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圣水观•银杏树•将军碑廊(散文)

精品 【浪花】圣水观•银杏树•将军碑廊(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242.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76发表时间:2020-09-01 06:12:38

【浪花】圣水观•银杏树•将军碑廊(散文)
   于胶东半岛的伟德山脉怀抱中,有一座山,曰“朱埠山”。山名渐渐被人们遗忘了,而一“观”两“树”陪衬下的百尊将军丰碑,成了人们最难忘的记忆,更是游客眼中最独特最厚重的风景。
   所谓“观”,是坐落于山南溪涧身侧的“圣水观”;山的怀抱里,万木葱茏,绿色拥抱着两棵千年米黄鲜灿的银杏树;沿着山脊而上的是一百五十多尊将军碑廊。千年之观,静谧僻居;银杏沧桑,印记时光;将军碑廊,将魂魄铭刻在山脊。如此精致,真是蔚为大观。
   能够将道观、银杏树和将军碑廊三者不能相提并论的存在收归群山的怀抱,实在是一个说不清的现象。有人说,山是包容的,这是“怀抱说”。
   解读这样的存在,也成了我这些年一直思考的问题,我总以为这不是“风马牛不相及”,每一种存在,都是有着存在的意义和联系的,就像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存在即合理”。
   其实,我更赞同“创造说”。拥有这片风景地的朱埠村书记老吴告诉我,他想的是怎样在自家的屋壁上画一幅生动的画。他把村北的伟德山当作了一面生动的画廊,要以匠心巧工绘制一幅与众不同的画卷。
  
   ◎岁月也会为曾经的风尘之色留下痕迹
   我向来认为,道家在历史上显得很孱弱,或许是那种“无为”的道学,终止了道家劈山壅水的气魄,顺其自然可以是一种情趣,也可以是一种安身立命的境界,但少了追求。道家终归还是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哪里有风景哪里就有道观。
   松柏随山做自我造型,或拔或卧,或斜或如伞盖,在溪涧两侧倾耳聆听着溪水淙淙,滴泉叮咚,被感动了,绿色也如滴如流,清澈的溪流,染了浓重堆砌的绿,稠得在小小的溪湾里打转。麻栎穿插着松柏的空隙,争得一份与之为伍的情趣。板栗抱着岩石,刺槐写着沧桑,一溪水选择了安谧的所在,即使那些繁木并不懂得溪的曲调,依然占着座位。也许这就是道家布道的理由吧,因为在道家眼里,一切概念皆源自自然。自然是道家修炼的书本,是可以与之对话的精神客体。
   溪水可以穿过土地成为血脉,树木也可以摇着风而吟出生命的曲子。所谓“善假于物”,是否就是这样一种隐意。道家参透了,我们以美学的态度也可以解读,相去并非遥远。
   全真大师王玉阳于八百年前踏足于此,在这段婉曲绵延的溪涧里不知走了多少遍,唤集其弟子百人,搭建起简易的溪岸洞舍,他早将亲书的“圣水观”三个字悬于洞口。
   1988年,我曾探访道观洞舍。并不整齐的形如圆凳的石头依然摆出当年的模样,只是少了坐于其上的道士。我眼前幻出黑衣道士端坐其上,手持拂尘的样子。我下意识地摸摸石凳,尘埃覆盖,哦,没有了道人的日清时扫,怎么会不蒙尘呢。石凳光滑如磨,那是多少道人滴水磨石的功夫!
   褐红色的石头,是否是道人精神修炼滴血而染?看看洞口门楣上的漆金大字,颜色的概念似乎被激活了。黑色穿行在红黄的色彩里,保持的是唯我不同的风格?这不是背叛,中华民族尚红敬黄的颜色崇拜,依然是黑色道人的图腾。我突然觉得,无论是道还是佛,他们不能不活在颜色的背景里。尽管庄子说“五色乱目”,而崇尚“无色”,可玄黑不也是色么?最终走向的是活在简单的颜色里,于是,水墨也成了中国艺术里最为丰富深厚的色彩。道家的禅理,对中国画的影响,根深蒂固。
   岁月啊,你连那些最易逝的颜色也无法改变,休谈什么岁月之力!或许岁月是特意留存着颜色的记忆,世间的物质很容易湮灭,最不易保存的颜色竟然奇迹般地复活着岁月的印记里。
   陪我观看道观的朱埠老乡告诉我,曾经的圣水观,也是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青瓦黛脊,只是20世纪初被战火焚荡。岁月总是满面尘灰,只是在今天,我们才把岁月的颜色擦拭得鲜亮了起来。
   能够再现道观繁盛的,是在1994年,辟地百亩,复原了道观的亭、台、殿、塔、阁、坛,为那些浪迹的道人修葺了一座令道家祖师都为之惊讶的“大观园”。
   时代越来越温暖,总是会给历史的遗存找到最好的安身。重修或许是因为其旅游价值,但也有一种深刻的尊重。那天我遇到了当年修建新道观的村吴书记,他严肃地说出了这个理由。
   为岁月留下痕迹,留下最美的记忆,这就是最大气的尊重。
   “观区”,四合围裹,给了道观避世的空间。粉墙皎洁,高低错落,树枝搭墙,进出随意的样子,似乎并不在乎里外了,这是一种不刻意封闭的暗示吧?
   骑楼坐于园后,精美的殿阁迎门。举高的观台,扶手簇拥;独辟大殿设法坛于其中,庄严而肃穆。一色的黛瓦,一律的飞檐,暗红的抱柱,檐下的红色眉线,仿佛是重新涂刷了颜色,岁月被装扮一新。我们往往对旧才产生怀古的意念,认为逼真才接近历史,其实看了圣水观的色彩,我感觉出对岁月再一次郑重的抚摸,胜过无动于衷。
   吴书记笑我没有读出圣水观重建的缘由。我愕然。他说,观主王玉阳曾被四方善信者尊奉为“铁脚仙人”,我们看重是道人修炼的“铁脚”功夫。总有一种可以被后人接受的东西,这是文化的最重要的意义。在朱埠,“铁脚精神”四个字不仅仅是挂在村委办公室的墙壁,流金溢彩,也刻进了村民的心里。筚路蓝缕,栉风沐雨,艰苦奋斗,再图大业,已经成为朱埠人的精神信仰。
   王玉阳是全真道教“嵛山派”创始人,在道教名录里,他是卑微的,无论怎么卑微,史籍不传,而今人为之传,岁月里总有人去解读他们,这是岁月的温度和深刻。
   吴书记诡秘地告诉我,你登山就找到了这座道观的注解了。他说有两句诗,应该好好琢磨——
   芒鞋千尺上崔嵬,手摘星辰脚底雷。
   这是宋诗人邓肃的句子。
   岁月编织了一本文化大书,一点痕迹足够我们为之披卷绝编了。
   道观在伟德山山脚处,永远也不能爬到一定的高度?我揣摩着道观的地理意义。
   能够“上崔嵬”的又是什么呢?
  
   ◎岁月因何而不老,答案是多解的
   “尽日苔阶闲不扫,满园银杏落秋风”,这是特别送给圣水观无墙庭园里的两株银杏树的诗。可能最喜秋风的就是银杏树了,迎秋便泛黄,率先将一派绿色染一院金黄。这样说吧,一度秋风休想老银杏。于是我生出这样的疑问:岁月到底为谁而不老?
   巍峨的朱埠山,叠嶂连绵,如翠流淌,似乎安插不进一个人,纳不下一只足,偏偏天成一片场地,有两个篮球场大小,一平如鉴,据说当年还吸引了武术好手占地习武,看中的是“自成天地”的格局,但这里显然不是江湖的战场,不喜纷争,一茬一茬,来往匆匆。将身影投于江湖的,历史不再留下他们的刀光剑影,而依然用这片天地捧着银杏的落叶,所以,秋风找到了一个归宿,变异而成金色,我们记住了秋风,没有记住悚刀寒剑。
   银杏树将其下的三千平米占有己有,恣肆布局。我听朱埠人说,银杏树根可穿地千米,有人就曾经在崖壁上的玉清宫脚下发现了银杏树的根系。有人说,是因为全真道教“嵛山派”之祖王玉阳亲手所植,无从训考,但很多现象让我们找到了一些逻辑性。
   据考,圣水观“双株”银杏是中国唯一奇特的千年龙凤胎银杏树。一生而为“龙凤胎”,这是怎样的孕育,我宁愿相信是千年之前的某鸟啄籽而落,这个说法还真被朱埠人传说,有人认为是一粒银杏种子从鸟喙跌落砸在岩石上碎为两半,便成双株。尤其是诞出一雄一雌,实为罕见。而银杏的雄雌双株,成了解释全真道教阴阳互补理论的一个论据。
   站在树下的崖壁俯瞰,时而闪出一脉溪水,闪着刺眼的光亮,而在岑岩怪石处,溪水往返回复,出现了奇迹,就像太极图,溪水相抱,水多处就像鱼儿的大头,两鱼头尾相触,构成了奇观,仿佛是刻印在溪涧的,可分明又是流动的。村民说,一雄一雌的银杏树,生出了溪泉两脉,也创造了一阴一阳的真理世界。我并不怀疑这个说法的真实性,恰好证明了我所坚持的人文文化源本于自然的观点,道家认为,道包含阴阳两个对立的方面,或许当初道祖选择这处胜地,就是用来诠释他们的观点,如此说来,真的是无需费唇舌了。《道德经》有“道生一”的说法,这个奇数“一”实在让我们觉得单调,其实,按道家的观点,足够丰富了,“一”是自然,正所谓“道法自然”。道家生于一粒种子?我这样想,似乎可以化繁为简。
   我仰望银杏树,仿佛觉得岁月似乎是为这些文化探求者而不老,文化的生命力,被眼前的两株银杏诠释得生动逼真了。
   我有一个论据,足以说明教派的包容,就像这里的银杏,成双株看千年。诗云:“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只是不能分为雄雌,也难分伯仲。世界并非是相克的,本质是共生。“双”字,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还有兼容并蓄的意思,这样说,银杏树是否是一种暗示,至少应该是一种巧合吧。逻辑学上便有“巧合”一说,认为巧合是最初真理的模型。
   我还发现了一个秘密,捡起落地的银杏果,掰开硬壳,露出果核,原来那果也是双核的。村民告诉我,这是国内唯一雌雄同株的双核千年银杏树。其所结果实半数为双核的,甚是神奇。文化的衍生,是人的灵感与自然的本真碰撞,其本质也是“双核”的吧,这种繁育的特性,早就被这里的银杏树诠释得淋漓尽致。
   有人说,银杏树是活着的活化石,我却认为她是活着的真理化身。岁月轮序,朝代更迭,但不能变更的是这些真理,“岁月不老”之说,应该给与眼前这令人敬仰的银杏树。
   是啊,岁月不老。村中耄耋老人三十多,我就遇到一位白须老者,他说每年靠“村企”养老,月入六七百。他深情地称呼银杏树为:岁月不老。岁月在幸福的人这里,不老。岁月又是亘古的,即使是老了,也是被这些从容者“笑看岁月老”。
   我沉醉在这黄色铺就的画卷里。黄色,是岁月呈现给我们的唯美色彩,根据色彩学说,黑白是自然的底色,而黄色则是一切颜色的升华。在银杏树前,可以生出沧桑感,却觉不出岁月老了的衰败。
   当地的“白衣剑队”和“银发舞者”经常相聚在秋色里的银杏树下。那天我看到了“白衣剑队”几个女子在铺满金黄杏叶的场地舞剑的场面,我生出了从未有过的美感体验。
   一袭轻松的白色衣裤,一点飘着红色流苏的剑柄,在银杏树的碎影里翻舞,翩翩生风。白鹤晾翅,别管是不是花架子,她们索要的是树下的心情。银色的剑刺穿了金黄,切断了秋的肃杀,虽凌厉却无格杀的血腥,他们的笑比剑光还灿烂。剑光被金黄中和,与身着的绸缎,均显出一股软弱,有落花流水的轻盈。我与一位中年女子谈起剑舞,她说,练剑不出江湖,戎马啸风,总是有着杀气,练剑,是想让心柔软起来,这里的“美黄”正好让心绵软起来。当然,这是保持青春的秘诀。
   她也是为了不老,与千年银杏看齐,不斤斤于皱纹,只在乎心地。心地不老,岁月无奈。
   她说,她的丈夫就是一位军人,到这里参加剑队,也是丈夫的意思,她也喜欢。她是诗意的,也有着闺房静寂的时候,但她想把自己的这段相思过成“流金岁月”。当然,她也有自己的事业,在村企做着很重要的工作。
   聊得熟络起来,她告诉我,丈夫在驻藏部队里,十几年了。连丈夫的座右铭也告诉了:缺氧不能缺精神。她深呼一口气,挺胸,精神抖擞起来。作家雨果说,只有信仰才让思想发出火花。我想补充一下,只有信仰才会让生活产生深刻的美。
   风里有花香,生活里有我们相爱的人。这是最美的日子,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意境。可身边有秋色,被爱的人在远方,又是怎样的凝练之色!我相信这位“剑队”的女人感受的是比普通女人更为精致富有诗意的生活。
   说完,她手指银杏树南的漫坡上的“将军碑廊”,告诉我,持剑天下,雄风犹在的是从荣成走出的152位荣成籍将军们(至2006年底)。真正的“流金岁月”是属于他们的。真正不老的是那些威武的将军,青春是用一种精神色彩涂亮的,单纯的搽脂抹粉,根本禁不住岁月的风霜。她和她的剑队选择这里,还有缅怀将军叱咤风云的意思。
   是啊,268米的碑廊,凝固了将军们的流金岁月,多么好的解读啊。
  
   ◎碑廊,是岁月里一首不老的长诗
   朱埠山中最亮眼的是一袭红色的长廊,掩映于翠绿之中,显示着什么叫万绿丛中一袭红的诗意。
   道教的色彩“偏黄偏老”,这是村民告诉我的,原来是以创始人的名字来揣摩的,黄帝和老子,成为一种色彩标识,出乎我的意料,我还是太缺乏想象力了,道服以黑色为敬,不杂他色。能够超越各色的则是红色,伴我游的村民跟我解释,任何颜色都无法与红色媲美。原来他指的就是碑廊的覆顶,是从景德镇专门订制的“朱瓦”,叫“朱雀红”,形成这样的釉面,必须以富含铁元素的红土烧制才成。我笑道,是不是“朱埠山”,就应该是红色的?他说这是新解,也不错。
   黑色黄色都有了,红色更能表达当下。将三色统一于朱埠山,占尽了颜色大观,这种层次感,浑然天成,更有一番相谐的良苦用心。于是,我理解了把将军碑廊置于山中的匠心设计。

共 697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有探究价值的美文。作者怀才抱器老师的家乡,胶东半岛的伟德山脉怀抱中,有一座山,曰“朱埠山”。虽然山名渐渐被人遗忘,但山上的一座“圣水观”,两棵千年银杏树和一百五十多尊将军碑廊,成了人们最难忘的记忆。作者认为能够将道观、银杏树和将军碑廊三者不能相提并论的存在收归群山的怀抱,实在是一个说不清的现象。有人认为,山是包容的,提出“怀抱说”;有人提出“创造说”。作为善于探古寻幽,追根求源的怀才老师,对于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以“创造说”的观点,试图解读这“风马牛不相及”的“说不清的现象”,因而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题目《观.树.碑廊》。作者是如何解读这一奇特现象的呢?我们不妨先了解其大概脉络。◎“圣水观”,是坐落于山南溪涧身侧的“圣水观”,千年之观,静谧僻居。岁月也会为卑微的风尘之色留下痕迹。作者认为,道家在历史上显得很孱弱,或许是那种“无为”的道学,终止了道家劈山壅水的气魄,顺其自然可以是一种情趣,也可以是一种安身立命的境界。道家终归不会放弃对美的追求,哪里有风景哪里就有道观。因而作者以美学的角度进行了解读。这里的山水之美,自然是道家布道的理由,因为在道家眼里,一切概念皆源自自然。全真大师王玉阳于八百年前踏足于此,在这段婉曲绵延的溪涧里不知走了多少遍,唤集其弟子百人,搭建起简易的溪岸洞舍,并亲书的“圣水观”三个字悬于洞口。◎银杏树,山的怀抱里,万木葱茏,绿色拥抱着两棵千年米黄鲜灿的银杏树,岁月到底为谁而不老。圣水观“双株”银杏是中国唯一奇特的千年龙凤胎银杏树,传说,有人认为是一粒银杏种子从鸟喙跌落砸在岩石上碎为两半,便成双株。从教派的包容看银杏,成双株千年。诗云:“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世界并非是相克的,本质是共生,“双”字,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还有兼容并蓄的意思,银杏树就是一种暗示。所以,作者认为银杏是活着的真理化身。岁月轮序,更迭朝代,但不能变更的是这些真理,“岁月不老”之说,应该给与眼前这令人敬仰的银杏树。◎碑廊,沿着山脊而上的是一百五十多尊将军碑廊,是岁月里一首不老的长诗。朱埠山中最亮眼的是一袭红色的长廊,掩映于翠绿之中,显示着什么叫万绿丛中一袭红的诗意。碑廊成梯,直登山巅。每一方红石上镌刻着的将军的丰功伟绩。最后用作者的话说,一座道观,绵延的是一段追求永生的爱世之路。两株千年银杏,演绎着不老的传说,却难以预知什么才是不老。一条朱颜不改的将军碑廊,把一首精美的史诗,刻在了山脊,和着松涛谷风,吟着铿锵“燕歌行”。这篇散文,作者想象力丰富,引经据典,以优美的文字,从多角度,多层次,深刻诠释解读了朱埠山上这“圣水观.银杏树.将军碑廊”的说不清的现象。文字内涵深奥,要理解怀才老师妙文真意,享受文学之美,只有静心品读,才感韵味无穷。美文不能错过,倾情推介,共赏精彩。【浪花诗语编辑:习之乐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902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9-01 06:22:24
  在怀才老师的家乡,胶东半岛的伟德山脉怀抱中,有一座山,曰“朱埠山”。对多数人来说,可能感觉习以为常的风马牛不相及的一座圣水观,两棵银杏树,一百多尊将军碑廊,但在作者多年的悉心观察和考察后,以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想象,引经据典,从宗教等角度,进行了精辟的哲学性解读。敬请分享精彩,感谢投稿浪花,问候作者秋安!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01 06:41:50
  这篇散文的内容,是我沉淀十几年之后,才以如此的视觉写出的,且怎样把这些画面串联起来,实属不易,我努力探求其间的关系和逻辑,文出,我并不恨满意,但我想表达一种阅读风景后的人文思考,这个目的我想我始终在表达。编辑本文有些难度,习之乐哉总编,揣摩数日,费心力了,编按精美深刻,击中文章内核,十分精当,我佩服。谢谢总编对小文的呵护。遥握,问候秋安!
2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09-01 06:53:35
  老师的家乡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这样的氛围下,对这里生活的人们都是一种耳濡目染,一种熏陶。古老的文明传承到现在,依旧那般矍铄,并且在焕发着勃勃生机,真的是难能可贵。我想,正是有老师这样的一群人存在,这些古老的文明才会焕发青春,才会被解读,才会被发扬光大。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01 07:17:33
  谢谢孤独老师美评。磨目了。我的家乡,走出了150多位将军,是家乡的骄傲,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份力挽狂澜的力量,家乡人民为之骄傲。正如长白山,有着无尽的宝藏,都是祖国的自豪。我们能够继承这些遗产,处于这样伟大的新时代,是一种人生的际遇。文学的底色放在这上面才是正大之色。问候孤独老师秋祺!
3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9-01 07:20:16
  说实在,能为怀才老师的文章编按,本身就是一种荣耀。浪花甚至江山,不知道怀才老师的有几人,文品文友皆知。这次接手怀才老师的《圣水观.银杏树.将军碑廊》既兴奋有担忧,兴奋的是先睹老师美文为快,担忧的是编按后能否合老师文意。赏文后方知,这是一篇内涵丰富,背景深远,时间跨度大的散文。反复品读,总不能把握老师文章精髓。罢了,习之只好按照自己理解的一二,硬着头皮编下去,只好敷衍则个。还请老师见谅并多多指教。遥握紧紧。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01 07:43:03
  谢谢习之老师再度留墨。说实在的,我更看重在江山,在浪花的文友精神,彼此互助,相互帮衬,以文亮眼,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写作意义了。每读习之老师的编按,心潮澎湃得很啊。激励之心在跳跃,甚美。再谢习之老师。遥握!
4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09-01 09:12:07
  “道”是国人的哲学总论,可以释宇宙演化之机理,可以解万物繁衍之奥妙。天文地理,社会人间,逻辑意义,无不蕴含其中,意识魂灵,形象思维,创艺美技,无不遵循其理。《观·树·碑》一文,可见一斑。拜读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01 11:06:15
  谢谢天马老师美评。怀才抱器想将观、树和碑廊串联一起,表达一种联系和思考。谢谢天马老师关注,遥握,谨祝笔健!
5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0-09-01 10:10:31
  欣赏才老师高手文章,银杏树,将军碑廊的历史,浓浓的情怀,想像力丰富,时代的味道,赞一个。问候老师写作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01 11:07:24
  感谢蓝色老师美评。谢谢鼓励。表达对角色的理解而已,希望读者喜欢,谢谢你的精彩留墨。遥握!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0-09-01 11:27:26
  圣水观、银杏树、将军碑廊,三者之间的奥妙,仿若玄学,我读到了一份道法自然,去繁存简,无为而为,让人精神世界瞬间脱俗。那雄雌双株银杏树,真活成了树中的传奇,连银杏果也半数双核,真是不可思议的神奇。舞剑女子在银杏树下的着装、剑法、内心世界的坚定乐观,与银杏树共同演绎岁月不老的神话。将军碑廊,壮观肃穆,英雄魂魄不散,让人敬畏有加。好一篇厚重古雅的文字,我恍若走进时光隧道,与将军对话,看银杏树舞动的绚烂,聆听道法渐入“天人合一”的境界。文字好劲道,耐咀嚼,已入非凡臻境!问候怀才老师创作愉快,秋祺如意!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01 11:37:09
  谢谢罗老师非常精美的点评。这处风景,已经超越了一般风景的蕴意,变得处处皆神奇了。网上,当地人也有很多介绍,描写很精美,叙述也很详尽。但我读了以后总是觉得有些断章取义的不足。于是,我做了思考,将这些几乎难以联系起来的物象做了一次勾连,希望能够再读出这处厚重风景所包含的深层意蕴。罗老师的评述,精当精美,纵横捭阖,颇有深度,也是对怀才抱器的鼓励,尚有不足,还要不断磨砺打造。谢谢。开学了吧?可能教学工作会很忙,还希望看到您的优美文字。遥握,谨祝顺利。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9-01 18:59:23
  我的网络出了问题,从早上到现为止,我虽然只能阅读一半文,但我依然能感觉出文章的韵味与厚重!先点赞吧,等网络好了,我继续阅读。遥握问候老师,谨祝生活幸福!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01 19:38:48
  湘莉老师磨目了,谢谢,我的文看了开头也略知了尾巴了啊,知道湘莉老师最近又在闹酷暑,秋老虎找上了湘莉老师发威,可气可恨。希望早日安好。
8 楼        文友:圈圈是句号        2020-09-02 18:51:42
  时代越来越温暖了,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尊重根本,尊重现实。兼容并蓄是中华民族的特长,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品性。
随性而活,性如流水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02 19:03:02
  谢谢句号老师拨冗留墨鼓励。感悟一段时光,留下一些壮怀激烈的生韵,我想我得到了这些。问候句号老师秋安。
9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0-09-03 05:21:07
  双核银杏树染黄了圣水观,碑廊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老师您把家乡的一景一物写的如此感人,是我学习的榜样,2012年我去了胶东半岛,但没机会去您写的圣地,好遗憾!细读全文,丝丝入扣,优美的语言贯穿到底!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03 06:09:40
  欢迎散人老师再来胶东半岛。这里风物宜人,景色特别。谢谢您的美评。遥握。
10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0-09-05 08:01:53
  一篇佳作,离不开历史文化的底蕴。如此意境深远和开阔的文章,读完回味无穷,内心情感酣畅淋漓,如品一壶老酒。点赞。祝老师一切都好,上茶。
小小莲儿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05 14:18:27
  谢谢莲儿老师鼓励,从解读风景里,也得到了精神的享受,促进人文思想的完备养成。谢谢老师留墨。遥握,问候秋祺。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