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路】儿时年味(散文)

精品 【柳岸•路】儿时年味(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08.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87发表时间:2020-01-23 06:57:04
摘要:明日就是2020年的大年三十了,每逢佳节想年味,旧时的年过得是有些寒酸,但年味却充足,怀才抱器怀念儿时年味,把年味留存在纸上,凝固那种时光的味道,也与朋友分享。

【柳岸•路】儿时年味(散文)
   我清瘦的少年,是刚刚从三年自然灾害里脱胎换骨而来的,对物质的无限渴望与贪婪,空前迫切,觉得什么都有味,那时的年味,最容易感受,说实话,现在过年,难免要想着曾经的年味。有人说,味儿说飞走就飞走,可我想不通,儿时的年味,就是用刮刀剔除,也依然扑鼻入心……
   数九的冷,烘托了年味的暖。记得当年快过年那几日,妈妈总说“嘎嘎的冷也不耽误过年”,妈妈的脸蛋最经不住冻,红扑扑的,可不是涂了粉扑,是寒冷冻伤了妈妈面部的毛细管,她的脸上已经写着年味了。过年时的太阳,爬上了各家的屋顶,融化了厚厚的雪,将屋内煎炸面食干鱼的味儿掏出来,送入我们的鼻孔,草房的水汽被蒸腾,冒出热气,带着平常少有的油香,诱人难忍,真想逐家推开房门,问婶子大妈讨点好吃的。妈妈常教导我,什么事都可以干,就是不能干犯贱的事儿。妈妈没有说忍不住味道的诱惑是不是犯贱,但我总是喜欢闻各家准备的年饭味。小伙伴塞一个鱼花(也叫“面鱼”,就是用花模子倒出来的各种形状的鱼,在油锅里炸过)给我,真是羞愧难当,来不及说感谢的话,吉利的话,面鱼说了:年年有余。孩子学着做大人,不善表达,可心地可鉴。我转身就跑到屋里,希望不要被伙伴索要回去。这样的年味,我一辈子都记得,一向呵护我如亲兄弟的斧子哥,尽管霸道可对我格外关照的军哥,从小就对我“够意思”的秀华姐……都偷偷给我甜美的年食,想起,忍不住舌尖要在口中玩味几番……
   现在常听朋友说“食无味”,嘴巴太挑剔了,经历过困难时期的人们,对味儿有着特别的感知,总能从普通的食物里嗅出生活的香,不是因为他们的鼻腔发达,而是因为他们珍惜经历过的,感恩生活的心,不容易说变就变,满足不等于消极,安于当下,还要追求不断,生活总是有滋有味,看来,滋味不完全是食物的好坏决定的,没有文化理解,简单地说,没有人生阅历,任何食物都不能有什么滋味。
   那时的年味,是从小就建立起来的人情味,这种人性的味道,正如苏轼说的“人间有味是清欢”,解诗的人,总是拘泥于字面意思的理解,以为平平淡淡才有味,其实,“欢”才出味,年味亦如此。
  
   二
   儿时的年味就是“野味”。我们的衣兜,差不多都装着几样冬食。泛着白霜、绵软可口的熟地瓜干,坚如磐石的花生饼,几粒鲜美的干海米。地瓜干和花生饼拼起来一起吃,那味儿,没的说,幽幽的香甜,令人大快朵颐,瓜干要快吃,一旦风干,吃起来就费力,“牙帮骨”就疼痛难忍。花生饼是硬的,要的就是那种磨牙的劲道。这些是不过瘾的,谁家园子里有花生蔓大垛,我们都会躲在不见人的背面,翻找其中漏下的“秕花生”。一种获得感油然而生,新衣服灌进了尘灰,没有谁在乎。食物太单调,年味就寡淡了,我们找来长杆,将屋檐下的冰凌戳下来,用绳儿系住,挂在脖颈,啥时想吃,就“咔嚓”咬一口,冰凉的,要闭上一只眼,忍住超低温,唯有临近春节的冰凌才好吃,或许是沾上了迎年美食的味儿吧。还没有穿新衣,不怕旧衣被弄脏,我们选一块雪地,伸出冻僵的小手,将雪揉成球,做成团,加强了硬度,然后趁着伙伴不留意,从领口塞进衣里,若有可能还会提着衣领抖一抖,让雪团掉进裤腰处,那样才开心。有的还很喜欢这个滋味,装作无动于衷,就像忍住挠痒痒,不动声色,然后,制造恶作剧的人,必须允许对方的报复式“欺凌”……更有甚者,在解开布绳腰带撒尿的时候,趁着不备,将雪球塞进裤子里,惹得小便的伙伴半途收回尿路,有的早有防备,对准恶作剧的人就来一番射击,好不热闹。
   我常想,长大以后结交朋友,朋友有所冒犯,甚至恶作剧,都可欣然接受,是否与儿时的玩兴有关,这样的朋友观一直影响着自己。甚至我还想,那个“愚人节”是否也是某个人因儿时钟情于这样的玩法而脑洞大开,才创造了这么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节日。
   没有鞭炮的硝烟,年味就不算浓厚。最热闹是初一,最壮观的地方不在我们老街,而在大街(村中心大街)。我记得每年偷偷贩卖牲口的振有大叔,捋着胡须在门前看几个儿子放鞭炮,那才叫一个派头。我们孩子私下嘀咕,喊他“真有”!泥墩子,老粗的炮仗,三五十个围成一个墩子团,外围用一根麻绳捆着,那家伙劲儿好大,一根引信将所有的炮仗同时点燃炸响,惊天动地,捂住耳朵,侧着脑袋,做着惊惧躲避状,振有叔的眼睛才不看炮仗,就喜欢看我们孩子的怪模样。鞭炮炸完,我们一齐扑向那堆碎纸,从中寻觅着未炸响的,那是“大雷子”,我们买不起,捡漏几个,那才自豪,那便宜大发了。
   也有被称为“雷公”的二踢脚,那家伙粗着呢,有大人的大拇指那么粗,其声裂耳撕心。也有哑的,当放完一挂,我们孩子呼噜一下子,在红色的纸屑堆里,巡检漏炮,得之,不亚于今天买彩票中奖,沾沾自喜,暗许手气不错。
   振有叔屋后架了木杆子,一串串鞭炮系在杆子上,连着屋后墙上的拴马桩,那架势,就像大队副业大院秋天晒地瓜粉的样子,只不过这是红色,喜庆得很。点着炸响,真是——东风催开花千树,一条游龙上下飞。
   妈妈不会让我失落,给五角钱,买一挂红翠纸包裹着的小鞭,一百响,若是从头点火,用不了一分钟就“突突”完,我不舍得一次过足瘾,坐在代销点面前的台阶,一个个拆下来,装进衣兜,那是炸开年味的子弹。我们北街几个伙伴拼成一个队伍,形成土枪班,手里拿着一支点燃的草香,一路向东,掏一个,放一个,“嘭咔”,声音虽不连贯,却也招惹街边站着的人注目,如果遇到女人成堆,我们就扔一个到人群,惹得她们四下躲避,那些女人拉长了嗓门,一顿叫骂,我们不恼,女人们也并非真的动肝火,骂声让我们好笑,也开心,“小驴子见得”(骂人的方言),“揍你个王八羔子”,“捣蛋鬼,长大没有人给你做媒讨媳妇”……这些骂声连耳旁风也不是,不会往心里去,似乎不引起“众怒”就不算过年,年味,就是这样在鞭炮声、尖叫声和叫骂声里渐浓起来。
   身上穿的新衣,被鞭炮的硝烟熏得老怪味了,回家,妈妈就闻出来了,一顿骂,再湿了毛巾给擦拭,祛除味儿。可我总是赶快逃离,就像我喜欢闻汽车经过公路释放的汽油味,喜欢硝烟满身,还有一个理由,孩子们凑在一起不会被同伴鄙视,未燃放鞭炮,放得少,那才是“可怜见”(相当于被鄙视为“熊孩子”)。那时穿衣也算“防炸”布料了,好一点是蓝士林布料,我穿的是妈妈纺织的粗棉线布料做的衣服,孩子们互扔鞭炮,就是落在衣服上,至多炸一个白色的亮点,扑打一下,又复原了。
   父亲从不阻止我过年放鞭炮,他终于说出理由:总比听到枪炮声夹着尾巴逃命要好!是的,父亲是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半年以后,冒着美国鬼子的弹雨硝烟回到祖国的。父亲理解年味,感知年味,比我深刻。
   时代变了,我们也老了,我也变成了“振有”叔了,喜欢看着孩子们放鞭炮,但随着禁放鞭炮,春节的欢乐被民俗项目取代,鞭炮淡出我们的生活了,难得见那种场面了。作为怀念,我喜欢制作过年的帖子,从网络截几个鞭炮图,以示喜庆,就是为了唤醒那时的年味,现实里不能找到的,记忆里依然浓厚清晰,年味不减,日子并非靠鞭炮炸响,时代的变迁,自然会使生活越来越有味,天天年味,无需在这一天寻味。我并不失落,因为过年还很有味。
  
   三
   宰牲才是真正的年味。六十年代杀年猪是生产队的权利,大队批复,像我们60多户的生产队每年允许宰猪两头。按人口分配50%,按工分比值分配一半。记得分给我们家就是不到二斤,也够奢侈了。我接触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曾戏称我们乡下要十二个月才知一次肉味,我并无怨言,难得才知道珍惜。这种全民福利,和今天的福利无法对比,生活的富足,有时候并不在于物质的多寡,杀年猪激起的年味,依然值得怀念。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汉子们却一早就齐聚饲养场。队长早就相中两头最肥的猪,他要最大限度地让猪出肉,能多分一两绝不将就分八钱,队长的心思,都被社员看在眼里,这是队长是否得到拥护的硬指标,尽管无言,可社员是有眼的。
   刀客是老言叔,据说他曾经杀过牛,所以他有资格,其实,那些汉子都恐惧明晃晃的刀。队长早就放出话,持刀的人多给一斤肉,这是诱惑也是奖赏。
   猪,被几个壮汉子摁倒,抬到了案子上。老言叔,嘴里念叨着,拾起蘸过水的屠刀。其实,他不可能杀过牛,只是大家为他壮胆,可能这是老言叔生平接过的最让他为难的一单。
   “杀猪,也就是剁菜,猪是肉菜荤菜,菜是蔬菜素菜……”旁边的人在给老言叔做着心理疏导。
   老言叔点点头,走近那块硕大的磨刀石,将屠刀再度走了两遍,用大拇指轻轻试了刀刃,其实,这是多此一举,我想,他也是在给自己下刀做着心理准备,他必须从容,克服心理恐惧。
   他闭上眼,头扭向一侧,伸手摸了摸猪的脖颈下刀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我们孩子站在猪圈墙上,腿也跟着发抖,不敢作声。老言叔突然无所畏惧,一刀扎进,屠刀抽出,放进冷水里,转身背对着猪,一股鲜血窜出,嚎叫声渐弱。老言叔站在寒风里,裤脚被风撩起,我看得出他的腿是抖的,为了社员过年有肉味,他无所畏惧,即使颤抖,他也要做出立马横刀的架势。背对着我们,看不见面色,我心中一直藏着这个身影。老言叔,平常有说不完的话,此时沉默寡言。他后来说,他是做了一回切菜手。我想,他还是把猪当作了菜,才走出了那道心理的坎儿。
   猪血汩汩地涌出,灌满了大盆子。猪下水连同猪血,要尽可能在猪血里多加些水,让各户都沾些肉味。细心的老者都在饲养场做加工活儿,兴奋得抬头见笑。队上有一位“煳下货”的高手,秋天里就上山采了山草香料,按比例粉碎加工,放入野锅,几小时猛火,猪杂碎飘出不一样的香味,三五里地都闻得见,那味儿,太勾魂,勾肚子里的馋虫,吃不到,连着几晚别想睡安稳。我听说改革开放后,那人就专门干起了卖下货的生意,他做的猪下货,味儿特别,赶集不出一小时就卖光,他发大了。队上准备了梧桐叶和捆绑的稻草,包好放进箩筐里,按户排队领取,平均分配,谁也不会当场打开,队长说,谁不怕年味跑了就打开在外面吃!这是“恐吓”,大家都温顺地听从,队长补一句,拿回家概不退换!真想当场揭开吃个痛快,可又舍不得吃,甚至闻闻味儿,都觉得对不住在家带着的老婆孩子。
   哪家也不肯败坏这个年味,在那个物质极端匮乏的日子,人们期待着年终的回报,所有的不顺意都换作了甘甜和幸福,有肉吃,这是很奢侈的感觉,大家不想抱怨,唯想留住这样不可多得的年味。
  
   四
   我的父亲觉得光吃猪肉味儿太腻,其实,我们家分得的猪肉不多,每个年,他都不想将就,开春就吩咐母亲抓二三十只雏鸡,养三两个公鸡汉子到年底。
   也赶在队上宰猪这天,父亲磨好剃头刀,将还关在鸡笼子里的公鸡提起,拉住鸡冠,扬起鸡脖子,一口气吹散鸡脖子上稀疏的毛,一刀下去,如疾风掠过,瞬间毙命,鸡早在地上打转,父亲不想给被宰的鸡以死亡的苦痛,父亲神色严肃地再去提另一只。我看看鸡笼子里的那只公鸡,眼睛注视着,早就惊呆了。母亲也告诉我,鸡就跟园里种植的黄瓜西红柿一样,只不过鸡在地上跑啄食,那些蔬果在枝上含露承日。这些话,文绉绉,我以为是母亲闯朝鲜学来的,真像诗,可上作文课,想用上这些句子,在作文本上怎么也找不着合适的位置。
   伏假里,我在雨后去后山灌木丛里捡拾的山野蘑菇,被父亲穿成串,炖鸡块的时候,把浸泡好的一串蘑菇提出,用剪刀一剪,滑落锅中,灶膛的火将鸡肉和蘑菇化合而成的味儿释出,动筷子之前,父亲总是深嗅一口,夹起一块放进我的碗里,说,春上养鸡,夏里捡萼(老家称山蘑菇),年底才有的吃,年味就不会淡。
   父亲的话,没有精彩华丽,就像小时候我学课本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大白话一样,可蕴含着朴素的生活道理,这是生活的智慧,是生活的轮回说。口欲是靠自己的劳作而得,从来不会从天而降。对比当下,过日子的方式早就变了,上京东逛淘宝,将年味唤回家,但我们无法忘记用双手创造的年味,悠长馨香,至今盈香,每每想起,不是要回到那时,只想在生活丰足的今天,多一份年味的原始味道。
   有一年年底我去兰州,朋友为了表达“西域年味”的厚重,请我们一行吃手抓羊肉。那一顿饭,给我们留下的是朋友之谊,为记忆增加了温暖度,但无法与我记忆里的真正年味相比。年味蕴含着亲情乡情,系着人的牵挂,如我,也牵挂着儿时的滋味,年味注满了时光的味道,释放着幸福感。味道,尽管其构成无异,都是肉味,但离开了载体,就难以还原出本色原味,起码没有那么深刻,那么醇厚。
   其实,人是最容易满足的。儿时的年味,朴素而简单。给铁锅里添点油星,立刻唤起味蕾的兴奋;靠山吃山,地里刨食,吃出了滋味,享受劳作的成果,创造着没有表演意义的快乐,味道十足;硝烟本是摧毁一切的魁首,一旦成为烘托年味的气体,也就有了好味道;那头猪,那只鸡,都为农家年终大餐而生长,成为发酵年味的原料。
   年味是什么?每当临近春节,我就想给年味一个可靠的解释。年味,是勾住游子心的韵味,无论多少年,儿时的年味总不变味,依然鲜美入心。年味是时光里唯一可以拿来回味的东西,因为其中藏着最地道最原始的幸福感,与物质的丰瘦无关。年味是辛苦一年的人们的自我犒劳与慰藉,对自己好点,不能慢待了自己的心,满足口欲,颐养精神,是年味的主题。农家的年味,从不急躁,从不奢求,安于地里所产,不惊不乍,年味古朴,绵延持久。
   记得父亲活着的时候,吃着年夜饭跟我说的一句话:年不经数,味儿可想常常闻。是啊,日子好了,过的就是个味儿,蒙着头过而不知年味,那日子就苍白了。
   是啊,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那么深爱轮回相顾的年味。我是过来人,有着岁月对比的能力,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有滋味了,时光为每一年涂抹的味儿,厚重而又年年新。岁月总是送走过去的东西,过滤之后留下的不很多,年味永远不会被忘记被淘汰。如今年味是淡了,但人情的温暖却不淡。
   常忆儿时年味,记住那些年的好,如今的岁月更觉得是难得的好。能够从容而多情地怀念儿时年味,又是多么得意的一件事!
  
   2020年1月23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60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散文《儿时年味》,主题贴近现实生活,素材就地取材,可谓亲临其境后的真情流露。因为明日就是2020年的大年三十了,作者说自己每逢佳节想年味,情不自禁中回忆往昔,感怀人生,想起来了小时候过年时感觉到的那种年味,虽然觉得旧时的年过得是有些寒酸,但认为年味很充足。但年味是什么呢?每当临近春节,不由自主就向自个发问,就想给年味一个可靠的解释,想来想去,无论如何都认为,年味,是勾住游子心的韵味,无论多少年,儿时的年味总不变味,依然鲜美入心,因为那是刻在心底的味道。想想看,可能年味是时光里唯一可以拿来回味的东西,因为其中藏着最地道最原始的幸福感,与物质的丰瘦无关。年味是辛苦一年的人们的自我犒劳与慰藉,对自己好点,不能慢待了自己的心,满足口欲,颐养精神,自然是年味的主题。年味饱含着农家的年味,而农家年味的特点是从不急躁,从不奢求,安于地里所产,不惊不乍,年味古朴,绵延持久。作者想起来了自己父亲活着的时候,吃着年夜饭跟他说的一句话:年不经数,味儿可想常常闻。可见儿时的年味,朴素而简单。给铁锅里添点油星,立唤起味蕾的兴奋,令人感动。靠山吃山,地里刨食,吃出了滋味,享受劳作的成果,创造着没有表演意义的快乐,味道十足。一头猪,一只鸡,都为农家年终大餐而生长,成为发酵年味的原料。是啊,只有像作者这样热爱生活的人,才那么深爱轮回相顾的年味。岁月总是送走过去的东西,过滤之后留下的不很多,而年味永远不会被忘记被淘汰。如今年味是淡了,但人情的温暖却不淡。散文语言温暖优美,笔法轻盈独到,真挚的感情,娓娓道来过去过年时的萦绕在心头的“年味”,那么温馨感人,那么情真意切。不由得感染了读者,仿佛此时此刻真的闻到了年味。是啊,常忆儿时年味,今昔相比,记住那些年的好和真,这样才能认为如今的岁月更觉得是难得的好。才能够从容而多情地怀念儿时年味。作者回忆儿时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年味,就着浓浓的思念和感恩父母的心情,触景生情中深深地用文字表达了对旧日过年的感怀,以及热爱当下美好生活的愿望。构思新颖,段落清晰,以情达意,传递美好,令读者赏心悦目,感同身受。作者对年味理解新颖独到,读之耐人寻味,颇有感慨。感谢投稿,问候作者!倾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124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1-23 07:03:20
  正如怀才老师说的那样,怀揣一颗感恩的心,静下心来细闻,真的闻到了那个令人心旗摇曳的温暖的年味了……贴近现实生活的文章感人至深,值得欣赏品读。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23 07:11:39
  安平老师的编按那么暖心,总有句子跳进怀才抱器的心底,有时候读,眼圈湿润,难得有人赏识,赏识值钱么?无价,弄文字的人,那些字就是灵魂,牵动了灵魂的,一定有灵魂碰撞的美妙。在春节来临之际,怀才抱器谨祝安平老师快乐幸福,万事胜意!
2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1-23 07:05:43
  拜读佳作,感悟怀才老师的情怀与才华,祝福您写作快乐,新的一年再创丰收!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23 07:13:24
  每得安平老师鼓励,心花便绽放,尤其春节,心情大好。谢谢辛苦编辑。问候春节安!
3 楼        文友:心有小砚        2020-01-23 08:49:10
  看着老师笔下描述的这些熟悉画面,鼻子有点发酸。儿时的鞭炮、杀年猪,养了一年的鸡鸭,我爸最擅长用大公鸡熬冻儿,鲜美无比是我的最爱!现在父母都老了,很多年不养鸡。老是想念小时候的过年,那么快乐那么开心!现在年味真是寡淡了许多。新年即将来临,在此给老师拜个早年:老师,过年好!
心有小砚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23 08:57:56
  明天就是年三十了,心有小砚老师在这个时间点来看怀才抱器,留下那么精美的文字,很感谢啊。是的,父亲拿什么给孩子过年,公鸡可能是最好办到的,想想,蘑菇炖鸡,那馨香仿佛扑鼻而来。荣成与牟平,相距百里,习俗差不多,老乡文字相视,仿佛眼前,很荣幸。借回复的机会,顺致问候:春节快乐,阖家幸福,万事胜意!
4 楼        文友:岚亮        2020-01-23 09:59:41
  小时候为何向往过年,说穿了就是冲着年昧去的。当时物质并不丰盈,但精神可切实富足,因为年小不经事,根本就无需多想什么,只要想着好吃的,好玩的即可,所以才格外注重过年,年味的记忆就特别美好、温暖、深刻。年味,就是韵味、回味,说的真好。这篇散文,堪称年饭桌上一佳肴,细品慢嚼,满口含香,回味无穷!今年过年有点特殊,遥祝平生吉祥!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23 10:15:30
  这篇散文,在春节降临的时候能够引起岚亮老师的好感,怀才就心满意足了啊。是啊,年味,小时候太期待,尽管财富谈不上,但那份温暖,和些小的享受,就足以让我们痴念了。这篇散文如果可以成为年夜饭,那真的是大喜过望了啊。谨祝岚亮老师春节快乐,阖家幸福,万事胜意。遥握!
5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0-01-23 12:44:02
  明天就是旧历除夕了,为什么年味还这么淡?为什么过年的美好只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怀才老师文章的开篇就给出了答案: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对物质的渴望空前迫切,所以觉得什么都有味。不是因为鼻腔特别发达,不是因为地瓜干、花生饼特别可口,而是珍惜生活的滋味,感恩生活的心,不容易说变就变。正如怀才老师说的“年味是时光里唯一可以拿出来回味的东西。其中蕴藏着最原始的幸福感”。当今年代,物质虽然丰富了,但人心贪婪浮躁,不是年味变了,而是人情味淡了,年味的主题也多元化了。儿时的年味,朴素而简单。现在的年味是淡了,但人情的温暖永远不变。雪胎梅骨认为:怀才老师这是在告诉我们,年味就藏在简单的追求里,越简单越幸福,越简单越有年味。品读怀才老师的新年文字大餐,让雪胎梅骨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祝怀才老师在新的一年里精彩继续,幸福多多!快乐多多!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23 12:58:28
  非常感谢梅骨老师到访留墨。说得对,年味的形式有变,但温暖依然。我们在回忆里寻觅年味,让年味沉厚沉淀下来。在春节前,怀才谨祝梅骨老师快乐,问候阖家幸福,万事胜意。怀才也希望让这篇小文作为朋友的佐餐,下饭最好。遥握!
6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0-01-23 13:04:12
  怀才老师的文字总是那么暖心,伴随着适度的温馨,从平实、朴素的字里行间,雪胎梅骨嗅到了食物的香,生活的味。年还没到,就被浓浓的年味陶醉了。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23 13:06:03
  再谢梅骨老师美评。在江山,我们过年又多了一份别致的年味。文字充满温度,彼此暖着,这个年真好。再祝梅骨老师文思敏捷,出手不凡。
7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0-01-24 18:22:21
  欣赏老师美文。儿时年味把我们带到小时候,那场景犹如眼前,那味道似在唇边。祝老师新年健康快乐!
浩渺若尘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24 18:24:26
  谢谢若尘老师精彩美评。在这个年三十的晚上,怀才抱器谨祝若尘老师快乐幸福,万事胜意。遥握!
8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20-01-25 15:47:55
  一百响,十秒就突突了。我不会让它们突突的,总是拆开,不是炸人家的鸡鸭,就是扔进人家的小院。老才的文总能让我想起很多的往事,这或许就是文字的魅力。问好老才,新春快乐!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25 16:30:08
  是啊,那时候真的没有钱买,母亲给三五角钱,那就是放鞭炮的前部钱,不舍得啊。小时候讨人厌,大人们还是原谅了我们很多,我们长大了,也体谅我们的孩子,一个道理。春节快乐,祝福若海先生阖家幸福,万事胜意。遥握!
9 楼        文友:最美的诗意        2020-01-25 19:54:49
  对于我来说 年味就是吃团圆饭、看春晚,看精美作品,嘻嘻⊙▽⊙ 祝老师新年快乐~
最美的诗意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25 20:15:19
  谢谢最美的诗意老师美评,谨祝春节快乐,阖家幸福。
10 楼        文友:孙巨才        2020-01-25 20:21:56
  我与怀才抱器老师是同时代的人,所经历的“年味”基本相同,因此对此文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怀才抱器老师写出了我想说而说不出的真情流露与思想感受,勾起了我对那个年代的难忘回忆。我读了三遍,爱不释手,反复赏析,获益匪浅。祝贺获精,热烈点赞!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25 23:04:56
  能够引起巨才兄的共鸣,令怀才抱器很高兴。年味,也因为我们的文字而更有味儿。因为我在记忆寻觅这些失去的味道,就是对生活的呵护与热爱。怀才抱器给巨才兄百年:阖家幸福,万事胜意!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