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中国故事】迷雾重重看“大帅”(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中国故事】迷雾重重看“大帅”(征文·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653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89发表时间:2019-09-26 08:23:34


   我去沈阳“张氏帅府”的那一天,天气晴朗,闹市之中的帅府里,游人也很少,一踏进府门,扑面而来的,满是幽深恬静。中院、大青楼、小青楼,两三个小时,依次浏览。
   进大帅府之前,在我的脑海里,张作霖——曾经的东北王张大帅,就是隔着重重历史迷雾的谜语一样的人。两三个小时过去,我固然拉近了自己与他的时空距离,积累了很多感性的认识,但是,依然觉得他还是站在在梦一样的境界里,很遥远的地方,我所能看到的,依然是他模模糊糊的背影。
   我不是一个执拗的怀疑论者,但还是觉得,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我所观察到的院落和房屋,物品和图片、文字等,所听到的导游讲的他的奇闻异事,很难说究竟有多少是历史的“真实”,也不知道,有关他的身世,他的作为,甚至,还有他真实的内心世界,还有多少是难以解答的谜?
   尽管当时是晴朗朗的世界,大帅府的所有一切,都清晰明白地呈现在我的眼前,但我依然觉得脑海里依然迷雾浓郁,密云重重。
   离开沈阳,我陆陆续续写了一些有关沈阳的杂沓文字,但是,很长时间,我一直没有动手写“张氏帅府”。不写,并不意味着不想写,只是因为张帅府和张大帅一直隐匿在一团迷雾里,在我心头萦绕,既挥之不去,又扯不断理还乱。
   时光是有魔力的,它可以唤来明亮的阳光,驱散烟雾,最终,将隐匿在重重迷雾中的事物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视野里。随着时光的推移,渐渐地,从一团团迷雾中,一股气流,由远及近,飘飘而来,虽然时断时续,时有时无,但是,我还是逐渐看清了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尽管那股气流还是悠荡漂浮在我梦一样的感觉里,但我毕竟寻觅到我自己独有的印象。
   那股气流,膨大扩张起来,像旋风一般,来时,天地之间,唯我独尊,铺天盖地,卷沙携尘,呼风唤雨,擎雷扯电,笼罩四野,呼啸盘旋。经过处,卷裹掀拍,摧枯拉朽,威力无比。缩小身形,气息奄奄之后,却又轻云细烟,和畅温柔,最后,烟消云散,形影全无,只落得朗朗乾坤,清明如洗。
   我很难分辨,那股气流里,纠葛缠绕,融合交汇的,是张作霖身上的何种气概?是深山老林造就的东北汉子身上豪爽刚直的男子汉气概?是曾经呼啸山林的山大王身上,骁勇而狡黠的土匪气味?是在诸多山大王和野心勃勃的日本人之间踩钢丝,求生存,求壮大,求发展的东北王身上的复杂诡谲的诸侯心机?是在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抛弃私利,挺身而起,大义慷慨,勇赴国难的英雄气魄?
   不管是“张氏帅府”中西混杂的三个院落的建筑结构布局,还是各个院落自己独有的特色,或者是展现在我眼前的文件、图片、雕刻、书法作品、家具及常用的办公用品、生活用品,都一一透漏出这股气流的复杂纷纭。ABCD,甲乙丙丁,一二三四,匪气、鬼气、人气、英雄气,奸气、邪气、义气、正气,独奏、交响乐,折子戏、连续剧,腌酸菜、杂面窝窝、什锦拼盘、东北炖菜,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掺搅混和,交汇重叠,纷纭复杂,想一一拆解,条分缕析,实在是难上加难!
   重重迷雾中,想起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曾经读过的刘再复的一本书《性格组合论》。性格组合论的主要观点就是:人性是极为丰富的内在世界,性格是极为复杂的心理系统,具有二重性乃至多重性。
   性格组合论,就像一把钥匙,帮助我逐渐打开张作霖的人性秘锁。在这把钥匙的引领下,我的思绪,重新返回沈阳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张氏帅府”。
  
   二
   张氏帅府中院是传统的中国式建筑,三进四合院,坐北朝南,呈汉字“目”字型,青砖灰瓦,飞檐挑脊,雕梁画栋,朱漆廊柱。石鼓柱础,石条台阶,方砖方石铺地,是砖木结构的仿王府式建筑。游走在这样的建筑群里,我如同依然游走在几千年旧传统社会“强弩之末”的影子里。
   准确说,张作霖大兴土木,兴建这座宅子,起于1914年,止于1916年。那一段时光,是张作霖叱咤风云的年代。
   当时,清王朝已经寿终正寝五六年,尚且蜷缩在紫禁城里的溥仪,虽然还端着宣统皇帝的架子,但皇帝的威严和权势早已荡然无存。宣统皇帝的被逼下野,并不宣告皇权意识的彻底灭绝,有些野心勃勃的人,看到了“皇帝轮流坐”的机会,也想过把皇帝瘾,在心里蠢蠢欲动:有可能,说不定,就真能到龙椅上坐坐,也做做唯我独尊的皇帝!
   历史上还就真有一个袁世凯,嫌北洋政府大总统当得不过瘾,昭告天下,自己要做洪宪皇帝。号令一出,举国声讨,讨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可怜洪宪皇帝屁股底下的龙椅都没坐热,就无奈宣布废除帝制,仍回归总统制,只可惜大总统也做不成了,结果,在举国詈骂声中,抑郁难平,吞金而死。袁世凯传奇般的故事,虽然只是演绎出一个短暂的历史玩笑或者讽刺短剧,但他的故事,却折射着皇权意识的顽固。
   此时,土匪出身,做了东北王,在大清朝兴盛的发源地沈阳威风凛凛的张大帅,遥望北京紫禁城,近觑沈阳“陪都”宫殿或者叫“留都”宫殿里的红蓝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折射出的熠熠刺眼的光芒,是否也想学学皇太极,由东北王摇身变作一统天下的皇上,企盼当年大清王朝统领中国的历史一幕重演呢?最起码,是否也想要弄个大总统当当呢?我看是有的,花费三年多时间建成的大帅府中院,就充分表露了他极其大胆的政治野心——调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宏大抱负。
   最明显的,是朱漆大门门洞内悬挂的一块横匾上,有四个用重笔书写的大字:“治国护民”。动辄宣言“治国护民”之人,在旧中国,大概也就是皇上一人了。即使是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的宰相,放大了胆子去吹牛,恐怕也得在这四个字之前冠以“辅佐皇上”四个字。张作霖敢堂而皇之地将这四个字挂在自家门洞上,也只能说是胆大想包天了——换个褒义语汇,是豪爽直率,是大气磅礴!说到底,匪气使然,野心使然——换个褒义语汇,强烈的政治抱负使然!
   中院中的石雕,有的,竟以“马上封候”、“吃各国”、“握全球”为内容,张作霖的政治野心或者说宏大抱负——其日思夜想,想当皇帝的强烈愿望,于此不昭然若揭了吗?
   中院三进院子的格局和各自的功能,也完全是套着皇宫里的布局布置的。
   第一进院落,是警卫、传达、账房、文武呈启官(专门接待禀报、引进前来帅府公干或拜访的文武官员)们办公的场所。再尊贵的客人,必须经由文武呈启官们引荐,才能穿过整个院子进入第二进院子。
   第二进院子的主体部分,是张作霖办公和会客的地方,还有秘书长室、秘书室、书房等,这里是整个中院的中心。1922年以前,张作霖一直在此谋划着他统治整个东北三省的政治、军事大业,在此与对东北三省野心勃勃虎视眈眈的日本人委蛇周旋,在此与北京北洋政府敷衍应承。
   最后面的第三进院子,为大帅府的内宅。张作霖的二夫人、三夫人、四夫人、五夫人,以及他的大儿媳于凤至,都曾在此居住。
   如此格局,与北京的皇宫格局,非常相似,只不过规模小些、方位在东北沈阳。当时的东北王——最起码也应该是一方诸侯王,建这么一座院落,也如此显摆,于张作霖而言,于其手下而言,于庭院的设计者而言,大概都觉得理所当然,完全符合张大帅当时的身份和地位。
   当时的人,谁能断定,今日统领东北三省的张大帅,他日不能像皇太极那样,一朝入关,席卷全国,并建立也许能延续几百年的张家王朝呢?
   1924年的直奉大战,不就是他想一统大中国,弄个大总统或者皇帝当当的具体行动吗?
  
   三
   本来,我头脑中想象的张大帅,应该是典型的东北大汉,虎背熊腰,浓眉大眼,站如松,坐如钟,但在他的办公室,看见他在办公桌上秉笔欲书的蜡像,注视着他身穿旧式斜襟长衫,头戴瓜皮帽的矮小身材,端详着他那双细小的眼睛,普通得叫你扭身就忘的脸,就很难将这个相貌极其普通的小老头与叱咤风云的奉系军阀首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联系起来。
   我想,制作雕刻这个蜡像的艺术家,决不敢将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缩小成一个精瘦矮矬的小老头,那样的话,不但是张家的后代,还有张大帅的旧部,还有许许多多的东北人,还不得用唾沫将他淹死?他在制作雕刻的时候,肯定在原始真人的基础上进行了修饰和完善,下了一番美化的功夫,即使如此,坐在游人面前的张大帅也绝对是一个又瘦又矮的小老头。
   不管相貌如何,54岁就被日本人炸死的张作霖毕竟建立了奉系一统王国,摆平了东北三省大大小小许多土匪王,让他们最起码在表面上纷纷俯首称臣,也让北京政府不敢小觑,日本人更是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敬如上宾。
   他虽然风光一时,但最终没有圆了皇帝梦,我想无非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不具备,在天时上,当时社会大背景,封建皇朝天下已成过去时,谁再想演绎皇朝旧梦,谁就会成为历史的跳梁小丑,袁世凯可悲又可笑的结局,应该是给张大帅的一声惊魂长钟!
   再者说,张大帅毕竟只是统领一方,东北三省在全中国大版图上,只是很小的一个角落,他虽然在东北三省可以跺一脚四面落土,但是他的实力、威望还不足以统领全中国,如果入了关,也只不过是一匹蒙着眼的烈马,早晚马失前蹄。
   这匹烈马,也确实曾经在日本人的幕后支持下,于1924年春入关,投入十二万兵力,闹过轰轰烈烈的直奉大战,想圆圆自己雄霸天下的梦,但最终没有逃脱马失前蹄的命运,以惨败告终。
   这足以证明:张大帅在大中华这个大舞台上,地不利兮人不和!在历史大趋势面前,张大帅无奈也罢,顺应潮流也罢,反正是从那以后,直到54岁在皇姑屯突然被日本人炸死,都不得不偏安一隅,蜷缩在东北三省,在一方北国土地里抖擞着大帅的威风。
   张作霖与日本人的关系,应该说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一开始,一直到双方决裂之前,二者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各有各的算盘,各有各的目的,因为利益有相交点,才惺惺相惜,握手言欢。
   张作霖凭着自己多年在土匪窝里摸爬滚打练就的聪明和狡黠,老到和圆滑,多疑和多虑,费尽心机,千方百计,虚实结合,机关用尽,与日本人巧妙周旋,无非是想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圆自己的大总统或者皇帝梦。因而,在某些方面,他对日本关东军一忍再忍,一让再让,甚至不惜暂时牺牲东北三省几千万民众的切身利益,来讨好日本人。
   哪曾想,日本人有饕餮一样的胃口,有狼子一样的野心,他们是想利用张大帅做儿皇帝,先在东北三省站稳脚跟,再拿东北三省做跳板,一举侵占全中国。为了他们的狼子野心,他们也不惜在张大帅面前鞠躬点头,笑脸相迎,帮张作霖翦除异己,拿军火和钱财来收买张作霖。
   现在比较确凿的被史学界肯定了的事实是,后来的张府西院——西洋式红楼建筑群的建筑费用是在张学良将日本人告上国际法庭之后,日本人迫于国际压力,才无奈支付的。这最起码证明,之前,日本人是许了愿的。那么,仿照北洋军阀政府总统曹馄在天津的公馆——曹家花园——的样式设计制造的,于1922年建成的,东院西洋式三层大青楼的建筑费用从何而出?日本人出没出钱?要是出了,出了多少钱?是一部分,还是全部?这是个为尊者讳,大家都想回避的问题。我手头没资料,也无以考证。但我斗胆揣测,日本人拿钱资助建大青楼的可能性应该是有的!
   历史是复杂诡谲的,处在历史浪巅之上的风云人物,在诡谲变幻的历史大变革中,往往有许多无奈,又不得不委曲求全,韬光养晦,甚至,不惜与敌人握手言欢,相互利用。当然,再考虑到人性的复杂,考虑到种种利益的难以权衡和决断,一个人,即使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也往往会首鼠两端,神性和鬼性,交互重叠,变幻莫测。那时的张作霖,大概就是如此吧?
  
   四
   难能可贵的是,张作霖与日本人的交往中,有他自己的底线:那就是不做儿皇帝,不当亡国奴!一旦日本人公然举起屠刀,露出他们的底牌,露出他们亡我东北三省,进而亡我全中国的狰狞嘴脸,张作霖就不可扼阻地展露出他刚劲挺直的东北硬汉子气概,露出他吃软不吃硬的山林野性,露出他桀骜不驯的山大王气派,露出他威风浩然,凛然不屈的东北王的英雄大气,对日本人拍案而起,怒目相对!
   如今,大青楼里有一幅署名张作霖的书法作品——笔法纯熟老练,笔锋和字体结构都比较合理,我怀疑不是张作霖亲手所写,我倒更愿意相信。我在这里所见到的其他署名张作霖的书法作品上那笔法稚嫩,间架结构还掌握不准的字,才是他的书法真迹——我用手机拍下来了,画面不甚清晰,内容大概是“同仇偕作,敏凿與群,朂君多士,共著奇勋”。我猜测,即使不是张作霖亲笔书写,但内容一定是张作霖看中的,其中的前四个字,应该是基于现实,有感而发。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因为当时日本政府和关东军的日益猖狂而怒发冲冠,以之抒发胸臆,从而告诫自己的部下:在日本关东军的屠刀面前,必须同仇敌忾,起而抗争。这才应该是张作霖的大丈夫本色,是他的英雄气概!

共 667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看过很多写张作霖的文章,唯有作者的这篇散文,让我心悦诚服地说一声“太精妙了”!因为作者真的是“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冷静头脑,平心静气,深入思索,反复探究,从人性的复杂看人,从大局看人,从主体看人,从历史发展的价值看人”的。作者先参观了“张大帅”官邸,看了许多似真非真的实物,可作者并没有着急去写,而是回来后查阅了许多资料,思考了许多问题后,才拿起了笔。作者先从张大帅的府邸写起,写了布局设施以及建房款的可能来处着笔,接着写了张大帅和日本的关系,真实地还原了历史的原貌。然后作者在此基础上,写了张大帅虽然是一个集匪气霸气于一身的军阀,但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决不拿东北三省乃至整个民族存亡来做交易!他挺身而出,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辞!这样,一个真实的民族英雄就在作者的笔下诞生了!他栩栩生辉,光耀日月,流传千秋!最后作者又把他与中外历史上的三位豪杰项羽曹操拿破仑作类比,得出结论:“张作霖就算不是英雄,最起码,也是个枭雄。”给张大帅做了准确的定位。让我们读者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思维严谨,行文缜密。除此以外,作者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短句运用得炉火纯青,让人读来既朗朗上口,又激情澎湃!长短句结合,让整篇文章张弛有致,舒缓自如。不管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特色上来说,都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倾情推荐阅读鉴赏。【流年编辑:嘉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1002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嘉禾        2019-09-26 08:28:43
  作者对张大帅这个复杂人物的把握,实在是太准确了!既没有拔高他,也没有贬低,恰如其分地还原了历史的真实,非常难得!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9-26 08:37:22
  谢谢,写他,我真是费了一番心思,能被你肯定,很高兴。
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9-26 08:35:46
  感谢嘉禾编辑的编审,编按语准确精彩,太好了。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9-10-03 19:31:1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4 楼        文友:孙巨才        2019-10-10 09:58:59
  我看过不少有关张作霖的文章,感到作者的这篇文章秉笔直书、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还原了真实的历史,真是一篇难得一见的人物佳作!
回复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10-10 11:02:00
  谢谢,真是思考了很久才动笔。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