人的理论著述之一,曾国藩被称为“书房派”或“文士派”。在封建社会,文人进入士途的唯一通道就是科考;考中任职后,还有升迁问题,若想升迁,就要打点上司。打点上司仅靠个人那点微薄的奉禄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捞点外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除贪之外,还有举荐所的的酬劳。如此一代打点一代,往复循环。在用人制度极其腐败的封建社,曾国藩用观相察人的方法选拔人才,实在是难能可贵。
   相人选才,选什么样的人才呢?首先是德。《冰鉴》第一章第一段首先提出的就是德的问题:“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从哪里可以看出人之德呢?精神;从哪里看出人的精神呢?眼神;“一身精神,具乎两目”。通过对人眼神的观察,来探测其内心世界的正与邪,忠与奸。眼神有“动”与“静”两种表现:“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眼神处在静态时,瞳仁象珍珠一样明亮,处在静态时,象春木发芽,蓬勃向上。眼神处在静态时,给人以旁若无人的感觉,处在动态时,就象离弦之箭直射靶心。这两种眼神,都是内心纯正的外在表现。相反,如果“静若萤光,动若流水”,这就是奸心内藏的外在表现了。这种人有才,但不可委以重任。如果眼神“静若半睡,动若鹿骇”,那么,这就是一种内在贪心不足,又怕被别人识破的外在表现了。当然也是不可重用的。这两种人都属心术不正之类。
   观相察人,不仅对选拔人才有用,对交友也有很大帮助:“方有对谈,神忽他往;众方称言,此独冷笑;深险难近,不足与论情。言不必当,极口称是;未交此人,故意诋毁;卑庸可耻,不足与论事。漫无可否,临事迟回;不甚关情,亦为堕泪,妇人之仁,不足与谈心。三者不必定人终身。反此以求,可以交天下士。”
   正在与人交谈,他忽然把目光转向别处;大家谈笑正欢时,他却独自冷笑;这种人诚府深沉,居心难测,不能跟他交朋友。别人说话未必妥当,他却极力称赞;没与别人交往过,他却背后故意诋毁别人;这种人庸俗下作,卑鄙无耻,不能与他合作共事。遇到事情不置可否,事到临头迟疑不决;本来不大的事情,他却替人落泪;这几种人都是妇人之仁,不能与他们推诚交心。这三种情况不一定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命运,但如果跟与上述三种情态相反的人交往,就可结交很多有识之士了。
   人生在世,总会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工作圈子,总要结交一些朋友。这里没说交什么样的朋友好,只说不交什么样的朋友好;从这三种人的反面去找,就可结交很多有识之士做朋友。论证独特,值得借鉴。
   总之,在《冰鉴》丰厚的鉴人内容中,不仅体现出作者选人用人的严谨态度,而且,还体现了作者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应用于实践中。当然,《冰鉴》中也有一些消极内容,譬如官本位思想、贱民意识等等,需要读者认真辨析。
  
   附《冰鉴》原文及译文。由于笔者才疏学浅,尽管参照了别的译文,但难免会有不当之处。
  
   一、论神骨
   原文:“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译文:俗话说,稻谷去掉壳,它的精髓--大米还在那里,大米就是谷的神。还说,高山常有泥土脱落却不会倒塌,因为有岩石的支撑,岩石就是高山之骨。一个人的精神,主要集中在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相,主要反映在面部。其他人除看精神和骨相外,还要看体形状态,而对文人来说,首先要看的就是精神和骨相,这就象推开大门就看见大山一样,看精神和骨相是第一位的。
   原文:“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看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译文:通过眼神来观察人的内在精神,主要是看眼神的清澈与混浊,这个比较容易分辨,但通过眼神来区分人的正与邪、忠与奸就有难度了。那么怎么看呢?看目光的“动”与“静”。眼神处在静态时,瞳仁象珍珠一样放光,如果是动态,目光闪烁,象春木发芽;眼神处在静态时,目光沉稳,给人以旁若无人的感觉,处在动态时,目光就象离弦之箭,直赴靶心。这两种眼神都是纯正的表现。如果处在静态,目光微弱,处在动态,目光游移不定,这是奸心内藏的外在表现;如果处在静态,眼神似睡非睡,处在动态,眼神象受到惊吓的小鹿一样惶恐不安,这是图谋不当得利又怕被别人识破的外在表现。前一种有才而内藏奸心,不可委以重任,后一种亦有才但贪心不足,也不可担当大任。这两种人的眼神都是清澈的,但心术不正,看相识人时,要认真分辨。
   原文:“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译文:观察人的精神,那种故作精神抖擞的容易区别,而那种看似故作姿态而恰恰内在精神饱满者,就很难分辨了。精神不足,尽管故作精神抖擞于外,但不足的特征还是掩盖不住。精神饱满,而外在显示不足,是因为其精气蕴含于内。用道家摆脱杂念,养气炼性的方法去看人,在没有去掉杂念不能以静待动时,看他轻慢不拘;已经去掉杂念,可以以静待动时,看他的精细与周密。小心谨慎的人,要从没有去掉杂念,不能以静待动时去看,他越小心谨慎就越是不精细、不周密,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轻慢不拘。大胆直率的人,要从已经去掉杂念,能够以静待动处去看,他越是大胆豪爽,他的行为就越严密,这就是所谓的针线周密。这两种精神状态,从外在的行为情态上是容易看出来的。
   原文:“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穷,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共 1328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文韬武略、博学多才为世人所公知,他的很多传世之作都被后人奉为经典。今天作者为我们解读的是他用尽毕生心血铸就的人才学著作《冰鉴》,这是曾国藩在大半生宦海浮沉、金戈铁马的生涯中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写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他体察人性、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有着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剖析、传译,为我们打开了曾国藩的智慧之门,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智慧,他通过对一个人外在的情态、气色、声音、容貌等全面观察总结,进而深层次探秘其内在的思想、信念、意志、能力、性格特点和处事风格,然后量材而用,人尽其才。从读者的角度看,《冰鉴》还是帮助我们观人鉴己,认识自我,改造自我,走向成功的秘诀,细细品之百利而无一害。能够把一本古文专著讲得这么通俗易懂、这么有滋有味、这么接地气,可见作者的文化修养和文字功底之深,老师的敬业、严谨之精神值得称道。一篇非常好的赏析文,如果引用原文再少点,自己的观点再多些,就更好了!编者浅见,说错勿怪。好文佳作,推荐共赏。【编辑:乐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19-03-14 10:39:21
  思想盛宴、文学大餐,邀文友共赏。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回复1 楼        文友:秋鹏飞        2019-03-14 14:35:13
  谢谢乐歌君辛苦编辑和精彩编按!敬茶问好!
2 楼        文友:秋鹏飞        2019-03-14 14:52:30
  乐歌君指出的缺点和不足非常准确。譬如论气色一章,就与医理有关,是可以挖掘讨论的。遥握致谢!
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3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9-03-14 16:02:03
  很有深度内涵的文字,走进了他的情节里,布置悬念,将主人公的情绪慢慢拖入另一番境地,揭示出现实生活中许多思想行为的改变。富有哲理,赏析透彻。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3 楼        文友:秋鹏飞        2019-03-14 16:22:39
  谢谢老师精彩点评!遥祝平安、笔健!
4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9-03-14 16:10:43
  阅读精湛的书评!命运是躺在心灵的某个角落,静静的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的发酵,逐步转入深沉,进而渐渐的变成实存在的一种境遇。人往往总是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在牵制着人的脚步,在摆布着人的命运。写的好!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4 楼        文友:秋鹏飞        2019-03-14 16:24:35
  老师的评论为拙作增色不少!敬茶!问好!
5 楼        文友:黄金山        2019-03-15 10:11:17
  值得某些领导人一读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5 楼        文友:秋鹏飞        2019-03-15 14:26:23
  谢谢老师留评!远握问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