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阅读与写作(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阅读与写作(随笔)


作者:纪昀清 秀才,1522.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71发表时间:2020-01-26 20:49:11

【看点】阅读与写作(随笔) “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要做一个社会主义时代的公民,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比任何时代都重要。写作是怎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这两件事没学好,不仅影响个人,还会影响社会。说学习语文很重要,原因就在这里。”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这番话,让我体会颇深。
   周至县传统文化学会执行会长王耀群先生逢会向嘉宾介绍我时,屡次称赞我为“高产作家”,我倍感受宠若惊,自己不过是业余爱好、勤于笔耕、自娱自乐而已,距离作家称号还相差十万八千里。不过,仔细寻思,自己的所谓“高产”,归根结底,还得益于扎实过硬的语文基础和阅读积累。
   首先得益于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当年上小学,经常被语文老师强迫背诵经典古诗或名篇语段,纵使私衷再不情愿,但又惮于老师的严厉,也不得不听话照做——尤其是老师检查背诵时,生怕自己结结巴巴,遭人谬笑,因而下足了功夫,轮到我时,尚能背得滚瓜烂熟。这是我年幼时的阅读体验,尽管是被迫阅读。随着年龄的与日俱增,我由被迫阅读,渐渐地转化为自觉阅读。那时候,物质贫乏,课外读物更是少得可怜。所谓的阅读,仅限于语文课本、历史课本和《思想品德》上的名人故事。
   其次,得益于自己的刻苦用功。当时,自感愚笨,开窍甚晚,就连小学一年级首次拼音小测试,自己竟然都不及格,倍感羞耻,由此激发起了学习斗志,时刻铭记老师“笨鸟先飞”的谆谆告诫,一门心思扑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常常起得早,睡得晚。课本上的生字生词,不论是注音,还是默写,从不失分。有了一定文字基础,就开始学写作文。刚开始,一提笔就语无伦次,头疼不已,考试前,经常临时抱佛脚,加强背诵多种范文来应付。为了弥补词语匮乏的短板,还天天翻看和记诵成语词典,五年级时,能将3公分厚的《成语词典》倒背如流。不知不觉,能将背诵的东西化为己用,作文竟然得了高分。由此,作文就逐渐成了自己的强项,时常被语文老师当做范文在全班诵读,让同学们倍加羡慕。从此,求知欲愈来愈强。很显然,课本已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因而,将目光转向了课外。
   只依稀记得,当时从同学那儿侥幸借到一本A4纸大小的薄薄的杂志,如获至宝,倍感“书非借不能读也”,就充分利用神灵寺小学大门未开的一段时间,蹲在门口,如饥似渴地阅读。不料,被前来开门的班主任王占顺老师发现。他大致翻看了我的课外书,愀然作色道:“不要再看这样的书了,少儿不宜。”因为书里夹杂着男女情爱的描写。至此,我就当起了乖乖男,从此再也不敢触碰这类书籍了。加之,面对升学考试的压力,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大为锐减。直到上了初中。有一回,我到四姐家去走亲戚,偶尔在窗台发现了一本初中语文书。随手一翻,恰巧被一篇文章所吸引。仔细看完,禁不住拍案叫绝,爱不释手。这篇文章就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名作《丑石》。文章短小精悍,以丑石喻人生:它黑牛似的模样,无棱角,无平面,什么也不能做,因而被人像垃圾一样丢弃一旁,无人问津,还遭人唾骂嫌弃。不料,却被一位天文学家和独具慧眼的人们发现,说它是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二三百年了,是件了不起的东西。从此,它身价倍增,不再默默无闻。原来它属于天上,非同凡响,“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祖先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正因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然而它却是以丑为美——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本文主旨不言而喻。然而我却有自己的理解:人生何不是如此呢?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一面,“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将这一独特功用发挥出来,就算是丑石,也可变美石。因而,它对我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是它让我明白,好文章无长短之分,只有优劣之别。自此之后,就又逐渐喜欢上了课外阅读。
   尤其是,路遥的作品,让我久经难忘。
   记得,在周至中学就读时,一同窗好友一提到路遥的作品,就赞不绝口,感慨万千,还说凡是路遥的作品,他没有不喜欢,没有没读过的。言语之间,毫不掩饰崇拜之情。听得多了,就不免心生好奇,于是就借来《路遥文集》,一口气读完了《人生》等经典名作。读罢,宛若参加一场饕餮盛宴,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大快朵颐、醍醐灌顶之感,不得不叹服作者的妙笔生花。小说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典型形象,至今还活泛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现在尚能记起两人品位悬殊的一段对话。
   刘巧珍说:“你们家的老母猪下了十二个猪娃,一个被老母猪压死了,还剩下……”
   高加林不耐烦地说:“哎呀,这还要往下说哩?不是剩下十一个了吗?你喝水!”
   “是剩下十一个了。可是,第二天又死了一个……”刘巧珍实话实说。
   路遥三言两语,就将目不识丁的村姑刘巧珍和高中毕业、向往城市生活的高加林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二人品位之差距显而易见。
   由此,就对路遥的作品倍加痴迷。一年暑假,逛书店,无形中被书架上活套在一本书封面上的一行耀眼大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醒目标志所吸引。走近一看,原来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当时,喜出望外,激动不已。尽管捉襟见肘,但还是鼓起勇气,将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全部拿了出来,买下了这本书。整整花了一周时间,一字一句精读而过。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等人物形象,俨然生根一般活现在脑海里,叫我过目难忘。尤其是文中对孙少平读书时窘困不堪的描写,精彩至极。至今还清晰记得,孙少平的袜子后跟还有个破洞。让我倍感遗憾的是,书中错别字特多。一部获得“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的作品,何以会如此呢?后来才知,正版《平凡的世界》分上中下三本。我偏巧买的却是盗版合订本。
   从那时起,就对盗版恨之入骨——差点让我误会了路遥的创作实力。以后读书,就非正版不读。
   上了大学,学的专业也是汉语言文学。读的书自然比以往更多了,基本是古今中外皆有涉猎。现在印象较深的尚能记起吴承恩的《西游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鲁迅的《鲁迅全集》,老舍的《骆驼祥子》,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曹禺的《雷雨》,贾平凹的《浮躁》《怀念狼》,池莉的《来来往往》,三毛的《三毛全集》,刘墉的《面对人生的美丽与哀愁》,刘心武主编的《希腊神话》,尚燕斌和张红梅合著的《中国神话故事》,肖华编译的阿拉伯民间故事全集《一千零一夜》,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美国德莱塞的《珍妮姑娘》、法国莫泊桑的《漂亮朋友》,法国司汤达的《红与黑》,法国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英国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英国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
   这些作品,风格迥异,但都令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参加工作以后,还一直在坚持阅读。沈从文的《边城》,钱钟书的《围城》,莫言的《蛙》,陈忠实的《白鹿原》《陈忠实文集》,贾平凹的《废都》《秦腔》《老生》,刘玉明的《骚动之秋》,吴克敬的《吴克敬短篇小说选:血太阳》《吴克敬获奖作品选:五味》,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史铁生的《史铁生精选集》,张兴海的《死囚车上的采访》,史飞翔的《学问与生命》,袁国燕的《亲密有间》,国稳社的《彼岸的芦苇》,赵永武的《寻她千百度》,田冲的《迷局》,赵华的《此情成追忆》等一系列文学书籍,都是充分利用工作之余拜读的。其间,由于以文会友,也加入了不少文学社团组织,认识了不少行家里手。幸运的是,在县内外一些杂志和报刊,基本上都发表过作品,因而所获杂志和报纸也不少。诸如《周至文艺》《盩山厔水》《周至文史》《二曲文学》《李二曲思想研究文丛》《竹林文苑》《绿风》《周至人文》《陕西礼乐文化》《作家摇篮》《南边文艺》《现代文学》《长安》《望月文学》等杂志和《青山》《金周至》《西安商报》《文華》《西安日报》等报纸,都成为了闲暇之余的阅读对象。
   加之,网络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盛行,读书就更加方便容易了。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凌迟》,陈忠实的《信任》,叶广芩的《青木川》,汪曾祺的《受戒》,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毕飞宇的《推拿》,王安忆的《长恨歌》,熊召政的《张居正》,红柯的《西去的骑手》《美丽奴羊》《吹牛》,吴义勤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7短篇小说卷》等经典小说和其他衮衮作者的散文作品,都是我通过手机“掌阅”阅读软件赏阅的。
   现在,我几乎每天都要用手机阅读《当代作家》《当代》《凹公酒茶》《西北作家》《首都文学》《陕西龙山书院》等众多微刊推出的文学作品。除了上面提到的诸多名家之外,诸如铁凝、李星、冯骥才、冯积岐、陈长吟、朱鸿等名家作品也经常拜读。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今天我才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一个人可以天生愚钝,但只要肯读书,这种愚钝是可以通过后天阅读量的日益积累,让头脑不再空空如也,以此弥补其先天不足,从而让大脑思维活跃,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要医愚,就要会读书。
   南宋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这种方法于我特别适合。
   我自认为先天不具备“最强大脑”,读书自然不能做到一目十行。但我相信勤能补拙。因而当我阅读砖头厚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时,就会心怀恭敬,慎之又慎。不仅会一字一句精读而过,有的章节甚至或反复品读三至五遍,细细加以揣摩。
   比如阅读《红楼梦》和《水浒传》正是如此。这两部鸿篇巨著,在上大学时一直不敢翻阅。一则,书太厚,学业繁重,加之还要抽空打工赚生活费,实在挤不出时间;一则,自己太笨,知识浅薄,书中人物众多,脉络繁杂,担心自己一时半会难以读懂,不想亵渎名著。于是作罢。
   现在工作驾轻就熟,反倒有时间去仔细琢磨了。因为它们是不朽的经典,值得我含英咀华。我每天坚持读2—3章,遇到大量的生僻字词,我会虚心请教《现代汉语词典》,并用笔记本或手机便签将其注音、释义逐一做好记录。并像小学生练字一样,在草纸上反复书写;为了加深记忆,还利用大清早的黄金时间,独自在操场一隅朗声记诵。为的是以后在写作中加以灵活运用。不知不觉,一月有余,就将它们“细嚼慢咽”“消化吸收”。
   现在又喜欢阅读习近平的讲话稿。他经常引经据典,对中国古典著作的引用,我往往会“时时留心,处处留意”,不仅会逐句摘抄,还会将其出处、含义查找个水落石出。
   这样读书,虽然速度慢,耗费时间,但却有易于消化之功效。尤其是阅读古典名著,必须采取精读之法,而不宜于“快马加鞭”,囫囵吞枣。
   当然,对于仅供消遣的书籍,大可不求甚解,只需粗略浏览、了解大意即可。就权当是看新闻瞧热闹罢了。
   这样读书,量变可以产生质变。
   也就是说,书读得多了,自然就会萌生写作的欲望。
   正如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所说:“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对于怎样创造,即如何写作?我自有自己的一番体会。
   一是要多留意身边生活琐事,紧抓灵感,不可使其稍纵即逝。
   记得上大学时,由于家境贫寒,就利用寒假选择在一爿酒店打工。由于舍友刘君之前撒了谎,说他没有身份证,而在正式面试当天,却又出示了身份证。这让女老板怒形于色,刘君终因其不诚实而落选。这件事让我百感交集,灵感顿生,于是就奋笔疾书,写出了《面试》一文。还被大学校报文艺副刊头版予以刊载。这是我整个求学期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对我意义重大。参加工作后,偶然看到刘慧老师创办的《青山》报上的一篇学生习作《假如我是一只雄鹰》,顿感稚嫩无比,毫无诗歌美感。于是在外联处马处长“激将法”的大力刺激下,就随口吟出了一首同题诗歌:
   假如我是一只雄鹰
   暖洋洋的巢穴
   决不贪恋
   定要展翅翱翔
   望尽山川秀色
  
   假如我是一只雄鹰
   不管风刀霜剑、电闪雷鸣
   决不紧缩头颅
   定要搏击长空
   凯歌高奏
  
   假如我是一只雄鹰
   脚踏苦痛不呻吟
   头顶如意不张扬
   回首沧海桑田
   乐逍遥
   这首短诗,随后被惠智勇老师推荐到《青山》报发表了。

共 16406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篇关于阅读和写作的随笔虽然很长,却句句入脑入心,使读者获益匪浅。文章首先从阅读入笔,讲到作者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起相当可观的文学素养。这为作者以后的写作奠定了丰厚的基础。文章毫不讳言地坦诚了作者曾因多次重复投稿的问题,而被江山文学网封杀过的事实。按理说这是作者心中的伤痛,一般不会让外人探知的。可是作者却坦诚以告,目的是告诫自己少犯重复投稿的毛病。文章的第三部分,着重讲到作者自担任文采飞扬社团社长以后,对作者的谆谆告诫,激励作者逐渐成熟的故事相当感人。这里面包含了本文作者在培育文学新人方面所做的努力感天动地。鉴于本文对阅读写作和编辑有着三重教益,特此推荐于广大文友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01-26 20:53:30
  文章从阅读、写作和编辑三个方面阐述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阅读是知识的积累,写作是对阅读的检验,而编辑则是对阅读和写作的一种反思。欣赏了,问候纪昀清老师。祝新春愉快,阖家安康幸福!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花保        2020-01-27 07:10:26
  浏览了纪老师的文章受益匪浅,让我作为一个编辑,更深刻地体会到要写好编按的不容易和重要性。真诚邀请纪老师,有空的话对我刚投看点的小说《情系妈祖庙》作一番较祥细的剖析,让我提高写作水平,深表感谢!祝老师春节吉祥如意!
历经磨难铸就非凡人生,矢志不移方见英雄本色!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