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正】煎饼(散文)

精品 【宁静•正】煎饼(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238.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98发表时间:2020-03-11 21:35:46
摘要:时常品咋煎饼的滋味,很多记忆因煎饼而涌出,于是写作本文,记下与煎饼有关的故事。

【宁静•正】煎饼(散文) 罗伯特•刘易斯史蒂文森(英国导演编剧)说:红酒是瓶装的诗歌。
   我仿写一句:煎饼是可以写上诗的素笺。
   ——题记
  
   一
   有一年我出差深圳,行前问远方朋友带点什么土特产。他快人快语:“几根大葱,一摞煎饼,煎饼卷大葱……”
   这哪里是要吃的啊,分明是嘲弄我这个山东汉子,我说,在我们胶东半岛,还得在“煎饼卷大葱”后面加上“大葱蘸大酱”,这三合一的搭配,立刻让我口舌生津,饼香盈齿,葱味四溢,酱紫悦目……
   其实,煎饼的发源地是在鲁西南地区,煎饼也是我儿时奢望的美食,只是一直没有吃到地道的煎饼而感到遗憾。每每想起金黄焦香的煎饼,关于美食的记忆都被点亮了。
   村上老街邻居家有在山东五莲工作的人,探家归来跟我母亲和六母描述烙煎饼的工具和大致的做工方法,母亲和六母就按捺不住了,求人在村铁匠院弄出一个油桶盖。油桶盖被木槌敲击后,微凹,明白的人说,应该叫“煎锅”,后来听人说那叫“鏊子”。烙煎饼的时候,其下用几块砖头撑着,凹面向火,凸面上才是烙煎饼处,这与我们说的锅是不一样的。六伯找一处河沙,反复淘磨,铮亮光滑,六母拿过来当铜镜,照着就笑开了。六伯说,是吃笑,还是吃饼?因摊煎饼而打情骂俏的话,我至今还记得,一字不差。
   六母曾经怕我们这些孩子馋虫子发作讲过烙煎饼的事,我们听了都感觉很恶心,不再跟父母提到煎饼,食欲被遏制。
   六母描述得绘声绘色:一脸如皱巴巴核桃皮的老太太,岔开两腿,将平底锅夹在腿间,小脚尖上挂一块蘸了油的抹布,抹布擦一遍锅,舀一勺面糊,就烙成了煎饼……
   六母将煎饼的香一下子就变成了臭,我们都捂住鼻孔赶快逃离,不再提及想吃什么煎饼了。
   六十年代,食粮不足,而煎饼毕竟是副食品,也属于奢侈品,提出想吃的要求很过分,父母都很为难。可母亲和六母很亲孩子,便在院子里砌灶,不舍得用面粉,而是用玉米面和着榆皮面,发酵一个晚上,然后关紧了街门烙饼,生怕很多孩子闻香而来招架不住。
  
   二
   榆皮面劲道,玉米面金黄,经火喷香,馋了却不敢靠近,口水咽回好几遍。锅里面擦了些许的花生油,面浆均匀地泼上去,滋滋作响,面皮鼓起,六母用一枚竹篾轻轻刮平,使之厚薄均匀。烙好一张,放进柳条盘子,我们目不转睛。稍凉,六母撕成几块给我们。秋天,六母发明了高粱面煎饼,淡红色的煎饼,甜丝丝,我们要跟六母表达决心,一定听从吩咐,利用假期去自留地边驱赶麻雀,确保高粱有个好收成。六母满意地点头,并撕下一块煎饼犒劳我们。
   六母喜欢甜食,总是往面浆里倒糖精。她也借题发挥,说,要懂得新社会日子的甜。我想,这可能是她最切身的感受,比我们在学校被老师逼着走门串户调查吃穿用,证明“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真实多了,记得,我为此向六母鞠躬好几次。
   煎饼没有端上餐桌,是不容易得到的零食。煎饼的美味留存在我记忆时光的最深处。在贫穷的日子里,最不希望“煎饼”两个字跳出,来诱惑我的食欲。
   如今,我们的日子来了个大翻身,食品琳琅满目,在餐桌日益丰富的今天,煎饼这样的地方小吃可能就是一种稀罕吧,忆苦思甜也好,当作生活调味也罢,偶尔刺激一下,让舌尖多一份新奇,也好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不堪的曾经。
   今年过年,姑爷从济南买来好几包煎饼,说这是泰安楼德镇的名吃,看包装纸上印着“中国煎饼第一镇”的字样,真舍不得拆开包装。
   我反复端详着,就像一群失散多年的孩子,突然站在我的面前,却又不像是原来那群孩子,衣着变得新鲜了,面皮也发亮了。我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惊喜,仿佛是来勾起我对那时生活的回忆,眼睛酸酸的,不见当时人,还留那时影。
   那日和朋友聊天,谈及生活的好,朋友说,若不是与过去对比,还真说不出当下怎么好。是啊,顿顿白面饺子,吃着腻歪人,我们的母亲都曾在过年时候包过黑面和白面两样饺子,说起来心酸,不提,心中总是疙瘩。在心酸里感受日子的好,是我们这代人的特点,也许不为年轻人接受,年轻人会静静地听我们的故事,很尊重我们的情感。
  
   三
   正儿八经在宴席上吃煎饼是2002年在泰安的一家水岸酒店,我的老乡一定要我吃一顿“煎饼宴”。朋友说,请吃豪华宴不能,那就来点风味。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不容易被苦难打动,而容易被些微的幸福感动,就去吃“忆甜思甜”饭。我不甚明白他的“甜”,只能跟着他去求解。朋友大我一旬,当兵转业安家泰山脚下,说,数来数去,就这煎饼是特色,也最能表达他的心情。华灯沿岸,擎在岸边的木楼檐角立柱上挂着煎饼模样的灯笼和物饰,黄色的楼梯,鲜红的装饰,构成了传统的色调搭配,朋友说,这里是最温暖的色彩。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有朋友,与友相处莫若餐,餐饮必是我的怀念物。这是朋友的热情导语。我有了心情,客随主便。
   章丘的葱白,泰山辣子酱,一张煎饼卷着吃,一口酒一口三味合一。炒爆了的黄豆像珍珠排在煎饼里,咬着珠玑翡翠下肚,想想都是美。泰山鸭皮卷着葱花,一张煎饼里藏着乾坤。老干妈火腿片被煎饼裹住,一咬,热辣的感觉顿生。
   这些,都不如煎饼卷着河虾,河虾就来自泰山下浅浅的河,被油炸出来的虾味,红润的虾色,蜷曲着,一番毕恭毕敬的样子,随着我们的筷子跳进我们早就捧在手心里的煎饼里,那些虾须虾壳,仿佛遇到煎饼都变得软和起来。我说出这个口感,朋友一惊,说我不但懂得美食,还懂得吃美食的人。
   哦,原来是这样,美食之美不在于食物本身,而在于和谁一起吃。我笑坐陪的嫂子,一脸的尴尬,补上一句:一张桌,一盏灯,两个人,对坐着,就是不吃也有了诗意。嫂子马上颔首。或许,我这样简单的描述,已经勾勒出他们当年相会的场面了。
   原来朋友是因吃煎饼跟嫂子好上的,所以朋友“忆甜思甜”。故事在我看来并不生动,可在当事人心中是永不褪色的精彩。
   是啊,和喜欢的人吃的都是美食,一起看的都是美景。朋友告诉我,当兵五年在泰山脚下,遇到了一生的相伴,也是因为在一个小店吃了煎饼裹虾仔的小吃,彼此有了共同的食趣。我明白,这是借口,缘分不在于吃到了什么,在于遇到,无论何时,都是良辰。
   就像秋香里熬煮一壶良辰美景,一杯是朝霞,一杯是夕阳,风景就是美味。我告别朋友的时候,为我准备的送行礼物就是一箱煎饼。
  
   四
   因煎饼,我在泰山还有了难得的缘分。那年夏季,我独自去爬泰山,晨起在泰山脚下找小吃,遇到一老汉在门前摆一简易小桌,竹筐里盛满了煎饼,一壶酒,一个杯,老汉无声晨饮。我驻足观看,老汉招手要我坐下,递来一张煎饼。
   原来老汉是老赶车把式了,年轻时就是背着煎饼赶着马车跑我们胶东半岛,贩运海产品。
   他说,这煎饼的炮制方法全在一个“摊”字,速度与火候是煎饼好不好吃的关键,他说,煎饼也叫“牛皮饼”,薄如蝉翼不敢说,好的煎饼要薄如牛皮。像他这样出门在外,就是靠着“吹牛皮”走过坎坷的。原来,出门在外吃煎饼干粮就叫“吹牛皮”,路上可不敢下馆子,一张牛皮再奔百十八里。
   他说起母亲留给他的话:家缠万贯,也要精打细算。他十分感念出车一袋煎饼,一路有美味相伴。
   说起吃煎饼的日子,老汉告诉我,在泰山脚下,女人坐月子,也是靠吃煎饼,所以泰山脚下的孩子长得都壮实劲道,这样的说法显然没有多少依据,但我不能败坏老汉的食兴。
   在泰安,家家支鏊子,户户烙煎饼。老汉让老伴摊几张煎饼给我这个刚刚认识的朋友,我付了钱,老汉赶着退还。这个镜头始终让我难忘。有时候,吃的味道早就忘记了,但因与谁在一起吃的情境却还是鲜活生动的。
   在荒年苦月里,摊几张煎饼,哪怕是榆皮面高粱面,也都香脆可口,因为穷,我们无奈,但那份努力求得一份香口悦心的美食的愿望,总是激励着人们追求美好。
   咬下一口煎饼,当年的味道都从煎饼中泛出,有劲道,也有硬艮;有精细,也有粗朴,舌尖可以体味出很多滋味。因煎饼,我可以回想起很多曾经的相遇相见。或许我们彼此都因煎饼还互相念着。如今,煎饼不再单纯为了果腹。我想起泰山脚下那位老汉的话。煎饼可以降低血压血糖,可以锻炼和促进面部神经的健康,我想起老汉套用那句广告语“身体倍棒,吃嘛麻麻香”的神态,安贫乐活的精气神,跃然目前。
  
   五
   煎饼,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递的载体。我还是想起六母了,她的大女儿英姐嫁给了海南岛人(我们背后称英姐的男人“入赘”),那时,在我们心目中,好像迎接的男人是来自异域他邦,面相和言行与我们很不同,他也带来了为我们陌生的南方文化。在我老家,人们还保留着正月二十的“补天节”,这个节日源于神话传说“女娲补天”,人们摊煎饼“补天穿”,有的挂在梁头上,意谓补天,祈求风调雨顺;有的将煎饼撕碎抛向天空,意思是替女娲完成补天之举。
   这个习俗并非空穴来风,宋代诗人李觏曾有诗句云:“只有人间闲妇女,一枚煎饼补天穿。”无论怎么贫穷,敬畏天地之心,都刻在一枚煎饼上,于是,煎饼就成了神话的一部分,成为最具华彩的诗。
   尽管这个节日在我老家还没被列入重要节日,但文化的传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文化的内涵。
   我还是想起六母烙煎饼的故事。喷香的煎饼,在柳条盘子里摞得很高了,六母笑眯眯地说,孩子啊,好好读书,一张一张地吃,一页一页地读。这个生动贴切的暗喻一直是我认为最美的,且一直鼓励我与书同行。文学家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六母教导我,读书要像吃煎饼那样。何其相似!
   六母不失时机地跟我“说教”,但我觉得那么入心,是母亲叮嘱孩子的亲切温暖。她烙着煎饼说,粗饭淡食草养活不忘本的人。是啊,粗饭淡食,布衣短褐,才可以品出生命生活的本真,才会有人生的憧憬。而人无求奢华,甘于恬淡,才是常态,淡然才不寡味,才会从容。这些道理,六母说得并不流畅,也不全面,但她眼睛里透着这样的理解与希冀。
   作为一种美食,煎饼不再是奢侈之物了,想吃就有,快递几张,很方便。且种类增多,小麦煎饼、玉米煎饼、米面煎饼、高粱煎饼,应有尽有。咸味煎饼、酸味煎饼、甜味煎饼、五香煎饼,花样翻新。
   尽管我的牙口比如从前了,但我还是喜欢咀嚼,从中品出故事的美,咂摸出回忆的暖意。
   美食的标准是什么?不应该仅仅是可口,一顿饭,一种食物,曾经吃下,至今还回味悠长,那才算得上珍馐佳肴。
   我在煎饼这张素笺上写下故事,记住那些人,用亲情友情乡情人间真情来染色,襟素情深。
   嘴里念叨着我写给煎饼文章的句子,似乎在咀嚼着盈香的煎饼。有人说,创作的一种美妙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因煎饼而得。
  
   2020年3月1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2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因煎饼有感而发的美文,让读者随着作者笔尖,回忆往事、回忆母亲、回忆故乡亲情。今非昔比,今天再见煎饼,竟有一种“像一群失散多年的孩子,突然站在我的面前”的感觉。如果说煎饼是回忆的引子,那么,泰安的煎饼宴,则是把老乡的深情厚谊全部融入在煎饼的浓香里。煎饼是中国传统食品,以山东为盛。为粗粮面煎成,疏松多孔,可厚可薄,方便叠层,口感筋道。前几天,我闹了笑话。二宝说她买了煎饼果子,我以为是煎饼包裹一种水果,拆开打包盒才知就是煎饼。煎饼有亲情的味道、友情的焦香,浓浓的爱意与牵挂,平淡与朴实。记忆里物资匮乏年代煎饼与当今富裕的煎饼比较,告诉人们“活在当下,就是幸福”。作者行文优雅,底蕴深厚,笔风老道,擅从生活中挖掘亮点,睹物思人,把抒情做到极致。好文,鼎力推荐文友共赏。【编辑:浩渺若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312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0-03-11 21:39:43
  感谢怀才老师投稿支持宁静,老师辛苦啦!敬茶问好
浩渺若尘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3-11 21:56:08
  谢谢若尘社长拨冗编辑小文,给与鼓励。辛苦了,问候。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0-03-11 21:42:17
  有一种味道,回味无穷,美妙芳香!不同于嗅觉容易发现,只有用心,这种味道才能被发现。念念不忘的,那就是母亲、故乡亲情的味道。
浩渺若尘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3-11 21:57:07
  是啊,我们的生活不能过得乏味,嘴里的味道,总是留住亲情乡情。谢谢若尘社长点评精彩。
3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0-03-11 21:43:57
  下次到山东,一定要尝尝煎饼的味道。顺祝怀才老师健康快乐,文思涌泉。
浩渺若尘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3-11 21:58:20
  好啊,我想快递过去,滋味是不足的,出于山东,那就在山东这品,才是正宗的味道。来吧,欢迎若尘社长莅临。我组织朋友夹道欢迎。
4 楼        文友:春燕蓓蕾        2020-03-11 22:40:21
  怀才老师的故事妙趣横生,满篇文字是故乡情,是母亲的爱!山东煎饼那是名吃,香酥可口。16年山东笔会曾一饱口福!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3-12 07:38:14
  谢谢春燕老师精彩留墨。希望您再来品。更希望看到你写山东名吃的文章。遥握,问候春安。
5 楼        文友:岚亮        2020-03-12 07:44:43
  我虽非齐鲁人,但对煎饼不陌生,三十年前就吃过。吃过面粉和玉米烙的,没尝过榆粉的。遇到山东兄弟,会打趣说“煎饼卷大葱”,下一句还真不知。一个煎饼,一串记忆,便令文化纵横、友情飘香、亲情四溢,怀才老师确实功力强大。问候老师,点赞佳作!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3-12 07:48:38
  煎饼卷大葱,是山东名吃。但我们胶东半岛距离精彩故乡遥远,煎饼卷大葱的吃法在我们这里并未流行。但这是山东的美食文化,我也觉得精彩荣幸。可能这句话用来形容山东人豪爽痛快很合适。谢谢岚亮老师晨访留墨。遥握,问候春安。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3-12 07:59:34
  读着老师的《煎饼》,真是唇齿留香!老师说写作是一种美妙的过程,读作此文,何尝不是一种美妙的过程?多少暖意的回忆在心头。遥握祝安!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3-12 08:04:32
  谢谢湘莉老师留墨。我们之所以不想停下手中的笔,可能不是为了什么名声,就是为了这份感觉吧。祝你在柳岸创作愉快。谢谢鼓励。遥握。
7 楼        文友:最美的诗意        2020-03-12 11:53:24
  嘻嘻,太巧了,正在吃煎饼
最美的诗意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3-12 13:58:54
  可香甜酥脆?美味啊,读我小文吃,可有滋味?谢谢诗意老师留墨,遥握。
8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0-03-12 14:25:27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3-12 14:27:04
  谢谢宁静社团认可并推荐。
9 楼        文友:东辰        2020-03-12 18:07:01
  心灵烘托的美任它一物都活色生香,煎饼并不陌生,在十一二岁学过,是两种制作,今赏老师杰作,旧岁又踏。大儒之杰任凭什么都会风起云诵。美文只有大赞。复活的过往,难忘的良宵美景一一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3-12 18:19:15
  谢谢东辰老师谬赞。我们为文就是要让生活活色生香,煎饼在过往是苦难的食品,如今成为口味调剂品,难忘一张饼,感恩当下的生活。祝你创作快乐。遥握,谢谢点评。
10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0-03-16 17:30:35
  虽然我没吃过这样的煎饼,但老师的文章里却氤氲着煎饼的纯香。活色生香,让我向往。顺祝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敬茶。
小小莲儿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3-16 17:31:47
  谢谢莲儿老师美评。若来山东,不,你想吃,给我地址,快递过去。谢谢留墨鼓励。问候莲儿老师春安。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