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轻舞】漫话灶神源流(随笔)

  【轻舞】漫话灶神源流(随笔)


作者:东岳雨石 童生,72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00发表时间:2019-12-15 20:18:55

漫话灶神源流
   公丕刚·文
   灶成之为神,几千年来让人敬祭,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在的乡气民俗,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三日为小年节,是祭灶神日,这一天,在灶旁边贴上一张灶君老爷年画版像,上面是庄严慈祥的灶君老爷;还有两旁小画像为八仙人物和忠孝人物;有招财进宝童子;福禄寿老人;有二十四节气表;印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
   写上一幅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一家之主”。也有的对联是写:“子辰分两岁;一夜共二年”;横批:“保佑平安”。点燃一柱清香,供上灶糖、柿饼、年糕。据说,当夜灶君上天去谒见玉皇大帝。他有一本账簿,都记的清清楚楚,丝毫没有偏差;把本宅内的一家人,在这一年之中的言行,都毫无隐瞒的向玉皇大帝奏报,有孝义善行的赏;有悖劣行恶的罚。赏则家业兴旺,人口平安;罚则剥夺寿纪。
   《太上感应篇》载:“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抱朴子·内篇·对俗》载:“则纪算难尽而迟死,若所禀本少,而所犯者多,则纪算速尽而早死。”人的寿命,十二年为一纪,一百天叫一算。三台星神,掌管人的寿命。北斗神,掌管人的善恶。
   祭奉灶神历史由来悠久,远在上古时期,相传从祝融开始的。祝融是什么来历呢?祝融是个官职的名称,属南岳衡山,现在山上还有祝融峰,相传祝融死后葬于此地。所主掌管理的是火正之职,又按季节称为夏官,“夏”,五行属火;南岳五行南为离,“离”,五行属火。祝融是个官名,做这个官职的人,在上古时期有好几位,而且这个官职也是一方诸侯国之君长。
   《淮南子·汜论》曰:“炎帝于火,而死为灶。”
   《太平御览》卷百八十六引《淮南子》佚文:“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淮南子·时则》注:“祝融吴回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神托于灶.”
   只《淮南子》一书就有三种灶神的说法。
   炎帝为灶神,看来在汉以前有这一种说法流行于世。炎帝有人说就是神农,也就是后来的族群祝融氏,考古对应的是仰韶文化中晚期。
   黄帝为灶神,这种说法是因三国·谯周《古史考》认为:“黄帝作釜甑”,“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黄帝时代,灶坑改进为炉灶,并发明了最早的蒸锅“陶甑”,以此为凭的,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广为流传。
   又有祝融吴回为灶神的说法,看来还是祝融是灶神的影响力大,流传远广。
   东汉应劭著《风俗通义祀典》引《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炎帝的部族,在黄帝时,被黄帝给击败收编统治后任命炎帝的后人容光为南方火正夏官祝融。在南方人多认容光为灶神火神,因怀念炎帝之情。在颛顼做帝行政时,任命他的孙子重黎充做祝融职务。帝喾时,共工氏作乱,帝喾命重黎部落去剿灭共工氏,远古传说的“祝融共工大战”既是此事。因为重黎没有按帝喾之意完成,被帝喾于庚寅日给杀了,让重黎的弟弟吴回担任祝融之职,继续统领部族诸侯,管理火正。
   祝融这个官职的名称,以后又改了名称叫“司马”,为三公之一,履职军务。太史公司马迁就是重黎的后裔。
   《礼·号谥记》载:“为伏羲、神农、祝融。”在这里被列为“三皇五帝”的“三皇”之一,看来祝融来历不小,通过看以上条例,此处的祝融应该是炎帝,炎帝又称烈山氏、《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也称厉山氏,《礼记·祭法》则称:“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植百谷。”与灶神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个氏族诸侯国就是诸侯联盟的神农时期,《路史·前纪》卷八载:“祝诵氏,一曰祝龢,是为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神农时期为新石器中晚期,以种植五谷;烧制陶器为代表。陶器的烧制得用火;五谷也不能生着吃吧?所以那个时代火是最先进、最红火的。炎帝的“炎”字就是由两个火字组成,这个就说明火的主要性和重要性。
   黄帝取代神农后封容光为炎帝部族为诸侯。“容”和“融”音同;“光”是火散发,其意还是个“炎”字内的“火”字。
   这个部族的女儿嫁给了颛顼帝家内生了重黎,重黎就被委任到这个部落做了祝融这个诸侯。《孔传》:“重即羲,黎即和。尧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孔颖达疏:“羲是重之子孙,和是黎之子孙,能不忘祖之旧业,故以重黎言之。”
   祝融的“祝”字,就是祭拜和祈祷;也是“觋”之义,是管理神庙香火的人。《汉书·礼乐志二》载:“大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忧古降神之乐也。”可见祝字在古代是祭祀仪式称呼。
   “融”字是: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融化、融解、消融。“融”的本义,还得是受热才能融,受热还得依靠“火”字来达到“融”的状态,所以,“祝融”一词是有意义的。
   《书·吕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国语·楚语下》:“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以上两条是表明重黎任火正祝融,专管主祭上天之神,也就是能和天神通语达意的大祭司。《史记·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祭拜天神,本来是国家政权之事,是怎么普及到寻常百姓家的呢?还得继续寻根探底。
   《周礼·大宗伯之职》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祇,(事谓祀之,祭之,享之。)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哀谓救患分灾。)以宾礼亲邦国,(亲谓使之亲附。)以军礼同邦国,(同谓威其协及僣荖者。)以嘉礼亲万民。”
   《管子》载:“礼者,因人情,缘义理,为之节文者也。”《曲礼》载:“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政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官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礼记》载: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蘖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汉书》载:“叔孙通为高祖制礼仪十二篇。”《后汉书》载:“章和元年,诏曹褒于南宫东观考正旧礼。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婚冠吉凶终始制度,为一百五十篇。”《周礼》载:“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孝经》载:“以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春秋说题辞》载:“礼者,所以设容明天地之体也。”《家语》载:“孔子言于鲁哀公曰:\\\'人之所以生,礼为大。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辨君臣长幼之位。’”
   看以上诸条古文引述,祝是祭祀;祭祀就是“礼”字;“礼”则“威”;“威”则“畏”;“畏”就是“惧怕”;“惧怕”就是一个“敬”字。
   《白虎通义·五祀》载:“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霤也。所以祭何?人之所处出入、所饮食,故为神而祭之。何以知五祀谓门、户、井、灶、中霤也?《月令》曰:“其祀户。”又曰:“其祀灶。”夏祭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夏亦火王,长养万物灶以鸡,中霤以豚,门以犬,井以豕。或曰:中霤用牛,馀不得用豚,井以鱼。
   在这里看到了五祀里面有一项是灶,祀灶出现了。在个风俗看来形成已久,到了东汉《白虎通义》班固的时代,就被《月令》和他在《白虎通义》里给记载了。
   在这是夏天祭灶,因为火的主人,要生活自养;夏天又是火王行政令,所以看重灶、火,才敬重于礼,祭祀于灶。
   看来还是和火有着最重的关系,其重要性有二,一者:古代取火极不容易;周代有朝廷专管生火的官员,那时已经发明了一种利用太阳光取火的专用器具叫“阳燧”,有专职人管理。以后发展到火石用火镰敲击火花星取火,这一方法一直沿用到1949年时期,新中国成立,有了火柴,人们称为洋火,这才淘汰了火石火镰的使用。
   二者:自古至今,最尖端的先进科技都首先用于军队,上古时期也不列外。火在上古时代就可算是最先进的了,所以,就归祝融统管,因为后世主掌军机兵权的大司马前身就是祝融。由此可知火的主要性和它的重要性,在古人心理所处的位置,是多么尊崇。就是现在的核武器,还是巨大火爆的杀伤力。
   灶神是由火伸展而来,祝融无疑就是火神;在火神这个主干上发出来了枝条。《白虎通义》载:“独大夫已上得祭之何?士者,位卑禄薄,但祭其先祖耳。”《礼》载:“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卿、大夫祭五祀,士祭其祖。”《曲礼》载:“天地四时山川五祀,岁遍;诸侯方祀,山川五祀,岁遍;卿大夫祭五祀;士祭其先。非所当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在古代只有大夫以上才可以有资格祀灶,于夏时节奉以鸡;士庶平民是没有资格祀灶的。士庶只能祀祭先祖,不可乱祭祀,乱祭祀就是淫祀,所祀无福。相传上古时期祭祀成为风气,民众迷乱而无所不祭祀,是该祭祀的也祭祀;不该祭祀的也祭祀,颛顼帝发觉这个很迷乱,就任命重黎主管祭祀,隔绝世人盲目乱行祭祀和天神相通,只有重黎可以上天和神相通,其他人禁止随意祭天神。
   《白虎通义》记载了祀灶,但是只限于大夫以上的官员可以祀,平民百姓是不可以祀灶,这时期尚不知道灶神姓名。
   《礼记·礼器》载:“奥者,老妇之祭也。”郑玄注:“老妇,先炊者也。”《仪礼·特牲馈食礼》载:“卒食而祭爨、雍爨。”孔颖达疏:“爨者,老妇之祭也。……此祭先炊,非祭火神。”
   在以上看出来了,灶祭,非是祭火神,是因为爨才祭。是老妇之祭,因为老妇是先炊者。当然了,男壮汉在外务工,老妇在家内做饭,祭祀灶的礼节也就是祭老妇了。老妇当然在家中就是老母,她在每日中,灶前左右的转,不论春夏秋冬,雨雪暑寒,总是热汤热饭,这分功勋,是值得表彰和敬奉的。也许老妇就是灶神的雏形。
   灶神到底是谁?祂是什么来历呢?《庄子·达生篇》载:“齐桓公问皇子告敖:\\\'到底有没有鬼?’皇子告敖答曰:\\\'有。水下有鬼叫\\\'履\\\',灶中有鬼叫\\\'髻’’。”这个灶鬼叫“髻”,“髻”是什么呢?“髻”是古代女子盘在头上的发形,以“髻”可以代表女子。
   西晋·司马彪注:“灶神,其状如美女,著赤衣,名\\\'髻’也。”
   上边一处说灶神是老妇;一处说成是美女,但是,一致的是女性;不一致的是年龄,表明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形式。
   从老妇到美女是一时间的变更,《礼记》一书是春秋末期至战国前期的文献;《仪礼》的成书年代是在春秋晚期和战国初期,这个时期灶神还是老妇,到了《庄子》书内只是以发髻的形貌来表示,只暗示了是个女性,并未有年龄的表示。笔者认为:西晋的司马彪却给以作注为“其状如美女,著赤衣。”这个注释,是从《易》的“离”义来的,“离”在《易经》内是正南方位;其义为“火”;为中“女”;其色为赤为红;仪表为“炫丽姣美”,还是依照“火”的《易》内精义来释解的。
   到了晋代灶神的形象就是《易》中离内火的含义了,这样解释,当然是穿赤衣的美貌女了,但是和春秋时期的勤劳慈爱的老母形象之意完全改变了,司马彪是只知学识之理;而忘却了人情的老母慈爱;儿女孝悌之义。他这个注解是他一家之言,不是《礼记》、《仪礼》所阐发的儒家思想的本意,他变更为道家《易》学的释义里边去了。
   到了三国时代,还有这样的说法,《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载:“王基家贱妇生一子,堕地便走人灶中。辂曰:\\\'直宋无忌之妖,将其入灶也。’”宋无忌是个什么神衹?或者是什么妖魅?再或者是什么人?《史记·封禅书》载:“宋毋忌、(毋字同无)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於鬼神之事。”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内把他提名,还有其他几位方士,最后归称为燕人,也就是燕国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以上这一条知道,燕国有位国王喜欢稀奇古怪的事。宋无忌就是一个会稀奇古怪事的方士,(会耍“戏法”魔术)他在战国时期归靠燕国那位爱稀奇古怪事的国王,以图发展。《白泽图》载:“火之精曰宋无忌,盖其人火仙也。”由这条知晓宋无忌是“火精”;笔者推测:宋无忌会耍弄火的把戏,现在一些江湖艺人,就会空手生火;口内喷火,就是杂技。宋无忌专长于此,是无可置疑的了。在战国时代,如有这样杂技,那是肯定是稀奇事,不懂其中原理的人,就是奉他为神了。管辂称他为“妖”,并不认可他为神,看来他并不讨世人所喜爱,“妖”是贬义,反而,世人对他是不满和恨愤的情绪,要不,不会骂他是“妖”的。由此得知,世人是厌恶他的把戏。他又成了月中之仙,司马贞索隐:“乐产引《老子戒经》云:\\\'月中仙人宋无忌。’看来他是在火与月之间,似是而非的一个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灶神并没确定就是他,看来是另有其人。

共 947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灶神原来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了祝融,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已经是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叹我们并不是非常珍惜,作者这是是抢救性挖掘与采集吗?真正的难能可贵了。希望好好珍惜这是你钻研的心得,更是宝藏,但是在我的手里却有如履薄冰的忐忑,只能是敬仰而钦佩。【轻舞编辑:健唔】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健唔        2019-12-15 20:32:20
  洋洋洒洒都是学问与付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