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家乡的丧事(散文)

精品 【丹枫】家乡的丧事(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359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34发表时间:2019-09-10 17:29:23


   一
   丧事,是农村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有时比婚事重要得多。
   在我的家乡,印象最深的就是丧事。
   记忆中,几乎每隔几个月就有丧事,虽然没有规律,但也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和频繁。
   我经历最多的丧事,一个月发生了四件。
  
   二
   人常说,“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农村的丧事也是如此。在我们那里,丧事的规矩之多、程序之繁、场面之大,方圆百十里内无村可比。尤其是老人的丧事,那可是惊动四邻八村的大事。
   从老人咽气的那一刻起,主人家便开始哭丧、奔忙,村里的族人便陆续前来。先帮着卸一扇门板,将老人仰放着躺在上面,并用两根草绳分别拦腰束住两只胳膊和两条腿。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逝者的胳膊和腿不再垂吊和分散。之所以用草绳而不是别的绳也是非常讲究。听老人说,人死了一切都得回归土地,只要不是土地里生长的东西都无法让逝者魂归大地。之后,再给老人脸上盖一手帕。目的也是一样,回归土地,再不看天。
   做完这些,孝子孝眷们一溜跪下,烧几张纸,嚎哭一阵,昭告人们:逝者灵魂升天,肉体入地。
   接下来要做的。由本家一德高望重的老人叫来孝子们,商量请阴阳先生的事,并专门指派族内一名干练、操心、有办事能力的中年男士任主管,负责丧事全面工作。
  
   三
   农村的阴阳先生,是一位备受人们尊敬的神者。谁见谁问好,谁见谁羡慕,搬凳子,倒水沏茶,围上来观看。一个个脸上的神情随着阴阳先生那神秘的询问和认真地掐指计算而变得庄重和严肃,直到他用漂亮的毛笔字,把逝者去世时辰和下葬时日以讣告的形式,写在一张白纸上时,人们才深深地出一口气,赶紧把讣告贴在墙上,开始着手准备下一项任务。
   在我们那里,人去世后,到底要放几天才下葬,以及入殓的吉日时辰,这要在阴阳先生的计算下才能确定。比如逝者生辰和去世时辰,按照男左女右之分,看去世时大拇指尖是放在其它几个指头的什么位置。这些,都是计算黄道吉日的重要依据。在我们那里,入殓时间是第二天午饭后,下葬时间是第七天午饭后。但也有家庭条件殷实的,想办个风风光光的丧事,下葬时间就延长一些,十天或十四天。反之,基本上都是七天,只有个别家庭条件差的,或者亲戚少的,三天就下葬了。
   但不管怎样,逝者下葬这一天必须是黄道吉日。
  
   四
   报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必须先从重要的直系亲戚开始,并告知入殓仪式的具体时间。比如,舅家、姑家是第一个要报的,必须由有威望的本家人报丧,如果舅和姑有好几个,要每家每户去报。不能只报一家,让这一家去传话。姑家也一样,得一一报到,免得厚此薄彼。这些主要直系亲戚是一定要参加入殓仪式的,必须一一说到。如果逝者的儿孙家大业大,儿孙满堂,各种远近亲戚四面八方,报丧的人就要分好几组,分别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去;如果祖籍不在本地,兄弟姐妹遍布各处,报丧就只有打电话了。在我们那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外迁人员几乎没有,报丧往往一上午就结束了。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列好报丧名单之后,是要让逝者老伴过目的,如果老伴不识字,则由本家主管一一念给老伴听,看有没有遗漏的亲戚;如果老伴早已去世,就由长子过目,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万无一失。因为任何一家的遗漏,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理解的说你人在悲痛中,难免有疏忽;不理解的,说你厚此薄彼,看不起人。有甚者会专门找来大闹灵堂。
  
   五
   老人一经去世,前来询问吊唁的人便渐渐增多,都是乡里乡亲的多年故友。有年老的爷爷,弯着腰弓着背来到家里,看看炕上躺着已穿好老衣的逝者,哀声叹上几句,便退出屋,来到院里,和帮忙的人们说几句话,接过递来的香烟,点着吸几口,又喝完递上的茶水,哀叹着走出院子;有年老的奶奶,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来,看着炕上的逝者,禁不住放声哭一阵,再说几句逝者生前人怎么怎么好,帮助过这帮助过那,怎么就这么不声不响地离开了,然后劝慰儿孙们或老伴几句“不要太伤心,殁了也是享福”之类的话后,抹着眼泪离开了。在我们那里,人死不能叫死,要叫“殁”;有年轻的本家媳妇,风风火火地系着围裙,拿着刀子、盆子之类的灶上用具,不约而同地来到主人家,抱柴、摘菜、烧水、做饭;有本家的年轻人,急急忙忙拿着各自工具赶来,拉土、和泥、盘锅灶;有本家的老妈妈、老婆婆,集中在一间大屋子里,或坐在炕上、或站在地下,一边计算,一边忙着扯孝布。这是件很有讲究的事,需按照亲戚远近来扯:儿女、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辈的,扯最重的长孝衫,还要有二尺宽、六尺长的孝白条布,我们那里叫“孝帽”;远一点侄子侄女辈和外甥外甥女辈的,也是孝衫和孝帽,但相对要短一些;孙子辈的,除了直系内外孙子孙女是孝衫、孝帽外,其余出了五福的本家晚辈只有二尺宽、六尺长的孝帽,孝衫是没有的;而对于非本家的人,不分长幼和远近,一律是半尺窄、一尺长的白布条,在下葬那一天系在左胳膊上就行。
  
   六
   忙活的人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两拨人是最忙碌的。一拨是挖土打墓的人,一拨是上街采购的人。
   第一拨人往往是集体指派,过去是队上安排,按挣工分计算,现在是村组指派,算义务劳动。因为家家都会遇到丧事,谁家也离不开挖土打墓。
   打墓的人从第一天开始就按时到墓地。墓地是村子最偏远的地方。打墓这几天,顿顿要在主人家吃饭,顿顿要有肉有酒,天天每人一包香烟。打墓的进度不能太快,但也不能太慢,必须按时间计算推进,要在下葬的前一天刚好完工。这也是有讲究的,至于什么讲究我至今弄不明白。但对打墓我可是比较熟悉的。因为在我未参加工作的学生时代,有一年放暑假在家,村里正好死了一位四十岁出头的嫂子,队长就派我和几个叔伯去打墓。也就是那一次,我知道了打墓的顺序:先挖一个比棺材四周多出近两尺的长方形大坑。当大坑挖到两米深的时候,再朝着背靠坡地的一面挖一个洞穴,我们那里叫墓穴。这墓穴要能宽松的放进棺材才行。墓穴的朝向、角度也是按照阴阳先生的要求去挖。听老人说,墓地的风水很重要,关系到后辈子孙的兴旺发达。
   第二拨上街采购的人,往往是两三个人一同去。由主管指派,写好清单,带着现金,或拉架子车,或开拖拉机,满满当当地把所需要的油盐酱醋、大米烟酒、各类蔬菜拉回来。至于面粉和大肉,基本上都是用自己家的麦子磨面,再买一头大肥猪宰杀。
   几乎与报丧和采购同时进行的,就是请村里的先生写挽联。在我们那里,把毛笔字写得好的人称“先生”。先生在村里一般不多,年龄大都在四十岁以上,是较有名气的书法家。先生未来之前,主人家会准备好笔墨纸砚,支好桌子,只等先生来写。也有的只需支好桌子,先生来时会带上自己的笔墨砚和一本厚厚的挽联大全。
   写挽联的纸必须是白纸,寓意悲痛和哀悼。在写之前,先生会按照主人家的实际情况,在众多诸如“灵魂驾鹤去,正气乘风来”、“良操美德千秋在,高节亮风万古存”、“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流水夕阳千古恨,凄风苦雨百年愁”的挽联中挑选几幅让主人看,如果主人不满意,就再挑选几幅,直到满意为止。
   挽联写好贴好,主人家悲痛、哀悼、庄严、肃穆的气氛瞬间浓郁,人们走路说话都是轻步轻语,一脸凝重。
  
   七
   第二天午饭后三点多钟,便是入殓仪式。这之前,该来的亲戚都会来,尤其是逝者的舅家人、外甥外甥女以及所有直系亲属。如果逝者是一位老妪,来的娘家人可不单是直系亲属,几乎不出五福的后辈代表都要来。
   入殓时间是严格按照阴阳先生掐算的时间进行,多一分钟不行,少一分钟也不行。由本家主管指挥,先放好寿棺,角度、朝向不能随便。再打开寿棺盖,给里面放些用白纱布包好的如枕头大小的草木灰,齐齐地摆寿棺里一圈,再放好红色的寿枕。
   做好这一切后,主管指挥着,让几个本家晚辈到炕上去抬逝者。这往往需要四五个人,分前后左右去抬,用力要平稳,走路要一致,轻轻地起,平平地放。待到逝者放好,扶正头部和手脚,用柴灰包填满所有的空隙,再让长孝子最后把关,看是否还有不妥之处。如果满意,用手揭去逝者脸上的手帕,和众人一起将棺盖盖上封死。
   整个过程,孝子孝眷们有的在嚎哭,有的在抽泣,有的在帮忙,有的在注视不语,直到棺盖封好,哭声停止,人们散去,入殓仪式才算结束。
   在我们那里,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入殓以后的“出殃”。按照迷信说法,殃是逝者闷在心里的最后一口活气,是人的精魂所在,这道气透过尸身散发出去就会化为阴风,称之为阴魂。阴魂来时,是被小鬼用麻绳或铁链绑着,或者托生为各种动物而来,出殃时家人必须回避,谁碰着谁就会遭殃。
   但是,什么时候出殃,是根据阴阳先生掐算来定。有的逝者出殃,有的逝者不出殃。出殃时,家人要给灵柩四周洒些草木灰,关上房门,躲到院外。待到出殃一过,再打开房门,查看地上印痕,便知逝者来世为何种动物。
   我从来没遇到过出殃的事,虽然常常听说,但不知是真是假。
  
   八
   以后的几天,虽是不闲不忙,但却跟吃食堂一样,尤其是本家的人,基本上停火停灶,全家来吃。
   在我们那里,丧事是最费钱的。只要人没下葬,家里就别想清闲,人来人往不绝,烟酒吃喝不断,晚上彻夜打牌,中间还要加餐。这叫轰丧。人缘越好,轰丧的人越多,有时一晚上支起好几张牌桌,热闹得犹如集贸市场。虽然感到有些吵闹,但主人却是打心眼里高兴,中途的那顿饭做得更加精心,肉菜碟子一个接一个往上端,以表示对轰丧者的感谢。
   这样一直持续到逝者下葬的头一天早上,聘请的大厨带着几个小厨来后,又着手第二天迎宾待客的事。
   这是整个丧事中的又一件大事。丧事办得气派不气派,给人吃的好不好,关键在主人家大气不大气,请的大厨厨艺精不精。好名声往往是从吃上体现的。一般说,主人家在丧事上都是尽其所能,把一切权利交给大厨。大厨详细地列好清单,交给主人过目好再转交主管,由主管派人前去采购。
   这是最后一次采购,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采购,也是几个人一起去,一件不落地采购回来。大厨就开始进行严格的分工,同时也将帮忙的本家女人们分得井井有条:谁配合大厨煮肉切肉,谁配合小厨洗菜切菜,谁帮着做甜米,谁帮着压冻肉。干练的帮大厨,心细的做细活,有劲的揉面蒸馍,力小的抱柴烧火,剩下的就挤在一起,洗碗洗碟,扫地打杂。帮忙不在乎人多人少,只求个人缘人气,只要能来,主人就高兴,吃喝你随便。
  
   九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丧事慢慢进入高潮。除了后厨忙前忙后外,丧乐队也在下午四五点钟全部到位。队员一般由七八个人组成,都是本地有名的乐器班子。他们的乐器主要以唢呐、竽、笛子、二胡、大鼓和铜锣等传统乐器为主。也有一些西洋乐器注入进来,长号呀,电子琴呀,萨克斯呀什么的。完全是一支中西乐器完美结合的专业队伍。
   做完这些,主管赶紧安排他们吃饭。就这点空隙时间,晚饭后的他们,会一直吹奏到深夜。
   如果家庭条件好的,还会唱一台大戏,从前一天晚上开始一直唱到第二天中午。戏台就搭在主人家不远的空地上。戏班子一般是本地区有名的县剧团。唱戏是最热闹的事,天不黑全村人都搬着小板凳坐好了,只等着演员们吃完饭、化好妆开始唱戏。
   这时间,吃完饭的乐器班子已经各就各位。一段传统的、悲伤的、悼念亡灵的音乐算是开场白。主要以唢呐、大鼓和铜锣为主,吹得凄凄切切,低沉悲壮,勾得围观的人们,个个鼻子酸酸,心里痛痛。
   天将黒时,孝子孝孙们身穿孝衣,头戴孝帽,站成一溜,准备请祖。
   请祖就是到祖坟上去请已故祖先。由本家长者引领,孝子孝孙紧跟。此时的孝子孝孙必须是穿白戴孝。孝衣越粗越好,越丑越好。布边要毛糙,领口袖口也要毛糙,前襟扣子要用两条白布条缝制,穿好后的孝衣腰间还要勒一根草绳,脚上的孝鞋必须是布鞋,鞋帮必须缝一层白布,鞋必须趿拉着穿;头上的孝帽必须从后面围在前面并系好,两条长长的白布条要从脸上吊下来,遮住两只眼睛和大部分脸面。“丑孝丑孝”就是这个意思。
   孝子孝孙们手里还必须拄一根刚砍下的两米长孝柳棍,孝柳棍上还要缠有螺旋状的白纸条。走的顺序也要讲规矩:老大排第一,老二排第二,依次向后排开;老大双手端一木盘,盘内放着烧纸、香和蜡以及各种食物供品。请祖时要有乐队送迎。走时送至村口,回来村口相迎。
   请祖后天已大黑,乐队人员稍作休整,便开始尽情演奏:传统的、现代的,悲伤的、欢乐的,低沉的、高亢的,尤其是目前社会上最流行的歌曲,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个人都能熟练好几种乐器,放下唢呐吹笛子,放下笛子拉二胡,乐器与乐器配合,音质与音质互补,如大江滔滔奔流,似小溪潺潺流水,完美结合,舒缓有度,直听得人如幻如梦,如痴如醉。更让人佩服的是其中的一两个年轻女子,五官端正,秀发披肩,服装时尚,仪态大方,吹姿优美,手法灵活,举止儒雅,颦笑有度。高潮处,她们和男士一道竟随着流行音乐的节拍吼了起来,粗犷豪放,气势磅礴。这哪是人们记忆中的丧乐队呀,简直就是一场盛大的音乐晚会。吸引的全村人都急着跑来观看,就连早已坐在戏台底下的老婆婆老爷爷们,也经不住诱惑,纷纷前来围观。

共 10691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比较详尽地描述了家乡办丧事的流程和诸多规矩,彰显丧事是一件祖上传统继承下来的大事,它的规矩之多、程序之繁、场面之大,方圆百十里内无村可比,但它也在变迁,随着时代的进步变迁着会逐渐走上火葬的行列。全篇文字朴实无华,井然有序,传统风俗,肃穆庄重,生前规矩做人,殁后规矩入土为安,人生如此,呜呼哀哉!丧事流程成章,具有丧葬文化遗产的非常意义!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918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9-10 17:30:16
  全篇文字朴实无华,井然有序,传统风俗,肃穆庄重,生前规矩做人,殁后规矩入土为安,人生如此,呜呼哀哉!丧事流程成章,具有丧葬文化遗产的非常意义!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9-18 21:47:50
  恭喜老师佳作获精! 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3 楼        文友:陆屿璠        2019-09-19 09:29:06
  丧葬习俗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生老病死生荣死哀是生命的大事,应认真对待。好文大赞!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