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芳】圆梦十六岁(散文)

精品 【柳岸•芳】圆梦十六岁(散文)


作者:春燕蓓蕾 秀才,258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34发表时间:2020-04-02 19:15:40
摘要:15岁我读了“社会大学”,有了农村生活体验的资本。16岁小小的梦圆,成了我人生的拐点。


   一
   有梦在花季,圆梦也在花季。
   1976年,我15岁,疼我爱我的奶奶刚过世,母亲就病了。那一年,在家庭与社会背景下,我读了“社会大学”。
   从入学到初中毕业,我各门功课都很优秀。不让读书等于泯灭了我走出大山的希望,折断了我展翅欲飞的翅膀。目睹大山里围着磨道锅台转的妇女,不甘心像蜘蛛那样吐丝,空画一辈子圆,读书的欲望如火苗在心房燃烧。
   我常常思想开小差,干着活想着书里的事。母亲心疼我,只是觉得读书不能当饭吃。下地劳动,她总是让我先回家,敲响锅碗瓢盆交响曲,我却经常心不在焉把饭烧糊。
   一次,我点着火,淘好米便蹲在灶台边,一手拿书,一手往灶堂加柴。半天不见锅开,放下书,掀开锅盖,锅被烧得彤红,手指头被烫伤。我顾不得疼,舀了一瓢水倒进锅里,滋溜溜一团白烟,“叭”一声,锅底漏水了,烟尘腾起,弄了一脸灰,不禁冷汗涔涔。因那口锅是母亲做饭的神器,煮啥饭啥饭香,圆肚的铁箩锅容量大,被母亲擦拭得油光闪亮。闯祸在瞬间,手烫伤了疼得要命,眼睛里还钻进了灰尘,我不知道怎样收拾这一片狼藉,只好硬着头皮,等着母亲回来抡笤帚把。
   母亲回来了,看到眼前的情景和地上的书,一切都明白了。正欲发火,发现我左手托着烧伤的右手,疼得眼泪一滴滴往下流,哪还有心思责打我。她边收拾残局,边唉声叹气,几多心疼,又几多无奈。
   父亲下工回来,看了看我烧伤的手,为我上了药,还吩咐母亲说:“抽空让大妞看看书吧,我觉得这几个娃,她最有出息,将来能写会算,还有铁饭碗。”那时候的“铁饭碗”,意味着跳出农门,吃供应粮,是多少农村青年的梦想啊!
   父亲的话让我将信将疑,我缠着母亲问真假,母亲只笑没有回答。现在想想,这一定是父亲发自内心的期望。但就是父亲的话,擦燃了我读书的星火。在家务农的女孩子,为了生活,劳动之余,都在纳鞋底、打毛衣、绣花,我却经常手捧书本如饥似渴。一年多时间,我读完了家里所有能读的存书。图文并茂的小画册,不知看了多少本。《毛泽东选集》翻了一遍又一遍,理解不深,也不厌其烦地阅读。乡亲们知道了我爱看书,都愿意把家里的书拿给我看。我只要听说谁家里有好看的书,不惜跑好几里山路去借。一次我有幸借到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父亲讲起里边的故事,章章回回是多么精彩。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迷得我颠三倒四,我却因识字少读不通。农谚说:随借随还,再借不难。好不容易借到手的书,因看不懂又物归原主,心里五味杂陈。
  
   二
   我恨自己生不逢时,但又庆幸集体劳动能体验生活。农村广阔的天地锻炼了我,给了我向群众学习语言的机会。
   我务农一年,有几个月参加专业队集体劳动,队员男男女女,年轻人占多半,我是年龄最小的。劳动期间,说说笑笑,劳动娱乐两不误。有句调侃语“男女混杂,干活不乏。”大伙儿边劳动边讲故事,男方女方经常斗嘴,讲故事PK。
   一位男士干咳两声开了腔:某人媳妇儿有点憨,早晨把男人前开口的裤子反穿到自己腿上,在没院墙的房前搭梯上房,邻居看见她后裆开着的裤子一张一合,笑得直不起腰来,憨媳妇回头见他们盯着自己的臀部,用手一摸回敬一句,“疙蚂(青蛙)没见过托(大)天!”逗得大家笑出了眼泪。
   一阵哄笑过后静下来,有人回过神来,这不是嘲笑女同志头发长见识短吗?立马有人礼尚往来,给以回“敬”:某憨女婿与精媳妇抱小孩去亲戚家随礼坐席,媳妇抱小孩,以敲碗为规矩命令,“当”吃一口放筷,“当当”吃两口放筷。亲戚抱走小孩,“当当当当……”敲着脸盆哄小孩,憨女婿以为是媳妇命令,端起桌上的菜碗一股脑儿倒进衣服口袋里……哈哈哈,这不是“吃不了兜着走”吗?我笑得真想在地上打滚儿。
   民间流传的故事,笑点多多,个个精彩。我发现了编故事的高手在民间,于是,只要有空我就缠上了会讲故事的老农,一则则憨女婿、憨媳妇、老猴的故事,听憨了我。还有南山许多村名诸如“藏王寨、营沟、黑狗山、五福涧、吊窝、河堤……”大都是从民间故事中总结出来的。我把挖掘到的一个个故事,储存于心海。后来又害怕忘了,想把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可是有好多字不会写呀!那些故事在老农嘴里是那样生动,活色生香,而在我的笔下就变得干干巴巴,没有多少趣味了,有时候还缺胳膊少腿的,我有了重返校园的心思。
   一天劳动间小憩,我们女同胞姐妹坐一块比手,一位大姐说:“手比手活不久。”我马上把手缩了回去,她抓过我的手瞧了个仔细说,看这双又细又嫩肉嘟嘟的手,连老茧都没有,将来肯定是抓钱干工作的。她又掰开我的手指头,看我手上有没有“脶”,十指看完了一声惊讶,我问她咋咋呼呼啥?她说,你十指都是箕形纹,一生有好运相伴,不是“中状元”就是“有得嬉”。
   我立马翻了她白眼,这不是耍嬉我吗?我不念书了,现在面朝黄土背朝天,中什么状元?她说:“那不见的,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我撇撇嘴:“修理地球的状元吧?”她说出了《指纹谣》“一脶穷,二脶富;三脶磨豆腐,四脶造酒醋;五脶掼刀枪,六脶杀鸡娘;七脶七,讨饭匹;八脶八,拜菩萨;九脶九,做太守;十脶全,中状元。满手箕,有啜(吃)又有嬉。”我问:“有啜又有嬉什么意思?啜和嬉是哪两个字?”
   可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想了半天才说:“大概是有好吃好喝,有好工作干吧!”我想破脑袋也没弄懂那句话怎么解释。我为自己读书少,文化浅薄而伤心。
   一天下地,我胳膊窝夹着的《聊斋志异》,被一位绰号“吹活匠”的小伙子看见了,他说他读过《西游记》,说我正是读这本书的年龄。他把主人公孙悟空“吹”得神乎其神,他讲“智斗牛魔王”“铁扇公主”“三打白骨精”,虽然他记忆力不算好,讲得疙疙瘩瘩,甚至有些丢三落四,我还是听得入了迷。那时候不信神,于是就有人批判他“嘴上没毛说话不牢”,“看了西游记,说话如放屁”。乡亲们诙谐的语言,引起我极大的兴趣。那时我并不知道《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但我相信,印在书里的肯定是好故事,不会有错的,说不定真的是那么神乎其神。我想借来一读为快,可他也是借来的。“隔手不借物”的农谚,掐灭了读这本书的欲望!我咬着嘴唇望着天边,在心里默想,我要有机会,一定读读这本书。我要有了钱,一定买更多的书,读它个不亦乐乎……
  
   三
   处处留心皆学问。那时候,农村土坯房土窑洞最上档次的装潢,就是用报纸糊墙裱顶棚,这让我眼前一亮。不管走到哪里,进到谁的家,只要墙上有报纸,我进门就站到墙根“面壁思过”。墙壁上贴的报纸,解决了一个书虫的“饥渴”。当时,我的房间墙壁,除了书桌边贴了毛主席像以外,炕围、顶棚都用报纸贴过。端着碗站在墙边看“墙报”,饭凉了才一口气从嗓子眼倒下去。
   一次看到精彩处忘了手里的碗,饭洒了碗也打碎了。母亲说:“饿着,下顿用手掬着吃。”没挨打就算万幸。晚上掌灯看炕围,鼻子熏成黑烟窗;站在凳子上仰头看顶棚,直看到脖子发硬转不过弯来。
   当时,我表姑是大队干部,听了我读“墙报”的故事,把一捆旧报纸统统给了我。真是宝贝呀,我一张张地读,但我发现报纸上的标题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狠批林彪的克己复礼”“把批林批孔的斗争进行到底”“学习鲁迅革命精神,作批林批孔的闯将”……这里边林彪我知道,他是个叛徒卖国贼,当然要批判。但“克己复礼”是啥意思?“孔”是个什么人?鲁迅又是个什么人?
   父亲是有些文化的。他告诉我:克己复礼就是约束自己,言行符合于礼!我抢着插嘴:“这没有错吧,为什么要批?”父亲继续讲:“孔指孔子,是春秋战国时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把《论语》中的名句讲给我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父亲解释得通俗易懂:求知自得其乐,交友衷心喜悦,怀才不遇也不怨天尤人……这些句子我懂了,但心里越糊涂了:大教育家,说出的话如此经典,他没干坏事,又不是坏人,招谁惹谁了要批判他?父亲没为我解开这个疑团,他只告诉我,从中了解一下孔子就行了,不要想那么复杂,以后有机会读读《论语》。
   我从父亲的口中还认识了鲁迅,知道了他的代表作叫《呐喊》,我从字面理解这本书题目的意思是,大声喊叫。为什么要喊叫?父亲说那是一个大作家的职责。我又想不开,大声喊叫就成了大作家?父亲转移了话题:“鲁迅的《朝花夕拾》适合你看。”我又把题目理解成,早上的落花晚上去捡。捡它干什么,还晚上去捡?我的探究常常招惹得父亲啼笑皆非,他说那是表面,这本书是鲁迅晚年忆童年生活。大作家的童年一定很有意思吧,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年古城腊八会,我用买新年衣服的钱,买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朝花夕拾》。过年没新衣服穿,还没少受母亲数落。读这本书,也没少吃苦头,边查字典边往下读,啃了好长时间!不过那里边好多故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读过《狗·猫·鼠》一文后,我把书里的动物当作参照物,对现实中的动物,进行了仔细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生活习性,我熟娴于心,激起我观察各种动物的兴趣,后来便养成了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四
   1977年正月,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高考的前夕。我去姥舅家跑亲戚,表姑告诉我,高中招生,采取自愿报名,经过政审、填表、面试,择优录取,往届应届初中毕业生都可以报名。我抱住表姑,在她脸上来了个飞吻,我知道从她嘴里说出来,我上高中的事已是篦子上抓馒头十拿九稳。我风风火火跑回家,把这一喜讯告诉了父母。
   天下雪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日雪后空气冷峻清爽,山路上被白雪覆盖变得平坦,脚踩在软绵绵的雪地上,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路旁的灌木捧出雪白的花束,在为我祝贺。我想好了说服父母的台词。没有想到父亲举双手同意,母亲也痛快地答应了!实现愿望的机遇来得这么突然,这么顺利。我蹦着脚欢呼。
   入学前,我复习了初中的功课。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暗下决心,一定珍惜来之不易读书的机会。母亲为我缝了新被褥,扯了大红底色黑纹格子棉布,为我赶制了上衣。喜悦挂在我的脸上,睡在被窝偷着乐呵,挑灯为自己做双轮胎底新鞋,半夜爬起试穿新“校服”,皮底鞋尼龙袜,蓝洋布裤子,再把团徽戴胸前……
   和煦的春风抚摸着我的脸,明媚的春阳照在山村小路上,我挎上父亲特意买的书包,背起铺盖卷重返校园,开始了高中学习生活。
   走进社会,我有了生活体验的资本,小小的梦圆,成了我人生的拐点。

共 41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失去读书机会历经磨难又重返校园的故事,抒发了作者胸怀梦想热爱读书的美好情怀。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记叙了作者在失学后,一边做家务一边读书学习的经历;第二部分,记叙了作者参加集体劳动,并在农村接收锻炼和学习的经历;第三部分,记叙了作者生活中处处留心热爱读书学习的经历;第四部分,记叙了作者在失学多年又将重新返回学校实现作者梦想的激动心情和愿望。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故事脉略清晰,人物形象逼真,内心描述细腻感人,主旨积极向上,内润丰满,行文连贯,结构布局,浑然天成,情感真挚饱满,是一篇优美的略带伤感又给人以力量和希望的文章。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记叙生动活泼,文字优美含情,让人读起来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同时文章的基调伤感而不悲观,作者失学而不失梦想,最终实现了作者在16岁的花季重新返回学校读书的美好愿望!文章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它启发和教育我们,只要心中有梦想,就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最终会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些困难只是我们取得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它还启发和教育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任何一种经历都是一种学习,它会磨炼和砥砺我们的品质,也会增长我们的才能和见识,从而为我们走向成功奠定坚硬的基石;它还启发我们,不管处境多么艰难,都要心怀梦想,即使身处绝境,也不要忘了仰望星空,因为这是我们实现梦想的动力之源。感谢作者赐稿柳岸,祝作者创作快乐,期待更多精彩,推荐赏阅!【编辑:金佑重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404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金佑重阳        2020-04-02 19:17:52
  非常美好而又感人的文章,情动而辞发,文章情感真挚,生动活泼地记叙了作者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努力!
金佑重阳
2 楼        文友:金佑重阳        2020-04-02 19:39:54
  小故事蕴含大道理,作者驾轻就熟,信手拈来,读后令人深思!
金佑重阳
3 楼        文友:春燕蓓蕾        2020-04-02 20:07:29
  感谢老百社长,感谢金佑重阳老师对小文的雅评和精彩编辑[抱拳][抱拳]
4 楼        文友:落豋        2020-04-02 20:20:45
  王小燕老师
   你真行!给你一百个赞。
回复4 楼        文友:春燕蓓蕾        2020-04-02 20:33:41
  给你回礼敬茶,谢谢鼓励!
5 楼        文友:春燕蓓蕾        2020-04-02 20:32:20
  这是我青春岁月抒怀。那段日子的生活苦不堪言,读书成了苍白体力生活的调味佐料,给了我走出大山的希望。农村劳动磨炼了我的意志,群众语言激活了挖掘积累南山民间故事的灵感。这一段生活体验,成了写作生活体验的资本和源泉。我很幸运,16岁圆了梦想,背起书包走进了校园。
6 楼        文友:王友明        2020-04-02 20:36:07
  这篇回忆文章,写得非常好!故事讲述,活灵活现,现场感特别强,令人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语言特别丰富,且运用了地方方言,凸现了地域文化。那些俗语、谚语、歇后语的运用,活跃了文章的喜悦氛围,强化了可读性。同时,也把那段青涩时光,描写得淋漓尽致。谁没有十六岁?可是,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十六岁描写得如此精彩!64
回复6 楼        文友:春燕蓓蕾        2020-04-02 20:41:50
  谢谢哥哥留言鼓励。这一段生活刻骨铭心。与其说那段生活苦难,不如说这段坎坷磨炼,是我人生的垫脚石,后来的脚步迈得更坚定。
7 楼        文友:萍暗香        2020-04-02 21:34:30
  那个年代没有电视,看书是最好的精神食粮。我初中毕业后,也看了n多本长篇小说,那真是看起来什么都忘了。小燕这优美动人的文章正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你点赞!
回复7 楼        文友:春燕蓓蕾        2020-04-02 21:42:19
  谢谢大姐共鸣,那时候有书相伴,才有希望,生活才有颜色。
8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04-02 21:48:48
  生活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十六岁“走进社会,我有了生活体验的资本……”真是令人佩服!怪不得老师的文章那么出色! 为您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8 楼        文友:春燕蓓蕾        2020-04-02 21:56:28
  谢谢刘社长鼓励,那段艰苦生活,也算人生的一段精彩吧!我吃了苦口苦,体验农民生活不易,也从农民中学习了语言,有了生活积累。
9 楼        文友:春燕蓓蕾        2020-04-03 13:34:59
  转东环老叟留言:那时代,那岁月,破灭了多少心怀憧憬的青少年的美梦!生性爱读书的小燕无书可读,就一遍遍看床围边贴着的报纸。这情景在多年前自已的身上就发生过。揪人的心酸,被作者重新翻出,唏嘘不己。小燕又是幸运的,历史很快就翻过了这一页。生性,天赋,机遇,成就了她的后天輝煌。朴实的文字,真切的叙述,读来有味,感同身受。希望大家都能把自已身上发生的一些难以忘却的旧事诉说给大家听听。
10 楼        文友:柳岸编辑部        2020-04-04 08:53:43
  佳作,己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