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河●乐】羊泉散记(散文)

编辑推荐 【山河●乐】羊泉散记(散文)


作者:以闲为正 布衣,36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32发表时间:2020-10-12 13:53:21

羊泉是富县的一个镇,在县城西南方向,是个大塬面。这种地貌与其邻近的洛川地界相似,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从庄稼人角度说,这里塬大土厚的,实在是福地。美中不足的是,也不知什么原因,这种塬面上的人却会长出红脸蛋。洛川以盛产苹果闻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羊泉的苹果业也兴起来了,放眼都是大片大片的果地。
   羊泉镇所就在阳泉村,与那个时代所有乡镇一样。这里也是小麻雀,五脏全。
   我们学校是县属单位,与镇里各单位没什么关系。但我个人得跟它们打交道,去邮电所寄信,去粮站买粮,去供销社买些生活用品。这中间有件特别事,就是我在供销社买的一把菜刀。这刀两元七角钱,真是物有所值,货真价实。刀上有刻字“白水刀子”。那个年代,在刀具行里白水刀子很有名,这把刀钢口很好,真是名副其实。此刀外形小,但手感却好。只是造形做工粗笨些。可以想来,应该是县属工厂生产。因为是国营单位,计划经济,师傅们无意偷工减料,随不吝惜用好材料。这刀极是锋利,趁心顺手,此后多年里我辗转奔走就一直带着。计划经济时代虽然物资匮乏,但没有假货。这是令人怀念的。虽然时间已经进到改革开放时期,但这菜刀还是原来的货,价还是原来的价。
   令我大感意外的是,这里竟然有一家书店。让我继续意外的是,这里还有几本好书。我所属学校是富县职业中学,听说之前为富县三中,设立过高中。是不是奔着这个而设立的书店,我没有问过。但看现在,平时也不见有老师和学生前来买书。我不是本地人,在当地没有亲故熟人,没有地方可以走动消遣。自从知道这个书店后,我便隔三差五地去光顾,除了买过几本书,更多的时候都是借以打发时间。在书架前翻翻看看,几回盘桓,时间也就过去了。
   最让我上心的还是镇上逢二、五、八集会,这是我特别慰劳自己的时间。也许买卖行商已有十年,这时候已到十亿人民八亿商的气候了。书店在镇子的北街,这里也是村民们赶集的市场。书店在街东,就在其正对街西,每集都有人摆摊卖发糕和牛肉。从南往北,街边上一溜支了十几口锅,现做现卖。摆摊的都是附近的村民,一律是妇女。或卖发糕,或卖牛肉。她们自带了片锅、案板、刀具、柴禾,就地支锅起灶。发糕和牛肉都已是熟食,或炸或炒,立等可食。
   发糕是洛川富县一带的特色小吃,食材并非糯米,是软糜子黄米。听说经提前发酵,具体不知。软糯自不用说,已经够香甜了。卖家还是准备了白糖。几片下肚便得过瘾,收两毛钱。
   富县炒牛肉很有特色。听说富县养牛多,遂有这种小吃,其他地方并不见。牛肉已提前煮好,烂熟,并已拆成絮块,炒时已无须动刀了。还是需要动刀,是切辣椒。只加这一料,最好在夏、秋季,有鲜辣椒。不是菜辣椒,是那种够辣的鸡嘴头辣椒或猪灌肠辣椒。这牛肉肉烂香辣,打我吃过这种牛肉,之后多年里在饭店再看酱牛肉之类种种名堂的东西,就实在看不上眼。毕竟是生意嘛,一份一小碗,收五毛钱。这也够过瘾了,农人朴实,虽是小碗,却给你盛得疙尖戴帽的。相比后来我们所见饭店里切得薄薄的那一碟,这一小碗足可当其两三份了。这是通货膨胀前钱还值钱的时候,这一小碗,即使五毛钱后来翻百倍,也是买不了。这是我平生吃过的最好的牛肉了,几十年过去了,估计它在富县也消失了。
   那时我刚毕业上班,工资一百三十元,就是每集都慰劳自己一次,每月也不超过十元。
  
   二
   学校有教师灶,我自己也起灶。这时候我还蒸不好馍,上教师大灶,主要是打馍。打回馍来,自己炒个菜,或者再熬个稀饭,吃饭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本来教师灶也有菜,像我们所知道的,几乎所有大灶的菜都不怎么样。这也可以理解,大灶人多锅大,也细致讲究不来了。可是说来也怪,独这大灶蒸的馍却一般都好,甚至是极致。人们都说,清明馍家家好。还真是这样,也是奇了。但在我感觉,还是比不了大灶蒸的馍。母亲那一辈人,做了一辈子饭,最在蒸馍上有功夫,也还是比不了大灶馍。这可不是我故弄玄虚。大灶馍好在哪里呢?就是难得的宣腾劲道,皮细皮薄。这皮几乎能完整剥下来,望之透亮一般。
   后来我细想了这事,也留心观察了大灶蒸馍的过程,还请教了几位大师傅。最后终于明白了。原来很简单,秘密并不在那些粗脚大手的大师傅身上,只在这里的锅和火上,全因为这里的大锅大火。大灶自然是大锅大火,家户的小锅小灶可没有这等气候,也是难为了。
   听同事说学校东面附近沟里有泉水,泡茶好,熬稀饭好。一听这话,我即请同事领我前去。于是我们俩各提了两只大铝径直奔东去。
   洛川富县一带塬大沟浅,从塬面到沟底直下大约二三十米吧。路也不陡,我们说话功夫已到沟底。因为土厚沟浅,沟底连石头都没有。
   真有一汪泉水,甚是甘冽。不管许多,我先俯下身子饱喝了一气。抬起头时,才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水坝,同事说坝里有鱼。这可新鲜,我几乎是跑向水坝。说是水坝,却实在小,水面只一亩多地的样子。站到水边后,我俩敛声屏气,眼巴巴盯着水面。刚一会儿,还真发现了鱼。而且还游到了我们面前不远处。这可急坏了我,真是临渊羡鱼啊!我们只能干看着,真恨不能扑下水去。
   这地方要寻一块鹅暖石头也不见,那就找一块稍大点的石灰石吧。我四下里瞅着,却看到地上有树枝。我急将树枝捡起,折去上面的旁枝,再看时,正是一根一人高的柴棍。见我这样,同事便笑了,蹲在一边自顾抽烟去了。有了这柴棍就像有了指望,我也不管其他,只管自己悄悄地蹲在水边,轻轻地举起柴棍。这坝里的鱼因为没见过世面吧,根本就不知道这世界的危险,真是傻得厉害。不多久,便有一条鱼窜上来。我屏住呼吸,极是紧张,极是激动,仿佛都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就像鬼催着似的,那鱼硬是傻愣愣地端向我游过来了。看它这节奏,明显就是急着送命嘛。也许,这一时刻就是它的劫数吧。说时迟,那时快,我自是一瞬不耽误,使劲将柴棍砸了下去。它既是送命来,我也就收下了。打住了!打住了!我直呼叫。同事惊起,随跑过来帮我把鱼捞出来。
   两手要提壶,我便把鱼放在壶里。那鱼并没有死,它只是被震晕了。一路上,同事们都惊叹不已,直说太不可思议!说我也不知撞上什么运了!拿个棍子都能打住鱼。真是太奇葩!也是没谁了!
   回来一称,正好四辆。当时我跟邻门体育老师马德运一块合灶,他会做鱼。我摸鱼都是第一次,只有等着坐享其成。
   鱼做好了,盛在碟子里。我当时二十多岁了,却还是第一次吃鱼。我不由地有些激动,都不知道怎样下手了。只是四两的一条鱼,还是两个人分享,我们必得控制节奏了。于是,我们每次下筷子,都留心着夹取细碎的一点儿。人家马老师既会做鱼,对吃鱼自然不像我这么稀罕。他倒是让着让我多吃,可我还是不好意思。
   这鱼真是好吃!我看着马老师做的,他也就用了些花椒、干辣椒、生姜、葱花、蒜,却做出了一等美食,香喷喷的,饱眼解馋。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吃鱼,也是我有生吃过的最好吃的一次。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吃鱼当然多了,却再没有这个味了。
   就这种情况我也想过,物以稀为贵啦。时间的美化啦。都有关系吧。或者是因为我从前的生活环境使然,正所谓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而主要的,我认为就在这第一次上。凡人生种种经历体验,都贵莫贵乎这第一次吧。人性喜新,更新生成,这种第一次遇际,只在乎开辟新境,与其穷通无关,不可重复再现。人生如果不能一往而前迎新趋新,富贵长寿又如何?再活一回又如何?
  
   三
   上世纪八八年秋,学校来了我们五个年轻老师,都是刚毕业,都是男光棍。除我之外,他们分别是化学老师陈兴民、数学老师陈勃、物理老师郭宏伟、体育老师马德运。
   其他老师都有家计,要过日子,只我们几个单纯自由。这同时,我们也无聊赖。人家是过日子,我们是打发日子,于是,消磨时间成了我们的主要生活内容。学校不在县城,除了逢二、五、八会集的日子,平时镇上都甚是冷清。如果不是买点生活必需品,我一般都很少去镇街里。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是在学校里自寻消遣,搭伙消遣。
   这种消遣分两种,一为自由分散式,一为集中活动式。前者就是单个相互间串门,侃大山;后者主要是轮着摆酒,折腾。更多的时候当然是串门,东家门出西家门进。看我们这样闲,领导便有些不顺眼了。说我们是不务正业,像串门子狗。摆酒折腾则是一阵子一阵子的,等五个人都逐个摆过了,便有些厌倦了,喝伤了,会消停很长一段时间。
   到后来,串门一事渐渐固定起来了,由原来单个相互间串门,现在转为集中固定一处。这便是郭宏伟老师处,因为他的宿舍相对在中间,而主要是因他人好相处。
   我们去他那里,或各自单去、或约着去、有时人多、有时人少、多是在晚上,几乎天天如此。他从不嫌烦,还尽管我们烟茶。那时候我们抽不起一元二毛的带把甲二烟,能抽六毛五的短把红延安就不错了。郭老师供我们的烟要便宜些,好像是公主烟吧。我们天天白抽人家的烟,哪里还能嫌呢。换了我们,天天这样供着,能做到吗?
   郭老师无疑是大方人,这能从他拆烟盒的方式上看出来。凡软盒烟,烟盒顶部中间都贴有封条。我拆烟时,都是先揭去封条,再打开折压的包纸,便整个打开了。郭老师却不是这样,他拆烟盒时并不揭封条,而是直接将顶部一侧的包纸撕去,然后从烟盒底部将烟弹出来,或者将烟倒出来。这样,顶出来的烟就不止一支,就是几支齐出。这时,他递上烟盒让你自己取,而不是抽出一支递给你。这动作看着是把烟盒撕烂了,显得粗慥,但是很帅。分明透着大气。再以我平时留心观察,凡这样拆烟的人,都多属此类人。相比之下,我便觉得自己小气了。虽然同样给人家发了烟,但就是不展堂。
   我当然羡慕郭老师那里的热闹气氛,羡慕他的人气旺。我暗自想,就狠一把心,不就多花几个钱嘛?我也可以做到那样的。但事情并不这样简单,并不单纯只是钱的事。像我这样,分明有了刻意勉强的意思。不用说,这事勉强复制不来。
   在郭老师那里,我们倒反客为主了。他说话少,一方面是他本不健谈,主要的是他无意突出自己而刷存在感。他虽为主人,却无意主导什么。就在我们高谈阔论、乌烟瘴气间,他则只管默默地不时给我们递上烟来,添茶续水。无论我们呆多久,他都耐烦地陪着我们,服务于我们。甚至我们会忘了时间,都熬夜了,他都似乎没有什么倦意。
   串门聊天,往往意味着打扰人家,人们称这种打扰为欺负。像我们这等串门,即有似公开地打扰欺负,实在麻烦人家。这一通折腾过去,肯定是一地狼籍了,我们拔腿走人了。就留给他收拾残局吧。
   我们可是天天如此,他须何等的耐心啊!
   这些已经难得了,但还不是主要的,在我看来,郭老师真正的魅力就在于其单纯与热情的统一。
   热情人很多,带假的也多。郭老师却是热情而真诚,毫无刻意。与他说话时,其红脸膛上的眼睛大大地看着你,感觉是那么的相信你。如果你有什么别心,自己也会感觉不自在。他那么地单纯天真,你可怎么忍心耍心眼呢?!
   他就像那燕子,不惮于将自己的脆弱之处公开地置于人们面前。在他那里,似有一种有燕同室的感觉,那般的温馨,我们得到莫大的放松。
  
   四
   富县人的炉子很特别。初见之下我只觉得土,他们也真是叫它土炉子。这是一个膝盖般高的长方体台子,以砖砌就。除此而外,也似铁炉子一般,火口上有大小两个套圈,套圈中间有火盖。后面烟道口上有套圈,烟筒就直接对置在这套圈上。不用说,这炉子搬动不了。
   这炉子须人工动水动泥砌成,甚至还需要点技术。何如直接买来现成的铁炉子,特要这样麻烦呢?倒是省了钱,我一开始就这样想。再说,还会多占地方,也不干净美观。总之,就是笨,就是土。
   我心里这样想着,但不会当人家面评说。跟同事渐渐熟了,我便作学习状,试着向他们请教。原来,人家自有道理。原来他们不怕麻烦,不嫌土气,全是为了一种好处——就是调温保温。使这土炉子,升温慢,散温也慢。不致像铁炉子似的,火一大,即烘烤得人受不了,火一尽,又很快冷起来了。这土炉子体积大,随成了一种大号的储温器。即使我串门出去时间耽搁久了,那炉子里碳火尽了,待我回来了,房间里也还是暖暖的。尤其在晚上,我睡前往炉子里多加些碳,便能睡一晚上暖和觉了。
   亲身体验了后,我随自笑了一回,笑自己的偏见,还自作聪明。
   领会了这土炉子的好处,入冬后,我便很少出去串门了。整个一冬里,初了应付工作外,我每天里都尽过围炉生活了。这种生活也简单,有书,有茶,有烟,就很好了。能过这种极简生活也有条件,须是我这种纯光棍一个吧,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再无余事挂心上。
   钱钟书说真正治学必得置身荒郊野外的素心人,比如在远离闹市的佛寺,我这里也仿佛寺庙。我客身远处,在当地没有亲故熟人,除了我们几个年轻人自寻消遣,再没什么地方好走动。这里又远离县城,可称荒郊野外了。镇街里除了逢集日,平时都甚是冷清。学校西边隔条马路是村落农舍,其他三面尽是农田,全是苹果园。到冬天时候,果园四下里放眼灰茫茫的。为了抗拒这种空寂冷清,我必须在心里燃起火来,读书于我便是这种意义。
   张潮说读经宜冬,在我这时候,读什么都宜,围炉读书是最好的读书境界了。
   我围炉而坐,靠着藤椅,品着茶,抽着烟,闲闲地翻着书,这是怎样的惬适啊!高原风大,冬天里更是朔风凛冽,窗外天寒地冻,而我这里却别是天地,自成一统。得自在身,正谓我也!
   最好是下雪天,更是好境界了。
   值此时刻,我即想起白居易的诗《问刘十九》,道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情此景,正其时也。但我这里却不可,其“红泥小火炉”是要围的,我们几个年轻人摆酒,却须宽地安桌置椅,便没有这围了。欲围炉饮酒,限两人才好,而且当在知己之间。虽说饮酒,却意不在酒,要在走心对话,相得会心。我在这里却没有这等人物可邀,我跟他们几个喝酒,只在酒友之间吧。
   我这里有火炉,酒也有,但我一个人独酌,就不是那种意思了。既不指望约人,我便希望这雪下大些,使大雪封山,天地空寂,现一片白茫茫荒寒世界。
   期盼大雪,我都有经验了。落雪以雪粒开始,必是一场大雪。这雪粒密密而下,急急而下,四下里一片沙沙沙地响,就预示着大雪可期。如果在晚睡中醒来,听得窗外沙沙沙响,我便激动得睡不着了。
   窗纸上雪白映照,炉膛里呼呼响着,让我倍感温暖慰藉,心里很是踏实自在。这种氛围让我超然,随得完全走进书中,见古人面目,与其人对话。虽不能邀得知己置酒相谈,也并不遗憾,现在我在书中与他们相遇了。这一时刻,我忘记了自己是客身,忘记了身之所处,忘记了今夕何夕。
   炉膛里呼呼地响着,满世界都静了,我的心也静了。我面对着自己,自我对话。
   富县的土炉子,陪我走过冬天。
  
  

共 586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羊泉散记》是以闲为正老师写的刚大学毕业在富县羊泉教学时的一段生活散记。【一】“我”首先就想起在羊泉供销社买的一把菜刀,刀上有刻字“白水刀子”。此刀外形小,但手感却好。只是造形做工粗笨些。令我大感意外的是,这里竟然有一家书店。自从知道这个书店后,我便隔三差五地去光顾,除了买过几本书,更多的时候都是借以打发时间。还有赶集,镇上逢二、五、八集会,农家妇女,自带灶具和柴禾,卖发糕和炒牛肉。发糕本身就甜,还带着糖。炒牛肉味道香烂香辣,盛得疙尖戴帽的。【二】学校教师灶上的蒸馍,暄软劲道,皮细皮薄。某次听说学校东面附近沟里有泉水,泡茶好,熬稀饭好。“我”即请同事领我前去,结果在坝里发现有鱼。“我”捡起一根树枝,折去旁枝,正是一根一人高的柴棍。“我”拿起柴棍,敛声屏气,眼巴巴盯着水面,在一条鱼向“我”游来时,“我”一棍子砸了下去。同事惊起,随跑过来帮我把鱼捞出来。路上同事们都惊叹不已,直说太不可思议。当时我跟邻门体育老师马德运一块合灶,他会做鱼。马老师做的鱼,真好吃。是我有生吃过的最好吃的一次。【三】上世纪八八年秋,学校来了我们五个年轻老师,都是刚毕业,都是男光棍。其他老师都有家计,要过日子,只我们几个单纯自由。“我们”热衷于串门。一为自由分散式,一为集中活动式。最后,转为集中固定一处。这便是郭宏伟老师处,因为他的宿舍相对在中间,而主要是因他人好相处。“我们”去他那里,他还得管“我们”烟茶。在郭老师那里,我们倒反客为主了。在“我们”高谈阔论、乌烟瘴气间,他则只管默默地不时给我们递上烟来,添茶续水。这一通折腾过去,我们拔腿走人了。就留下他收拾残局吧。“我们”天天如此,他须何等的耐心啊!【四】富县人砌一种土炉子,膝盖那么高,长方体台子,火口上有大小两个套圈,套圈中间有火盖。这炉子须人工动水动泥砌成,甚至还需要点技术。和当地老师渐渐熟了,渐渐了解了这种炉子的妙处,调温保温。升温慢,散温也慢。这土炉子体积大,随成了一种大号的储温器。领了这土炉子的好处,入冬后,我便很少出去串门了。整个一冬里,初了应付工作外,我每天里都尽过围炉生活了。可惜“我们”一伙五个人,欲围炉饮酒,限两人才好,而且当在知己之间。“我”在这里却没有这等人物可邀。虽不能邀得知己置酒相谈,也并不遗憾,现在“我”在书中与他们相遇了。这一时刻,我忘记了自己客身,忘记了身之所处,忘记了今夕何夕。富县的土炉子,陪“我”走过冬天。这篇散文,描写细致入微。情景描写精辟入里。描写的美食引人馋涎。令人忘我,沉浸其中。力荐赏读!【编辑:极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极冰        2020-10-12 13:54:38
  感谢以闲为正老师赐稿山河如画!o(* ̄︶ ̄*)o
极冰
2 楼        文友:极冰        2020-10-12 13:56:25
  您写的散记,很有代入感。我被您带着体味那一段生活和羊泉风物。美极了!o(* ̄︶ ̄*)o
极冰
3 楼        文友:极冰        2020-10-12 14:04:01
  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把了!^_^
  
   “发糕是洛川富县一带的特色小吃,食材并非糯米,为软糜子黄米。听说经提前发酵,具体不知。”
  
   从这一句看,我比您有收获。且有天赋。o(* ̄︶ ̄*)o
  
   这次十一,我第一次走进榆林,见识了榆林独具一格的炸糕片片,油圐圙,糕饺(各种馅),糕粉的蒸制o(* ̄︶ ̄*)o,羊肉面,拼三鲜,我一一学会了。正网购食材中,到时吓您,栽一跟头!O(∩_∩)O哈哈~
极冰
4 楼        文友:极冰        2020-10-12 14:14:04
  您首先描写“白水刀子”,我倒没注意过这种刀。我至今用的是我父亲生前给我选的菜刀,非常顺手。o(* ̄︶ ̄*)o
  
   不过您描绘的围炉饮酒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令人向往。o(* ̄︶ ̄*)o
  
   “落雪以雪粒开始,必是一场大雪。这雪粒密密而下,急急而下,四下里一片沙沙沙地响,就预示着大雪可期。如果在晚睡中醒来,听得窗外沙沙沙响,我便激动得睡不着了。”围炉而坐,靠着藤椅,品着茶,抽着烟,闲闲地翻着书,这是怎样的惬适啊!这样的日子,这份惬意,让人忘却世间!“这一时刻,我忘记了自己客身,忘记了身之所处,忘记了今夕何夕。”同感同感!o(* ̄︶ ̄*)o可见写文时,进入到文中的情景中去了。我亦读进去了。O(∩_∩)O哈哈~
  
   感谢您支持山河征文!敬茶!远握!o(* ̄︶ ̄*)o
极冰
5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0-10-12 15:13:00
  读来,的确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