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摆渡·冬】故乡行(散文)

编辑推荐 【摆渡·冬】故乡行(散文)


作者:金华烟雨 童生,616.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11发表时间:2020-12-27 11:57:33
摘要:原创首发

【摆渡·冬】故乡行(散文) 一、为什么回故乡
   刚进腊月,二妹两口子就打来电话,让我们一家人今年冬天早点请假回老家过年,她公公年后办六十六大寿。说实在的,一年四季里,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冬天,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对冬天的厌恶感更甚。​因为冬天实在是太冷了,刀子似的老北风刮得呜呜作响,它所到之处,花草树木尽皆凋零。走在路上,触目都是枯枝败叶,满眼萧瑟。扑面而来的寒意能直接刺进骨头里,只要在外面多呆几分钟,就冻得人手、脚甚至心都麻木到没有知觉。每年冬天一到,气温刚降到零下,我就冷到没处躲没处藏的,盼星星盼月亮似的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看还有多少天小雪、还有多少天大雪,什么时候才能重返春天。这么冷的天如果不是还要上班,屋都懒得出,更别提辗转换乘好几次车才能到家了。可是二妹妹夫既然都说到这了,且小妹和爸妈都回去,我们不回似乎也不过意。于是只好捏着鼻子,顶着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打包回老家过年。
   二妹的公公家就在我家后院,他家的大门正对我家后门,从我家敞开的后窗直接就能看到她婆家人在屋里穿什么衣服、干什么活、屋里还有什么人。两家离得这样近,可以说她们夫妻两人是名符其实的青梅竹马,从小玩到大的。
   按照那时村子里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论​,二妹的婆婆我们唤她一声大姐。她为人最是热情开朗,记得童年时,左邻右舍都爱去她家坐着唠嗑。她家的大炕每天都烧得热乎乎的,不管谁来,她们夫妻都热情招待。尽管那时家家手头都很拮据,但是只要去她家,肯定有热茶热水待客,还把土烟和一叠撕得整齐的烟纸摆放在烟笸箩里,每天男女老少天天围坐满满一大炕,扯南山盖北海的闲聊。大姐嘻嘻哈哈地讲些荤素搭配的段子,常常逗得邻居们笑声不断。二妹的公公,我们那时不跟大姐论叫姐夫,而是叫他一声大哥。大哥虽然没有大姐爱说话,但为人特别随和,不管谁来,不论闲忙,只要踏进他家门槛,不分高低贵贱男女老幼一律笑脸相迎。大姐两口子感情出奇地和睦,记忆里从来没有听见这两个人吵过架。我二妹夫是他们唯一的孩子,那时一家三口生活过得如蜜里调油般幸福和美。大哥看大姐的眼神痴情得很,人人都羡慕他们两口子如胶似漆的感情。
   大姐和大哥都特别勤劳,屋里院外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地里从来不会杂草丛生。大姐还经常助人为乐,左邻右居谁家有困难都热情相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记得十几岁时,我妈的身体积劳成疾,重一点的活就干不动,上不了山,只留在家里给我们一家人洗衣做饭。有时候拎水桶或者喂猪什么的,大姐只要看见了就赶紧过来帮忙。每年夏天,她都约我妈一起去离家两里多地的西洼给猪薅菜,那片地里的曲麻菜特别多,大家钻进一人高的玉米地里分散开,每人一上午的时间至少能薅一化肥袋子。大姐自己薅两化肥袋送回家,还得帮我妈扛一袋。我妈过意不去不肯用她,大姐就是生拉硬拽,也要把几十斤重的满满一袋子菜夺过来放在自己肩头。因为乐于助人,大姐在村里的口碑特别好。
   夏日傍晚,屋里闷热闷热的,累了一天的人们晚上热得睡不着,就自发地围在大姐家门口​侃大山,解暑纳凉。有的坐在门口两边的石墩子上;有的自己带了小板凳;有的干脆席地而坐,经常会聊到半夜十一二点大家才恋恋不舍地各回各家。大姐也会经常给我们小孩讲故事,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大姐都嘻嘻哈哈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述天上牛郎织女的故事,还煞有介事地教我们念一句顺口溜:“牛郎星、织女星,天河当间水平星,念叨七遍不腰疼。”要是逢上干旱年头,大姐就拿一把炊具,去掏大门口两边墙根的流水沟,据说这样可以求雨。然而时间久远,我不记得大姐当时掏水沟有没有求到雨,但是大姐待人接物的热情劲却永远刻在了记忆里。
   秋天家家户户忙着收秋,大姐家也不例外,她不但忙着收自己​家里的庄稼,有空还帮左邻右舍干活。我们这些小孩子帮不上大人什么忙,却盼着天早点黑,只有天黑的时候大人们才有空去大姐家坐一会儿,而我们也可以跟着去疯玩一会儿,哪怕时间很短。尤其是后来大姐家买了一台黑白电视。那时候全村三百多户买得起黑白电视的屈指可数,大姐家是其中之一。别人家里因为有了这个“高级装备”,天一擦黑吃完饭就赶紧关门闭户,劳累了一整天生怕有人来打扰休息。可是大姐家却四门大开,差不多南北二屯的人都来她家看电视,人们常常兴致勃勃地边看边议论,大中午的盯着电视不让他们一家休息、或者晚上看到半夜三更才回家是常有的事。那时候《西游记》正在热播,大人们都喜欢看,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孩子了。记得电视剧播出的时间是中午,大姐家炕上地下甚至窗台都坐满了人,拉上窗帘挡住太阳,大家津津有味地看唐僧师徒四人如何去西天取经。那时候最厌烦电视剧播出中间插播广告,都恨不得一下子从头看到尾才好。往往两集电视剧演完差不多三个小时时间,大姐一家人全程都热情招待,直到送走电视剧才上山干活。
   寒冷的冬季关得住​大人,可关不住我们这些小孩子。我们尤其喜欢下雪。喜欢踩在雪上咯吱咯吱的感觉;更喜欢下雪后去大姐家滑冰。她家院子西面是用葵花杆或者削得干干净净的玉米杆编的栅栏围成的一个菜园,经过一个春夏秋的洗礼,那栅栏已经被雨水浇烂到残缺不全了,干巴巴光秃秃地迎着寒风。秋天时大哥用石磙子压得平平整整硬邦邦的给谷子黍子等脱粒用做场院。冬天场院里的粮食归仓,只剩下一片干干净净的空地,大哥为了孩子们玩的开心,特意把空地浇上水,然后结成厚厚的冰面。孩子们就用自己老爸拿碎木板钉的冰车,在大姐家院子里滑冰。下雪后,干脆连冰车也省了,只需快跑两三步,然后哧溜一下,从大门口滑到窗台跟,然后再滑回来。
   过年的时候大姐家更热闹,从正月初一开始,大人孩子更是不离地地长在大姐家,大姐给孩子们准备了炒花生、炒瓜子、还有糖块,哪个孩子去了,都抓一大把给塞衣兜里,让我们边玩边吃。那时候花生和糖都是稀罕物,一般人家只正月初一备点,其余时间是舍不得买的,可是去大姐家差不多一整个正月都能吃到这些东西,您说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能不去吗?春天她家园子的小青菜种得早,吃得也早,大姐总是东家送一把韭菜,西家送一个西葫芦,只要她有青菜吃,就不让邻居苦熬着。这时院子两边都围了栅栏,我们就在她家走人的宽敞的通道玩跳绳、踢毽子,或者在她家房前屋后捉迷藏。大姐家的园子和大姐的家就是我们儿时的乐园。
   后来我二妹夫十多岁的时候,大姐患了肾炎,又转成尿毒症。​饶是这样,那年秋天,刚刚从城里医院治病回来的她还张罗着风谷子、砸葵花头、扒玉米皮,还为大哥做午饭晚饭。大哥不准她上山干活,她就把家里的活全部包揽下来,大哥怎么说她都不听。邻居们都说,她就是太刚强了,忽略了自己还是一个重病号。后来她的病日渐恶化,胳膊腿和脸都肿成了肉包子,一按下去就是一个坑,多长时间都弹不回来,记得我去她家探望病情的时候,她撸起袖子给我看她胳膊上起的一块一块令人胆战心惊的红斑……再后来,大姐什么都干不了了,每天夜里躺着睡觉都不行,出不来气,只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半坐着睡。左邻右居都知道她的病情严重,都不好意思再去打扰她了。至今还记得大姐坐在炕里手扶着窗扇向院子里张望的画面。她眼巴巴地望着窗外自己的院子和曾经热热闹闹的家,却再也没力气出去转一圈了,那是她在人间最后的日子……后来大姐走了,所有邻居都去给她送行,悲切的哭声从后院直传到我家。我当时没敢去见大姐最后一面,我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那就是我没有亲眼目睹大姐去了,就能当她还好端端地活着,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而我们只是见不到面了而已……
   大姐走后,那个曾经热热闹闹的家一下子冷清下来,没了爱说爱笑的女主人,大人孩子们都很少去她家里了。大哥一个人即当爹又当娘,把独生子扶养长大成人,实在是不容易。每天早晨,他都早早起来做好饭,给儿子煮两个鸡蛋,然后和饭菜一起热在锅里,自己胡乱吃一口就上山干活。大哥蒸的一手好馒头,还会包豆包、他蒸的年糕金黄金黄的,吃起来还很劲道。记得那时候邻居们都说,你那么累,咋不让孩子帮你干点活呢?哪怕烧火做饭啥的你也能轻快点呀。大哥说,孩子可怜见的,那么小就没了妈,我可舍不得指使。大哥就我二妹夫这一个儿子,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哄着宠着扶养长大。不过他的儿子也很有出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七八岁上不念书了就出去打工挣钱帮大哥减轻负担。
   后来经邻居大妗子撮合,我二妹和大哥的独生子喜结连理。那时候他们家里全部收入只靠几亩薄田,又因为大姐活着时候生病欠了不少外债,日子过得很是清苦。记得当年大家坐在她家大门口海聊神侃时曾经打趣,说她家小日子过得那么好,还就这么一个儿子,儿子小模样生得也不错,将来娶媳妇怕是要把大门口两边的流水沟堵住,否则十里八村的大姑娘会借八条腿的往她家跑,怕是把她家门槛子都挤爆了。
   只是谁也没想到后来她家会遭这样的变故,一个家没了女主人,就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气氛了。这些年为了儿子不受后妈的气,大哥也没续弦。我爸妈觉得我二妹夫家虽然困难点,但是孩子是他们看着长大的,老实本份、仁意善良,知根知底的,把姑娘交给他也放心。所以也不计较有钱没钱什么的,就一口应允了,当然,我二妹也是心头愿意的,毕竟妹夫在农村来说虽然文化不高,但老实厚道……心地善良,吃苦耐劳、也算得上一表人才。二妹她们小两口婚后虽然生活过得紧紧巴巴,但是两个人倒是和和美美,妹夫像他老爸一样很知道心疼人。二妹又是我们姐妹中最能干的一个,婚后小两口的日子虽然紧巴点,但是感情没得说。
   岁月催人老,转眼间大哥——不,现在应该叫​“叔”都六十六岁了,不管是看在以前好邻居的份上还是看在如今的亲戚关系上,都应该回去捧这个场。
   二、记忆里的乡愁
   然而话说的漂亮,真正回家又实在是件让人挠头的事情。我老公晕车,没什么特殊原因轻易不会出远门。而我仍旧记得那年冬天回家时,因为秋冬交替时下了一场雨,中途气温急剧下降又转成雪,一整个冬天道路上都是厚厚的冰,车经过山路越来越难走。坐在车上,车轱辘一晃一晃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生怕司机一个不小心刹车打滑会翻车,当时那提心吊胆的滋味,至今记忆犹新。唉,山村的道路岂止是冬天不好走,一年四季都坑坑包包的,尤其是夏天下过雨后,赶着驴车出门,一不小心车轱辘就会陷在泥坑里,老半天出不来。我们和爸爸费半天劲好不容易把车轱辘弄出来了,往往泥水溅了一身,害得负责在家里给我们做饭的老妈又多了一样活——就是洗我们沾满泥巴的衣服。农村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身汗,两脚泥。”这泥不止是田里的,道路上的当然也包括在内。
   二妹家的老屋还是她婆婆活着时候盖的,如今年久失修,已经破得不成样子。前几年我爸妈随着小妹进城,二妹一家就搬到我家原来的老房子里。那房子虽然比二妹家的房子盖得晚也好上很多,不过外墙白色的风化石凹凸不平,窗台上镶的一圈砖有不少都残缺不全了。
   记得当年我家盖房时条件也挺艰苦的,石头是我爸妈在河套捡的、沙子也是他们两个人赶着驴车一车车运回来的,这些都没有花钱。只有少量水泥和墙围子以及屋檐边那一圈砖是花钱买的,做木匠活的是亲戚,也没花几个工钱,起墙全靠乡亲们帮忙,就是花点吃喝钱。房顶的几根檩子细得很,整个四间房的屋顶只靠最粗的三根梁椭撑起。房顶铺一层细竹帘,竹帘上是密密麻麻的高粱杆,高粱杆都带着叶子,以防止漏风。再上面铺了厚厚一层土,顶层用加了咸菜汤以及从多年土炕里扒出来的的泥坯捣碎再加上厚厚的泥巴抹平。这种屋顶最多两年就得重新抹一遍,不然雨季就会漏房子。外墙只用粗沙和着水泥勾缝,爸妈本来打算将来条件好了再把外墙全部抹成水泥,再喷上涂料,房子就更完美了。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因为要供我们姐妹几个上学,再加上我妈身体一直不好,靠着种庄稼那点收入有吃的没花的,这个想法就一直没有实现,直到现在那乍眼的石头还露在外面。一到冬天,房子四面透风,天冷的时候炕烧的再暖都屋里都照样冷。屋里东面两间房子是住人的,每年过年的时候爸妈就从牙缝里挤出十几块钱买两包白涂料,加上盐粉一下墙面。靠北面是四口老式木柜,木柜里装我们几口人的衣服。这木柜和一台收音机是我爷爷留下来的最值钱的遗产。妈说我们家也曾经有两口木柜,可是后来因为我小妹是超生,那木柜和柜子上摆放的两面镜子以及镜子两边的长条喷花玻璃装饰都给生产队抵押罚款了。就这还欠了生产队五百块钱,爸妈还了好几年才还清。
   柜子上挨着北墙摆放了四个小木匣,那是我妈和我爸当年结婚时的陪嫁。木匣是我姥爷做的,红漆的三四拃长一拃宽的小木匣上,每个都有两只彩绘的小鸟,小鸟或抬头鸣叫,或低头寻虫,皆绘得栩栩如生。匣上还有喷漆雕牡丹花的图案,也是精雕细琢。匣子里放些我妈用的针头线脑以及我爸的一些零碎小工具,现在那四个小木匣早已不知去向。那年刚时兴墙壁镜,我们家也买了一块,挂在北墙正中央,大大的墙壁镜把整个里屋照得甑明瓦亮,镜子的一边是印着毛主席像的油画。另一面是《还珠格格》里面小燕子、紫薇等人的剧照油画。记得有一年过年我妈在集上买一大张彩色连环纸画,上面画的是牡丹仙子与书生的故事。至今还记得那上面有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共 15075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很有乡村气息的一篇散文,读来颇为感触。这篇散文作品,以一次回乡为线索,记叙了“我”的故乡之行,作者详尽叙述和描写了记忆中二妹夫一家的生活情况,尤其是侧重描写了二妹夫的母亲“大姐”的性情和为人,凸显了一位善良、乐观、勤劳的农村妇女形象。之后,又叙述了故乡旧居的情况,看似有些面面俱到,实际上是作者用心良苦,在于与二妹夫家的新居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然后又详尽描写了二妹夫家新居的构造、用途和家用电器等,描写细腻、生动,最后,才叙述这次回乡之行的“主题”,为二妹夫的父亲过六十六大寿。对于这个“主题”,作者交代却相对简洁,侧重写了寿宴情况。尤其是引用了一段老乡的话语,对话描写在文中很少见。也说明作者颇有用意。全文最大的亮点是叙事完备,描写细腻,足见作者观察细致入微,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农村历史发展沿革的长长画卷。作者花费巨大的气力布局谋篇,旨在通过新旧农村的对比,揭示一个宏大的主题,那就是农村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作品没有枯燥的说教和议论,完全用“我”的记忆和视角展开故事,以具体的叙事和描写说话,真实、亲切、感人。感谢作者赐稿摆渡,推荐阅读。【摆渡物语编辑:沙漠孤月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赵淑敏        2020-12-27 11:59:58
  很不错的一篇作品,有真情实感,言之有物。感谢赐稿摆渡物语。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回复1 楼        文友:金华烟雨        2020-12-27 13:56:02
  谢谢赵老师鼓励欣赏,问好老师,遥祝老师冬安。
2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0-12-27 12:05:56
  作品篇幅可谓巨制,一定花费了作者很大的心血,难能可贵。感谢作者对摆渡的信赖和支持。欣赏!
回复2 楼        文友:金华烟雨        2020-12-27 21:36:11
  谢谢老师精彩点评,老师的评语精准、周到、细致入微,点睛妙笔,敬佩之至。
3 楼        文友:静净        2020-12-27 13:18:34
  拜读老师佳作,感情真挚细腻,语言流畅,思维清晰。欣赏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金华烟雨        2020-12-27 13:56:23
  谢谢老师鼓励欣赏,问好老师,遥祝老师冬安。
4 楼        文友:金华烟雨        2020-12-27 13:55:15
  谢谢沙漠孤月清老师的精彩点评,老师的点评精准到位,感谢老师的欣赏和推荐,老师辛苦啦,奉茶问好,遥祝老师冬安。
5 楼        文友:梅楚酒        2020-12-27 18:15:57
  提到故乡,每个人都会有一抹幽思,而之此于作者,是一次普通经历里窥见关于变化、切之于时代的印记及回忆
在校学生。平生醉心古典文化,喜爱踏雪寻梅,愿铺地为桥,隐于烟雨青山;愿栽雪种字,匿于古籍诗词。
回复5 楼        文友:金华烟雨        2020-12-27 21:38:19
  谢谢梅老师欣赏跟评,香茶奉敬,老师金安。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