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千姓(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千姓(散文)


作者:千海江 童生,83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87发表时间:2020-10-15 19:05:35

【丹枫】千姓(散文)
   在中国,千姓属于稀有姓氏,虽和大姓比起来少之又少,却分部较广,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武清,浙江省武义县,河北省固安,山西太原、长治、运城,内蒙古包头市,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秦皇岛市,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焦作市、武陟县、方城县、项城市、义马市,台湾省台中市,四川省的西部,陕西省户县,新疆乌鲁木齐市;日本九洲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市,大韩民国庆尚北道永川市属面、釜山镇支城等地,均有千姓族人分布。
   一
   千姓源出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氐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氐族为主,先后建立过仇池、前秦、后凉等政权,对当时的历史有重大的影响。南北朝以后,氐族逐渐融合于汉族等民族中。
   在西汉时,氐人定居于陕西、甘肃、四川交界地区,与羌族部落为邻,曾一度对汉朝的地方政权构成严重威胁。为此,汉武帝在甘肃设有武功郡,并将氐人迁往陇东、川西和河西走廊一带。到东汉初年,散居于各地的氐人重新汇聚于甘肃东南和四川北部,因与羌人杂居,故被全称为“氐羌”。
   前仇池国(公元184~371年),东汉建安年间,氐族人首领杨腾率领部众迁至仇池地区(今甘肃西和)定居下来。三国时期,杨腾曾联合凉州西羌人马超、韩遂、杨秋和占据今甘肃一带的兴国氐王阿贵等,汇合共同反抗曹操。后因战败,遂率残余部众投奔蜀汉国刘备,其余部众被曹操迁至扶风、天水一带。
   东汉末年,西凉氐族首领杨千万战功卓著,被曹操封为百顷王,后来杨千万率部落跟随入四川归顺蜀汉,其后人以其名字为姓,始有千姓。
   记载千姓起源的资料比较少,现在能查到的只有清代学者张澍所撰的《姓氏寻源》、陈廷炜所撰的《姓氏考查略》及当代学者史国强所著的《中国姓氏起源》等书。《姓氏寻源》和《姓氏考查略》中均记述:“氐王杨千万入蜀,故蜀有千姓”。
   三国鼎立时,氐族杨千万部十分强盛,杨千万本人曾被曹操封为百顷王。公元211年,杨千万率部跟随马超在关中起兵反曹,马超兵败后,又随马超入川投奔刘备,成为蜀汉的臣民。千姓是杨千万所统诸部中的一支,其得姓可能源于杨千万的名字,也可能以其当时所居地为氏。
   西晋文帝司马昭时期,氐族人杨飞龙受西晋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杨飞龙以外甥令狐茂搜为养子,改名杨茂搜。晋惠帝司马衷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杨茂搜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前仇池国,称仇池公,其辖地有武都、阴平二郡。
   晋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前仇池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今甘肃成县)。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甘肃徽县),今陇南地区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其后兄弟内斗,国力日弱,晋废帝司马奕太和六年(公元371年),前秦国君主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之后,将氐族人皆迁徙到陕西关中盆地一带,前仇池国灭亡。
   《中国姓氏起源》记述:“东汉建安年间有杨胜,系西夷部落大帅,其裔孙杨千万于三国魏时袭为氐王,后率部入川,其后人有以其名字为姓,取为千姓。”可见上述资料观点基本相同,即自蜀汉之后方有千姓,千姓名的始祖为氐族首领杨千万。而有资料记载的最早的千姓族人是千献,《奇姓通》上记述,蜀郡都尉名千献。
   《大明遗民史渊源补遗》记载:千氏始祖千岩诞生于中国元朝至正十年(1350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武科及第,因出生地为中国蜀西(今四川西)终北山千高峰万切岩,故赐姓千,名岩。千岩后裔世居颖阳,在朝廷世代为武将,地位显赫。
   《清宫旧事》所载,千氏始祖名杨腾,原为西域羌族部落中的一员大将,勇健多谋,后汉建安中(公元196-219年间),占仇池方圆百顷地而立国,自号“百顷氏王”。至三国—魏,“百顷氏王”王位,迁徙入西蜀,改杨姓为千姓,从此四川有了千姓,后子孙零星散落,生息于四川、云南边远山区。
   据今人窦学田所撰《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此当以地名为氏。”又据韩国的《颖阳千氏大同谱》记载:“始祖讳岩,生于西蜀终北山下千古峰万仞岩上,故因其所生之地姓之以千,名之以岩。”据考证,“终北山千古峰”为今四川峨嵋山中的一座山峰。此可与国内的千姓源于地名说相互印证。千姓人初居四川,魏灭蜀后,千姓被迁徙到河南洛阳附近。
   二
   千姓族人先居四川,后因种种原因举族迁至河南孟津,据千氏宗谱记载:“吾祖居系孟津上古邮村”。嘉庆八年冬(1804年),千姓族人曾由河南省武陟县去孟津县寻根,但上古邮村已不复存在。
   据遇到的老人讲,由于明末战乱,此处的居民生离死别,活下来的很少,且也流落到外乡;他年幼时曾见到过此处有石人石马数块,传说是坟前石器;另外有一眼古井,人称“千家井”。孟津千姓族人流落到了什么地方?有资料记载的仅有两支,尚属明朝初年就从孟津迁移出去的。
   元明之际,洛阳孟津上古邮村有千舜祖、千尧宗弟兄二人。因当时战乱频仍,弟兄二人不得不各自逃生。其中,千舜祖先携少子千伯荣逃往陕西蒲城县终南镇千家堡,两年后,他的另外两个儿子千伯祥、千伯让又带着母亲李氏北渡黄河,历尽周折来到河南省武陟县东南20公里的柴家堂村(今名: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千村,属河南省焦作地区),遂在此地拓荒种地,定居下来。
   千村位于黄河北岸,地处郑州、新乡、焦作三市交汇的“三角”地带,距离河南省省会郑州市23公里,全村有人口3600人,其中千姓人有3400余口,皆为千伯祥、千伯让的后人。千伯祥、千伯让在千村定居后,随着岁月流逝,人丁增加,其后人立千伯祥一支为千姓头门、立千伯让一支为千姓二门。公元1465年,千姓族人在村中修建了千氏祠堂,1573年创修了千氏家谱,以后又10余次续修家谱。
   现在,千村东边是“乔庙街”,北边是宋陵,西北是商村,东北边是冯丈和马宣寨,东南边是前赵村,南边是马村(现在叫东马村),西边是赛庄(现在叫白庙),西北边是李村,西南是周村和杜村。千村由过去的八个生产队发展为十个生产队(现在叫村民小组)。村庄东西走向,长度为三里,宽一里多。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之前,千村却被分成两个大队,千东大队和千西大队。
   千东大队的大队部设在村东头的“副业股”。“副业股”有两、三亩地那么大地方,地处第二生产队和第四生产队的地理位置,是个大院子,一条路斜着从院子里通往“南街”。整个院子东西走向,靠东边是一排砖瓦房,右边几间砖瓦房是轧花房,饲料粉碎房,左边几间砖瓦房是大队部(后来又成了给村里人看病治病的卫生室)。大院靠正北的边上也有一排砖瓦房,靠东侧的几间是大队的磨面房,靠西侧的几间是第二生产队的一个印刷厂。印刷厂门口前,是一个面东背西,用黄土堆起来的一个正方形,大约一米多高的戏台子。现在均成为村民住宅。
   千西大队大队部设在村中间路西的旧时的一座三合院里。据说这三合院是村里千会桥的,千会桥和家人全在北京工作、生活,因其父母“成分”不好,千会桥和父母“划清了界限”。因此,千会桥和家人多少年都没有回老家,后来千会桥因病去世,其后裔也没有一个回来继承并居住这个三合院。千会桥的父母去世后,这个三合院就归千会桥的本家所有了。
   1967年,千东和千西重新合并为千村一个大队。
   随着千村千姓族人的繁衍,千姓又分为七大坟户支系,分别为:榆树坟支系、杨树坟支系、铁裹门坟支系、棠梨树坟支系、柳树坟支系、南宅坟支系、圈门坟支系。
   榆树坟支系:此系有部分族人往年迁往新疆、陕西、台湾、湖北、甘肃、和河南漯河、舞阳、南阳、平顶山、新乡、武陟县谢旗营镇等地。
   杨树坟支系:此系人口较多,有部分族人往年迁往浙江、山西、香港、美国、德国等地,现居千村的尚有1000余人。
   铁裹门坟支系:此系有部分族人往年迁往郑州市,修武、获嘉县以及詹店镇等地。
   棠梨树坟支系:此系也有迁往外地的,如:宁夏、天津、和修武、获嘉县等地。
   柳树坟支系:此系有人往年迁到千村周围的村庄,如:前赵村、北小段等地。
   南宅坟支系:此系有人清朝初期迁往西平县。
   圈门坟支系:此系迁往外地的有修武、获嘉县等地,现居千村的尚有800余人。
   三
   记得前些年,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带火了“炸鸡配啤酒”套餐的同时,也让男女主人公独特的姓氏——都姓和千姓火了一把。没有想到,女主人公千颂伊和笔者都属河南省千姓家族后裔。
   为什么韩国的千姓和中国的千姓同宗呢?
   据《韩国千姓大同谱传》记载:朝鲜半岛本无千姓。明朝万历壬辰年(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朝鲜向中国求援,明王朝派兵支援。于是,千姓族人,随军运粮官兼总督将千万里(生于河南登封颍阳)领携二子千祥、千禧率铁骑两万作为后勤保障。由于千万里出色地完成任务,使明军在平壤、郭山、东莱等战役中大胜日寇。五年后,在丁酉战役中,他率军在蔚山、樱山等地三战三捷,战功卓著。战后,千万里被朝鲜宣祖录为一等功臣,任正二品资献大夫,封花山君,并在一再挽留下,定居半岛(今庆尚北道永川市属面),成为韩国、朝鲜的千姓始祖。
   据朝鲜记载:保存至今的釜山镇支城是由倭将毛利辉元父子在宣祖26年创建的日式城墙,又名为子城台。对其由来有很多说法,即,它以釜山镇城为母城,是附属于釜山镇城的子城,另有人说是在山顶建造子城,并将其用于将台。但在日帝侵略时期,这些城墙被日帝侵略者捣毁,子城台一带的海面也被掩埋,其旧貌已荡然无存。现只剩下2段城址,最高的城墙仅为10m,而最低的只有1.5m。子城台上还保存着由参加过壬辰倭乱战争的明朝将帅千万里的后代设立的千将军纪念碑。
   千姓子孙在朝鲜发展很快,成为名门望族。1985年,韩国经济企划院进行国情调查时,千姓已有23184户、97412人、97个本贯,在274个姓氏中排序第53位,成为较大姓氏。
   千氏及子孙落籍朝鲜半岛后,定居花山(今庆尚北道永川市属面),其以中国的世居地颖阳(河南登封颖阳)为本贯,奉千万里的先祖千岩为始祖、千万里为中始祖。
   可能是河南省登封市颍阳镇已经没有千姓族人的原因,2009年4月27日,在千姓始祖肖像开光仪式在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千村千家祠堂隆重举行之际,韩国千姓后裔,也就是著名明朝将领千万里的后裔,特意将千万里的铜像供奉于此。
   为表对千万里将军敬仰和怀念之情,千氏廿世孙千铁具曾赋诗一首:
   神威万里,乃文乃武。父子鹰扬,耀兵东国。
   金戈铁马,虏阵崩摧;旌旗雕翎,倭寇灰飞!
   桓桓赫赫,勋封花山。贵胄斯盛,群英繁星。
   率师东征,年越四百。父老相传,翘首盼归。
   客来自东,拜祖访宗。华夏桑梓,田园光辉。
   黄童白发,青春红妆。子孙同颂,我千将军!
   1987年,在沈阳医科大学教学的韩国教授千万松,走遍了中国大江南北,终于找到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千村,并认定千姓人的根儿就在这里。后来,不断有韩国千姓人来千村寻根祭祖。
   2005年,韩国人千泰浩来到千村。
   “来到千村后,他就像是回到母亲的怀抱,感到特别亲切,看到大街上的小孩儿特别喜欢,就像是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千泰浩的妻子马女士这样说。
   来过千村几次后,千泰浩竟做出惊人举动——举家迁居千村。“爷爷告诉我们,我们的祖根儿在黄河滩,有机会一定要回到故乡。”千泰浩动情地说,当时家里很穷,买不起书,就用手抄千姓家族千万里的故事,并发誓一定要回到中国。
   千泰浩的爷爷、爸爸都没能回到中国,他长大了,也是经过苦苦找寻,才找到千村。来到这里后,他就再也不愿离开。现在,千泰浩在村里办起了厂子,生活过得不错。“我最喜欢吃糊涂面条了,天天少不了喝糊涂汤。”在千泰浩眼里,千村就是最美的故乡。
   从2008年开始,韩国政要千英宗、千正培、千容宅、千海成等也曾来千村祭祖寻根。
   礼尚往来,千村人也去韩国参观、旅游。从2009年开始,原千村村委会主任千志强等村民受韩国千氏中央宗亲的邀请,曾到韩国旅游、住宿和饮食全免费,参观了韩国总统府,还获得了总统赠送的手表。
   据资料显示:河南省焦作地区千姓是全国汉族千姓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千姓约有4000余人,占全国汉族千姓人口20000余人的20%,主要分布在武陟县(约3000余人)、修武县(600余人)和焦作市区。而在朝鲜半岛,千姓约有40000余人。
   四
   数百年来,千姓子孙一直以中国的世居地河南登封市颍阳镇为本贯,奉千万里的先祖千岩为始祖、千万里为中始祖,世代秉承中原文化,崇文尚武,人才辈出。

共 14194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千姓起源入手,引经据典,说出了每个地方千姓门派的来龙去脉。从三国魏晋说起,层次分明,叙事有理有据。把千姓起源、流向、分布娓娓道来。洋洋洒洒数千字,让读者又一次对中国的稀有姓氏起源加深了了解。从作者的文笔上领略了颇深的历史人文水平,也给读者一次姓氏起源的历史授课,具有较深的欣赏价值,推荐欣赏!【编辑:丘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陆屿璠        2020-10-15 21:51:27
  人生处处是学问,寻根溯源找到姓氏的起源,涨知识了!
2 楼        文友:丘八        2020-10-16 09:00:13
  老师本是千姓族人,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根深的理解,希望多发这样的知识美文,让读者了解中国更多的姓氏起源。顺致秋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