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路】黄豆记忆(散文)

精品 【柳岸•路】黄豆记忆(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29613.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70发表时间:2020-01-30 06:57:38
摘要:眼瞅着就要过正月十五了,我告诉妻子准备黄豆面,给我们一大家子捏面属儿,黄豆,再一次跳跃在我的眼前,唤出关于黄豆的所有记忆,流出黄豆一样的文字……

【柳岸•路】黄豆记忆(散文)
   每当父母的忌日,我常点一支蜡烛,默默看着烛光,如豆跳跃,仿佛与我对话,将我的思绪牵回父母亲尚在的时候。
   似乎一切都在如豆般大小的灯芯里燃烧,仿佛噼里啪啦作响,就像黄豆撑不住秋阳的暴晒而炸裂。每至年底,父亲就将那盏豆灯擦拭得鲜亮,如呀呀葫芦模样的玻璃底座和瓶身,闪着淡蓝的光泽,用棉花捻成的灯捻,浸在豆油里,蓄足了膏脂的灵光精气,鼻子凑上去闻,油炸过食物后掺杂了粮香的味儿,诱人的香啊,勾起了味蕾的奢望。不舍得用头遍豆油,也不屑用廉价的煤油,在吝啬与奢华的两端取其中,这就是父母那时对年的虔诚。
   家的温暖与亮堂,不必锦衣华堂,微弱的豆灯也可以点燃生动的日子,光焰里有家人的畅想与希望。
   努力上窜的灯花,如豆跳跃,用不了半个时辰整个屋子就香气盈鼻。父亲说,农家爱惜五谷,可也不能亏待了日子。这是他对时光最奢华的供奉。点亮黄豆,来年豆丰。没有省油的灯,那就不要省。这是父亲的逻辑,就像今人说的吃什么补什么吧。
   那时我家的自留地,零零碎碎,也有三五分地,多半是在边角种了黄豆,年年种豆,哪怕是重茬,父亲还是要坚持。小时候学课文有一句“种豆得豆”,父亲听了笑着说,我们就按古训种,种了就得。这是父亲的曲解。父亲从不放弃春播的日子,种豆时在清明前后,父亲说,春寒料峭才让豆有了硬气。也有夏播的,只是生长期短,豆味不够浓,父亲说做出的豆品不地道。
   父亲从山坡挑来闪着磷光的石耩土,据说里面含有的氮磷钾最为丰富,距我们村五里地的盛家磷矿就使用这样的泥土制造磷肥。父亲将积攒的鸡粪和鱼骨猪骨砸碎,拌入其中,父亲说,增加大豆的根瘤菌。农人种地讲究精细,记得学《农业基础知识》有农业“八字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父亲在“肥”和“工”上是下足了功夫的。跟父亲学种地,是从种豆开始的,父亲刨开地沟,将肥料抓在沟里,我在后面撒种,父亲告诉我,豆豆四五六,兔子蹦跳爷撒豆。意思是,每株撒种4-6粒,大约间隔兔子蹦跳的距离撒种一株。我反复念叨这个口诀,遭了父亲的白眼,原来父亲在前面施肥,“兔子蹦跳”就有所指了。其实父亲是喜欢我调皮,只是他不善于开玩笑。
   父亲并不期望我种地,他说学什么都要用心。这话是含着期待的。父亲不看好我,但我是他唯一的儿子,只能忍着脾气,期待超越他,我读得懂父亲期望与失望交织的眼神。
  
   二
   白露为霜,不仅仅是沟壑里的蒹葭泛白飞花,地里的豆子,也经不住霜粉的涂抹了。秋天就像是一阕东坡挥笔写下的豪放派的词作,粗犷与苍茫中透出了丝丝凉意。成熟,不再是一个要耐心期待的词语,似乎经一个日头暴晒,便以荼蘼的气势席卷地里的秋作物,尤其是秋风横扫豆科植物,哗啦啦,带着催镰的声音。父亲早就磨好了镰刀,挂在墙上,割豆的镰刀必须锋利,一镰下去,豆杆斩断,不允许拉锯般地来回折腾,生怕豆粒落入泥土。
   父亲站在地头,仿佛检阅他率领的“豆兵”,倾听熟了的豆在呼叫,风拂豆株,时有豆粒砸地声,窸窣轻微,我听不见,父亲说听得很清楚。看,饱满而鼓胀的豆粒,再经不住一缕阳光了,随时可能都要爆裂。苍茫的天底下,似乎秋风只为抽干豆株上的水分而吹袭,纸条战战兢兢,休看什么战戟挺拔,此时,刀锋易折。父亲举起镰刀的瞬间,豆株便訇然扑倒。我看父亲的样子,真像一个被打残了的战士依然顽强地横扫敌人,不屈,兴奋,他丢掉了拐杖,站在豆地里,玉树临风!
   父亲,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男人,他还是喜欢豆科植物那种爆筋露骨的神气。尤其是太阳无遮拦地撒向豆株,随时都撑不住的架势,父亲享受这样的状态。父亲的手指,粗糙黝黑,骨节凸起,血管像要炸裂一般,与那鼓鼓的豆荚何其相似。他双膝跪在地里,不是他虔诚,而是不足以驰骋其间了,所有的豆子都匍匐在地里,他坐在地头,掏出旱烟袋,吧嗒吧嗒,似与豆子絮语,只有他知道说什么豆子才听得懂。此时,我不敢打扰他,就像我刚刚读过的《哥德巴赫猜想》里写张景润深夜计算那些深奥的数学题,这是父亲唯一可以自豪的,就让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吧。
   我用胶东小推车装载父亲的收获,往家搬运,不敢用绳子绑结实,生怕如十月怀胎的女身架不住碰触,他拄着拐棍,跟在车子后面,他要和豆子一起行走。父亲说,豆哦,是最喜庆的作物,富贵的黄金色。父亲将豆子铺满院落,尽管可以用镰挂子敲下豆粒,可父亲还是要太阳再暴晒三两日,为豆儿增色,晒出成色十足的金黄。在贫瘠的年代,寒酸的岁月,粗粝斑驳的日子里,父亲忘不了用金色染目的机会,他的心是富有的,也是奢望的。
   父亲不允许我再跟他的豆亲密接触了,院子属于他一个人的世界,豆是他最富贵的朋友。父亲静静地站在豆株中间,发出轻微的喘息,跟大豆被暴晒发出的噼噼啪啪的躁动之声,合成一股旋律,他静静地听着,参与其中,互相伴奏,美妙而和谐,他甚至舍不得踏破这个节奏,那种狂热难耐,那种绽放恣肆,还有化茧成蝶的想象,都从豆荚里迸发而出。父亲最喜欢享受秋风演奏“豆曲”,嘴里也唱着口哨,他已经投入了。
   其实,那时的我,真的没有读懂父亲。总以为他就那点能耐,我生怕我这种想法会变成一句话刺痛了父亲,父亲不希望我可以理解他,但应该是希望我不要伤害他。
  
   三
   晒过几个日头,父亲从豆堆里抓过几粒,然后抛出一粒,用嘴接住,嘎嘣一声,他知道成色十足了,便装进了他早就准备好的釉瓷大缸里,那时没有塑料纸,他用几层牛皮纸封闭缸口,然后用黄泥封存,密不透风。
   大豆是很昂贵的粮食,我以为父亲是准备当小杂粮卖掉。他瞪我一眼说,大豆就是我们的金子。后来我明白他这话的意思,吃不起肉食,大豆的蛋白完全胜过肉类,虽无猪肉入口的香,却有猪肉不能与之相比的营养,因为父亲是大厨出身,深知豆类对生命的重要。他怕我不能理解,很直接地告诉我,十粒大豆就是一碗豆浆,没有豆浆,就没有中国人的将来!我想,这可能是他的偏见,因为他在朝鲜新义州就是以磨豆浆卖早餐为生的。
   漫长而寂寥的冬季,因为有了黄豆,而变得气象万千,人也从此有了与黄豆厮磨的丰润岁月,一向拮据的父亲要趁着寒冷的冬天赚得猪槽猪食缸溢满。父亲要为乡邻磨豆腐了,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家老屋的东侧就是两间低矮的草屋,产权归七四叔所有,老街最热闹的地方就是这里,几乎屋内的磨就没有停过,一头毛驴不知疲倦地转圈。为了让七四叔心安理得,父亲总是年前送四五斤豆腐,这些豆腐根本不能与豆腐坊的价值相抵,主要是人情的暖热,谁也不会计较多少了。进入腊月,父亲就几乎没有歇过。不知父亲哪来的糖果,遇到小孩子就给一块,孩子也乐于在磨道赶驴儿,父亲将泡好的黄豆倒进磨眼,白里透黄的大豆液汁哗哗地流入磨盘下面那口大锅,其实用不着孩子劳累,是父亲怕寂寞,才招来孩子的,也是让孩子们欣赏他的劳动成果。父亲围着他的蓝布过膝的布裙,戴着用毛巾临时缝制的羊肚白帽子,他说最怕头发掉进去,豆味就变了,眼和心都不纯净了。他用葫芦瓢从釉瓷缸里满满舀出肿胀了肚子的大黄豆送往石磨。石磨是春天早就请石匠凿新的,岁月的纹理总是被打磨成新,或许这就是父亲期盼的日子的模样,葫芦瓢的握端,透着褐黄的光亮,就像涂上了一层油脂,沾满了父亲的手香和汗渍味儿。看着被净水浸泡过的黄豆,裸露着肿胀而扁平的弥勒佛肚子,父亲的脸上总是挂着笑,黄豆和父亲都在等待着质的飞跃。黄豆成豆腐,温暖,润泽,原本撂一个入口就嘎嘣响,在豆腐坊却马上就变成了柔弱无骨的乳液,父亲似乎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特别是邻居来换豆腐总不忘夸父亲几句,称豆腐的时候,父亲也不忘大大方方地再切一刀豆腐添个零头,笑嘻嘻地,彼此讨个好脸子。
  
   四
   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锅,衰草成堆,父亲说,不能用硬火,豆腐的嫩软必须靠温火滋养,就像围炉烤火,全身舒坦。老街的冬天升腾着一股炊烟,炊烟里弥漫着豆香,不大的院子总是差不多站满了人,浓稠的豆香和缭绕的雾气,煨着特别的暖意,灶底响着噼啪的燃烧声,冬天一下子就被点燃了,那些邻居到吃饭的点也不想回家,为的是闻这个院子的奇香。
   父亲还有绝招,那些帮推磨碾的女人,父亲总是多给豆腐,所以轮到自家这锅豆腐,便争着推磨,水磨轻,闹着玩,女人们总是轻描淡写,父亲也乐于歇驴,驴是借来的,不能累着,否则与人不好交代,还驴的时候肯定要带上半筐豆腐答谢主人。
   邻里之间的快乐,除了见面互道问候,更幸福的就是在一起劳作。父亲坐在长条凳上,叼着旱烟袋,吩咐着女人添加豆和水,父亲也乐于享受这种被尊崇为大将的骄傲,说说笑笑,石磨打转,碰面微笑,有条不紊,一切都在风轻云淡里行进着,智慧,温暖,祥和,给冬天不一样的情调。粘稠的豆液,从磨盘中间渗出白色的乳液,就像形微的瀑布,说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搬到了屋内,风景这般独好!那盘石磨,此时就像一部古书,在波澜不惊里平静地叙事,解析着黄豆里包裹着的风云,此时,最适合去读黄豆的历史。从播种到收割,从贮藏到浸泡,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固体变成了液体,就像将天上无数的黄色星星摘下来,放入如月的大磨,浑然一体,发出乳白的清辉。
   父亲做好一个铁架子,挂上纱布,过滤豆液,残渣、糟粕、碎屑,这些,在父亲眼中江山淘金,父亲做豆腐并不收取手工费,赚下这些“残余”,放在埋入地下的几口大缸里,经过冬春的发酵,味儿醇厚酸香。父亲赚取的是将豆渣转换成猪饲料的微薄财富,喂猪得来的财富,让父亲感觉有了价值。
   其实,父亲更看重人情关系的价值,邻里互助,确切地说,乡邻帮助了我家太多,父亲选择了力所能及的回报方式。
  
   五
   有时,在外工作的人家,也登门买豆腐,父亲听说用现钱买,心中乐开了花。父亲总是掀开一筐豆腐,用手按压一下,让买主挑选水分少的边角部位,然后用锯条刀切割下来,树枝般的手抄底捧起了豆腐,手瑟瑟地抖着,豆腐冒着热气,清香入鼻,父亲也把笑脸送给买主。父亲接过零钞或者几个钢镚,攥在手心,等目送买主出门了,才展开来看,然后掀起棉袄一角,塞进内衣口袋。他要用体温焐热那些零钱,就像焐热今后的岁月,或许他明白日子很艰难,总是自慰着卑微的命运。但他从不羡慕在外面挣钱的人家,安分地过属于自己的日子,他说,自己攒下的日子,那才暖。这个“暖”字,或许就是他安于天命,珍视已有的意思,他更看重自己的在低微处讨生活的意义,当不能求得,那就安分,这就是父亲的“珍视观”。黄豆是坚硬的,遇水则绵软得捧不起,显出柔顺之美,尽随人意。这是“软硬”的辩证法,我想,这些是否给父亲以辩证的行事准则,以他那样的性格,硬如石;以他那样的地位和身体条件,软如水,也只有他可以深悟黄豆的蜕变。
   做豆浆和炒豆,是农家最富质量的生活。有两类人,父亲要用豆浆来款待。每个学年,我家要管几次老师的饭,冬天,老师很喜欢到我家吃饭,可以喝到父亲研磨的豆浆。一盘小石磨,父亲不轻易拿出来,秋冬季,常盘坐着,将娇小的石磨入怀,手摇磨转,榨出鲜嫩的豆浆。来家换豆腐的人,也问父亲要一碗鲜豆浆,省事,十分钟就好了,大冷天就是为了用豆浆的蛋白香暖暖身子。那时花生很金贵,炒着吃简直就是败家,炒豆成了孩子上学前的“必食”,在我的记忆里,豆香总是盘踞在我的脑海里,秋季开学和年后开学,父母总不忘炒豆,好像什么也比不上咀嚼炸豆的清脆声。炒豆,在我们当地也叫“爆豆”,以喻读书朗朗,在我们当地,开学前都要给孩子炒豆,以期学习成绩呱呱响。在学习上,母亲从来就没有为我操过心,或许她就认为炒豆与学习成绩有关,她的炒豆胜过卜卦,她也偷偷跟邻居说,对我读书的成绩,“沾沾自喜”,邻居六母不客气,有时候就喜欢挑开母亲的秘密,可母亲并不尴尬,总是抱以微笑。
   其实,我最喜欢看母亲炒豆,小小的平底锅下加了微火,豆儿在锅底蹦蹦跳跳,火候合适,豆的外边不会有糊皮,我曾经遐想,那是豆儿在火上跳舞,是生命的涅槃和绝唱,我仿佛看见一幕惊鸿欢影、摇滚倜傥的沸腾劲歌醉曲。母亲的脸在灶膛的火光映照下,透着水灵和光泽,就像孩子贪玩,炒豆是母亲的高级游戏,豆表皮上稍有雀斑,就不再翻腾了,似乎失去了青春的活力,就像女人脸蛋出现了雀斑,变得忧郁起来。豆释放出来的清香,让我的口水咽了再咽,母亲以火中取栗的神速,取出几粒,放进我捧着的手心里,我怪叫着,两手倒腾着,温度,此时在手心里舞蹈,可能我的活泼性格一半因遗传,一半与炒豆相似。
   吃黄豆,累得是牙帮骨,快活在心底。红豆在唇齿间蹦跳,粘稠的香养着胃膜,锤炼着牙齿,母亲曾经说我牙齿不齐就是吃豆所致。生活的滋味,有温馨,也有忧伤;有开心,更有痛楚,日子在咀嚼间流走,有时想起夜晚吃豆,仿佛唇边还盈着清香,这种感觉并非来自当下的真实,回忆,是可以唤回当初的感觉的。

共 766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散文《黄豆记忆》是一篇以“黄豆”为主题的亲情类回忆性文章。作者说快要过正月十五了,他告诉妻子准备些黄豆面,给一大家人捏面属儿吃。黄豆,与黑豆、青豆统称为大豆类食品,它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产热营养素,以及钙、磷、镁、铁、锰、硒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被人们称为植物中的牛奶,黄豆对人体有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阻止胆固醇吸收等多种功效,所以说黄豆是豆类产品中最常见也最诱人的东西,它不但被旧时的人喜爱,也被新时代热衷于养生的人所钟情。文中叙述了记忆里用棉花捻成的灯捻,浸在豆油里,点亮后闪耀出的灵光精气,鼻子凑上去闻,诱人的香。情不自禁中,儿时父亲擦试家中那盏豆灯的情景,再一次跳跃在作者的眼前,唤出了关于黄豆的所有记忆,自然,也就在读者眼前流出黄豆一样的文字……呈现出了一系列与黄豆有关联的温馨画面。段落有致的情节里,清晰地描画出一幅幅父母亲辛勤劳作的动感镜头,那些场景也仿佛就在昨天刚刚发生。因为与黄豆的情缘,思念了已经故去的父母亲,但不管怎样,存藏在心底的黄豆和父母依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呀,父母已去,多少往事早已成云烟,但黄豆还在,每每看见黄豆,父母的影子就绰约于眼前,不管思念让人变得多么惆怅,但红豆释放出来的气息,就像绵延不绝的爱一样,缠绵在“我”的脑海,深透进我的血液,在我的周身繁复蠕动,成了无法摆脱与回避的情感一部分。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黄豆为主线,串联起了父母的恩情,回忆往事,感怀人生,字里行间流淌出的真情实感,令读者动容。温暖的亲情,优美灵动的语言感人至深,彰显了作者丰厚的内心世界和扎实的文字功底。问候作者!倾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13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1-30 07:06:36
  拜读佳作,问候怀才老师!感谢投稿柳岸,在春节期间呈现出这样优质的亲情大篇。
   点赞难得的黄豆作品!黄豆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但很少有人将它写得这么活泛灵动,充满着人情韵味和亲情滋味。学习,佩服!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30 16:14:39
  谢谢安平老师精彩编按,谢谢点赞,每当想起旧事,眼前总是有父母的影子。或许这就是我一段时间写父母的原因。希望可以祭奠父母,慰藉自己。问候春节幸福平安。
2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1-30 07:07:35
  祝福新的一年里写作快乐,佳作连连,再创丰收!
   辛苦了!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30 16:15:43
  谢谢祝福,用文字描摹精彩的生活,是怀才的坚持,相信我们都一样,用文字书写灿烂的人生。
3 楼        文友:岚亮        2020-01-30 09:23:29
  一曲黄豆之歌,一道文化大餐。一灯如豆,温暖的豆灯点亮了经年的记忆;风送豆铃,父亲的镰刀舞浓了金色的秋意。大磨小磨,豆腐豆酱,炒豆醇豆,加杂面汤,让人身心生死。细腻真实,风物温暖,传神之笔,天人合一。岚亮向老师学习了,祝新春吉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30 16:17:22
  岚亮老师的美评精彩,为小文增色,感谢岚亮老师,谨祝春节快乐,阖家幸福,万事胜意,抵抗病毒,安度生活。遥握!
4 楼        文友:岚亮        2020-01-30 09:26:21
  让人身心生香,上面留言严重笔误,万分道歉!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30 16:18:13
  这么客气,我很喜欢你的 美评。希望岚亮老师喜欢此文。遥握!
5 楼        文友:柳岸编辑部        2020-01-30 11:27:56
  佳作,己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30 16:18:38
  感谢柳岸花明编辑部认可推荐。
6 楼        文友:岚亮        2020-01-31 19:01:47
  那盘石磨,就像一部古书……如此妙句,也只有怀才老师提炼得出。日子在咀嚼间流走,还真是。妙文也!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31 19:08:58
  谢谢岚亮老师首肯,写这个句子的时候,我想到了小时候端着书本推磨的情境,妈妈说,书好吃还是磨出的粮好吃,我无言以对。但我有了缺乏,那水磨也是一部农家的史书,推磨就是最贴切的耕读文化。文化岚亮老师春节快乐。遥握!
7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0-02-01 12:48:40
  一向钦佩怀才老师渊博的知识与独特的视角,睿智的语言描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草木山水,人文情怀,在老师笔下都能活色生香,丰满厚重。学习祝福老师冬祺笔丰,平安如意。敬茶。
小小莲儿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2-01 13:04:17
  春节 的日子,看见莲儿老师的美评,恍若面见,也是莲儿老师给怀才热情的鼓励。正月正进行中,再祝莲儿老师幸福快乐,问候平安。
8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0-02-02 14:15:28
  小时候在老家,每逢春节母亲和奶奶也是要用自己家种的黄豆生豆芽菜,用上好的黄豆磨碎做豆腐。读老师的文字总是这么亲切。文辞清新淡雅,内容朴实贴近生活,事物刻画细腻,极富内涵与生活韵味,整体读下来可能平淡但细思又意味深长。平淡的语言里透露出点点温情,感觉我们离这样的生活很近,所以能获得共鸣。怀才老师文字接地有烟火味。遥祝老师新春大吉,顺遂安康!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2-02 14:21:08
  谢谢若雪老师留墨美评。很久未见老师的面了啊。问候春节快乐,阖家幸福,万事胜意。
9 楼        文友:走乐        2020-02-06 13:39:17
  黄豆记忆,温暖的颜色,一生永不褪色!作品朴实、无华、动人!小小的黄豆粒里蕴涵着深深的情、义、爱!赞赞赞!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2-06 13:49:10
  再写走乐老师到访。好多东西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东西的属性了,深含情感因素,所以值得我们回忆。谢谢您的美评。
10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4-14 07:25:23
  晨读怀才老师的《黄豆的记忆》,一看题目就有一种亲切感,不但黄豆美味,我知道老师又在给黄豆作传了。黄豆在老师眼里是怎样的位置呢?我拭目欣赏了。每年的父母忌日,点一支蜡烛,火苗如豆,燃起老师对黄豆的美好记忆。父亲生前每年点燃的豆灯芯,一直温暖着一家人清贫而温馨的家。回想起父亲用汗水开荒种粮种豆,滋养着这个家,父亲教儿子种豆的情形历历在目,父亲并不是期望儿子种地,而是无论干什么要学会用心。秋后收获的农作物属黄豆最费心,要掌握好时令收割,要不会都撒满地,父亲最明白,为收割起早贪黑,争秋夺豆,儿子相帮,父亲心疼着儿子。因吃不起肉,父亲把豆都看的金贵,因为父亲知道大都的营养价值,十粒大豆就是一碗豆浆。对黄豆倾注了最大的爱。父亲擅长磨豆腐的绝好,既改善了家庭,又乐于助人方便了乡亲,是个四邻八乡的热心人。炒豆子,磨豆浆,在农村不是都内行,而在国外做过大厨的父亲可是样样精通,父亲做的豆类美味,香透了儿子的童年,回忆起来仍是那么有滋有味。虽是回忆大豆,其实是对父母的挚爱的另一种表达。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4-14 08:59:33
  还是喜欢大豆,那出锅的热豆腐,那个香啊,如果再配上习之写的那个核桃花,补脑补身,感情好的很啊。其实,庄稼人总是盯住了田里的那些庄稼,在庄稼上打主意,讨生活,想想那个时代,苦了我们的父母啊。今天日子好了,补脑忘怀,所以才有小文写记忆。谢谢习之老师真情点评。遥握!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