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千姓(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千姓(散文)


作者:千海江 童生,83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80发表时间:2020-10-15 19:05:35

【丹枫】千姓(散文)
   据《千氏宗谱》记载: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68年),千姓族人千舜祖带三子千伯荣告别妻子李氏、弟弟千尧宗去陕西蒲城定居;相隔一年后,即明洪武十四年春(公元1370年),为生计所迫,李氏携长子千伯祥、次子千伯让告别千尧宗,北渡黄河,寄住于怀庆府武陟县城东40公里处的柴家堂。千尧宗后来随着千姓后人繁衍增多,至公元1436年,柴家堂与其东边的小石村合并,更名为千家村(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千村。)
   千舜祖的兄弟千尧宗在逃难途中被乱军所杀,他怀有身孕的妻子受尽颠沛流离之苦,最后流落到登封颖阳镇,寄寓于陆夫人家中为佣,生下遗腹子千一河后不久即病逝。
   陆家将千一河收养成人,正德年间登文科,官内赏直阁。千一河的儿子千万里考取武举,入伍为将。
   明万历年间,千万里奉命率部入朝对日寇作战,立功授爵,遂留驻朝鲜,成为朝鲜半岛千姓的开山基祖。由于千万里的父亲千一河曾寄籍颖阳,故韩国、朝鲜的千氏皆以“颖阳”为堂号。虽然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千村的千姓以千伯祥、千伯让二人为始祖,朝鲜半岛的千姓以千一河为始祖,且分属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但其同宗同源,千伯祥弟兄的父亲千舜祖和千一河的父亲千尧宗却是嫡亲弟兄两人,两地千姓家谱各有类似的记载。
   河南登封颖阳距离洛阳孟津不过90公里,且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千村千姓族人多次去颖阳考察,均未发现有关千姓的记载。由此推断颖阳千姓当来于孟津,与武陟县乔庙乡千村千姓族人为同宗。
   河南登封市颍阳镇,原本属于农业乡镇的地方。近年来,伴随着文化热,这个看来和其他乡镇并无特殊之处的小乡镇却拥有着厚重文化历史。如今,颍阳镇没一户姓千的人家。颍阳镇有个名叫“安寨”的村子,著名的明朝将军千万里就曾生活在这里。如今的安寨村,还存在着一些错落有致的老宅院,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默默地传承着古老的文化。
   近年来,韩国千姓后裔来河南登封市颍阳镇寻根问祖多次,第六次在安寨村玄都观石碑(大宋真宗淳化碑)上发现有千姓踪迹。推测宋代在当地已经有千氏在当地居住。当时考虑,既然有千姓,为什么现在没有一家姓千的?正当人们疑惑时候,宋植芝老人找到了以前记载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仔细的查找,最后在玄都观石碑上发现安寨这个村原名叫姜左村。
   据史料分析联系到清朝同治九年,洛阳、郑州等地遭遇特大水灾,山洪暴发,水灾非常严重,很多住在河边的村民,大部分被大水冲走了。以前村民都是住在河边窑洞里,因为窑洞冬暖夏凉,睡在里边非常舒服。自从那次大水过后,村民害怕再发生水灾,当年搬迁走了很多人,还有的不想离开自己的家乡,他们就迁移到崖头上盖起了房子,由于崖头地势比较高,不容易被大水冲走,当时有这种说法上边比下边平安。几年后,村民确实不再因为水灾的事情发愁了,每家每户过得都非常和谐、平安。有人提议就把这个村命名为“安寨”。这就是安寨没有姓千的原因,那些搬走的村民也再没有人回来过。
   五
   浙江武义县千姓出自于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千村。
   据2006年1月11日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今日武义”栏目作者陈南山撰文介绍:清,嘉庆年间,云南省有千氏后裔千葆仁科举入仕,先授河南省武安县知县,后改任河南省涉县知县,颇有政绩。当时河南省新设“江沁厅”制置,升千葆仁为知府。据传说,千葆仁因拓宽街道,触犯了地方权贵的利益,被参了一本,被诬图谋不轨,暗藏叛逆祸心。嘉庆皇帝闻奏大怒,罪定流放三千里。江沁厅建置亦因故而撤消。千葆仁戴罪流放至浙江省武义县,幸有朋友“荐书”,由武义北门陈氏接待,被安置在城内生姜巷定居,靠教私塾养家糊口,不时还受到陈氏的接济。
   据武义县千姓族人千为杰所撰《蜀郡谱叙》上记述,他的祖籍是“武陟之东千家村”,道光壬辰年(1832年)间,不幸遇家难,流寓于浙江金华府武义县。千为杰文中说,他于庚戍(1850年)年入京赴考时,特到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千村拜谒祖墓,并写诗云:“南来不远三千里,北上欣逢十八年”。
   清嘉庆年间,云南省有千氏后裔千葆仁科举入仕,先授河南省武安县知县,后改任河南省涉县知县,颇有政绩。当时河南省新设“江沁厅”制置,升千葆仁为知府。
   据传说,千葆仁后因拓宽街道,触犯了地方权贵的利益,被参了一本,被诬图谋不轨,暗藏叛逆祸心。嘉庆皇帝闻奏大怒,罪定流放三千里。江沁厅建置亦因故而撤消。千葆仁戴罪流放至浙江省武义县,幸有朋友“荐书”,由武义北门陈氏接待,被安置在城内生姜巷定居,靠教私塾养家糊口,不时还受到陈氏的接济。
   千葆仁戴罪流放武义12年后遇赦,便不再出仕,反入籍于武义,使武义从此才有了千姓子孙。后千葆仁生千为杰,道光己酉年选入拔贡,亦赖教私塾为生;千为杰生千秋鉴,小名叫“燮”,因有兔唇痕,乡人称他为“破口燮”,富有文才。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但千秋鉴参加浙江省的“选职考试”后,并被录用。千秋鉴先娶何氏,生男千家驹、生女千如嫦:千家驹,是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高薪养廉”的提倡人;千如嫦毕业于燕京大学,与武义籍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学科的林登岳结为夫妇,均为早期中共党员,并一起留学苏联,育有一女。千秋鉴后又纳一妾,育一子名千家骥,其自幼入籍于上海。千家驹育有三男一女,皆入籍他乡。
   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会副主席千家驹先生曾给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地方志总编来信说:“我祖先是武陟县人,于道光年间移居浙江武义县,那是我的高祖,我是他的玄孙,为第四代”。1989年3月8日,千家驹先生特地为《武陟县志》提写了书名。
   1999年秋,千家驹返乡。千家驹亲眼看到沿途和家乡在改革开放后的巨变,他连声赞叹:“国家富强了,民族昌盛了。”2002年9月,千家驹病逝于深圳,享年93岁。武义民间迎千家驹骨灰归葬故里壶山南坡。千家驹育有三男一女,皆入籍他乡。
   武义县千姓不少人旅居于美国、德国等地。
   六
   海内外千姓族人的人数较少,据现在知道的几处千姓聚集地的千姓族人均为同宗同根。
   最早知道陕西蒲城千家堡千姓与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千村为同宗同根的千村名人、御封“兄弟联芳进士”的千兆、千殊兄弟。千兆是康熙壬辰进士,任陕西汉中府凤县正堂;其胞弟千殊是同榜进士,任四川重庆府江津县正堂;康熙皇帝曾经赐予二人“兄弟联芳进士”牌匾。
   兄弟两人利用工作之便寻根,他们考证千姓名始于四川,发展于洛阳孟津,先祖千舜祖出走于陕西蒲城。兄弟二人去蒲城寻访,查得千姓族人,通过对照双方族谱,证实蒲城千姓就是先祖千舜祖三子千伯荣的后人。
   据蒲城千姓族人讲,老祖宗遗训,千姓始源于四川,发展于孟津,各地千姓人均出自于孟津。这与千兆、千殊兄弟考证的结论相同,由此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千村千姓族人逐代遗训:“稽考孟津闻族姓,国内海外系同根”。
   1987年,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千村千姓族人第9次续修族谱时,派人携族谱前往陕西蒲城联宗。蒲城千姓族人闻后无不欢欣,称赞两地族谱共续,并随乔庙乡千村千伯祥一支为千姓头门、千伯让二门排序,称为“蒲城千氏三门”。族谱修成后,蒲城千姓合族书写了“联宗记事”,并以“蒲城千氏三门”的名义送锦旗给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千村千姓族人以示纪念。
   七
   后“骞”与“千”曾被互用。
   关于千姓和骞姓的来源,有一个非常令人感动的故事。相传春秋时的鲁国人闵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弟子,德行很高。闵损年少时,后母对他很不好,冬天只让他穿很薄的衣服,而让她的两个亲生儿子穿棉袄。闵损的父亲知道后,十分生气地要赶走后妻。但闵损却对父亲说:“母在,只我一人受寒;母不在,三个孩子都要熬冷。”后母得知后,很受感动。后来,世人奉闵损为骞王,其孙子就以祖父的字为姓氏,称骞氏。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的文字简化改革,使骞氏族人在户籍登记时被简化讹改为“千”氏,至今其族皆用“千”为姓氏,其祖居地骞王村易名为千家村(今陕西户县),但老一辈人则多是“骞”、“千”互用。
   骞王村位于陕西省户县城东7公里处,距西安市区约20公里。全村现有354户村民,1335口人,1754亩耕地,分四个村民小组。有中共党员50名,村级干部10人。村党支部有委员5人,村委会成员5人。近几年来,在省、市、县、乡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骞王村不断加大文明村建设力度,积极争创全国文明村,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目前,全村拥有集体固定资产4500万元,年工农业产总产值6000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改善人居环境,不断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群众生活已基本实现小康,今日的骞王村,环境优美,村容整洁,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村风端正,秩序良好,呈现一派繁荣兴旺、富强文明景象。自1997年以来,该村一直保持着“全省自治模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小康村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现已跻身于争创全国文明村先进村行列。
   骞王村由骞第五桥村和王第五桥村与一九五七年合作化时两村合并而成,改名骞王村。居民四百三十一户,一千三百零九口人,一千三百二十三亩耕地。地处户县东六公里秦户路上。属户县秦渡镇辖区。
   此地远在东汉章和年间,有一复姓第五之人,在苍龙河上筑桥,故名第五桥。明朝嘉靖年间,关中大地震,死八十三万人。长户一带几无人烟,后经朝廷移民开荒复兴。此后于明朝万历年间,金陵(南京)一骞姓士人宦游陕西,落户于此,繁衍成村,名村骞第五桥村。同时期,又有王姓来此,居于骞第五桥村东,名村为王第五桥村。据考,唐朝杜甫《草堂诗集》有“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之句。明朝汤显祖《牡丹亭》书有“背上驴儿笑,心知第五桥”之句。书注,第五桥位于长安韦曲西。由此断定,历代此地即著名胜地。
   骞第五桥村东、南、北三堡和王第五桥村两村相距半里。世代和睦相处,排班论辈。旧时举办私塾,公众议事,均在一块,俨然一村,故原有骞王四堡之称。
   骞王村人以农为业,旧时村人兼营缚苕帚,长期担外出卖笤帚赚钱湖口。解放后,大搞农田基建,打井修渠,深翻改土,为粮食增产打下基础。进而搞多种经济,先后经营良种农场、气锤厂、木工组、印刷厂、养蜂厂、果园。纸袋厂等。改革开放时,与一九八四年建立水泥厂,经过扩建,年产水泥十万吨。接着有联建一座2*3000KW火力发电厂。搞活了经济,开拓了农工商齐头并进的新局面。
   骞王村人随着改革开放的加速发展成立了骞王村农工商公司,走出了生产大发展的道路,并以其尊老、爱幼、敬贤、惜才的村风,及勤奋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重教育、重卫生、重环保、重村建规划等,曾先后获得省、市、县文明先进村的称号。
   扬州出租车公司千女士的老家在陕西省户县,1995年全家来扬。千女士以前所在的村,因为千姓、王姓同住,且千姓较多,所以叫“千王村”。他们本姓“骞”,简化汉字的时候改成了“千”,但其父亲还是“骞”、“千”互用。
   八
   经史料考证,中外各地的千姓,基本出自于河南省武陟县和陕西省蒲城,所以千氏祖训言:“稽考孟津闻族姓,国内海外系同根”当属不假,天下千姓当属同系血脉一家人。
   千家名人,历代层出不穷,简要列举如下:
   千万里(生卒年待考),千岩裔孙;河南登封颍阳镇人。著名明朝将领,朝鲜、韩国千氏鼻祖。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定居朝鲜半岛(今韩国),任正二品资献大夫,封花山君。
   千正培(生卒年待考),韩国庆尚北道永川人。著名韩国检察部长。
   千命基(生卒年待考),韩国庆尚北道永川人。著名韩国福利部长。
   千炳奎(生卒年待考),韩国庆尚北道永川人。著名韩国财务部长。
   千容宅(生卒年待考),韩国庆尚北道永川人。著名韩国金大中时代国防部长。
   千广,(生卒年待考),明代贡生,曾任河南登州府训导。
   千瑞,(生卒年待考),明代贡监,曾任山东兖州照磨。
   千翀,(生卒年待考),清康熙年间举人,曾任河南鄢陵县教谕。
   千镛,(生卒年待考),清康熙年间贡生,曾任河南新蔡县训导。
   千超,(生卒年待考),清康熙年间举人,后选知县。
   千藻(生卒年待考),清康熙年间举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
   千兆(生卒年待考),清康熙年间举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的)进士。
   千殊(生卒年待考),清康熙年间举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进士。

共 14194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千姓起源入手,引经据典,说出了每个地方千姓门派的来龙去脉。从三国魏晋说起,层次分明,叙事有理有据。把千姓起源、流向、分布娓娓道来。洋洋洒洒数千字,让读者又一次对中国的稀有姓氏起源加深了了解。从作者的文笔上领略了颇深的历史人文水平,也给读者一次姓氏起源的历史授课,具有较深的欣赏价值,推荐欣赏!【编辑:丘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陆屿璠        2020-10-15 21:51:27
  人生处处是学问,寻根溯源找到姓氏的起源,涨知识了!
2 楼        文友:丘八        2020-10-16 09:00:13
  老师本是千姓族人,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根深的理解,希望多发这样的知识美文,让读者了解中国更多的姓氏起源。顺致秋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