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父亲那些事(散文)

精品 【西风】父亲那些事(散文)


作者:辛淑英 布衣,29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13发表时间:2019-07-29 12:56:35

【西风】父亲那些事(散文)
   在写父亲那些事之前,首先让我想到鲁西平原上的那个村庄——小姜庄。直到今天,七十多岁的父亲从没离开过那里。那里也是我出生,成长和生活过的地方。记忆中,村里人不多,土屋低矮破旧。听父亲讲,以前更穷,一家人住在两间土屋里,中间隔几道门帘,这边说话那边听到。说这话时距今过去四十多年了,村里人口增至一半,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屋、楼房,绿树掩映,美丽如画。
   村子往东不远,就到了贯通南北的聊阳公路,公路东沿便是聊阳河沟。早年黄河里的水引至这里,灌溉着岸边的农田,使肥沃的土地上,盛产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花生,棉花,素有平原上的“粮棉大仓”之称。
   我祖父弟兄四人,一个妹妹。作为长子的我祖父,在十二岁那年完成了他人生的伟大壮举——成婚。现在看,简直是胡闹,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一下子步入到成年人该做的事情上去。
   祖父小,祖母不小,十六岁。这哪是找媳妇,分明是找了个持家的女人,是一大家子人的免费保姆。后来的生活中,我那小脚奶奶,一生都在忙碌,为一家人有操持不完的心,纺棉织布,缝补洗浆,还要受聋哑婆婆的气,那时候的媳妇真是难当。
   我父亲是一九四二年三月出生的。春暖花开之际,可时局一点也不美,二战还在继续,日本人大肆侵略中国领土,加上黄河水不断泛滥,每年发生着旱涝灾害,像电影《一九四二》中的情形一样,属于大饥荒、命贱不如狗的年代。
   在父亲的记忆里,一家人总是饥饿,虽然种着几亩薄田,却入不付出。即便我那小脚的祖母再会过日子,也做不了无米之炊。于是父亲的两个叔叔外出讨饭,流落到他乡,从此再没回过家乡。虽然我祖父大字不识一个,但知道读书的重要,发誓再苦再难熬的日子,也要让两个儿子读书,要让他们知道除自家外还有外面的世界。女儿们就免了,迟早要嫁人。
   父亲进了学堂,看到了生活之外的颜色,听到不一样的声音,嗅到新鲜气味。这些说不上来的东西,一下子充盈了脑壳,从此就让自己沉浸在其中。父亲个子瘦小,先生把他排在前面,连串村表演打腰鼓也排在前面。解放了,人民欢天喜庆。那一年,父亲所在的学堂,他腰鼓打得最好,小小个子打排头,灵活机智,一跳一跃的。就在他打得起劲时,后面眼尖的女孩看到他头发里爬满了虱子,上去逮了一个。这让父亲很羞愧,从此再不穿姐姐们穿过的衣裳、鞋子。毕竟都是孩子,一时的难堪很快过去,后来父亲与那女孩反而结成一世的友谊。她就是我后来的菊姨。我不知道他们从前的交情怎样,但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女人的名字时常出现。父亲总是当笑话说她的过去,还不时得瞟一眼母亲。母亲低头不语,装着没在听,依旧忙她的活计。
   父亲在本村读了两年小学,接着到七里之外的大迷魂阵村又读了三年。上学来回的路上路过小迷魂阵村,这大、小迷魂阵村历史上很有名气。说起典故来要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和魏国大将庞涓那段同师学艺,却兵戎相见的历史。两人在斗智斗勇的交战中,尤其是小迷魂阵,就是孙膑诱敌时所布下的一个局,致使庞涓大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关于大小迷魂镇村,还有好听的民谣传颂:
   进了迷魂阵,状元也难认。
   东西南北中,到处是胡同。
   好像把磨推,老路转到黑。
   小迷魂阵村,外人进去了,没有向导是出不来的。前不久,我回到家乡时,还体验了一把,在那村子里转悠了不一会儿,就迷路了,分不清东南西北。我问村里人,他们都笑,仿佛这不是什么秘密了。
   小迷魂阵村,靠近聊阳公路,父亲上学来往的路上,自然不会放过到村里转一圈的机会。看看聊阳河里的水少了没有?是否可以去逮鱼虾了?父亲的美好生活,也是从水开始的,下河洗澡、摸鱼的习性,一生都没改变。而爬树上房掏鸟窝,是尝试,小鸟养不了多久会气死,还要亲手去安葬,太费事,长大些就不喜欢了。
   和掏鸟窝相比,他还喜欢到小迷魂阵村的集市上游逛。
   经过一家扎冥器的铺子,他会讨一些白面无常鬼、绿面魔兽、鱼龙、童男童女把玩。一边玩一边想,似乎在明白着一些人世间的事情。
   有时,他在铁匠铺子前站一会,看铺子里的小孩,两手拉风箱柄,每拉一下,风箱里发出轰叫声,火炉上闪动着耀眼的红光。师傅把赤红的热铁拉出来搁在铁砧上,舞动铁锤,扬起,落下,火花四溅,又迅速灭去。有时打一件大农具,有时打一把镰刀,农忙时节活多,他们起早贪黑忙。小孩的年纪,和父亲差不多,瘦小,脸脏脏的,不知是煤灰熏的,还是从来就没洗过脸?有时候父亲想,成天上学,还不如学打铁。但有一次,当他看到师傅暴打那孩子时,就取消了学打铁的念头。
   他挨着茶馆门框往里看,只见屋子中间,一排高泥炉子上蹲着一排黑不溜秋的大茶壶。店主是个肥胖、面色黑黑的老太太,破旧的衣服上满是煤灰。别人要喝茶,她从大茶壶里倒开水泡茶。没客人,便坐在那里打盹,永远困不醒的样子。
   他爱看买卖人讨价还价;卖鸡的大鸡小鸡有不一样的价格;小猪嚎叫着被买主提走;卖肉的割一块块的肉用纸包着称称……他闻到丸子汤锅散发出热气腾腾的白气里飘着浓香,那些体面的人围了桌子喝得满头大汗。父亲的手下意识地伸进烂粗布褂兜里,咕哝着嘴,远远走开。他知道家里没钱,供他念书的钱还是一家人从牙缝里攒了又攒的。娘的脸很少露过笑容,那是为一家人的吃喝穿戴愁的。但碰到好心的亲戚或熟人,有时施舍得买一点糖果送他,又让父亲欢喜不已。
   夏天时日长,上学来回的路上,父亲还伙同了伙伴去偷人家瓜田里的瓜,不问生熟,摘了就跑。主人拿着长棍子大骂着追来时,早跑远了。后来被抓住了大训,威胁他要告诉先生,他就再也不敢了。家里人不知道这些事,认为父亲在学校里好好读着书。而父亲对那些事情,远比读书的兴趣浓厚得多。
   渐渐地,父亲脱去了稚气,日益变得随和,想当然和自由玩耍的时候少了。为了补救先前的弱点,小学的最后一年,他开始格外努力学习。
   能考上初中,是父亲最后一年小学里寐以求的事情。村里一起的伙伴,就他自己考上了初中,一生中,这是一件很荣幸的事,使他常常说叨。
   初中的学校原是一所洋人教堂,青砖蓝瓦,建筑造型奇特,有欧洲风格。教室墙壁上的西洋教画,很引人注目。父亲被那明丽的色彩,优美的线条所吸引,一下子喜欢上了美术。教美术的李老师拿粉笔在黑板上随意画几笔,漂亮的图形出来了,让父亲十分惊讶,一有机会便去看李老师在校园的墙壁上画宣传报,写美术体字,看着看着就忘了上课的事。李老师能体会到一个农家娃子的不易,劝他先要以学习为重,将来才有希望考高中,考大学。并说美术靠天分和勤奋,一时半会学不来。道理父亲都懂,可他的数学不好,也知道世上的一切问题都是和数学有关的,包括宇宙,至大、至小都是用数据来说明。现实中数学也占重要地位,劳动分配,田亩计算,都离不开数学。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父亲的数学考试,每一次都不理想,使他很苦恼。父亲后来果真没考上高中,家里也无力再供他复读,便回去务农了。
   父亲已成年,按说是个壮劳力,可事实上根本不行,他从没接触过农活。跟着社员们半夜三更去深翻地,磨了满手的血泡,还要挨队长的训。与做学生相比,等于从天上掉到地下。再看爷爷和村民们灰头土脸,双手粗糙不堪,皴黑如铁,我奶奶和姑姑她们头发枯黄,满面菜色。父亲明白了,生活真的很苦。他想改变自己的现状,但不知道如何改变,想也是白想。
   时日一久,父亲上学时喜欢的绘画又占据了他的头脑。可他无钱买笔墨纸张,就趁歇晌的功夫,捡了树枝在地上画。画那些形态各异的人和动物、农具。地上画的好处是,画错了可以抹去。尽管父亲不再上学了,却还是常去学校看李老师。老师也没回避他这个曾经的学生,给他一本《芥子园画谱》。父亲如获至宝,就照着那画面上画。画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尽人意,看不到好的效果。他收集来一些包装纸,把树枝烧成炭条,就是他不花钱的画笔。他就看着画谱,不懈地画着。当他把画好的素描稿拿给李老师看时,李老师欣慰地笑了。接着李老师又教父亲用一张画有方格子的薄纸,铺在画谱上,使画有了经纬走向。临走,李老师又送给父亲一些纸和笔墨。他揣进怀里,激动地走了近二十里的夜路回家。李老师所送的笔墨纸张,父亲当然用的节俭,他还是用烧碳条在纸上打格子。一把梨木尺,有淡淡的木香味,是求了木工师傅专给做的。后来我见过那把约有三尺长的尺子,油黑光亮,上面的刻度已模糊,日月可鉴。
   要过年了,爷爷看到祖宗的画像破旧不堪,让父亲给祖宗重画一张像。父亲大胆尝试,在新旧画纸上打上一样的方格,按照比例来画,描摹了一番之后还真有七八分像。除夕,祖父带领全家对着祖宗画像行大礼,父亲心里很是得意了一番,由此更加深了对绘画艺术的浓厚兴趣。
   那时候,照片是黑白的,父亲想让它变成彩色,就从开照相馆的朋友那里,学会了给照片打彩。村里的青年男女拿了照片也让父亲给打彩色,照片真的漂亮多了,他们笑得合不拢口。年轻人优美的姿态,让我嫉妒得发狂,恨不得明天就长大。我小时候见过那彩印本,悄悄拿了笔,学父亲的样子,先蘸水,再蘸彩印本上的颜料,往小人书上涂抹。颜色很鲜艳,我看着大乐,激动得身子乱颤。
   父亲还给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画蚊帐帘子,描画鞋垫的花样、绣花布,那花鸟虫兽栩栩如生,惹得她们抿嘴偷笑;给一些村民家灰土土的墙壁上画雄威的老虎,题上《虎啸图》三个大字;画瞪着玻璃球似的眼睛、手拿宝剑的钟馗进士,说这样日子过得踏实。有时候到各村里画毛主席他老人家站着,高瞻远瞩的大壁画。这种大壁画一般都在村子的中心,村里无论是开大会、上工集合、入党宣誓、教育孩子、批评两口子打架的……等都在那里进行。有时,父亲走街串巷给人画像,看着老年人身上的衣服破旧,就改变他们的装束,让穿上翻白毛的羊皮袄,滚花边的衣袖,耳朵上佩戴金耳环,手腕上有玉翠镯子,红润光泽的脸,虽有些皱纹,也挡不住满脸福气。被画的人看了,咧着豁牙的嘴满意地直笑。有时父亲也对着生命垂危的人画像,看着枯叶一般将回归大地的生命,父亲画着也心酸,眼眶湿润。就这样,父亲靠他的画技,在十里八乡成了个小有名气的乡村画匠。
   但这样的好日子,毕竟不是父亲生活常态。他是农民,因此必须与各种农活打交道。尽管他拿起画笔得心应手,但拿起农具就百般稚拙了。
   记得有一年秋后,父亲和村民们一起去四十里外的工地上挖河。工地上到处红旗招展,花红柳绿的标语也插满工地,看过去,黑压压攒动的人群,像蚂蚁般来回穿梭,高音喇叭里嘹亮的歌声不断。
   刚开挖时,河浅堤矮,推着独轮车可来回奔跑。挖到两三米深时,河坡越来越陡,再往上推车就难了,需要马骡和人一起在前面卖力拉,人畜都气喘吁吁,不能停,好不容易上了岸,才能歇息片刻。一天下来,多数累得腰酸背疼,手脚磨出了血泡,有的肩膀被绳索勒出了血印子,火辣辣钻心地疼。我母亲给父亲缝制了绵软的垫肩,才免幸肩膀没被勒破。
   挖河的人都很能吃,鞋底长的杂面卷子,要三四个,窝头得五六个,甚至七八个。没有什么菜,但吃起来很香。父亲说他只能吃两个窝头,所以力气也不如别人的大,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劳动,他根本吃不消。有一次,父亲强忍着浑身的疼痛,趟着刺骨的河水,一锨一锨往独轮车里装湿泥,不慎脚下一滑,摔进泥水里。他被人扶上岸,监工对他吹胡子瞪眼,说他有意怠工。正巧指挥部的人经过,大队的人说父亲会画画。于是一声令下,指挥部就把父亲调到工地宣传组,父亲有了用武之地,犹如搁浅的鱼一下子跃进宽阔的水域。想为难他的人摇头咋舌:“便宜他了,小子!”
   在宣传组,父亲和其他人一起写标语,编一些鼓舞干劲的顺口溜,再用扩音喇叭念给工地上的人听。
   这轻松的工作,萌生了父亲对文学诗词的喜爱。上学时,他曾在图书馆里读到过《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林海雪原》等书,书中的人物活跃在他脑子里,心里一时有了好多想法,需要及时和一个人交流,希望有人理解。这个人很快出现了,他就是工地上县总指挥部的一个年轻干事,能写会画,和父亲志趣相同。人家还是党员,受党的培养多年。父亲从他身上看到了很多人没有的优良品质。在那时期,这样一颗淳朴的心吸引了父亲,使他激动不已。后来那位干事,成了一名县机关主任,是父亲一生的知心好友。
   冬天,大地一片萧索,村子里很安静,仿佛时光在这里转了一圈,没来得及留下什么,就被寒冷凝固。弄得淳朴的村稼人没有事干,清早起晚,天黑就睡,一日两餐,无论风大风小,出不出太阳,有雾没雾,都没关系,只要不下冷雨、暴雪,他们会在当街的柴火堆下打牌,下棋,打盹,沉思默想,话农耕收种,猪牛羊的买卖行情和喂养情况,谁家闺女出嫁,儿子娶媳妇,陈谷子烂芝麻话开了头没个停,抽老旱烟,说笑逗乐……就那么打发着日子。父亲很少扎他们的堆,棋牌不沾,仿佛与他们格格不入。若干年后,当我第一次看到父亲无论打牌或下棋都比他们好时,惊奇得说不出话来,原来父亲一直欺骗了我。

共 1343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我看过不少描写父亲的散文,大多以感恩的手法来拔高、赞扬父爱。但像作者这般,用欢快、活泼的笔触去刻画父亲,还是比较少见的。别人写父亲,大抵写父亲如何勤劳俭朴、忠厚持家等优良品德,作者却着重叙述了父亲那尽管平凡却充满趣味的艺术人生。比如少年时的好学、好动、调皮、好琢磨,成年后钻研画画,最终自学成才,“在十里八乡成了个小有名气的乡村画匠。”更可喜的是父亲也喜欢涉足文学、音乐,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追求,给周围的人们带来了快乐。无师自通地学种蘑菇、制作葫芦画、晚年拜师学艺“阳谷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作者是非常崇拜自己父亲的,并以如此聪明、能干的父亲而骄傲!最后,“父亲”竟以七十高龄,追随伟人足迹,畅游长江。哎,这个父亲的一生,竟然处处闪现出不同于常人的光辉一面,显得既可爱,又可信,更令人羡慕,钦敬。有这么个父亲,是儿女们的福气吧?感谢作者赐稿西风社团,此等佳作,理当尽力推荐大家赏读!【编辑 寒江孤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80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寒江孤鸿        2019-07-29 13:05:18
  热烈欢迎辛淑英老师再次投稿西风社团,并给西风社团又一次带来了佳作!
回复1 楼        文友:辛淑英        2019-07-30 22:19:24
  首先感谢您的支持鼓励。佳作谈不上,我只是写了关于父亲的一些事情,距我真正的去写一个人的全面性,还完全不够。我觉得,像我父亲这样一个人复杂的经历,是完全可以融入到他所处每个时期的时代背景中去的,写的过程中我也是这样想的,让一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我想写成小说的,可我对小说又无从深刻的了解,散文可以更直率得去写。实在是水平有限,写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还望各位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2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9-07-29 17:07:28
  感谢老师赐稿西风!拜读大作,深受感动!文中多才多艺父亲形象令人敬佩!祝好!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回复2 楼        文友:辛淑英        2019-07-30 22:23:05
  谢谢,定当用心写文,不负所望。隔屏向祝安好,快乐!
3 楼        文友:悠然无语        2019-07-30 08:41:07
  拜读老师美文,文中父亲趣味多才令人羡慕!
回复3 楼        文友:辛淑英        2019-07-30 22:27:45
  谢谢您赏读,隔屏顺颂安好,夏祺!
4 楼        文友:明月清晖        2019-07-30 09:22:45
  羡慕作者有此多才多艺的父亲,成长路上一定乐趣多多!
感谢生活 有剥夺也有馈赠
回复4 楼        文友:辛淑英        2019-07-30 22:32:16
  谢谢赏读。是的,记忆满满,亲切而又绵长。您也一样,祝家人幸福安康!
5 楼        文友:之中        2019-07-30 11:19:06
  父亲的那些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好父亲是怎样炼成的,让读者很受教益。因为有爱,所以文字感人就不在话下了。
回复5 楼        文友:辛淑英        2019-07-30 22:42:09
  谢谢您赏读,评说。相信这一点:生活永远在别处,看你什么角度去看,就算是一样的风景,给每一个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啊!
6 楼        文友:文明俭朴        2019-07-31 18:49:14
  跳出了“父亲”概念的限定,展现了自己的父亲,形象生动独特,向老师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辛淑英        2019-08-01 06:30:30
  谢谢文友赏读,支持与鼓励,隔屏向祝夏安,笔耕丰硕!
7 楼        文友:啸竹        2019-08-02 11:53:58
  祝贺老师又获精品,问好夏安!
( (
8 楼        文友:衢四海        2019-08-04 20:23:58
  只有深刻地融入到父亲的血肉中,才能写出如此透彻的父亲。拜读学习了。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