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暗香】人品是最高学历之二(随笔)

编辑推荐 【暗香】人品是最高学历之二(随笔) ——做人要有良好的心态


作者:王义尚 秀才,127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02发表时间:2019-09-19 16:21:08

一、宠辱不惊
   明代陈继儒所著《幽窗小记》中有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辱宠辱不惊,意思是得荣受宠和受侮遭辱都不感到惊异。这里的“宠”可理解为得志的时候;“辱”则可理解为落魄失意的时候。就是说要想培养宠辱不惊心态就要做到:一旦得荣受宠,不要得意忘形,要谦虚谨慎,宠而不惊;反之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和受到挫折与排挤时,也不要慌乱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在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
   像素有国学“大师”美誉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他之所以为国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诚如给他的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宠辱不惊,总的说就是得势不骄横,失利不气馁,尤其是得势不欺人,更不能歧视和看不起人。为官几十年,不论官职高低,还是一般的平民或者穷亲戚来家做客,我都一视同仁,一样备好烟好酒、好菜好饭热情招待。从来就没有过看不起谁,从来没有歧视过谁,也从来没损害与坏过谁。坚信:任何时候唯有恪守低调做人,虚心做事的心态,也才能做到处世不惊。
  
   二、知足常乐
   知足是一种快乐。德国作家冯塔纳有句名言:“幸福有它的两重性:一方面在于福至心灵,时来运至,另一方面,也是最实际的方面,就是知足常乐地安度日常生活,这也就是说,头脑清醒,不干蠢事。”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总在考虑自己并未得到的东西,而忽略已经拥有的东西。往往对社会、对领导有超过实际的期待,一旦得不到满足,便牢骚满腹,看到他人有权有势、拿高薪、驾豪车、住豪宅便心生怨气。知足常乐,什么事情都不能想的太繁杂,心灵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忧人。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简单生活才能幸福生活。要定期对记忆进行一次删除清理,尽可能的把不愉快的人和事从记忆中摈弃,格式化自己。就像张爱玲说的:“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有个寓言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孔子最欣赏的学生颜回,也是一个最穷困的学生。因孔子办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治理天下的英才,“学而优则仕”,所以他希望学生们都能走上仕途。无论在人品道德上,还是在学问能力上,颜回都是第一流的,只要他乐意进入官场并不困难,而同学中许多不如他的人早就当上官了。
   有天,孔子叫过颜回,问道:“回,你又穷又没有地位,为什么不去做官呢?”颜回答道:“我不愿意做官。我在城郭外有五十亩田地,打的粮食足够我喝上稠米粥;在城郭里还有十亩地,产的桑麻完全可以供给我衣服。平时弹琴自娱,从夫子您那里学到的道理足可以使我自得其乐。所以我不想做官”。孔子高兴地说:“你的想法太对了!我曾经听说,知足者不以追逐利益而烦劳自己,自得者不以个人损失而忧惧,有德者不以没有地位而惭愧。我诵读这些话已经很久了,今天在你身上得到了体现,这是我的一大收获呀”。
   人要得到欢乐,关键要有一种乐观的心态,知足常乐正是当代人和当代社会的一个根本要求。知足,就是对自己已经得到的生活或者愿望感到满足,对强于自己者不嫉妒,对弱于自己者不骄矜,对需要救助者尽其所能施以援手;知足并不是安于现状,而是对现有收获的充分珍惜,对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对现有潜力的充分挖掘,为今后的创新和进步提供平台。
   人要知足,不应存有过多的攀高心理。我时常告诫自己:要多给发小、父辈比;给同学、战友比;给老乡、同事比,往前看是一溜线,往后看是一大片,也就对自己的所有会满足。只有以知足常乐的心态为基础,理性的进取。看开一点,看淡一些,计较少一些,宽容多一些,过眼云烟事,尽在笑谈中。人生才会活得快乐,幸福会常伴在身边。
  
   三、进退适时
   当官要把握住度,该你进的时候,你进,不该你进的时候,你就得退下来。就像那句民间谚语说:“馍筐子里面没有你的馍,你就不能往里伸手”。只有进退有度,才不至于进退维谷;能做到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进退有度,也就是一种信仰!有了合理的信仰,人生路上,才不会走的太累,才能更好的追求完美人生。
   正如春秋末年的范蠡(今河南南阳人),就是进退适时的典范。他虽出身贫贱,却博学多才。公元前473年,他任越国大夫期间,曾辅佐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夫差,使越国迅即鼎立春秋五霸霸主的地位。范蠡因功绩卓著,被封为上将军。然而他却认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己的名望和功劳在越王之上,并不是一件好事。睿智的范蠡意识到越王勾践是个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国君,若继续相伴,有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六十三岁的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后便急流勇退,携西施离开越国辞官而隐,变官服为一袭白衣,化名邸胰子皮,泛一叶扁舟漂流来到定陶居住。经商十九年三致千金,成为富甲一方的一代“商圣”。
   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这是提醒人们功成名就、官位显赫后,应立即辞去高位,退而赋闲。凡有高尚气节的君子,都不会一味地贪图富贵安逸,在适当时机,他们都能退出舞台,为后来者提供大展宏图的机会。
   战国时代的范雎本是魏国人,后到秦国。因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的策略,深得昭王赏识,被升为宰相。后因他所推荐的郑安平与赵国作战失败,而使他意志消沉。按秦国法律,只要被推荐人出了纰漏,推荐者也要受连坐处分。但昭王并没问罪范雎,这使他心情更为沉重。秦昭王为刺激范雎再振作起来,为国效力,对范雎叹气道:“现在内无良相,外无勇将,秦国的前途实在令人焦虑呀!”可范雎心中另有所想,因而误会了秦王的意思,感到非常恐惧。恰在此时,辩士蔡泽来拜访他,对他说道:“四季的变化是周而复始的。春天完成了滋生万物的任务后就让位给夏;夏天结束养育万物的责任后就让位与秋;秋天完成成熟的任务后就让位与冬;冬把万物收藏起来又让位与春天……这便是四季的循环法则。如今你的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日子已久,恐有不测,而应让位他人,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一席话启发了范雎,便立刻引退,并且推荐蔡泽担任宰相。蔡泽就职后,也为秦国的强大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当他听到有人责难他后,也明智地舍弃了宰相宝座而做了范雎第二,保全了自己的晚节,也表现出大公无私的精神风貌。这两个历史故事,无不说明一条要想明哲保身,须具有审时度势,进退适时的一种心态。
   话说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波折,要在这个世上和社会好好的立足,掌握为人处世的道理,对我们是最基本的要求,不说拥有和珅的奸诈狡猾,但至少要懂得一些,把持住自己的底线,唯有进退有度,才不至于进退维谷。以退为进,这是一种境界。毕竟这是在中国,我们的为人处世就是不能太直白,有时候,看起来是弯路,但是用得时间还会更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活得清楚,活得明白。人生就是这样,在这条道路上行走,必须要学会如何前进,了解前进多少,知道怎么后退,把握后退的度数。有时候,以退为进,也是更好的一种方法。
   人生路上,进退适时,必然会走的从容,走的潇洒,走出自信,踏出辉煌!
  
   四、贫贵有志
   贫而有志,贵而有品,富而有德,学而有专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也就是说穷要穷的有志气,富也要富的有品德,不能为富不仁。就像古人说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样。
   北宋名篇《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他两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生活十分贫困,跟着母亲背井离乡后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他从小很有志气,爱好读书。当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十多岁的时候,他借住在一所寺庙的僧房里,昼夜苦读。五年时间,常常是白天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深夜仍认真苦读,竟然不曾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的习惯。有时夜里实在感到昏昏欲睡,往往就用凉水浇在脸上。就这样,经过长期艰苦地学习,范仲淹获得了丰富的知识,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同时也养成了严肃认真和刻苦节俭的作风,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成为历史上刻苦好学的佳话。他自己常讲的一句名言就是:“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讲述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家,青年时代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找寻理想并为之奋斗的故事。这部优秀的电视剧给予人们不小的震撼和感动,让我们从心灵深处汲取了不竭的力量。
   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些人毕生追求的,是有些人与生俱来的;有些人得到了他毕生追求的,有些人却失去了自己与生俱来的。”的确,一个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但这并不是说,在命运面前,你就无能为力,就只能受其摆布。其实,你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改变自己的未来。没有人能左右你的人生,除了你自己。在该剧中,同为寒门学子的刘俊卿与毛泽东的不同命运,也让人颇有一种感慨与深思。
   剧中爱慕虚荣的刘俊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一代革命伟人毛泽东。毛泽东的家里是穷,穷得连一本一元两角的书也买不起。但他在两天未进食的情况下买了两个烧饼,正欲充饥时,面对同样饿了许久的小女孩儿的乞怜,他将其中的一个半给了她,而他自己却依然饥肠辘辘。他家里是穷,所能支付给他的生活费极为有限,但他却买了很多书,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来学习,自然生活费也就更少了。由于他把其中的大部分钱用于订阅报纸与购买书籍,连自己的鞋子破得不能再破了,也顾不上。有一天,杨昌济老师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给了他一块大洋,让他趁中午有空去买双布鞋。毛泽东在接过大洋的一瞬间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无尽关怀,眼中溢满了感激之情。
   他去了一趟鞋店,但觉得价格又太贵,舍不得买。但当经过书店,发现那本自己期待许久的书时,他欣喜若狂,毅然用那块大洋把书买了下来。这时,他已完全忘记了买鞋的事,书已让他完全忘我了。毛泽东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自由自在。也许在物质的世界中,他是一个穷人,但可以肯定地说,在精神的世界中,他绝对是一个富翁。他改造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改初入一师范时的茫然。他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纵然身处逆境,他自笑看风云,泰然处之。刘俊卿与毛泽东不同的是,一个沦为反革命政府的走狗,并亲手误杀了自己的父亲;一个以天下安危、民族存亡为己任,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使旭日升起在世界的东方。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对穷困潦倒生活环境的态度不同。
   往往人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最容易气馁,灰心丧气,破罐子破摔;而一旦事业成功、仕途显贵荣耀,容易蜕化变质、不能自持,也就难以把握住自己。还有些虽出于贫寒之家,通过励志拼搏与不懈努力后,使自己的人生、事业获得成功,地位显赫光耀门厅。然而,却因放松了人生的自律和对生活的检点,不是蜕化变质,就是腐败堕落、晚节不保。
   翻开一个个被查处的贪官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贪官是苦出身或从小吃过不少苦,靠个人努力,靠党和国家培养成才,并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从刘青山、张子善到胡长青、成克杰,再到郑筱萸、陈良宇,观察这些腐败分子的人生轨迹,多有相似之处:他们多出身贫寒,勤奋上进,曾有过艰难的童年史,奋斗的青年史,辉煌的成年史,而最终却走向了堕落。
   还有部电视剧《老娘泪》中的程雨来,他本是大山里一个穷人家的孩子,靠自己努力奋斗考上大学,并走出大山进省城当了银行的白领。他在银行的表现一贯是文质彬彬,又知书达理甚至循规蹈矩,正当春风得意,即将被提拔为行长助理时,谁也想不到他却为徇私情敢挪用公款上千万,他惧怕监狱就选择了逃亡。
   母亲为人刚强,在程雨来三岁时丈夫去世,她含辛茹苦拉扯两个儿子,为了供程雨来上学,哥哥程雨生放弃了学业。上了大学又在省城银行当官的程雨来是他们全家、乃至全村人的骄傲。可她怎么也想不到,正为她治病的事忙前跑后的儿子已犯了罪。程母从公安人员的口中得知儿子私拿了公家的钱,五内俱焚。她以自己的善良本性和农家的思维逻辑开始了常人难以理解,也难以做到的行动。她变卖家产要替儿子还钱,她要亲自找回犯死罪的儿子去公安自首,以图政府宽大,再给儿子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终于在这位清正刚强的母亲感召下,儿子才又回到生养他的大青沟向警方自首。

共 676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即兴随笔。作者就“做人要有良好的心态”这个话题展开阐述,人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作者针对当今时代人们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循循善诱,或是举例,或是说明,颇费心思。诚如作者所言的五点观念——宠辱不惊、知足常乐、进退适时、贫贵有志、聪愚有度,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快乐生活,是当下社会百姓普遍关注的焦点,读者可借鉴作者的观点,对照反思,予以参考。本文谈古论今,纵横捭阖,引经据典,语言朴素,富含哲理,佳作推荐阅读。【编辑:鲁紫苏】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鲁紫苏        2019-09-19 16:24:02
  一篇保持良好心态的文字,感谢分享暗香,问候作者,祝创作愉快。
……
回复1 楼        文友:王义尚        2019-09-20 20:17:55
  谢谢老师辛苦编辑,祝秋安写作丰收!!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