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天华传琴(散文)

精品 【菊韵】天华传琴(散文) ——将二胡引入世界琴弦乐坛的创始者——刘天华


作者:承卫 白丁,3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45发表时间:2019-12-24 17:39:56

【菊韵】天华传琴(散文) 一、1930北京饭店里扣人心弦的琴声
   1930年冬天的一个夜晚,纷扬的飞雪和无边的黑暗,笼罩着旧北京城,西长安街显得格外宁静,但在与王府井大街交叉路口,红砖七层高的法式大楼(也是当时古都最高的建筑)里,灯火辉煌的北京饭店小礼堂却是热气融融,打着饱嗝的洋人们正在这里等待着一场中外器乐音乐会。到演奏中国民乐时,走上台的是一位身穿黑色西装的中国人,三十多岁,圆脸、头发稀疏,带着一副眼镜,淳朴而安详。他随身带着二胡和琵琶,不卑不亢地坐了下来。凭着这简陋的乐器,能演奏出什么音乐呢?观众中的有些西方人原本就认为中国无音乐可言,此刻自然更是漫不经心。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随着演奏者的按弦运弓,大厅里兀地腾飞起神妙的旋律来,时而奏响古战场金鼓齐鸣、千军呐喊的高亢激昂之声,令人耳膜欲裂;时而游出似新婚初别、春江月夜之情,那沉郁、低徊、婉转的音波荡气回肠。演出终了,登时掌声雷动。美妙的琴声,演奏者的风骨神韵和高超的演奏技艺,令全场倾倒。观众不得不承认,乐曲和演奏像唐诗宋词一样美妙,“微此君,将不知中国之有乐”。
   这是一次二胡的独奏,史无前例;
   这是中国民乐的展示,举天震撼;
   中国的民族音乐不是绝灭了,而是像凤凰涅槃那样获得了美丽的新生!
   当年的德国音乐家菲迪南.雷兴(FerdinandLessing),曾在事后撰文赞叹:……中国的哲学能渐渐地夺取西方人的头脑,唐代的抒情诗能攫获我们的心情,宋代的山水画能震撼我们的心灵,並且最近中国明代的小说也能吸引着我们的注意,但是中国的音乐直到如今却仍有极少的程度能感动我们。那么音乐不是号称世界人人皆懂,无语言文字的一种“世界语”吗?不是一种直接的,在质的方面最少拘束的“心语”吗?……别离的涕泣,步伐的节奏和兵刃的响声,思慕的微叹,病人的呻吟,幽林里的鸟语,这都是他时而借琵琶,时而借二胡传达出来的乐声的内容。这样的乐声,在什么地方我们曾领略过与之相似的呢?这竟然是可能的吗?这种简单的,对于我们西方人的听觉、声音往往过于尖锐的乐器,这一种拉据式引送的动作,在那一位演奏者的手腕下能如此名贵地发出响声吗?能如此有灵魂似的呜吟吗?……我要说的只不过是:刘君的贡献是中国音乐复兴上的最优美的希望,或者我不知道,我是否可以说:是中国新乐的产生。为此,雷兴特邀演奏者-刘天华在高亭唱片公司(德国)将二胡独奏曲《病中吟》《空山鸟语》和琵琶曲《歌舞引》《飞花点翠》灌制成二张唱片,向世人介绍。
   最有权威性的世界著名音乐文化大百科全书《新格罗佛音乐及音乐家辞典》[注1]在1980年版中(第六版(20卷)中第四卷),首次将二胡列入世界民族乐器作详细介绍,并注辞文:从1900以来,经过刘天华(1895-1932)长期的积累和创新,二胡已遍及全中国。它不仅在重奏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己成为一种独奏乐器。刘(天华)不仅研究了中国音乐,也钻研了西洋音乐理论和小提琴,特别通过吸收小提琴的演奏艺术,发展了二胡的演奏技术和艺术风格。在全部二胡艺术音乐的独奏保留曲目中,刘(天华)自己的创作占了很大部分。
   刘天华,这位貌不惊人却“使二胡臻上品,教外人知国乐(当时民族音乐称‘国乐’)”的中国人,就是为振兴中国民乐,毕其一生的著名民族音乐家,后被世界公认的中国现代二胡的创始者。
   注1:(牛津大学于1879年开始编纂出版《新格罗佛音乐及音乐家辞典TheNewGROVEDictionaryofMusicandMusicians》]
  
   二、初恋风雨十八载的国乐梦
   刘天华是江苏省江阴市(县)人,1895年出生于清末一个生活并不富裕但主张新学的知识分子家庭[注2],原名寿椿、后改为天华,排行老二;兄长寿彭、后改名半农,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家、语言学者;弟寿慈、后改名北茂,是英语学者和民族音乐教育家;三兄弟都在北京大学任教,并称“刘氏三兄弟”、“刘氏三杰”。
   1909年,刘天华在家中读完私塾后去常州中学求学。学校里的众多西洋乐器,使这个农村娃大开眼界,秉性内向但内心亢奋的他,随即向同乡的屠校长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军乐队。凭借着少年智慧和刻苦学习,刘天华很快就学会了队里所有的乐器,特别对铜管乐器的掌握已达到相当程度。辛亥革命时,16岁的刘天华以军乐队员身份参加了江阴的反满青年团(一个反清的团体)革命活动,似‘朦胧’中响应了那次并未完成历史任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学校停办,为了生计,便随兄长刘半农去上海,进“沪西开明剧社”乐队工作,一方面参加管弦乐队活动,一方面学习音乐理论和钢琴、小提琴及铜管等西洋乐器,从而开启了刘天华一生的音乐生涯。
   1914年,“沪西开明剧社”因经营困难而倒闭。刘天华回到家乡,先后受聘江阴华墅振华小学和常州母校任音乐教员。秉性内向、寡言少语的刘天华,业余时间接触了一些民间艺人,闻听他们用简单的二胡、唢呐等乐器,演奏出健康朴实而富有生命力的曲调来表达各种情感,不禁心中一动。他意识到这些简单的民族乐器,能表达出这么深刻动人的感情,确实有学习和发扬的价值。因此,便暗暗立下了振兴民族音乐的抱负,开始向民间艺人学艺。
   注2:父亲刘宝珊在家办私塾,后受戊戌变法影响,创办新式(的)小学,刘天华自幼受到了(在当时说来是)“新学”的教育和家庭熏陶
   当时的学校当局并不重视音乐教育,刘天华的待遇较薄,时而还要为学校做杂工,生活仍是清苦。对每况愈下的民族音乐事业深深担忧,“近数十年来,政府既不提倡,学校又不列为正式科目……,结果,所谓中国音乐,百分之九十九只能留在吹鼓手里苟延残喘”。为了初立的抱负,他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和艺术修养的提高上。学校假日,他回江阴,经常去离家不远的涌塔庵找澈尘和尚学佛曲,又在学校里组织民间音乐会,当然这一切也受到父亲的反对和乡邻、同事的非议。
   天有不测风云。1915年,对刘天华来说,是个多事之年。丧父、失业、生病在家,“三祸临门”。他情绪非常低落。为了驱除心中烦恼,便以二角钱在江阴的小集市上买了把简陋的竹筒子二胡,尝试起以琴寄情,安定心情。
   这是刘天华拥有的第一把二胡,有谁能想到,刘天华竟用这把二胡拉响了他民乐生涯的第一个音符,拉开了他一生的传琴生涯……
   高手在民间,初入音坛的刘天华深知其韵。1917年,刘天华在无锡华氏鸿模小学兼课时,对该校的国乐老师周少梅的‘三把头’二胡(《虞舜熏风曲》中)演奏技巧发生兴趣(当时民间均为‘二把头’),即拜他为师;又向琵琶演奏家沈肇洲(后任南京的中央大学琵琶教师、崇明派琵琶家)专门学习《瀛洲古调》,向郁咏春学习古琴。暑假时,刘天华还在顾山的周少梅家中,巧遇头扎道髻、身着道袍、风华正茂的无锡雷尊殿道士华彦钧(盲人阿炳、江苏无锡人),三人同堂探讨丝竹、道乐,还各执乐器合奏一曲,乐声回荡在村落茅屋、田野间,‘高山流水会知音,丝竹一曲见精神’,建立起“高山流水”般的友情(此聚一别后,刘天华和华彦钧二人终未复见,但他们各自在民乐研究上殊途同归。华彦钧成了著名的民间二胡演奏家,刘天华成了一代民乐宗师)。
   暑假,对刘天华来说是最好的学习良机。1917年到1920年,他以每个暑假学会并掌握一种乐器的技巧为目标,先后拜周少梅、沈肇洲为师,学习琵琶和二胡,并远到河南去学习古琴,学习古典乐曲。1921年,刘天华为能更多的学习到民间各种音乐,还在江阴组织国乐研究会,并以周少梅、黄致君、澈尘和尚等人为师,与当时学校中的国乐爱好者储师竹、吴伯超等人,共同学习三弦戏、十番锣鼓以及二胡、琵琶等丝竹合奏。1922年暑假,专程去河南参加“河南省小学教育讲习会”,学习研究音乐的初级教育。他的刻苦钻研精神和快速进步,使他的师友们感到惊讶。
   在这期间,刘天华先后创作了二胡独奏曲《病中吟》《月夜》和《空山鸟语》。
   二胡独奏曲《病中吟》是刘天华在1915年“三祸临门”时创作的处女作(初稿)。自此,刘天华以自编自拉,初成三段体形式旋律,记录下他当时“人生何所适从”苦闷抑郁的心情,以及要与逆境作斗争和寻找出路的意志和决心,但并不如意。刘天华就反复推敲,反复改谱,不断修正,直至三年后才初定此曲,可见刘天华对初创的曲子抱持的决心与毅力。
   在这首作品的创作实践中,刘天华尝试改进二胡的作曲法,并开始创造了独奏的演奏法。作品最终以生动的沉吟慢诉、悲愤激昂的效果,把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较好地发挥了二胡的性能。这首独奏曲的问世,在当时是具有独创性的,证明了简陋不堪的二胡,是可以用来表达人们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这在中国二胡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具有重大的划时代意义。真如其兄长刘半农先生在《书亡弟天华遗影后》一文中所述:“二胡地本庸微,自有天华,乃登上品”
   二胡独奏曲《月夜》是刘天华于1918年夏,在江阴家中月下纳凉时触景生情而创作的一个思绪万千,富有诗情画意的乐曲(初稿),此曲表露了刘天华热爱自然景物的热情,也抒发了他美好的期望。刘天华把月白风清的意境,写得如诗似画、如梦如幻,并开始采用刚从周少梅大师处学来的二胡‘三把头’法来拓宽此曲的音域。六年后(1924年暑期),刘天华再度回江阴故里,修改此稿。这时他已在北大音乐传习所教学二年,对他的事业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故在修改和定稿此曲时,吸取奥地利小提琴家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Kreisler)在创作《中国花鼓》曲中的稳静的乐曲思路,又添加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来增强形象思维元素的乐理感染,从而达到了此曲的景意合一、沁人心脾的成效,成为二胡曲中的典范作品之一。当年俄藉小提琴家托诺夫教授(R.Tonoff)曾多次对这个充满优美旋律又具感人魅力的乐曲赞叹不已。
   《空山鸟语》是和《月夜》同一年创作的借景叙情的二胡独奏曲。标题取意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作者移花接木,以鸟带人,展现了深谷幽境中,群鸟欢鸣,生机盎然的美妙景象。当时的刘天华在向周少梅、沈肇洲等民间大师学二胡、琵琶后,信心百倍,身心充满着愉悦,他在家中的石井旁,以后院的莺啼鸟转的小竹林为景象,按弦引弓,独创新格。用二胡模拟鸟鸣声,吸收了琵琶弹奏时“轮指”和“滑音”技巧,经过不断“打磨”,终成初曲。修改和定稿时(1928年),又“三喜临门”(被封建军阀停办的音乐艺术学校复校了、创建了“国乐改进社”、有计划创办北平音乐学院),《空山鸟语》之所以成为佳作,不仅仅是在演奏上做了大胆尝试,还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的自然音响的模拟,而是将其融入音乐的语汇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作品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挣脱现实困惑,追求美好生活的寓意,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该曲的问世,使二胡这件古老的乐器顿生新貌,是二胡曲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刘天华的这三首借琴叙意、借景抒情之曲,可谓中国二胡发展史上的“品”字型里程碑:
   碑文记载了刘天华告别了千年二胡只有合奏没有独奏曲的历史:
   碑文也记载了刘天华突破了千年二胡“三把头”的局限,为他创立“七把头”打下了实践的基础;
   碑文还记载了刘天华冲出了千年二胡的单一演奏法的常规,将琵琶、小提琴等乐器的一些基本手法融纳进他独创的二胡新演奏法中;
   碑文更记载了刘天华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如果说,这些都是刘天华音乐生涯初恋的结晶;那么这结晶还仅仅是襁褓中的婴儿,这结晶的成长还将要百倍的呵护和拼搏!
  
   三、拼搏“以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
   现代音乐史学家王光祈在当年旅德时,编篡的《中国音乐史》一书中曾竭声高呼:吾将登昆仑之巅,吹黄锺之律,使中国人固有之音乐血液重新沸腾。吾将使吾日夜梦想之少年中国,燦然湧现于吾人之前。
   20年代后期,以北京大学为阵地,以《新青年》杂志为桥头堡的青年知识分子,聚成了一个强大的富有冲击威力的文化营垒,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营垒中向全国人民提出了鲜明的与国与民兴衰休戚相关的文化主张--“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一场追求个性解放、向先进西方学习,向往民主进步、打倒封建礼教,鼓吹达尔文进化论的运动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地蓬勃展开,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新文化运动”。

共 15681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学习欣赏了作品。也充分证明了作者老师的音乐天赋与博学。把以国学音乐的一代宗师 【刘天华】的天赋、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在曲折蜿蜒的音乐道路上,刻苦坚持及改革发展,挖掘民间俗艺,加以分析吸收,改进发展弘扬,吸取西方音乐精华不惜重金拜师学艺,把西方音乐经过筛选,揉入国乐曲谱里。这一系列的科学学习精神,何取他人。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一把源于胡人的二胡,在世界上不为认可的少数民族乐器,在大师的钻研、改革、精化下,步入世界音乐殿堂,争得一席之地。足以证明了,【刘天华】大师把初衷变为现实,把不能变成可能,也证明了大师对把东方音乐,跻身于世界音乐之林功不可没。和挚友,【华彦钧】创作的名曲《二泉映月》与自己创作的《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光明行》等二胡独奏曲,登上世界乐坛。所以才赢得各位大家为其正名。以及在大师逝世时的挽联足矣见证其音乐的劳苦功高。“杨仲子作挽联:国粹人亡,天胡不恤,乐崩礼坏,余欲无言!周作人作挽联:广陵散比于今日,王长史不得永年!胡适之作挽联:心虚功苦,此才不易得;人亡琴歇,天道果无知!梅兰芳作挽联:嗟君是神州有数之才,旷乐难逢,揽谱合倾沧海泪;牖我以乐府移风为志,牙琴忽渺,归真忍与楚累期!张恨水作挽联:豪气动知交,或玉或金,为我曾弹天上曲;悲歌成忏语,斯人斯绝,问谁不恸《病中吟》!”天华天花,真如佛说:‘天女散花(华)’,采之百花精华;天华传琴,至臻上品:一代创始,‘并驾世界乐坛’!本人才疏学浅,把大师们的评语借来,其中的成就,贡献一目了然。音乐也和,唐诗、宋词、元曲一样在文艺方面的艺术成就不可或缺,她们都是国学,都是精神食粮,彰显民族气节,弘扬民族精神,振奋人心。强力推荐精品,推荐阅读,了解国学音乐,问候作者老师,发表作品辛苦,【责编 飞云流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1229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飞云流瀑        2019-12-24 17:43:29
  好作品推荐欣赏,她把音乐界一代宗师【刘天华】的为我国音乐闯入世界音乐之林做出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文友飞云流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